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第十七中學 陳洪強
“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是當下也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而如何有效利用新技術輔助教學,則是每個參與新課程改革的地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以地理教學為例,對新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jié)《日本》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兩分鐘播放有關日本的視頻,一方面,讓學生對日本有個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所期待。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一些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如何化繁為簡,有效進行學法指導,新技術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
例如,在介紹降水類型時,我利用教育云平臺上的地理學科工具,用動畫演示鋒面雨、對流雨、地形雨的形成。所有學生看得非常認真,理解得也很快,他們還主動分析家鄉(xiāng)的降水類型和形成過程。
例如,在教學我國的天氣與氣候的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依次展示《中國1月平均氣溫圖》《中國溫度帶分布圖》《中國干濕地區(qū)圖》《中國氣候類型圖》等圖片,然后用著色、閃亮來突出秦嶺—淮河一線的位置。也可以在同一幻燈片上,放兩幅圖或更多,讓學生對比。學生可以在非常輕松而愉快的氛圍中,很容易地知道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如,既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也是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還是8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穿過的地區(qū)等。
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更新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當然,必要的輔助教學,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主線,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地理課。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讓學生了解世界,了解國情、鄉(xiāng)情,進一步增強愛國家、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等。而當下的一些課堂上,有些教師片面追求新技術的使用,過度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得眼花繚亂。這樣的課堂,華而不實,課堂是熱鬧了,但是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機會沒有了,課堂的實效性更無從談起。
例如,在介紹中國地形時,完全沒有必要讓學生盯著白板、盯著課件,而是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地圖冊進行指圖練習。教師說,學生指;一個學生說,其他學生指;也可以同伴互指。這樣的練習,學生的眼睛可以得到充分休息。學生可以當做小游戲來做,既增強了自信,又熟悉了地圖,還培養(yǎng)了同伴互助的意識。還有,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非常高,其原因之一就是使用電子產(chǎn)品過多。所以,筆者認為,多媒體等電子設備的使用一定要適度。
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在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難點方面,要增強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直觀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和同伴之間的互助合作,畢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健康成長。
其實,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技術,都是為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新技術只是一種手段或工具,只有科學地、有針對性地設計多媒體課件,選擇恰當?shù)臅r機適時、適量地運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才能最大化地發(fā)揮新技術的優(yōu)勢,讓地理課堂變得鮮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