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橫山老腰鼓是陜西省橫山縣流行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從古至今,當?shù)厝藗兇汗?jié)謁廟敬神、祈福禳災,沿門子送吉祥,都離不開橫山老腰鼓。它舞姿剛勁、豪放、夸張、激昂,明顯帶有古代軍旅色彩,隊形多變,角色豐富,鼓點激越、步伐多變,尤以橫山縣南塔鄉(xiāng)張存有地村的腰鼓隊最為典型和有名。橫山老腰鼓蘊含了多種文藝形式,是一種綜合的展演過程,秧歌隊伍中既有腰鼓表演、又有跑旱船、坐水船、走高蹺、霸王鞭等角色表演穿插其中,更有“蠻婆蠻漢”的插科打諢和“臘花”的男扮女裝滑稽逗笑,這種一年一度的大規(guī)模的集體狂歡,當?shù)厝朔Q“鬧秧歌”。橫山老腰鼓的動作雄健奔放,節(jié)奏鏗鏘,鼓點激越、舞姿優(yōu)美,打法靈活多變,配樂扣人心弦。橫山老腰鼓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傳承,卻依然保持著最原始、最原生態(tài)的打法,保留著踢跳騰挪、粗獷豪放的傳統(tǒng)風格,在角色扮相、舞蹈動作、道具樂器等方面都別具特色。它舞出了陜北人民既憨厚樸實又威武豪放的黃土本色,展示了老區(qū)人民的精氣神,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研究意義和藝術(shù)觀賞價值。
2008年6月14日,鼓舞(橫山老腰鼓)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遺產(chǎn)編號:Ⅲ-42。陜西省橫山縣南塔鄉(xiāng)張存有地村的李成元,今年68歲,是武腰鼓的典型代表,也是橫山老腰鼓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多次代表市、縣在多個省、市演出,并取得極好的社會反響,近年來組織培訓老腰鼓學員60余人。
張靜(以下簡稱“張”):李老師好,我是榆林學院的一名教師,目前正在從事陜北非物質(zhì)文化的研究。您是橫山老腰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今天,我們想從幾個方面對您進行一下采訪,您看可以嗎?
李成元(以下簡稱“李”):好的,非常歡迎。
張:李老師,請問您是什么時候開始學打腰鼓的?橫山老腰鼓的技藝一般是師傳還是家傳?
李:我是1954年12月出生的。和大部分橫山農(nóng)村孩子一樣,我很小的時候就接觸腰鼓了,喜歡看紅火,年年看“沿門子”腰鼓表演。我從13歲開始學習老腰鼓,確切地說是12歲的冬天,臘月時候。那一年放寒假時,跟我父親(李應華)開始學,我父親是跟我叔伯大爺(李樹芳)學的,我大爺當時是跟莊里邊的他們叔叔學的,再往上就弄不清楚了。
老腰鼓傳到我手里,截止到我兒子這一代,橫山腰鼓已經(jīng)25代了。從明代中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400多年的歷史了。這個“明代中期”的歷史也是由村里我們的老祖先們從墓碑上記載得知的,可惜在破四舊的過程中這些碑刻也都遺失了。所以,我們家打腰鼓的傳統(tǒng)也就追溯到我爺爺輩。我父親22歲開始在我們村廟會當會長,連著當了51年的,從青年到老年,當了一輩子傘頭。
橫山腰鼓主要是武腰鼓,以武見長,比硬功,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和打擂臺一樣,更多的是爭先,刀對刀劍對劍,一對一,和西班牙斗牛一樣,負傷也是很光彩的。原來是用小連枷,雙節(jié)棍,我沒看見過,聽我父親說的,現(xiàn)在早沒有了。咱們這里跳腰鼓的人很多,幾乎達到了人人跳腰鼓的地步。我父親曾親手教會了王有地、黃圪嶗、胡新窯、元莊坡,車莊、姬家溝等村子的后生們打腰鼓。我念書不行,愛好文藝,小時候就經(jīng)常獲獎,我可以扮演傘頭、臘花,也會打鼓等。傘頭需要會唱,唱詞都是現(xiàn)編的,即興表演,非??简炄恕?0年前,我從父親手里接過日照(傘),就再也沒有撂下過,當了30多年的傘頭。我現(xiàn)在年紀大了,腦子跟不上了,直怕給人“跌到地下”,現(xiàn)在要靠年輕人啦。
