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qū)輔讀學校 楊金轉(zhuǎn) 王麗榮
人類是群居動物,語言不僅是人類相互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人類的本能。喬姆斯基認為,人類確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獲得機制,兒童生來就具有從發(fā)現(xiàn)或分析語言程序中獲得語言的能力,而且他們掌握母語異常迅速,極其完善。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培智兒童中有很大比例的兒童存在語言發(fā)展障礙,他們的詞匯量偏少,不能很好地理解詞義,能說的句長較短且句子缺少成分等。另外,許多培智兒童伴有言語障礙,如發(fā)音模糊不清,或者言語過程不流暢,嚴重影響交流。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從一年級起每天堅持帶領(lǐng)孩子們讀兒歌,以《日有所誦》《薛瑞萍教古詩》《薛瑞萍教童謠》等為材料,有選擇地將適合培智兒童的文本帶入課堂,堅持日有所誦,讓經(jīng)典兒歌浸潤培智兒童的成長,傳達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和日常生活知識。雖然培智兒童的識字量有限,還不能完全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和意義,但兒歌的韻律本身就能帶給培智兒童強烈的游戲快樂,激發(fā)他們的心智,從而叩啟他們的語言天賦之門,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為達到效果,筆者對孩子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始的“悅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挑選短小精悍、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且便于記憶的兒歌讓培智兒童誦讀,以激活培智兒童學習兒歌的興趣和動力。
如:(1)上天了,入地了,騰云了,駕霧了,過山車,下山了,我變成,流星了(《過山車》)。(2)小蜻蜓,會飛;小蚱蜢,會跳。飛一飛,跳一跳;小弟弟,會長高(《飛飛 跳跳》)。這兩首兒歌通篇共八句,最長的是三字句。前一首說的是坐過山車的感覺,哪個孩子沒有見過或坐過過山車呢?后一首說的是在夏天的草叢里,蜻蜓在飛舞,蚱蜢在跳躍,最后是祝?!靶〉艿埽瑫L高”,說的是熟悉的人物和事物,也是培智兒童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誦讀時,教師再帶孩子輔以相應(yīng)的動作,培智兒童不僅聽覺上享受著兒歌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美,而且身體上也感受著肢體活動帶來的興奮感,他們怎么能不身心愉悅、精神飽滿呢?只要教師念起兒歌,孩子們的注意力就馬上被吸引過來。每天的學習都以這樣的節(jié)奏和韻律開始。第一節(jié)上課鈴聲響起后,留給上課教師的是帶著歡愉感和安全感的學生,上課教師豈能不高興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古韻濃濃的《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和唐詩掛上了孩子們的嘴,妙趣橫生的中華童謠更是孩子們的最愛——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朗朗上口的兒歌孩子們也讀得津津有味—— “羊,羊,小山羊,年紀不大胡子長;鹿,鹿,梅花鹿,頭上頂著兩棵樹……”漸漸地,孩子們不僅會背誦許多兒歌,不知不覺中上課氣氛也熱烈了起來,課堂上很少出現(xiàn)“冷場”的時候了。即使有些背誦內(nèi)容孩子們不理解也沒關(guān)系,因為語文與數(shù)學不同,語文是可以跟著“混”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理解的。
總之,兒歌誦讀要立足培智兒童的視角,激活培智兒童學習兒歌的興趣和動機,逐步引領(lǐng)他們走進兒歌的殿堂。每天清晨,最幸福的事莫過于沐著晨風,聽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
