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欣
(華中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為籌辦好2023年亞洲杯足球賽,北京、上海等10個舉辦城市新建、改造了10座專業(yè)足球場(簡稱“球場”)。9座新建球場平均座位數(shù)為55 322個,其中6座的平均座位數(shù)在6萬及以上,為超大型球場。從新建球場的數(shù)量及規(guī)模來看,已達到甚至超過承辦足球世界杯的要求。雖然亞洲杯球場的建成為我國未來繼續(xù)承辦世俱杯、世界杯奠定了基礎,但其賽后運營壓力巨大。2022年5月14日亞足聯(lián)官方宣布,2023年亞洲杯將易地舉辦,各城市為亞洲杯建設的球場直接進入賽后利用階段,且部分城市尚無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球場將面臨無賽可辦的窘境。
我國球場數(shù)量十分有限,在運營方面亦缺乏相應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球場尤其是世界杯足球場的賽后利用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之經驗。因此,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近幾屆世界杯球場的賽后利用情況,發(fā)現(xiàn):德國世界杯是目前球場賽后利用情況最好的一屆,球場均作為俱樂部主場使用,使用率得到了有效保證;韓日世界杯是目前亞洲唯一舉辦的一屆世界杯,該屆世界杯日本賽區(qū)球場的賽后利用情況較為理想,其中札幌穹頂體育場是歷屆世界杯球場中利用率最高的;卡塔爾世界杯將于2022年11月舉行,組織者在建設綠色球場、實現(xiàn)碳中和等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的理念與成功經驗也值得借鑒。
在國內球場設計、建設方面,青島青春足球場是國內首座以構建“公園化體育綜合體”為核心目標的球場,融合了足球賽事、全民健身、青訓等多元功能,從賽后利用視角分析其設計,以期為未來球場設計與運營提供參考。西安國際足球中心是英國扎哈建筑事務所聯(lián)合香港iDEA建筑師事務所及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的彰顯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標志性建筑,在推動未來體育建筑綠色、低碳發(fā)展方面具有重要示范價值。
就目前情況看,我國為亞洲杯建設的10座球場存在較高的“白象”危險系數(shù)。本專題在梳理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踐,探索形成球場運營的中國模式與中國經驗,為我國球場的未來發(fā)展提供參考。期望通過本專題的研究引起更多學者對我國球場的建設、運營和賽后利用問題的關注,防止和避免新建球場成為“白象”。
“白象”通常用來比喻珍貴卻無用的事物。一些因賽而建的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率極低,維護成本遠超其使用價值,極易成為“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