咱們橫山老腰鼓一般只在春節(jié)演出,除了敬神之外,那就是屬于老百姓的自娛自樂,沒有人專門拜師學打腰鼓,大都是一邊看著一邊揣摩著,自己學會了。也有的人家是上一輩給下輩的傳,手把手教,但是即使是鄰村的,也很少交流,一般都是各打各的。有的村子會主動請別村打得好的人去教,但很少有不同村子的人坐一起切磋技藝。不同鄉(xiāng)鎮(zhèn)、不同村子的腰鼓,場圖、動作都不一樣。跟陜北說書需要專門拜師學藝不同,腰鼓的傳承學習不嚴格,沒有專門的師傅教,即使會長請行家來村里指導排練,也是鄉(xiāng)鄰之間幫忙性質(zhì)的。只有全盤都會的人才能給人當導演。一個腰鼓隊員厲害不厲害,主要是看有沒有能力把全盤拿下來,有的人會打腰鼓但是不會說唱,如果一個人打樰子,拍镲子,打腰鼓,坐船、當艄公都手到擒來,人家請你一個人去幫忙指揮就可以了。我一個人能教8個人,包括拜神、唱姿、走場、傘頭怎么樣,都有路道了。打大鼓、拍大镲、打腰鼓、打樰子、拍镲子、當艄公、坐船各種姿勢不同。(李老師不由自主地站起來向我們展示專業(yè)的標準姿勢)我這些基本動作都沒問題,主要是號,我吹不起,吹不響亮,那是個技術(shù)活。去年的牛王會定在了溝岔,結(jié)果由于疫情原因取消了。今年的牛王會定了在龍爺溝,正月十三,會長已經(jīng)通知我提前到龍爺溝給他們教幾天。
張:咱們橫山老腰鼓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李:橫山腰鼓和米脂秧歌也不一樣。綏德的叫大秧歌。橫山秧歌沒有女人,綏德米脂經(jīng)常會有拿扇子的女人。橫山腰鼓今年有8個30多歲的女人參加,但是不是拿扇子的。橫山的隊伍只有一個傘,還是燈籠傘。橫山老腰鼓以前叫社火,后來叫秧歌,平常很少人說“老腰鼓”,我們都稱之“鬧秧歌”。
我們張存有地的腰鼓大體與橫山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腰鼓一樣,但具體細節(jié)略有不同。比如伴奏樂器不同,王有地、黃圪嶗,胡新窯,陳莊,姬家溝的都是我父親一手教出來的,所以這些地方的腰鼓是一脈相稱的。我們就叫“腰鼓”,不說新腰鼓老腰鼓,但是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后,延安有了新的腰鼓打法,人們可能為了便于區(qū)別,人家把我們這路打法的叫“老腰鼓”。文腰鼓與武腰鼓的主要區(qū)別是動作不同。全在動作和節(jié)奏上,武腰鼓主要是跳,黃塵飛揚,要有一定的基本功。
從打法和表演風格上,橫山老腰鼓存在“文腰鼓”“武腰鼓”兩種說法。文腰鼓又叫“老人腰鼓”,動作特點為“穩(wěn)沉平緩、風趣詼諧”,由于動作變化多集中在腰部以下,所以俗稱“下三路”,即“纏腰打”“掏腿打”“轉(zhuǎn)身打”。主要流行于橫山無定河沿岸的村莊,以黨岔鎮(zhèn)南、北莊和馬坊村腰鼓為代表。武腰鼓也叫“后生腰鼓”,表演時兩臂甩動幅度較大、力度較強、多“轉(zhuǎn)身擊鼓踢腿打”“跑跳騰空接跪打”“蹦而有力跨步打”,動作多集中腰部以上,又叫“上三路”,講究的是“快而不斷、狂而不亂”,一般由年輕力壯的后生們表演。主要流傳在橫山東部山區(qū)的張存有地、響水鎮(zhèn)李家樓等。
張存有地腰鼓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夸張的舞蹈形象。打到盡興時,人會不由自主出現(xiàn)搖頭晃腦近乎癲狂的形象,加上騰空翻身、擺頭舞臂、跳轉(zhuǎn)纏腰等高難度的動作,使整個舞姿更加具有藝術(shù)氣息,且使人看得熱血沸騰、渾身充滿力量。
張:橫山老腰鼓有哪些特色道具呢?
李:道具有傘、鼓子、鼓槌、旋子、镲子等。老腰鼓所使用傘,不是普通的傘,不同于綏德米脂一帶的秧歌隊使用的貌似被精心裝飾過的雨傘一樣的傘。橫山老腰鼓的傘是特制的,只有咱們這里有,其他地方見不到也買不到。老腰鼓里的傘,也叫幌子,頂部帶一圈穗邊的圓形,下面是四面呈長梯形狀的繃布,布上繪有纏枝蓮花、喜鵲梅花、蝴蝶牡丹、蜻蜓蓮花等吉祥圖案,幌子在腰鼓隊起著總指揮的作用。鼓的尺寸比別的地方使用的腰鼓略大。是白茬子(無顏色)、直筒筒,鼓槌一般用自制的紅柳棍,綁上一根長紅布條子。旋子是“臘花”手里拿的銅器,有點像小馬鑼。镲子用于拍擊,左右手上下搓拍,也是“臘花”拿的銅器。
張:橫山老腰鼓的服裝有什么特點呢?
