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曉燕
讀和寫都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二者可以單獨運用,也可以交叉滲透。由于高中英語教學具有復雜性,學習內容更深刻,學生學起來有一定困難。為了提升教學品質,幫助學生更快速滲透到學習活動中,獲得沉浸式體驗,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將讀寫進行相互融合,讓學生在交叉式的學習探索中夯實基礎知識,掌握英語學習技法,觸碰學習的內核[1]。
作為語言學習活動的兩大支柱,讀和寫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也要清晰地知道,無論讀寫分別進行,還是讀寫結合,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動力作為支持。這個動力是來自多方面的,但在課堂上主要來源于教師營造的氛圍。因此,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尤為重要。情境創(chuàng)設是常用的教學手段,最能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在英語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教師要根據(jù)文本主題和學生的興趣點,結合多維度的教學要素創(chuàng)設情境,為讀寫訓練做鋪墊。
教師在創(chuàng)設英語課堂導學情境時,需確保情境內容緊密切合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知識元素,凸顯課堂教學的知識主題,以期更好地激活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思維,引導學生有序投入英語讀寫教學活動中。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relice單元教學中,“文化遺產”是本單元教學的核心話題,教材中的Reading模塊則是主要介紹俄羅斯沙皇琥珀房子的建立、轉讓、被毀、重建的整個歷史,旨在讓學生了解文化遺產的內涵以及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教師深入剖析這些教學內容后,可以選定主題鮮明的情境創(chuàng)設切入點,在課堂導學階段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拋磚引玉”,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情境,組織學生交流、分享自己對“文化遺產”有哪些了解,將學生的學習思維引向單元主題,并順勢引入Reading模塊閱讀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將情境話題貫穿整個課堂,待學生閱讀學習結束后設置寫作活動,讓學生圍繞“Cultural relice”主題進行文章評價或自主寫作,保持學生英語課堂讀寫學習的思維連貫性,落實英語課堂讀寫融通教學目標。
教師深入教材,把握英語教材各模塊內容的編排意圖,從單元主題切入,創(chuàng)設話題情境,可以將學生帶入“文化遺產”的討論學習中,強化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意識,增強學生英語讀寫學習的目的性。教師以導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課堂讀寫興趣,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寫作思維指向性的同時,能夠將情境教學貫穿于之后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中,從而引領學生始終緊抓英語課堂的核心知識展開探究學習,使課堂教學成果顯著提升。
文本是閱讀的基礎,也是寫作的參考。無法精準把握文本內容,能力提升和素養(yǎng)生成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學習活動必須從文本展開[2]。對于文本探究,教師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讀一讀、抄一抄、背一背。這樣的教學形式并不是不好,但長時間單一的背誦默寫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要想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借助讀、寫等多種形式。
教師要具備較強的讀寫教學資源整合意識,善于對教材內容進行增、刪、合、分等處理,找到有利于學生思維延伸、思維發(fā)散的閱讀教學切入點,觸發(fā)英語課堂讀寫活動的深度學習,同時提高英語課堂思維指導的針對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3 Computers時,教師沒有從文本的排版布局出發(fā)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而是抓住Warming Up部分的內容,展開多維度的延伸:“Please sort these pictures and tell us when they came into being and what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思考,很快便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讀圖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系統(tǒng)化的思考,并用自己的已有知識組織語言,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問題解決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展開寫作:“Although intelligent robots are not popular now, they are very common. What kind of hightech products will appear in the future?”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其寫作欲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作為學習活動的中心,文本有太多可以探索的知識點。教師借助讀寫結合,可以將學生的認知引向深處。
教師可以教材中的配圖內容作為可視化教學的落腳點,利用拓展性課堂問題,驅動學生快速進入英語課堂閱讀學習狀態(tài),并通過讀圖思考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xù)延伸課堂問題考查深度,引入與閱讀內容密切相關的寫作訓練任務,引導學生在課堂思維最為活躍、語言輸出欲望最旺盛之時深究文本內涵,展開英語創(chuàng)編寫作,充分延展學生英語課堂認知思維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生的英語讀寫學習品質。
要想實現(xiàn)知識可視化的高中英語讀寫融通教學,教師就需要加強對各種類型信息媒體的有效利用,以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為支撐,搭建兼具學科性、直觀性、生動性的英語讀寫學習平臺,提高英語課堂讀寫融通教學效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各類信息技術教學設備、教學手段已經得到廣泛運用,信息化教學已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化手段。對此,教師要增強創(chuàng)新教學意識,積極嘗試各類新型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融入英語課堂的有效路徑,思考英語課堂閱讀文本、寫作內容與信息教學平臺的對接融合點,使信息技術成為推動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成長的關鍵助力。
教師篩選整合的信息媒體教學素材要與英語讀寫主題有較高的契合度,充分體現(xiàn)信息媒體調動學生讀寫思維活力、啟動學生英語讀寫思維程序的促進作用,增強學生的英語課堂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時,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更切身的體驗,教師可以直接借助視頻播放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The 2008 Olympic Games is a prosperous time in China. The magnificent pictures and passionate melody shake people's heartstrings...”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跟讀英文版的介紹,其思維靈敏度得到提升。在觀看視頻后,學生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表達欲極強。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讓學生用語言文字將此時此刻的心情寫下來。有了視頻作為觸發(fā)點,學生自然有話可說。
