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文
(柳州市柳南區(qū)龍漢嶺林場,廣西 柳州 545104)
麻竹筍用林造林可使用購置的竹苗,也可使用自行培育的竹苗。購置竹苗的,必須從證照齊全的正規(guī)育苗基地或公司購買,并提前進行實地考察,確保竹苗品種優(yōu)良、生長健壯,符合筍用林造林標準。
應在優(yōu)良品系的麻竹林中選擇種源,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稈基芽眼飽滿的一二年生麻竹作母竹,在造林前1 年9 月將留筍長竹作為第2 年的母竹苗。竹苗培育過程中,要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根眼、芽眼的形成。在造林當年3 月下旬,新芽長約5.0 cm 時進行斷尾,在竹蔸相互連接的最小處切斷稈莖,并保留少數(shù)宿土即可出圃造林。
在春季選二三年生健壯母竹,削取一年生的健壯主枝或次生枝,剪成25.0~40.0 cm長的插條,并削去枝梢。插條上切口要斜切。在苗床上按株距12.0 ~15.0 cm、行距25.0 ~30.0 cm 開溝,以30°角把插條斜插于溝內(nèi),覆土5.0 ~8.0 cm,踏實蓋土,澆透水后,再蓋3.0 cm厚的稻草。扦插后3 個月內(nèi)進行松土、除草各1 次,作業(yè)時防止損傷竹苗。苗木發(fā)出新葉后進行追肥,以根外撒施為主,促進竹苗生長。造林使用的竹苗地徑應不小于1.5 cm,筍目飽滿、鮮活,長度大于60.0 cm[1]。
麻竹喜溫、喜濕,應選擇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腐殖質含量高的酸性至中性沙壤土或沙質土地塊造林。成片造林可以選擇山谷地、緩坡地、丘陵、平地、溪河兩岸等地塊。零散栽培可利用田邊地頭、房前屋后的空地栽植。
栽植前整地。先全面清理造林地,割除雜草雜灌。視地形選擇全面整地、帶狀整地或塊狀整地。平坦的造林地可全面翻耕,耕深20.0 cm 以上。山地和丘陵可采用水平帶狀整地,沿山體等高線規(guī)劃翻耕帶,帶寬1.5 m 為宜,休耕帶的寬度可視造林密度而定。可先清理翻耕帶上的雜草雜灌再挖栽植穴,也可先挖好栽植穴后再清理翻耕帶。休耕帶要在造林后3 a 內(nèi)全部翻耕完畢。坡度較陡的造林地只挖栽植穴,對栽植帶內(nèi)的雜草雜灌只割不翻,以保持水土。栽植穴的規(guī)格分別為:植苗造林地為40.0 cm×40.0 cm×40.0 cm,移母竹造林地為60.0 cm×40.0 cm×40.0 cm,竹蔸造林地為(80.0 ~ 100.0)cm×80.0 cm×40.0 cm[2]。穴底施10.0 ~15.0 kg 腐熟有機肥或土雜肥作底肥,再覆蓋10.0 cm 厚敲打細碎的表土。
造林時間選擇在2—3 月麻竹隱芽萌發(fā)前。栽前及時澆透定根水。按每667 m2栽植30 株的密度,選用一年生生長健壯、根系健全的竹苗,根部蘸好黃泥漿后,直立放入栽植穴中央,分層回填表土。覆土10.0 cm時,輕提竹苗,使根系舒展并與土壤緊密接觸,踏實后回填心土,直至穴面成饅頭狀,以免穴內(nèi)積水。栽植深度以露出竹枝的第一個節(jié)為準。
選擇一年生幼竹作為母竹,要求健壯、枝葉繁茂、基芽肥壯、無病蟲害、須根發(fā)達。為避免挖掘時損傷母竹,在離基部45.0 cm 處傾斜削去上部竹竿。栽植時把母竹按30°~45°傾斜放入栽植穴,上部切口朝上以便接存雨水。分層填土踏實后,穴面繼續(xù)堆土呈饅頭形,并蓋草保濕。栽植深度以超過母竹原土痕10.0 cm 為宜,栽后澆足定根水。
驚蟄至4 月上旬,選割筍后筍目飽滿新鮮、竹蔸上著生1 活枝的1 ~2 年生壯齡竹蔸,在麻竹休眠期在筍頭活枝蔸向上一兩節(jié)處斜向截斷,刨開泥土,露出竹頭,在竹蔸稈柄與母竹連接處砍斷,運輸至造林地備栽。在挖好的栽植穴中央挖1 個比竹頭大的坑,深10.0 ~20.0 cm,把竹頭置于坑內(nèi),分層填入濕潤細土,踏實再覆土1.0 ~2.0 cm。栽植深度以露出竹竿上的芽為宜,不可覆土太深,以免影響竹筍成活率和出筍率[3]。栽后用稻草或雜草覆蓋穴面,澆1 遍透水。