李:橫山老腰鼓的服裝非常豐富。不同的扮相(角色)服裝也不同?!皞泐^”的頭上要包黃綢布,腰扎紅綢布,腳穿黑布鞋。“鼓子手”頭要包黑布,再戴一頂帽檐上裝飾有五彩折紙花的無頂草帽,上身穿鉤云圖案的對襟布衫,下身穿大襠燈籠褲?!芭D花”頭戴花毛巾,腦門上掛一個小圓鏡,上面綁上五彩珠,吊著一個長腰大辮子,上身穿老花布做成的大襟衣,下穿兩片吊穗羅裙。服裝方面,跟李自成有關(guān)系。跟周邊村子里的腰鼓演員服裝有所不同,一代一代的人照著舊衣服做的。
張:橫山老腰鼓的表演形式有哪些呢?
李:一般腰鼓隊至少要有一名傘頭,傘頭是總指揮,8-12個鼓子手,8-12個臘花,一名戰(zhàn)鼓手。表演過程為先打鼓,中間傘頭唱拜年歌,唱完再舞的模式。8人鼓子手較為普遍,“鼓子手”排列是很有路道的,前兩個為“頭架鼓子手”,緊挨著的兩名為“二架鼓子手”,再下來的四個則是“平鼓子手”。每位“鼓子手”搭配一名“臘花女”,“臘花”由男性裝扮成女性進行表演,所以步履輕盈、表情含羞,動作扭捏作態(tài),常常惹人忍俊不禁。鼓子手都是要凸顯硬功的,跳起來動作幅度大,剛強有力,它的基本動作有:“掏腿打”“蹬腿打”“過堂對打”“纏腰對打”“過堂連身轉(zhuǎn)打”“反身連身轉(zhuǎn)打”“三腳不落地”等。現(xiàn)在電視上經(jīng)常演的腰鼓都屬于表演的,人數(shù)更多,規(guī)模更大,顯得更整齊更有氣勢,但是動作難度并不是很大,氣勢尤為壯觀。
張:一個腰鼓隊伍需要幾個人組成呢?
李:腰鼓隊伍沒有固定的人數(shù),但最少需要24個人。不然基本的陣型都排不出來。腰鼓隊形一般有蛇盤蛋、十二蓮燈、十字梅花、麻黃空城等,場子非常多,如果只有36個人,就把雷同的動作合并到一個場子,如果有80個人參與,小場子太擁擠,每個人之間間隔是兩米,太大了稀疏不好看,太密集了又跳不開。(李老師邊說邊拿起茶幾上水果盤的花生開始模擬擺陣)如果有兩個傘頭,動作同時進行,有時候也有四個傘頭的。三個不行,一個傘頭的話會很費事。所以,有四個傘頭最好,輪著唱,不能半截忽然沒詞唱不出來,不然會破壞整體畫面。傘頭是領隊,“攝魂臺”比較難,預備音樂一出來傘頭就要馬上唱起,一般有知識的人反而不敢充當傘頭,怕“撂下了(忽然忘詞語塞)”。就拿沿門子來說,本來是送吉祥去了,如果你唱的過程中,給人家“撂下了”。這家人家就覺得一年都會不吉利,最討厭,不罵你也差不多,很講究的。
張:角色里面哪一個角色最重要呢?
李:最重要的肯定是傘頭。敬神、沿門子送吉祥,都是需要傘頭唱的,唱詞一般是吉利祝福的,鼓勵人們即使再苦,也會一天比一天好,慢慢富起來。要是別的村子請,就會給一部分布施。沿門子的隊伍人數(shù)也不固定。最少24人,多了不限,但是人數(shù)一定得是雙數(shù),不能是單數(shù)。
唱詞都是即興的,需要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現(xiàn)成創(chuàng)作能力。在每年的固定時間,當節(jié)日還沒有到來,傘頭就開始思考他今年要給神神唱什么。沿門子時最忌諱唱的過程中忽然忘詞,“跌到地下”了。如果突發(fā)這種情況,不但傘頭覺得羞愧難當,主人也會認為是大不吉,害怕暗示會“來年倒大霉”,對秧歌隊就會心生不滿,甚至惡言相向。因此,有經(jīng)驗的傘頭在沿門子時始終牢記一個原則,那就是“寧叫疙捩不叫跌”。
張:為什么說橫山腰鼓來源于軍旅腰鼓?
