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麗 萍
(哈爾濱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30)
學習能力是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一種重要的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生存能力。
周國平先生在2015搜狐教育年度盛典現(xiàn)場的主題演講中,從人性角度談了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他說:“教育即生長”“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潛在的精神屬性和精神能力,教育是讓這些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長,這個生長過程就是教育?!盵1]那么,周國平先生所說的“精神屬性和精神能力”指的是“‘教育即生長’確定了教育的重點是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智力教育,應該是認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生長,要讓學生具有自由的頭腦,而不應該放在知識的灌輸上;美育,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重點應該是感受能力、情感體驗能力的生長,不是具體技藝的培養(yǎng);德育,在我看來是靈魂教育,它的目標是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1]。他說:“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學。真正做出大成就的人都是自學者,他的主要力量都花在自學上?!盵1]古人云:“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2],就是在說很多學生在經(jīng)過學習和教育后,取得的成就要勝過老師,那些取得“大成就的人”,無論是中國的老子、孔子,還是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無論是中國的毛澤東,還是西方的拿破侖等古今中外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莫不都是如此,學習和所得出自于老師,但并不全部來自于老師。這些取得“大成就的人”在成長的后期根本找不到老師,全靠自學和自悟,這并不是說明教師沒有存在的意義,只是說明一個道理,自古以來學生在老師那里學到基本的知識和方法之后,就可以依靠學到的基本的知識和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人類與生俱來就具備發(fā)揮主體作用的能力和潛質,自古以來“成功的教育就是讓學生具備自學的能力”[1],“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3],正因為如此,人類社會才會生生不息,人類文明才會得以不斷的進步。
多年來,為了選拔人才,我國的教育一直以應試教育為主,隨著人才進入社會的應用,教育日益暴露出我國對人才“精神能力的生長”以及“每個人都有特殊的稟賦,教育即生長是讓每個人的特殊稟賦得到生長和實現(xiàn),實現(xiàn)其獨特的價值”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欠缺[1]。隨著教育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突出問題,但如何培養(yǎng),一直是教育界和學術界熱議的問題。有的高校搞的很花哨,有的高校喊喊號子,舉步維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在線教學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疫情還在繼續(xù),迫切要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實,我們的學生并不欠缺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潛在的能力。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大學生具備的上書館學習、查閱資料的自學能力,可能隨著時代的變遷,現(xiàn)在的學生就喪失了這種學習能力。只是學生的學習能力被現(xiàn)行的教育模式桎梏住了,學生被老師喂慣了,自主學習能力處于沉睡的狀態(tài),需要喚醒和培養(yǎng)。同時,當今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太多,“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快速發(fā)展、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接觸的信息范圍廣,涉及很多學科領域,教師占有知識的唯一性、權威性、前沿性正在日益消解”[4]。這樣,出現(xiàn)了兩個問題,一方面是學生潛在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于被激發(fā),另一方面因為學生接觸的信息范圍廣,教師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jīng)處于被喚醒的狀態(tài),教師想要靈活駕馭課堂,需要更高的綜合素養(yǎng),尤其是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更大。如何喚醒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教師的期望,疫情的間歇性爆發(fā),時而進行在線教學的高校思政課可以利用此次契機試行將來有望被廣泛推廣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20%—50%的教學時間給予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剩下的教學時間教師在固定時間與學生互動。從目前看,這是現(xiàn)在和將來一段時間內比較理想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提倡教育本性的回歸,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等“精神能力”的屬性上來。具體操作方法是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慕課或者線上精品課;教師提前布置不定答案的思考題目、討論題目,提供參考書目、論文,讓學生去尋求答案;教師定期組織集體面授,面授可以是集中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課上師生進行交流、討論、答疑或者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補充講解知識點等多種形式。2021年3月,本校組織的關于高校思政課在線教學的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對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喜歡的比例高達63.1%??梢姡瑢W生對高校思政課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充滿期待,認為高校思政課比較適合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顯著的區(qū)別是大學生以自立學習為主,教師提綱挈領的教學,重點講授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和學術見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大學教育的精神實質。學生要學會自主安排時間學習基礎知識、識記型知識。大學不應該壓制學生的個性,對學生進行中學式管理,而應該張揚學生的個性,塑造個體的不同,我國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把大學生當做中學生培養(yǎng)。教育者要轉變傳統(tǒng)思維、觀念和教育方式,相信學生有能力自我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質疑批判精神為教學目標,靠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質量,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的變革。“大學在發(fā)展科學技術上肩負特殊使命,然而,更基本的任務還在于提高人的‘創(chuàng)造活力’“創(chuàng)新能力’,還在于關乎‘人的智慧和心靈’”,大學的使命更在于賦予人以智慧,讓人獲得心靈的美好?!盵5]“一所好的大學,不在高樓大廈,不在權威的講臺,也不在那些張揚的東西,而在于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盵6]“有人說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是大學的生命”[5],由此,我們看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而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就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推廣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要固化這種教學模式,探索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時期,教育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教育的美好需求,不斷滿足國家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教師應該按自己所長,結合自身特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會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探索欲和求知欲。喚醒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方向性的變革,不僅是教師的工作,更是高校、國家應該先于教師積極組織開展的工作。教師的力量是微薄的,需要高校、國家給予政策支持。國家已明確提出指導性意見《“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推薦認定辦法》,教師也支持進行教學改革,高校需要從辦學理念、人才培養(yǎng)方案等方面進行一個整體的大的調整。教學管理部門需要拿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和支持政策,相應的制度建設跟上,才能發(fā)揮好駕轅作用,推進教學改革。
周國平先生認為:“教育即生長”理念,“反對的是給教育規(guī)定一個功利目標。人的精神能力生長得好,成為人性意義上優(yōu)秀的人,本身就是價值。杜威特別強調,生長并不是朝著某一個目標前進,你不能給生長另外設定一個目標,如將來在社會上有成就,如果設定這些外部目標,生長本身就扭曲了。只要生長得好,結果一定是好的。這樣的人從長遠來說,在社會上可以得到真正的成功,而不是表層的成功。”[1]由此,可以看出,周國平和杜威認為精神能力生長的好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而這種“生長”是不應該設定目標的,尤其是功利性目標,設定了目標的“生長”會使人的自然生長扭曲,成功的人,生長得好的人是人的“潛在的精神屬性和精神能力”“特殊稟賦得到生長和實現(xiàn)”?!盎ヂ?lián)網(wǎng)時代最大的好處是資源共享和資源整合。一個會自學的人,一個善于自學的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很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學科的基本信息和動態(tài)。”“善于自學的人是可以如魚得水的,成功的機會也很大?!盵1]但這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對于一般的學生這就需要學校和老師幫助培養(yǎng)其“精神能力”,運用啟發(fā)式和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科學批判的精神。在培養(yǎng)學生精神能力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設定了“精神能力”生長的目標,盡管按照周國平和杜威認為,這種外力的干預,是幫助學生設定了一個“功利目標”,可能不會使學生的“精神能力”生長的很好,但也好過于學生既沒有“精神目標”,也沒有“功利目標”,將來一無所得,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所以,對于學校教育,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一方面是對自學能力很強的學生,不為其設定成長的目標,應盡量減少外力干預,幫助其精神能力生長的更好,這是教育應該樹立并為之奮斗的終極目標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是對自學能力差的學生,要幫助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其習慣的養(yǎng)成,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有可能會有外力干預,但也會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