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偉,胡延巖,徐璽謨,蔡正昊,李健文,龔昆梅,馮 波
(1.昆明理工大學醫(y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4;2.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外科,上海 200025)
自20世紀80年代Heald提出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以來,該術式被認為是直腸癌標準術式[1-2]。然而,對于狹窄骨盆、肥胖男性病人及接受新輔助治療的低位直腸癌病人,傳統(tǒng)的TME術式難以獲得安全的手術切緣[3]。為克服上述問題,2010年4月Sylla首次描述了替代方案——經肛門TME(transanal TME,TaTME)[4]。理論上,這種 “自下而上”的手術入路在術野暴露及遠端直腸系膜精準切除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可克服腹腔鏡 TME(laparoscopic TME,LaTME)的局限性[5-6]。雖然有報道稱,與開腹和LaTME術式相比,TaTME術式圍術期、病理和腫瘤學結果相似[7]。但由于局部復發(fā)率較高,挪威、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結腸直腸協(xié)會建議暫停該術式,這給業(yè)界敲響了警鐘[8-9]。近年來,隨著各國TaTME結構化培訓的建立[10-14],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亟待進一步驗證。因此,本研究進行全面、最新的系統(tǒng)回顧和薈萃分析,旨在通過對TaTME與LaTME短期結局的比較來評估TaTME的療效和安全性。
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按照系統(tǒng)綜述和薈萃分析優(yōu)先報告的條目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is,PRISMA) 指南 (http://www.prisma-state ment.org/)進行。在PubMed、Web of Science (Web of Sci)、 中國知網(wǎng)(CNKI)、 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 (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和萬方醫(yī)學等多個中外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從2019年3月1日以來所有符合研究主題的文章。中文檢索詞為直腸腫瘤、直腸癌、腹腔鏡及全直腸系膜切除、經肛門全直腸系膜切除。英文檢索策 略 為 rectal neoplasms、rectal cancer、laparoscopic an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ransanal total mesorecetal excision的《醫(yī)學主題詞表》主題詞。采用布爾檢索邏輯式進行搭配組合。
納入標準:①根據(jù)病理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的病人;②TaTME與LaTME治療直腸癌的比較;③報告主要成果指標至少1項 (圍術期或病理學指標)。排除標準:①文章類型為綜述、薈萃分析、信件、病例報告或會議摘要;②非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或前瞻性研究;③重復的研究。
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2名作者獨立審查和評估每項納入研究的風險偏差。并獨立進行數(shù)據(jù)提取。收集信息如下:研究特征(第一作者、發(fā)表日期、國家以及研究設計和各組登記的病人數(shù)量,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shù)、腫瘤部位);主要結果指標:圍術期結果(中轉開腹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腫瘤學結果[腫瘤大小、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腫瘤切緣與肛門距離、環(huán)周切緣(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陽性率、遠端切緣(distal resection margin,DRM)陽性率]。 采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標準評估匹配病例對照/前瞻隊列研究的質量,1~5分為低質量,6~7分為中等質量,8~9分為高質量。期間所有分歧均通過2名評審員討論解決。
使用Cochrane協(xié)作網(wǎng)提供的Revman 5.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連續(xù)變量用均值±標準差表示。使用比值比(odds ratio,OR)或風險比(risk ratio,RR)評估腫瘤和圍術期結局的二分類變量。連續(xù)變量采用加權平均差分析,置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為95%。Q檢驗和I2檢驗用于評估研究之間的異質性。Cochrane Q統(tǒng)計P<0.05或I2>50%表示顯著的異質性[15]。在這種情況下,將隨機效應模型用于接下來的匯總分析。相反,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所有統(tǒng)計值均以95%CI計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RISMA文獻檢索流程圖見圖1。對初步檢索的1 179篇文獻進一步評估和審查后,最終9項研究被納入合并研究,其中1項RCT、8項前瞻性研究[16-24]。共889例直腸癌病人,其中451例接受TaTME治療,438例接受LaTME治療。所納入文獻的研究特征、病人基線和質量評估分數(shù)見表1。NOS結果顯示本研究納入文獻質量較高(見圖2)。
圖1 文獻檢索和薈萃分析中納入研究的示意圖
圖2 納入研究的偏差風險項的評估
表1 納入研究的基線特征及質量評分(±s)
表1 納入研究的基線特征及質量評分(±s)