李:橫山腰鼓的軍旅胎記十分明顯。鼓的作用很廣,在古代咱們說擂鼓坐鎮(zhèn),擊鼓鳴軍,鼓在軍隊里主要是指揮、慶賀。不作戰(zhàn)的時候,可能人們就會隨手敲鼓作樂,天長日久就形成了有一定韻味和動作的娛樂。由于橫山歷史上都是邊地,經(jīng)年戰(zhàn)事不斷,人們或許耳濡目染受了影響。橫山老腰鼓中的“打彩門”就有明顯的攻城略地風格。再有就是布陣,腰鼓隊表演時隊形上分為兩隊,代表“敵我雙方”;服裝上是“戎裝”,男隊員頭戴英雄巾,足蹬戰(zhàn)靴,腕扎護袖,腿系綁帶,前胸后背都繡著“兵”“卒”“勇”“闖”等字。傘頭好像是指揮和統(tǒng)帥,隊伍里的蠻漢婆姨則扮演著俘虜和異族的角色。腰鼓隊里的幌子是軍旗和令旗。樂器中的虎鈴代表虎符與令箭,長號是軍號,鑼釵用來發(fā)信號,或者鳴金收兵,而舞幌子、搖虎鈴、吹哨子、鳴長號則分別意味著發(fā)警報、調(diào)軍隊、施號令、吹號角,即戰(zhàn)斗開始。
腰鼓表演過程中的每個程式都和戰(zhàn)斗場景息息相關(guān)。走場子表示排兵布陣,移動軌跡呈戰(zhàn)陣圖形。穿場子表示攻入敵陣,雙方混戰(zhàn);踢場子表示兩軍混戰(zhàn),短兵相接。如:二王對陣、四門兜底(空城計)、秦王亂點兵、八卦陣、九曲黃河陣、合旅攻紂(黑驢滾晝)。比硬功表示打擂臺;打彩門意味著攻城略地、文戰(zhàn)智取,唱曲子象征戰(zhàn)后慶賀。跳大神則展現(xiàn)出戰(zhàn)斗激烈時人們情不自禁的齊呼狂喊,逗樂子是對戰(zhàn)爭的勝利成果蠻婆蠻漢的捉弄。這二十余項動作,從服裝、道具、扮相、動作、圖案、形式、內(nèi)容、音樂、氣勢等方面看,全暗含有軍旅元素。
陜北歷代為邊地,戰(zhàn)斗間隙,備戰(zhàn)訓練期間,生活單調(diào)、文化枯燥、思鄉(xiāng)心切、思念親人戰(zhàn)友,苦悶無聊,于是把現(xiàn)成的鑼鼓敲起來,動起來,舞起來,唱起來,于是有了腰鼓雛型。橫山老腰鼓伴隨軍旅、戰(zhàn)爭產(chǎn)生。它產(chǎn)生的年代應非常久遠,不止碑石史志所載或猜測的明代中葉。橫山老腰鼓特有的精氣神,彰顯出陜北人民剽悍俠義粗獷豪放的氣質(zhì)與性格。
張:您說咱們這里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打腰鼓,為什么說咱們王存有地村的腰鼓最為有名呢?
李:四二年毛主席發(fā)表了“在延安文藝會談上的講話”,延安各界掀起了群眾性的文藝高潮。當年的延安縣委書記王丕年、六鄉(xiāng)鄉(xiāng)長曹守業(yè)、勞動模范楊步浩等就提議“把咱的干鼓子敲起來”,于是組建了以橫山張存有地腰鼓為主的24人腰鼓隊,腰鼓隊一亮相就好評如潮。1946年那年的正月初八,我父親當年28歲,在延安川口區(qū)六鄉(xiāng),和我們村的李應海、石灣的楊步浩等人組織的秧歌隊,給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拜年,并且合影留念,這事在延安曾轟動一時。1945年,橫山腰鼓隊和延安群眾給毛主席敬獻《人民救星》牌匾,橫山腰鼓就更加出名了。隨著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推進,橫山腰鼓隨軍挺進東北、西北、華東、華南等各個解放區(qū)乃至全國,成了享譽全國的“勝利腰鼓”“翻身腰鼓”,自此張存有地開始揚名。
當時有36名秧歌隊員參加,與主席的合影至今保存在張存有地秧歌展室。腰鼓隊到哪里演出,演出的歷史,咱們的展室都有。當時給主席表演秧歌后,主席要跟演員們握手,我父親由于迷信思想作祟,覺得毛主席是皇上,普通百姓不能跟皇上握手,不然會折壽,所以躲在了最后面不敢露面。
1986年我們到榆林演出,人們還不知道張存有地的秧歌,只是覺得衣服新奇,動作不同于一般秧歌。
張:李老師,很多人說“安塞腰鼓來源于橫山老腰鼓”,請問您知道這里面的淵源嗎?