教師立足于單元教學的主要話題,從學生熟悉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引入信息化教學資源發(fā)掘整理,用圖文并茂的視頻素材引導學生觀看視頻、跟讀語句,構建英語知識表象認知,配合視頻講解,能夠調動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思維積極性。教師應適時過渡到讀寫教學程序,指導學生用英語寫作的方式記錄所想所得。學生觀看視頻得到的直觀感受都可以成為寫作的可用素材,投入寫作學習時思維自然更加活躍,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遷移是高效教學的有效保障。所謂的遷移是指將先前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或掌握的技能進行加工逐漸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遷移能力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要想順利完成知識梳理,夯實認知,教師可以從遷移視角出發(fā),從“讀”遷移到“寫”,提高思維靈活度。遷移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概括遷移、比較遷移、內外遷移等。在具體選擇時,教師要從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綜合考量,確保遷移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高中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和認知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長足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顯著增強,面對大部分英語閱讀語篇時具備自主閱讀、理解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抓準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認知起點,精準切入遷移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英語讀寫思維。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5 Music時,教師可以首先給出討論話題:讓學生進入思考狀態(tài)。學生立刻來了興致,認真思考。“What I think of is the youth training manual of TFBOYS.”學生興致勃勃地表述著。教師從學生最熟悉的話題出發(fā),展開教學活動,契合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在表述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搜集起來,讓學生借助對比遷移的形式展開學習?!癛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outline the important sentence patterns in the reading part.”在勾畫中,學生逐漸對句型有了清晰認知;在對比剖析中,學生能快速完成知識學習。由此可見,對比遷移過程以閱讀和分析為主。當學生完全掌握了知識后,教師再讓學生解決活動伊始提出的問題,在寫的過程中逐漸內化語言。
遷移教學設計大多以學生已掌握的英語舊知和生活經驗為教學起點。教師首先要對接學生熟悉的話題內容,啟動遷移教學程序,在課堂教學伊始迅速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活學生的課堂探究學習思維;再以對比遷移的形式引導學生分析關鍵句型知識,助力學生突破課堂知識學習重難點;最后導入英語寫作活動,引導學生將豐富的課堂學習體驗通過寫作表達出來,推進學生的語言知識內化,鍛煉學生讀寫思維的綜合性及靈活性。
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英語教學活動形式豐富,單選、多選、判斷、填空、英譯漢、漢譯英等都可以作為選項。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多元化的訓練活動為基底,打通讀寫之間的壁壘。英語學習需要大量閱讀,學生讀得多,語感自然生成,知識學習也會變得簡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布設趣味化的朗讀訓練,可以是個人讀、合作讀、演繹讀等。不同的朗讀訓練給學生帶來的感觸和體驗也是不同的。當學生沉浸于朗讀活動中,教師要及時借助寫作訓練,完成由動態(tài)向靜態(tài)的轉變,實現(xiàn)知識的輸入、輸出雙向互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時,教師可以借助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推進。學生對文本知識有了整體性把握,但部分學生沒有突破學習重點和難點。此時,教師可以發(fā)揮主導作用,展開系統(tǒng)講解,幫助學生觸碰知識的內核。在學習活動結束后,為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展示練習題:“Choose three types of questions you like best and finish the training in the shortest time.”訓練題形式要豐富,可以有角色演繹游戲、學習感悟思考、個性化的野生動物保護計劃等。多元化、多維度的訓練能夠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中完成訓練,讀寫活動得到完美融合。“As high school students, although our strength is small, we can also make pla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 First of all, we should have th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wild animals and correctly treating the value of wild animals...”學生的表述條理清晰。寫作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選出優(yōu)秀文章,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在聆聽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上的提升,還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設計的整個流程具有很強的整體性、體系性,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教師以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推動學生整體掌握文本知識,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分層展開讀寫訓練活動,向學生提供多元化、多維度的讀寫訓練內容。這種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訓練模式顯然更受學生歡迎。學生積極投入不同的讀寫活動中,能極大提升英語課堂訓練學習參與效度,有利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靈活運用語言,達到交際目的。要想實現(xiàn)教學目標,單純采用某一種教學形式是不可能完成的,教師必須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動”起來?!白x”是一種動態(tài)化的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諸多啟示;“寫”看似是靜態(tài)化的學習形式,但本質上是思維的高速運轉,也是知識輸出的過程。教師要緊緊抓住讀寫優(yōu)勢,找準教學切入點,有效設計讀寫形式,讓學生在讀寫感知中逐漸進入深度探索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的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