作者 年份 國家 研究類型 年齡(歲) BMI(kg/m2) 文獻質量評分(分)TaTME TaTME LaTME顧永興等[24] 2019 中國 前瞻性 58.1±15.0 57.7±11.8 NA NA 8 Li等[16] 2021 中國 前瞻性 NA NA 27.88±2.03 23.03±2.08 8 Di Candido等[17] 2021 意大利 前瞻性 60.50±12.81 64.32±11.37 24.94±3.58 25.40±3.55 9 Ren等[23] 2021 中國 前瞻性 65.78±12.37 67.16±10.03 22.87±2.66 23.05±2.70 8 Zuhdy等[18] 2020 埃及 前瞻性 53.89±13.99 53.40±11.38 30.74±7.79 25.99±4.68 9 Zeng等[19] 2020 中國 RCT 56.1±11.2 56.1±10.9 22.5±3.1 22.2±2.9 8 Rubinkiewicz等[20] 2019 波蘭 前瞻性 59.50±4.00 63.25±2.25 26.13±1.73 26.85±1.70 8 Sparreboom 等[21] 2019 荷蘭 前瞻性 61.75±1.83 66.13±2.25 26.65±1.00 25.58±0.92 8 Roodbeen等[22] 2019 荷蘭 前瞻性 62.5±10.7 66.0±9.2 26.7±1.9 26.1±4.0 8 LaTME
納入的9項研究手術方式均采用腹腔鏡輔助下雜交TaTME。4項研究報道中轉開腹率,共包括278例。TaTME組的中轉開腹率(0.72%)顯著低于LaTME 組 (12.95%)(RR=0.13,95%CI:0.04~0.47,P=0.002)。此外,研究中的異質性并不顯著(I2=0)(見圖3A)。所有納入本研究的文獻中術后并發(fā)癥均根據(jù)Clavien-Dindo分類進行評估。兩組術后并發(fā)癥(RR=1.05,P=0.72)、手術時間(RR=15.48,P=0.18)、術中出血量(RR=2.34,P=0.81)、住院時間(RR=-0.91,P=0.14)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圖3B-E)。
圖3 隨機效應模型中兩組病人圍術期比較的森林圖
6項研究報道DRM的結果,TaTME組的DRM陽性率 (5/302,1.66%)低于 LaTME 組(16/305,5.25%),且異質性不顯著(RR=0.39,95%CI:0.17~0.90,P=0.003;I2=0)(見圖4A)。腫瘤大小 (RR=0.04,P=0.55)、 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 (RR=-1.71,P=0.17)、腫瘤切緣與肛門距離(RR=-1.26,P=0.20)、CRM陽性率(RR=0.77,P=0.53)兩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0.05)(見圖4B~E)。
圖4 隨機效應模型中兩組病人病理學比較的森林圖
LaTME術式在直腸癌治療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國內、外的廣泛證實[25]。其難點在于對DRM的判斷及遠端系膜的完整切除。這將對“困難骨盆”病人TME的完整實施構成嚴峻的技術挑戰(zhàn)[26]。作為替代方案,TaTME較易顯露直腸系膜周圍間隙,也可相對簡便地完成遠端直腸系膜的游離切除,從而使遠端切緣更精準可靠。然而,自2019年7月挪威暫停TaTME以來,TaTME術式爭議不斷,引發(fā)廣泛討論[8-9]。最近隨著結構化培訓的建立,這一技術越發(fā)成熟和標準化,但其技術本身的優(yōu)劣性仍未得到充分證實。因此,本研究對近3年的相關文獻進行薈萃分析,旨在對TaTME的安全性、有效性作出評估。
本薈萃分析表明,與LaTME相比,接受TaTME的病人較少會發(fā)生中轉開腹和陽性DRM,而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總體術后并發(fā)癥、住院時間、腫瘤大小、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腫瘤切緣與肛門距離、CRM陽性率的結果上未觀察到明顯差異。TaTME似乎在不影響短期安全性的情況下,手術過程更順暢,切除距離更安全。
之前的薈萃分析中轉開腹率結果相互矛盾[27-28]。但其中大多數(shù)研究存在較嚴重的偏倚,研究結果尚存爭議。本研究結果顯示,TaTME的中轉開腹率低于LaTME。其主要原因可能是TaTME可克服因骨盆狹窄、前列腺增生或肥胖導致的手術視野不佳而造成的操作困難。同時,本研究觀察到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總體并發(fā)癥等在兩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是技術越發(fā)成熟、技術操作標準化和術者經驗更豐富所致。此外,本研究納入的9項研究手術過程均采用腹腔鏡輔助的雜交TaTME,這可能也是獲益的潛在因素之一。因此,TaTME可作為潛在的替代術式,用于具有上述不良因素的直腸癌病人。
病理學結果CRM、DRM陽性率是判斷直腸癌TME復發(fā)風險的關鍵指標。TaTME手術方式對這兩個指標是否有改善目前尚有爭議[29-32]。Veltcamp等[33]通過術后盆腔磁共振成像比較TaTME與LaTME術后腸系膜殘留。結果顯示TaTME術后腸系膜殘留率顯著低于LaTME術后,且術式是影響術后殘留直腸系膜的唯一獨立危險因素。LaTME組殘留的直腸系膜大部分位于吻合口下方或周圍,表明LaTME手術期間遠端直腸系膜不完整。本研究薈萃分析顯示,TaTME組302例中有5例DRM陽性(1.66%),LaTME組 305例中有 16例 DRM 陽性(5.25%)。這可能是腫瘤位于齒狀線附近時,LaTME無法精準獲得相對較長的DRM。對于TaTME術式,“自下而上”的入路使操作空間不受限,可能進一步確保安全的DRM。
本研究的主要優(yōu)勢是所納入的文獻中包含1項RCT研究,其余均為前瞻性研究。且NOS結果顯示這些納入文獻質量相對較高。然而,這項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①TaTME術式難度較大,學習曲線較長,不同主刀醫(yī)師經驗差別可能使結果存在偏倚。②由于薈萃分析自身屬觀察性比較研究,其中可存在不受控制的混雜因素,且不同的臨床特征會給研究帶來潛在的異質性。
綜上所述,本項薈萃分析表明TaTME治療中低位直腸癌安全可行,相比常規(guī)LaTME術式,TaTME術式的中轉開腹率更低,可獲得更安全、精準的DRM,可能是低位、超低位直腸癌的良好選擇。這項薈萃分析受到非隨機研究的限制。因此,未來還需進一步的RCT來提供更高級別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