李:“安塞腰鼓”就是“橫山腰鼓”,這個說法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公認的,安塞自己也承認他們的腰鼓來源于咱們橫山。安塞腰鼓就是由咱們橫山傳過去的,這里面也有我們張存有地的功勞。聽說大約在光緒年間,由于陜北連年遭災,本來山地就貧瘠缺水,加上多年干旱,祖輩們?yōu)榱松娌坏貌浑x鄉(xiāng)背井,尋找水源,遠走他鄉(xiāng),逃荒的隊伍大都南下謀生,當時叫做“走南路”,我們張存有地就有很多人去了安塞,順便把腰鼓也傳到了那里,不信你打聽打聽,現(xiàn)如今安塞很多會打鼓的人大多數(shù)祖籍都是橫山的。
西安解放時,省上要求排練一個36人的腰鼓,橫山人打仗打怕了都不想去,最后就在安塞找了24個人,橫山去了12個人,其實安塞的24個人也都是最初從橫山去的。當時生活困難,人口稀少,人們逃荒也是為了水,這一次的演出非常成功,當時時任文化廳廳長的是一個延安人,所以安塞腰鼓隨之出名。但橫山腰鼓跟安塞腰鼓有很大區(qū)別,樂器不同、動作不同,比如“三腳不落地”的動作安塞腰鼓里面就沒有。
2019年3月,張藝謀導演讓安塞腰鼓參加奧運會的開幕式,安塞代表延安,橫山代表榆林。安塞有50個人參加,張藝謀說安塞腰鼓打得非常好。橫山團隊上了后,張藝謀評價“橫山老腰鼓打得特別好”,一開始大家都小瞧了橫山腰鼓。最后發(fā)現(xiàn)安塞的50個人中就有16個來自橫山張存有地。最后聊起來發(fā)現(xiàn)全都是盤根錯節(jié)的家族關(guān)系。經(jīng)過榆林和延安兩地負責部門考證歷史論證,安塞腰鼓承認傳承自橫山老腰鼓。我們現(xiàn)在就唱:“從明代到現(xiàn)代,世代相承到現(xiàn)在。一直保留原生態(tài),把傳統(tǒng)展現(xiàn)在新時代?!?/p>
張:李老師,我聽說咱們陜北的很多民間藝術(shù)都和敬神有關(guān),您能談一下橫山老腰鼓與咱們本地的宗教信仰和民俗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嗎?
李:橫山縣絕大多數(shù)村子都有廟,過年時也都要謁廟敬神。我們張存有地是在大年初一謁廟,其他地方有的是在正月十五,雖然時間不同,但謁廟程序都大同小異。謁廟前,先去“舍家”換上服裝、拿上道具,再一路邊走邊舞向村里寺廟出發(fā),到了廟上后,會長先代表眾人給神靈燒香磕頭,然后是傘頭唱敬神秧歌,唱到最后一句時,秧歌隊員要一起“接后音”(應和作答)。傘頭每唱完一段敬神詞,隊員們就要下跪磕頭,這樣反復三次參拜后,敬神儀式才算結(jié)束,然后是腰鼓隊為神靈表演,討好神仙,以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百姓安康,天下太平。下來就是“沿門子”。沿門子不算是宗教活動,算是風俗習慣,但是鄉(xiāng)民們也很重視,把它看作一種神圣的儀式。謁廟后,由會長指定一個方向,腰鼓隊按照這個方向一路挨家挨戶向村民拜年。傘頭帶領腰鼓隊員走進這家院落,先是留心觀察所聞所見,然后根據(jù)這家人的實際情況即興編唱祝詞,大多是祝福家人健康、升官發(fā)財之類的。
張:腰鼓隊員中有沒有女性?目前有沒有女性傳承人?對于加入腰鼓隊伍的女性學員有什么條件要求?