栽植后14 d 內(nèi)要保持栽植穴土壤半干半濕狀態(tài),遇降水量少時及時淋水,避免竹苗因失水而枯死。夏季如遇7 d 以上沒有有效降雨,應及時灌溉。進入雨季前要在造林地中及周圍挖好排水溝,雨季要及時排澇,避免栽植穴積水,導致根蔸無法正常呼吸代謝,引發(fā)竹苗腐爛死亡。
在麻竹林郁閉前,每年要進行松土除草兩三次,分別在每年的5 月、7 月或3 月、5 月、7 月進行。松土深度5.0 ~10.0 cm,以增強土壤保墑能力。除草時可進行壓青,把鏟除的雜草堆放在竹蔸附近,使其自然腐爛,為竹筍生長提供養(yǎng)分。
造林前2 年施肥以輕施、勤施為原則,肥料以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以促進筍目萌發(fā),增加產(chǎn)筍量。造林第1 年需施肥3 次。第1 次為春肥,3 月下旬進行,每叢施腐熟稀糞水10.0 kg 或餅肥7.0 ~10.0 kg 加尿素50 g。第2 次在6 月長筍初期施用,每叢施腐熟稀糞水10.0 kg加碳銨100 g。第3次在7月底至8月進行,每叢施復合肥(N ∶ P ∶ K=5 ∶ 1 ∶ 3)1.0 ~ 1.5 kg[4]。施肥時,在竹叢周圍開溝,把肥料均勻施入溝內(nèi)覆土即可,避免肥料直接接觸嫩筍,導致竹筍萎縮死亡。
造林第2 年需施肥4 次。第1 次在3 月中下旬結合扒曬進行施肥,每叢施腐熟農(nóng)家肥25.0 kg,肥料要施在竹叢周圍,避免接觸筍芽。施肥后覆土。第2 次在5 月松土除草時進行,每叢施尿素0.5 kg。在竹叢外圍50.0 cm 處開環(huán)形溝,把肥料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即可。第3 次在筍期施肥,每叢施尿素或碳銨0.5 kg。第4 次在10 月進行,每叢施復合肥0.5 kg。施肥方法為溝施,要注意肥料不能直接接觸到筍目,以免導致筍目萎縮。
造林第3 年需施肥5 次,前4 次施肥時間與施肥量均與第2 年相同,第5 次施肥應在12 月,即孕筍肥,可起到養(yǎng)竹、增溫、催發(fā)筍芽的作用。每叢施腐熟土雜肥10.0 ~15.0 kg。
麻竹造林一兩年內(nèi)要適時割筍,及時疏去小筍、弱筍及退筍,以培養(yǎng)健壯母竹。幼竹第1 年即可長出新筍,待8—9 月長出新竹后,選擇生長健壯的竹筍留一兩個培養(yǎng)母竹,割除其余弱小筍。第2 年8—9 月選生長健壯、位置恰當?shù)闹窆S留一兩株培養(yǎng)母竹,其余竹筍及時采挖。11 月清園時每叢保留原竹苗及三四株母竹,其余竹筍全部清除。割采竹筍要適時進行,過早筍體太小,影響產(chǎn)量;過遲竹筍老化,價值降低。割筍時應在早上進行,貼齊地面進行割采,不要損傷旁邊的嫩筍。割后加強水肥管理,并及時培土。
麻竹林成林后,每年中耕除草三四次,并于3 月、10 月擴穴深翻。每年竹筍出土前,以母竹為中心,用細碎的潮濕土壤在麻竹基部堆成高30.0 cm、直徑1.0 m 的土堆,可以防止竹筍過早見光變色,從而培育大筍,提高竹筍質量和產(chǎn)量。竹筍采收時期,如果竹蔸露出,則再次適當培土。
每年要進行扒土曬蔸,以刺激和促進筍目萌發(fā),提早發(fā)筍。扒土一般在2 月底至3 月初進行,用鋤頭扒開竹叢周圍的土壤,使筍目露出土外,并鏟除纏繞在筍目上的須根。扒土時要避免損傷筍目。扒曬15 ~ 20 d 后覆土。
每年11—12 月進行清園。全面砍除退化的老母竹及萌條,清除竹林中的枯枝落葉和雜草,保持園間清潔。全面翻墾10.0 cm 土壤,并翻開竹蔸土堆,讓土壤熟化。
生長中的鮮竹筍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因此,為保證麻竹筍用林質量,應做好施肥工作,以補充消耗的養(yǎng)分,確保麻竹良好更新生長,促進筍芽分化,增加竹林發(fā)筍量,提高麻竹筍的經(jīng)濟效益。
造林第4 年,麻竹林進入盛產(chǎn)期,對營養(yǎng)的消耗增加,必須確保養(yǎng)分供應及時、充足。4 月下旬需施筍前肥,每叢施腐熟堆肥25.0 kg,碳銨1.5 kg。6 月底、8 月和9 月各施1 次孕筍肥,每叢施復合肥0.5 kg。12 月底結合清園和砍竹,每叢施2.0 kg 餅肥。施肥要在竹叢周圍開半環(huán)狀溝撒施,然后覆土。肥料不能接觸筍芽,以免造成肥害。
