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萍
寧波三江口的甬江東岸,矗立著一座精美的建筑——天后宮,又稱慶安會館。它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又作為中國大運河(寧波段)的重要遺產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點。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明州城繼唐代之后又設市舶司,這是專門管理外貿兼外事的機構。明州與泉州、廣州成為全國三大外貿口岸。今天寧波三江口江廈公園的水岸,宋代時是國內外貿易的碼頭區(qū)。江上帆檣如林,岸上貨物擁擠。為了方便外貿,就在羅城的東渡門和靈橋門之間,開了一座市舶司專用的城門,直通城內的市舶司衙署,百姓稱為“市舶門”。門外建來遠亭,為市舶司稽查人員的現場辦公點。從唐中晚期到北宋,波斯、阿拉伯商人、高麗來使、留學生云集明州,其中不少人長期居住城中。市舶司西邊有波斯館(今天那條街稱為“波斯巷”)。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明州太守樓異奉宋徽宗旨意,在明州設置了“高麗司”,管理與高麗國往來的有關政務,并在月湖東岸的“菊花洲”上,創(chuàng)建了國家級迎賓館——高麗使行館。一時間,明州城處處可聞異國之音,時時可見外域風情。
“城外千帆海舶風”,一邊,遠客如云,一邊,寧波啟航的海船,也持續(xù)駛向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以及服飾、音樂、繪畫、科技、宗教等各個方面,開始更廣泛地傳播、影響了日本、朝鮮乃至整個東亞地區(qū)。北宋末期,這種交流達到一個高峰。到了南宋,明州一度成為江浙對高麗、日本等國官方往來以及通商貿易的唯一合法港口。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一行乘明州打造的兩艘“神舟”和六艘“客舟”,從明州港出發(fā)奉使高麗,歸國時突遇狂風巨浪。危急中眾人仰天向媽祖求禱。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于莆田湄洲島。她自幼聰穎過人,讀書過目成誦。十六歲時就能通曉變化,妙用玄機,驅邪治病、濟世活人。有一次,天旱,她登壇祈雨,天上頓時降下甘霖。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林默因救助海難逝世。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都奉之為神。路允迪一行祈禱后,風浪漸小,五晝夜后,船只終于平安抵達明州。事聞于朝,宋徽宗下詔封媽祖為“順濟夫人”,賜廟額為“順濟”。這是媽祖第一次受到皇帝冊封。
自宋徽宗敕封后,歷代皇帝對媽祖的褒封逐步升級。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媽祖從民間供奉走向欽定航海保護神??梢哉f,媽祖從民間供奉走向欽定航海保護神,寧波起了重要作用。
南宋紹熙年間,福建莆田船主沈法詢在寧波經商,一次在南海遇險,因祈求媽祖而化險為夷。回到寧波后,他捐出自己位于東渡路的住宅,建造了一座媽祖廟。廟中的媽祖神像,是從莆田湄洲祖廟分爐而來。這是寧波第一座媽祖廟,也是浙東地區(qū)第一座媽祖廟,后稱“天妃宮”“天后宮”。寧波成為最早接納和傳承媽祖信仰的重要地區(qū)之一。
寧波是中國大運河內河航運通道與外海連接的紐帶,具有運河城市與海港城市的雙重特征。海船入鎮(zhèn)海口駛經甬江抵達三江口,或就地登陸貿易,或換成內河船,進入運河,繼續(xù)向內陸腹地行進。內陸腹地的人員、貨物反向由運河到達寧波出海。而慶安會館,既是祭祀天后媽祖的殿堂,又是舶商航工娛樂聚會的場所。它是海絲文化和運河文化的結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