李:真正的橫山老腰鼓里沒有是絕對沒有女人的。我猜想以前沒女人是不是因為女人是小腳,站不穩(wěn),當然不能打。但是后來女人的小腳解放了,變成大腳了,還是沒人愿意加入,這可能一是跟觀念有關(guān),二主要是跟體力有關(guān)吧?,F(xiàn)在要是有女人愿意加入進來,我們也很歡迎,但是她們沿門子可以,但不能參與謁廟、抬樓子等敬神活動。因為老輩人傳下話說是“神靈見不得不干凈的東西”,女人有月信,所以怕萬一來了會惹怒神靈,所以干脆沒有女人參與了?!叭w觀眾們看分明,我們的秧歌就沒女人,四六年拜過毛澤東,發(fā)揚那前輩的老傳統(tǒng)?!边@就是我們上次表演的開場唱詞。
嚴格來講,橫山的老腰鼓不允許女人參與,現(xiàn)在觀念轉(zhuǎn)變了,女人不講究了,也能參加了,但是女學員敬神的時候自覺就退出來了,原來的隊伍中的女角都是男扮女裝。我們對要加入進來的隊員或者學員沒有硬性要求,只要你自己覺得體力夠,能拿下來,都歡迎參加。體力和功力是打老腰鼓的基礎,要有體質(zhì)的人來。比如“坐船”,你看著一直上身不動沒什么技術(shù),但是雙腿要一直保持直立,非常累人。
張:現(xiàn)在都提倡創(chuàng)新或者轉(zhuǎn)型,您對于橫山老腰鼓的創(chuàng)新有什么看法?您覺得是保留原汁原味的老腰鼓好還是要做一些創(chuàng)新改革以適應社會發(fā)展?
李:電視上呈現(xiàn)的安塞腰鼓,沒有了踢場子的那種勇猛剛烈舒展灑脫的氣勢與韻味,動作別扭。還有一些特為上鏡頭準備的表演,一群人在那里擊鼓奔騰跳躍齊聲吶喊,飄起一片鼓錘紅綢布揚起一堆黃塵,畫面是好看了,看起來像是集體狂舞,但由于缺少真情,火侯未到,沸點未達,不是舞到盡興處那種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的狂歡亢奮而是矯揉造作。有些動作也不順眼,左右倒浪搖擺,宛如蒙人摔跤前左右踏步搖晃示威亮相,被我們老一炮的人說是“一群兔鼠子”,徹底變了味。橫山老腰鼓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篩選,幾代人的切磋雕琢,其傳統(tǒng)歌舞動作音樂韻味都達到極致,己成經(jīng)典。不熟悉其動作,不了解其精華,只能越改越糟,把好東西給糟蹋了。
我們的腰鼓我個人認為不鼓勵創(chuàng)新,不能走網(wǎng)紅路線。一旦創(chuàng)新,別人就會認為你打的腰鼓不地道。只有原汁原味,才叫橫山老腰鼓。
張:您認為橫山腰鼓在傳承和發(fā)展發(fā)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李:唉!時過境遷,當年風光無限的橫山老腰鼓現(xiàn)在處境堪憂啊。
首先就是后繼無人。橫山老腰鼓最精彩之處就是比硬功。要求演員年輕力壯有基本功,這需要長期的練習和足夠好的體力?,F(xiàn)在村里的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掙錢了,平日里沒人在家,更別提農(nóng)閑時操起基本功的日日練習。所以,即使我現(xiàn)在愿意老當益壯去教徒弟,也找不來合適的人和愿意跟我學的人了,所以“比硬功”最先凋謝。
還有就是人才匱乏。腰鼓隊的靈魂人物傘頭,非一朝一夕所能成長。老的漸次謝世,新的難以遞補,形成斷層,甚至后繼無人。大批充滿生機活力的青年鼓手也非常缺乏。在農(nóng)村,青年人進城務工經(jīng)商,成了空殼村,老弱病殘上不了陣,踢不動,跳不起。在城里,也同樣如此,愿意堅持傳統(tǒng)的往往是五十歲以上的“大媽”,沒男人上場,過去腰鼓隊里是男扮女裝,現(xiàn)在倒成了女扮男裝。更多的情況是,由于缺男將,女人打鼓跳不起來,腰鼓便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鑼釵換成了扇子,幌子變成了傘。一半人舉傘,一半人搖扇,不是“鬧秧歌”而是“扭秧歌”。軍旅腰鼓“和平演變”了,昂揚奮發(fā),奔騰激越的精氣神也消失了。
再就是需求嚴重縮水,市場塌陷。社會與科技發(fā)展,更精美的文藝作品充斥文藝舞臺,伴隨電視、網(wǎng)絡、手機,不可逆轉(zhuǎn)地強勢占領文藝市場,老腰鼓難以匹敵,被逼到墻角。若說這種變化是無奈之舉,但人為的“創(chuàng)新”則實為糟蹋。
張:咱們村里有人專門以“腰鼓”為職業(yè)嗎?