培智兒童由于生理因素,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受限,但是他們的心是很靈的。有些兒歌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形式,滲透著對兒童習慣、品德培養(yǎng)的內(nèi)容,其對人物、事物的評價往往能影響培智兒童的行為。
如《小黃狗上課》:小黃狗,真糟糕,上課學習坐不牢,板凳好像有根刺,扭來扭去真難熬……孩子們誦讀完兒歌后都笑著看向班級里一個上課坐不住的孩子,他們應(yīng)該是在這個孩子身上找到了小黃狗的影子。從此每當有人上課走神的時候,教師就說“看看誰是小黃狗”,孩子們立即腰板挺直,坐得端端正正。
晨讀課上,孩子們正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響亮地朗讀《蝸牛上學》:小蝸牛兒背書包,慢騰騰兒上學校,東瞧瞧,西瞧瞧,爬到太陽落,剛剛到學校,往里看一看,已經(jīng)放學了。教師問:“我們要不要做小蝸牛兒?”“不要?!?/p>
一些兒童存在自私的問題,有好東西不愿意與他人分享?!杜排抛穭t是教導培智兒童學會與人分享的最佳兒歌。“帶好東西能不能自己一個偷偷吃?”“不能?!?/p>
從“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到《手拉手》,則教給了培智兒童如何與同伴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老少皆知耳熟能詳?shù)膬焊琛缎±鲜蟆?,告訴孩子們不能趁著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偷吃好東西,否則就會像小老鼠一樣受到懲罰——爬到燈臺上去偷油吃,結(jié)果卻下不來了。
無須教師從道德高度給孩子做總結(jié),讓讀兒歌的孩子自發(fā)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吧——相信兒歌潛移默化的力量。
培智兒童活動的場所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而且由于智力有明顯的缺陷,他們學習任何知識都比較困難,經(jīng)驗貧乏。因此,他們對于同齡普通兒童所掌握的種種日常的生活知識,有的一無所知,有的一知半解,有的雖經(jīng)教師、父母講解說明,也沒辦法很好記牢。許多兒歌將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日常生活事物與優(yōu)美的旋律和文學融合在一起,使得培智兒童在歡歡笑笑著誦讀兒歌的過程中就獲得了認知的發(fā)展。
比如唱兒歌,認水果,有《十二月水果歌》為證。這首兒歌的歌詞句句通俗上口,為培智兒童展示了一個一年四季的“水果博覽會”,上面清清楚楚地說明了什么季節(jié)吃什么水果,而且告訴培智兒童每種水果各有什么特征:或顏色,或形態(tài),或味覺,或嗅覺,或生長環(huán)境。兒歌前面都是七字句,款款道來如連續(xù)呼出。正當覺得單調(diào)的時候,最后兩句連續(xù)收束,帶來重音和結(jié)束感,也帶來韻律或呼吸的滿足。孩子們唱著、演著,討論著自己喜歡的水果,大大拓寬了對水果的認知面。
動物是培智兒童的最愛,對培智兒童來說,在玩唱兒歌中認知動物更是一項樂此不疲的精神事件。較簡單的動物兒歌有:小鴨子,嘎嘎叫,走起路來搖啊搖。搖到水邊去洗澡,洗洗頭,擦擦毛,洗好回家睡大覺(《小鴨子》)。鴨子是生活總最常見的動物,一旦放入兒歌中,就變得逼真而可愛,還有那嘎嘎的叫聲,搖搖擺擺的走路姿態(tài),十分符合培智兒童對鴨子的認知。培智兒童唱唱玩玩,邊唱邊玩,儼然變成了一只只小鴨子。有唱小雞的兒歌同樣逼真:小雞小雞,黃黃外衣,尖尖嘴巴,圓圓身體,搖搖擺擺,來啄大米(《小雞》)。培智兒童一聽到這首兒歌,可能還會馬上模仿小雞那嘰嘰嘰嘰的叫聲。類似的兒歌還有《大公雞》《老鷹捉小雞》《大水?!贰缎◎蝌健返?。
反映日常生活知識的兒歌所載內(nèi)容更是包羅萬象、應(yīng)有盡有,更是培智兒童認知的有益資源。如《春天來了嗎》:春天來了嗎?去問柳枝上的嫩芽。春天來了嗎?去問桃樹上的鮮花。春天來了嗎?去問池塘里的花鴨。春天來了嗎?去問梁上的燕子媽媽。兒歌通過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游戲形式為培智兒童娓娓講述了春天的不經(jīng)意的變化,給培智兒童傳授了一些生活常識,為他們注入新鮮的認知之源。類似的兒歌還有《門》《落葉》《汽車與飛機》《紅綠燈》等,滿足娛樂需求的同時,培智兒童還能學到關(guān)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
