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鳳 馮 聰
(1.安徽大學文學院 2.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提 要 寶卷是流傳于民間的文獻,在文字的使用上多俗寫。文章通過對寶卷中的“潑”“放”“顫”“樵”“硬殼殼”等詞的俗寫進行討論,發(fā)現“潑”“撥”經?;煊茫啊薄啊焙汀邦F”分別是“放”“樵”和“顫”的俗字,“硬殼殼”是“硬確確”的俗寫?!啊薄啊痹谧中蔚挠炞冎杏雄E可循,“頕”與“顫”是聲旁換用,“確”與“殼”是音同義通。
寶卷是一種通過說唱形式來宣傳教化的民間作品,也是明清至民國重要的俗文字資料,在寶卷中,文字的俗寫普遍存在,文章對寶卷中“撥”“放”“顫”“樵”“硬殼殼”等詞的俗寫進行了考察,旨在為文本的解讀提供文字學方面的一點拙見。
早到林府家門口,打開尸首放下存,就把尖刀來刺頸,撥其豬血血淋淋,忙把尖刀丟開了,啟口即忙叫四鄰。(《繪圖雙玉玦寶卷·卷上》)A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雙玉玦寶卷》,上海惜陰書局,第11 頁。
此文講的是毛七吩咐毛貴將死了的人背到林府門口,然后把豬血潑到尸首身上,陷害林子文,故知“撥”是“潑”的俗字,又“潑豬血”這一行為與手的動作有關,從而把“潑”從氵改為從扌。此現象又見于《繪圖雙蝴蝶寶卷》上集:“蘇氏道:‘相公,只個小賤人,不肯罰他日間挑水三百擔,夜間挨磨到天明,打個兩只擔桶,兩頭小當中大,橄欖形式,名叫磨難桶,倘若撥子水出來,捉牢頸皮罰他吃落,剝去衣衿揩干。’”A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雙蝴蝶寶卷》,上海惜陰書局,第10-11 頁。“撥子”即“潑了”的意思,在吳方言等文獻中,“子”是“了”的意思?!渡礁琛に角樗木洹肪硪弧翱础弊謼l:“姐看子郎君針搠子手,郎看子嬌娘船也橫。”B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山歌》,鳳凰出版社,2007年,第2 頁。“看子”是“看了”意思。同書《雜歌四句》卷五“烏龜”條:“梔子花開心里香,烏龜也要養(yǎng)婆娘。賣子餛飩買面吃,豬肝白腸亨生?!盋《馮夢龍全集·山歌》,第54 頁。“賣子”同“賣了”。《何典》卷九:“眾鬼上前一齊撳住,還捉子頭來腳弗齊。”D[清]張南莊:《何典》,工商出版社,1981年,第142 頁。“捉子”同“捉了”。在江蘇無錫寶卷中亦見“子”是“了”的意思?!缎⒆迂斏駥毦怼罚骸盎ㄐ琳f:‘否來取笑你里考究我,自從蒔好子,指掐子也。不曾去摸摸,乃來有旺稻吃?勤緊人中勿做聲,忍氣吞聲也?!保ā吨袊耖g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二冊》)“好子”“掐子”分別是“好了”“掐了”的意思?!督鸩粨Q寶卷》:“個慢慢里拖起來,勿知舍個重法,到不要有舍個財物,亨通湖道,只怕到不要拖著子一個包艮(銀)子,叫舍慢慢里拖出來,拿出來看看到底舍個對象陣敖重法乎?”(《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六冊》)“拖著子”之“子”是“了”的意思。
“潑”是“撥”的后起分化字,根據曾良(2020:32)的研究,中古時期,“潑”有“”“”“沛”“泲”“”“癹”等多種書寫形式,“中古漢語即使有了‘潑’字,字面也沒有固定,或作‘沛’‘沷’‘’等,唐宋時期,拋棄水以外的其他東西,仍用‘撥’字?!庇纱丝梢?,“潑”作“撥”并不奇怪,在寶卷中“撥”“潑”同用。又見“撥”作“潑”。《普陀寶卷》:“長子名叫有金,次子叫有銀,一齊取媳了,老員外年高,將家私分潑兩人,住宅兩座,各目收執(zhí),輪流供膳,父母燒香念佛便了?!盓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普陀寶卷》,蘇城瑪瑙經房藏板,光緒二十年重刻,第1 頁?!胺譂姟蓖胺謸堋??!澳俊笔恰白浴钡挠炞帧!皳堋弊鳌皾姟币渤R娪谙嗤姹尽H纾?/p>