李:我們這里沒有人以腰鼓為職業(yè),就是個民俗活動。我自從十三歲開始就在這個行當里研究、模仿、探索。年年鬧秧歌,我一直勞動,現(xiàn)在依然留下了腿疼的后遺癥,這個鬧秧歌不掙錢,只有過年的時候沿門子時,莊戶人家給點香煙、瓜子等,就算是最多的報酬了,再沒有其他收入。我們小時候沿門子秧歌,一下子能走40多家,家家戶戶都要重新編詞,針對每家不同的情況說唱,比如有孩子當年要參加高考的,有老人的給老人祝壽,一般都說吉慶詞,家里提前準備好香煙、瓜子、鞭炮等,秧歌隊伍會有專門的人拿一個大袋子裝這些東西。
鬧秧歌完全沒有收入。不同于陜北說書在酒店開業(yè)、老人祝壽的演出收入,鬧秧歌沒有收入。只有臘月的時候,莊里把人聚集起來排練幾天,為的是過年時候的沿門子,廟會上每家人家都會上布施敬神,那是給神的錢,咱們不能拿,隊員們吃飯都是回自己家里解決。如果沿門子過程中有人家要給神神拿出200元的布施,你還得轉(zhuǎn)交給廟會,廟會用于請專業(yè)演員給廟上唱戲等的開支,腰鼓隊演員由于都是本村人,所以沒有這部分勞務費。腰鼓隊員都是自愿參加的,而且都是有腰鼓基礎的人。都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神神的崇敬,出于敬神的目的參加的。只有去天安門演出那次,領到了一天200的補助,其他場合從來沒有得到過資金上的收入。(李老師向我們展示他兒子在北京天安門參加活動時的視頻資料,壓抑不住的自豪和驕傲,溢于言表。)我們村里有800多人,除了我現(xiàn)在沒有人能把全場拿下來的。我20歲的時候已經(jīng)把整個秧歌角色及過程全部弄清楚,已經(jīng)成熟老練了。
張:請問李老師您有徒弟嗎?培養(yǎng)傳承人嗎?
李:我一共有60多個徒弟。但是這些都是跟我學過的,我們不拜師,就是指導。李云、李栓栓、李道光、李有祿都是我培訓出來的。文化部門也會要求我們進校園給孩子們講解或者輔導。我今年就在蘇莊則橫山五小給小學生教腰鼓。從五月八號到排練到六一,每小時150元請我給他們教。小學生,一天只能學一兩個動作,早上體育課時進行學習排練,由于已經(jīng)上四五年級,課程作業(yè)較重,沒時間練習,路道明白了,但是姿勢不到位。
今年我還在榆林生態(tài)園拍攝腰鼓。去年在廣場上,有很多50多歲的老年婦女要跟我學腰鼓,我發(fā)現(xiàn)不行,她們年齡大了跳不起來,今年我就招收30多歲的,能跳起來的。我現(xiàn)在就教了一個全是女學員的腰鼓隊,但是由于疫情中斷了。我現(xiàn)在免費教著一個19個人的自己組織的腰鼓隊,他們本來是歌舞團的,我不收學費,義務教,只要有人學。我準備招到32個人。
張:你現(xiàn)在還能表演腰鼓嗎?還會現(xiàn)場指導嗎?
李:我現(xiàn)在雖然腿疼了,但是還能跳動,我跳起來非常投入,別人都說我是“二桿子”“二大圪梁”。這些硬功我一樣也沒落下,天天練著了(李老師邊說邊在家里的地板上做了劈叉,下腰,朝天蹬等高難度動作),有家具打上就不一樣了,現(xiàn)在手里沒有家什都提不起來勁兒。在廣場上跳不如在硬土地上跳,雖然塵土飛揚但是有陣勢,黃塵能踢起來。在沙地上也不行,土地上的黃塵是磕起來的,不是專門用腳勾起來的。
張:現(xiàn)在橫山老腰鼓取得了哪些輝煌的成績呢?
李:橫山老腰鼓這幾年的影響還是比較大,也取得了不少成績。2007年由榆林群藝館的孟海平導演的,咱們橫山腰鼓隊員表演的《吉祥腰鼓》獲得了第十屆“群星獎”。2008年咱們的腰鼓隊到北京奧運廣場進行過文藝演出。2011年年底文化部將“橫山老腰鼓”之鄉(xiāng)的橫山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的榮譽稱號。2019年,橫山腰鼓隊參加了新中國成立了70周年聯(lián)歡活動;2021年,又參加了黨成立100周年的文藝盛典《偉大征程》。正所謂“唱上個正月正,打起腰鼓耍威風;腰鼓打到了北京城,我們都是橫(hong)山(san)人!”
張:您對橫山老腰鼓的發(fā)展有什么建議或者說是期望?
