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東
從方法論的意義上說,小說解讀的核心視野是如何選擇一個最有效的角度對文本進行闡釋,打開文本的形式空間,進而重建文本闡釋圖式。而建立新的闡釋圖式往往也比較困難,這對研究者的研究功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構成了無法規(guī)避的挑戰(zhàn),因為每一個研究對象,都可能要求不同的同時又是具體而獨異的闡釋圖式。在這個意義上,闡釋圖式不同于理論模式,理論是相對恒定的,而闡釋圖式則因不同的文本而異,因為不同的文本要求的正是不同的解讀空間和闡釋視野。但是另一方面,闡釋圖式又依賴于理論思考和理論模式。因此就文本解讀而言,新的闡釋圖式的生成往往是被理論照亮的結果。如果說,理論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探索和解釋模式,那么,一種新的闡釋圖式的有效性也正源自于理論模式所內涵的探索性。
小說研究的方法之所以堪稱是“法無定法”,正是因為每篇小說都可能要求不同的方法,也才訴諸不同的闡釋圖式。同時,小說的闡釋永遠具有開放性,因為每一篇小說的形式都是與小說試圖折射的外部歷史同構的,也因此每篇小說都在自成一個獨特的世界的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通路聯通著外部社會歷史?;蛟S正是這個意義上,新歷史主義的理論家們才極力主張把文本內外打通,把文本語境和歷史語境勾連。這也啟示著研究者既要讀入文本,也必須讀出文本。如果沒有讀入文本,就只能像卡夫卡筆下的K一樣,永遠走不進城堡。但是如果讀不出文本,你的解讀就可能是一種封閉性的內循環(huán),在魯迅所描繪的“鬼打墻”的困境中逡巡,最后迷失在文本的迷宮中。
本專輯“現代小說與闡釋圖式”所匯集的論文,其各位作者一方面在重建小說闡釋圖式方面有相當的自覺性,即使在一些已經被經典化了的作品之中,依然洞見到值得重釋的形式空間;另一方面則力圖把小說文本重新放置回歷史語境,進而嘗試勾連內部與外部,希冀在細讀的基礎上,重新勾勒現代小說所含括的歷史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