數(shù)學和文字的結(jié)合體—— “數(shù)數(shù)謠”則為培智兒童提供了數(shù)字認知資源。最常見的是教幼兒認識數(shù)字的《數(shù)字歌》,這首兒歌通過象形的方式,把1—10共10個數(shù)字的“形狀”用日常常見的事物進行象形比擬,形象而生動。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國,自然就有各種的風俗兒歌。如《十二生肖歌》:老鼠前面走,跟著大黃?!嘀莾和@樣的兒歌,對十二生肖的知識和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對生肖文化也會有更多的體認。班里一個擅長繪畫的自閉癥兒童在學過這首兒歌后,用簡筆畫表達對十二生肖的喜愛,將十二種動物畫得栩栩如生。再如《貼窗花》,表述了我國許多地區(qū)的人們過年在窗上貼各種剪紙窗花的文化風俗,也是培智兒童頗感興趣又不太熟悉的活動。通過兒歌的誦讀,孩子們相當于用耳目體驗了人們貼窗花迎新年的過節(jié)方式。
不知不覺的投入,悄無聲息的習得,相信通過這些兒歌的不斷啟發(fā)和教育,培智兒童一定能漸漸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知。
培智兒童由于大腦方面的缺陷,語言表達能力與同齡兒童相比明顯滯后,如何訓練培智兒童的表達能力呢?仿說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根本。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經(jīng)典名句道出了語言表達的儲備問題。朗朗上口的兒歌以其精彩的節(jié)奏、韻律和重復(fù),可以給培智兒童帶來語言方面的刺激,為培智兒童的語言表達打下基礎(chǔ)。兒歌誦讀教學貴熟不貴知,一定要讓培智兒童“爛熟于心”,這樣到用的時候,才不至于腦子一片空白。“熟讀”的具體做法有:師生接龍讀、打拍子讀、分角色讀、圖文匹配讀、學生領(lǐng)讀、火車接龍讀等。
兒歌誦讀不僅限于課內(nèi),還要延伸到課外,讓培智兒童在點點滴滴、時時處處的生活環(huán)境中感受、積累兒歌的優(yōu)美詞句。
每天三誦。晨讀8:00—8:10;午誦11:50—12:00;暮吟15:20—15:30。這樣,培智兒童能夠保證每天不少于30分鐘的誦讀時間;每周就能確保有不少于120分鐘的誦讀時間;每學年按16周計算,每年就能確保不少于3840分鐘、相當于64個小時的誦讀時間;9年義務(wù)教育下來就能確保有不少于576個小時的誦讀時間。
每課一練。每節(jié)語文課的前5分鐘,帶領(lǐng)培智兒童進行日有所誦。這樣,每周就會有不少于25分鐘的誦讀時間;每年就會有不少于800分鐘、相當于13個多小時的誦讀時間;9年下來就會有不少于117個小時的誦讀時間。
兩者相加,9年下來培智兒童就會有不少于693個小時的誦讀時間。這樣堅持每天輸入,日復(fù)一日地誦讀,培智兒童在不斷接受語言刺激以及跟說訓練的過程中,慢慢地就把兒歌中的優(yōu)美詞句背誦了下來;漸漸地,隨著兒歌字數(shù)不斷增長,培智兒童的聽覺記憶廣度不知不覺地也增加了。日積月累,培智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而然會不斷提高。
堅持不懈的兒歌誦讀,不僅開啟了培智兒童懵懂的心靈,也開闊了他們的思維。在經(jīng)典兒歌的滋養(yǎng)下,孩子們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好。偶爾還會語出驚人。如在2021年的冬天,窗外大雪紛飛,教室里孩子們圍在窗前看雪,一個孩子忽然說:“一片兩片三四片,飛到地上都不見?!庇秩?,教完兒歌《大象》后的仿說練習,也讓筆者驚訝于孩子們的成長。原文:小朋友送給大象一雙鞋/大象接過鞋子一瞅,說/我穿的鞋要又寬又大/并且,一雙不夠,得四只。有孩子仿寫如下:我送給小狗一雙鞋/小狗接過鞋子一瞅,說/我穿的鞋要又窄又小/并且,一雙不夠,得四只。培智兒童在遷移運用的基礎(chǔ)上,真正學會了舉一反三,這跟思維能力的開闊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關(guān)系。
總之,每天讓培智兒童盡情地徜徉在有趣的“兒歌誦讀”中,學禮儀、明事理、懂規(guī)則、促表達。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要做到持之以恒,引導培智兒童每日誦讀;其次要以培智兒童為本位,選擇朗朗上口、能打開培智兒童心靈的作品;最后可以為培智兒童提供適當?shù)闹笇?,參照兒歌?nèi)容提出一兩個問題和他們進行探討,讓他們對兒歌有大致的了解即可,如此有助于提升培智兒童兒歌誦讀的興趣和效果。
發(fā)現(xiàn)滋養(yǎng)培智兒童的誦讀經(jīng)典,主要的責任在教師,而發(fā)現(xiàn)的地方主要是課堂。作為特殊教育教師,筆者愿用簡單而富有音樂感的兒歌,讓培智兒童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