李:秧歌不同于說書,需要場地。秧歌不能走市場化道路,只能靠民俗活動傳承。沒有別的渠道,就有可能失傳。村里的腰鼓隊員即使沒有觀眾,也會盡力演,是為敬神不為表演?,F(xiàn)在的活動主要是過年時,加上排練一般持續(xù)六七天,如果有牛王會的話會持續(xù)半個月左右。甚至有的會長提議,不回老家排秧歌,就在城市的廣場排,敬神的時候再回去。有的把本村的秧歌隊帶到縣上,給有關(guān)部門單位拜年,會有一部分收入,政府、人大、政協(xié)、一般是2000-4000不等,這是一條不錯的出路。農(nóng)村的廟會上,會長是核心人物,廟會上的負責人,平時的服裝、樂器等都在廟會集體管理。現(xiàn)在的新會長李平很有想法,成立了一個公司,以后準備接單演出,比如給事業(yè)單位、煤炭公司、醫(yī)療衛(wèi)生等部門演出拜年等,由于疫情影響,這個公司暫時還未正式運營。以前市里縣里還經(jīng)常組織調(diào)演,現(xiàn)在一方面是疫情原因,另一方面是領導不愿意承擔安全責任,就不組織了?!瓣儽边^大年”的過節(jié)巡演也全部取消,十二個縣的系列活動也都不安排了。
我腦子里有很多場圖。一場腰鼓時間的長短由傘頭來定。一個小時能變?nèi)齻€場子。有32個人的場子,也有226個人的場子,我全都記憶在我腦海。但是不實用,沒人愿意學,都覺得沒有用。小區(qū)里面有很多人在跳秧歌,但是我根本看不下,他們沒有基本功。橫山老腰鼓主要是靠口頭、現(xiàn)場傳承,不是靠“武功秘笈”。比如你們學校給我組織226個人,我就可以給排練一場大型腰鼓。我今年在蘇莊則教了22天,培養(yǎng)了四個傘頭,平時練的還行了,但是到了最后表演的時候還是出了差錯。所有人的位置最后是一個循環(huán),人數(shù)不同,隊形不同,可以根據(jù)場頭進行創(chuàng)新,但原生態(tài)的味道不能丟。
現(xiàn)在我們村腰鼓打得比較好的,我兒子算一個。我兒子是體校畢業(yè)的,2006年的時候,來了八個國家的老外,展示了兩天,我兒子參加了。我的兒子平時跑車,共產(chǎn)黨百年慶典時他38歲又參加了一次到北京天安門的演出,上一次去北京演出是36歲,這對于個人是無上的榮譽。我兒子是橫山縣第三名,第一名是團長,是個武僧。我現(xiàn)在知道動作到位與否,能指導,但是體力遠遠趕不上年輕人。我的動作和現(xiàn)在我兒子的動作也不一樣,他們?yōu)榱宋枧_效果,加了很多動作,只能排成行,一直向前,拼命打,渾身充滿力量,離開那個舞臺,再去打出那樣的效果反倒怎么也做不到了,打得快要吐出來了都。老腰鼓不是排成行進行,而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位置都會進行一次完全的循環(huán)。咱們橫山腰鼓的市級傳承人有兩個人,省級傳承人沒有。我兒子打的非常好,但是我覺得我已經(jīng)是國家級傳承人了,得把名額讓給別的人。
我現(xiàn)在不為掙錢,只要能把人給我組織起來,我可以義務教,為了傳承。2008年,橫山腰鼓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后,有很多人愿意加入腰鼓隊伍。現(xiàn)在村子里也有傳習所,傳習所的管理還存在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農(nóng)村沒有人。過年的時候村里才有人,平時都很少年輕人。參加廟會的人都是非常勤懇的,平時打工,過年時回家鬧秧歌。我現(xiàn)在最著急的事就是想把我會的東西教出來,傳下去。
后記:本次采訪,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成元老師反復多次強調(diào)的“我想教,但是沒人學啊”。那種急切、那種真誠、那種迫切想做事情卻又無法施展的無可奈何,讓我心痛不已。
腰鼓藝術(shù)是在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chǎn)、斗爭和生活中產(chǎn)生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逐漸演變成一種完整而獨特的行為藝術(shù),根植于勞動人民之中,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據(jù)史料記載,世代相傳的陜北民間藝術(shù)精髓橫山老腰鼓,是宋、金、遼和西夏時期河套一帶廣為流傳的軍中“訝鼓”的遺存,其牧人風格、戰(zhàn)爭氣氛和宗教色彩,都與黨項民族息息相關(guān),是橫山精神的體現(xiàn),更是高原靈魂的吶喊。嗩吶響起來,腰鼓舞起來,橫山老腰鼓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飽含著人們樸實的情懷和獨特的藝術(shù)思維,表達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種技藝需要傳承,這種精神更需要通過舞蹈的方式展現(xiàn)和傳承,希望有關(guān)部門對橫山老腰鼓的傳承現(xiàn)狀重視起來,讓民族精神后繼有人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