此后每年2 月結合培土,每667 m2施草木灰300.0 kg、腐熟糞肥250.0 kg,或雞糞400.0 kg、復合肥(N、P、K 總有效≥36%)60.0 kg、硫酸鋅0.9 kg[5]。每667 m2鮮筍產(chǎn)量達到4 000.0 kg 的麻竹林,可適當增加肥量,3 月每667 m2施復合肥100.0 kg,以后每月追肥1 次,每次 40.0 kg[6]。
麻竹造林4 ~6 a 進入成林期,根據(jù)麻竹的發(fā)筍特點,合理留養(yǎng)新生母竹,促進竹林更新。造林第3年,可將早晚期竹筍全部采完,不留母竹。第4 年9 月選擇距離原母竹蔸較遠的第一支派、第二支派盛期筍兩三株培養(yǎng)新母竹,冬季淘汰1 根老母竹。至年底每叢留存1 ~4 年生母竹七八株。第5 年采挖所有新筍,不留母竹。第6 年除首批新筍選留2 株外,其余可全部采挖,并在年底淘汰1 根老母竹。第7 ~9 年只采筍,不留母竹。第10 年每叢選留三四株新母竹,并在冬季把第4 年留存的老母竹淘汰。此后每5 a 疏伐1 次,并在疏伐當年留母竹1 次。也可以在第3 ~6 年采挖全部竹筍,不留母竹。在第7 年產(chǎn)筍盛期每叢留生長健壯的兩三株竹筍培養(yǎng)成新母竹。此后,每隔1 a 留養(yǎng)新母竹1 次,并淘汰老母竹。
麻竹主要病害有銹病、枯梢病、竹煤煙病等。在防治中,應堅持綜合防治原則,避免使用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nóng)藥,以免影響竹筍的安全性和商品性。在使用藥劑防治時,要注意使用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nóng)藥或對環(huán)境友好的生物農(nóng)藥,并嚴格控制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以確保竹筍的食品安全。防治麻竹銹病,可通過適當疏伐、鉤梢增強林間通風透光性,減少發(fā)病概率。必要時可使用20%粉銹寧乳油800 倍液噴霧。防治枯梢病,可在5—6 月噴灑1%波爾多液,連噴兩三次。防治竹煤煙病,可增加竹林通風透光度,減少蚜蟲或介殼蟲的發(fā)生或抑制其蔓延,也可用石硫合劑進行防治。
麻竹的蟲害主要有竹蚜蟲、竹螟、竹象鼻蟲等。
竹蚜蟲主要危害麻竹葉片及稈部,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葉、稈中的汁液,影響麻竹生長。而麻竹葉片在蚜蟲分泌物的刺激下產(chǎn)生病變,還常引發(fā)煤煙病。因此,做好竹蚜蟲的防治是防治煤煙病的關鍵措施。一是合理疏伐過密麻竹,調(diào)節(jié)竹林密度,提高通風透光度,減少蚜蟲發(fā)生。二是在成蟲盛發(fā)期,用25%樂果乳油環(huán)刷于母竹基部第二、第三竹節(jié)上進行毒殺。三是用25%樂果乳油1 000 倍液或50%樂果乳劑800 倍液噴霧防治[7]。
竹螟又稱竹蔸蟲、竹苞蟲、竹卷葉蟲,以幼蟲取食竹葉,大規(guī)模暴發(fā)時可吃光麻竹葉片,使麻竹無法進行呼吸作用,影響來年出筍。對該蟲害進行防治,一是在冬季進行松土,消滅土壤中的越冬幼蟲。二是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5 月底成蟲出現(xiàn)期進行誘殺。三是在6 月下旬幼蟲危害期,用90%敵百蟲500 倍液、40%樂果乳油1 000 倍液或50%敵敵畏1 000 倍液噴霧毒殺。當蟲口密度大時,可在竹林中釋放“721”煙劑熏殺。
竹象鼻蟲以幼蟲蛀食竹筍,造成竹筍內(nèi)部霉爛,導致被害幼筍逐漸死亡,嚴重影響麻竹筍的產(chǎn)量和質量。對該蟲害進行防治,一是冬季結合林地復墾進行松土,并適當增加翻挖深度,破壞竹象鼻蟲的土室,以殺滅越冬成蟲。二是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在5 月成蟲出土活動期,于黃昏震動毛竹,使害蟲脫落再進行人工捕殺。三是發(fā)現(xiàn)筍尖枯萎發(fā)黃、筍體變軟時,用利刀切開筍尖,捕殺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