扇里道:“勿要銀子了。你許我拿小姐潑我做妾,一言既出,有何理說?!保ā吨袊耖g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二冊·發(fā)財卷》)
老漢道:“有個買伙郎小官人借潑我銀子嚇,如今小官人乃里去了,已今去了,長遠哉。”(同上)
你舊年借潑我銀二十,如今七包又送來。(同上)
另外,“撥”在語用層面也很豐富:可作動詞,有“使得到”或“遭受到”的意思;可作介詞,用在動詞后,引進動作的接受者。分別舉例如下:
作介詞,如:
想來衣衫草帽有人偷去了,我家個園公亦是個好人,待我走上高樓通報與大娘知道,或者肯借撥你穿著也。(《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五冊·藍衫卷》)
這里的“借撥”義同于“借給”,“撥”同于“給”,相當于介詞,介引受事穿衣服的人。
“借撥”一詞又見于《藍衫卷》:“誰知我里大娘娘不肯借,被我千勸萬勸借撥你著的?!边@里的“借撥”亦是介詞,引進受事。作動詞,如:
忤逆不孝,潑田放火,攔路剝人衣服,矁公罵婆,拋撒油面,碎剪綾羅,取借不還,瞞心眛己,覷有笑無,開齋破戒,輕師慢法,不尊祖意,共同受罪。(《十王寶卷》)A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十王寶卷》,宏文齋,民國辛酉年,第6-7 頁。
潑田放火的無邊大罪,到地獄受盡罪,永不翻身。(同上)B《十王寶卷》,第7 頁。
上例中“潑田放火”即是放火燒田,而含有田被燒的意思,具有“遭受到”的含義。
在吳方言里,“撥”有使賓語提前的作用,是一個賓語提前的標志。我們在寶卷中亦發(fā)現此類用例,試舉例如下:
一輪明月迎面照,月里婆娑甚分明。轉眼觀看南方上,南斗星君放光明。電光簇目撥面射,涼風吹來動衣襟。(《梁山伯寶卷·卷上》)C美國哈佛燕京大學館藏:《梁山伯寶卷》,上海文益書局,民國十三年,第1 頁。
等時心頭真火嗔,撥面耳光將他打。(《繪圖烏金記寶卷·卷上》)D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烏金記寶卷》,上海文元書局,第5 頁。
上例中的“撥面射”的意思是“射到臉上”,將賓語“面”提前了,而“撥面耳光將他打”即“打他的耳光”,亦是把賓語“面”提前了。寶卷中“撥”的這種用例比較特殊。另外,我們還調查了現今吳方言里“撥”的用法,即“撥”在把子句里有將賓語提前的作用。試舉如下:
季個東西拿撥我。(把那個東西拿給我。)
葛只瘋狗我撥伊殺脫嘞。(我把這只瘋狗殺掉了。)
可見,如今的吳方言的語用現象在寶卷中也是有所反映的,或者說寶卷中保存了吳方言“撥”的用法。
在吳方言里,“撥”又或作“不”。我們在寶卷中發(fā)現文例可輔證此結論。試舉例如下:
口中焦渴,舍(啥)人送茶來不我止止渴?(《繪圖百花臺寶卷·卷下》)E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百花臺寶卷》,上海惜陰書局,第6 頁。
我嘔俉拷咚,棺材頭里為舍拷我個頭里者?阿唷,血不俉拷出東者,阿唷阿唷。(同上)A《繪圖百花臺寶卷》,第6 頁。
妝奩可曾齊備個?現在銀子不要話起,嫁資有三千畝不俉,還勿知足么?(《繪圖碧玉簪寶卷·卷上》)B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碧玉簪寶卷》,上海惜陰書局,第14 頁。
介一把沉香扇,不俉扯得粉碎。(《繪圖碧玉簪寶卷·卷下》)C《繪圖碧玉簪寶卷》,第3 頁。
阿林俉個畜生,怕做此道,做娘偏生要不俉捐個綠頂子木木。(同上)D《繪圖碧玉簪寶卷》,第11 頁。
快點到房里坐介坐,停息搬酒飯不俉吃,吃了好走。(《繪圖梅花戒寶卷·卷上》)E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梅花戒寶卷》,上海文元書局,第3 頁。
結合上下文語境,我們發(fā)現以上“不”換作“給”的語義不變,可見這里的“不”相當于“給”,有“使得到”或“遭受到”的意思。
從語音上看“撥”和“不”在吳語里音同。我們可用寶卷語音材料輔證“撥”和“不”音同。試舉例如下:
話說土金渾被鐵花夫人用陷坑計,假意鳴金,李能誘敵落荒而走,他只管馬追來,不防備,連人帶馬一跤跌入陷坑之內。(《古本小說集成(第四輯)·雙鳳奇緣·第七十五回》)
“方”旁訛為“扌”旁是偏旁“方”在書寫的過程中受到行草的影響,形成了類似“才”的偏旁,最后與“扌”旁訛混,如下文例:
吾女伯姐,諱百祿,斷取詩百祿是猶之義。父母兄弟重愛之故,稱伯姐而不名。生成化四年戊子四月初六日寅時,卒弘治六年六月十四日亥時,得年二十有六,擇以是年九月二十八日卯時葬先塋之冊。(《新中國出土墓志·河南壹·王百祿墓志》)
“於”在古籍文獻中屬于高頻詞語,文獻中“於”出現了多種俗體,有從類似于“才”的俗體,亦有從“扌”的俗體。類似的情況在其他俗字中亦見,例如“旅-/”、“旋-”、“旗-”和“族-”,其文例如下:
先天元年,南海武溪蠻作梗,廣州都督周利用以君,雖聞俎豆之事,更加軍之能,召為節(jié)度總管討之。(《新中國出土墓志·河南叁·唐越州剡縣令趙府君(慈劼)墓志銘》)
“?”不是“?”的省寫俗字,而是“樵”的俗字,“樵樓”同“譙樓”,是一類城鼓角樓建筑,有報更的作用,所謂“譙樓更鼓”即說的是。寶卷中的文例很多,試舉如下:
聽見譙樓三更鼓,出了門來人又靜。(《繪圖花閷寶卷·上集》)B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花閷寶卷》,上海惜陰書局,第18 頁。
耳聽譙樓初敲鼓,腹中有些不安寧,腹如刀割陣陣痛;獨坐無伴淚淋淋,聽得譙樓敲耳鼓……聽得譙樓敲三鼓……(《繪圖花閷寶卷·下集》)C《繪圖花閷寶卷》,第1 頁。
忽聽譙樓二更鼓……聽得譙樓打三更……只聽譙樓四更鼓……又聽譙樓五更鐘。(《繪圖蘭英寶卷·上集》)D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蘭英寶卷》,上海惜陰書局,第13 頁。
員外房中等候生,忽聽樵樓起初更。(同上)E《繪圖蘭英寶卷》,第8 頁。
忽聽樵樓起初更,不知前生作何罪。(同上)F《繪圖蘭英寶卷》,第12 頁。
在《漢語大詞典》中,“譙樓”與“樵樓”均收。從時間上看,“樵樓”晚見。在寶卷中,“譙樓”又或作“瞧樓”“焦樓”“噍樓”“撨樓”,試舉文例如下:
聽瞧樓更鼓咚咚五更響,金雞報曉已天明。(《繪圖雌雄杯寶卷·上集》)G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雌雄杯寶卷》,上海惜陰書局,第10 頁。
難得姐妹兩情濃,推過西來又推東,瞧樓更鼓響咚咚。(《繪圖梅花戒寶卷·卷下》)A《繪圖梅花戒寶卷》,第8 頁。
焦樓鼓,一更初,姜氏彩鷹再妾做。(《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六冊·金不換寶卷》)
二今席上開談說,焦樓鼓打四更生,你一杯來我一杯,吃到東天紅日明。(《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四冊·雙蝴蝶》)
死在臨頭難躲避,至多再活六時辰,亂箭射心難成睡,聽得焦樓一聲鼓。(《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七冊·金鎖寶卷》)
眾婦人說罷,一齊嚎啕痛哭,忽然噍樓上鼓打一更。(《繪圖目連三世寶卷五》卷上)B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目連三世寶卷五》,民國壬戌年,第6 頁
聽撨樓打三更,思憶小姐苦傷心。(《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十一冊·玉連環(huán)》)
走到龐府墻門首,撨樓鼓打三更深。(《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十二冊·放鶴爐寶卷》)
別萱堂,出門墻,但聽撨樓鼓一更。(《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十二冊·贈金釵》)
“譙”或作“瞧”“焦”“噍”,均是音借,而“撨”是“樵”的俗體,在文獻中“扌”旁與“木”旁?;煊茫伴浴彼鬃鳌皳摺痹谖墨I中亦不乏其例,試舉文例如下:
清泠有真曲,撨采無知音。美人何時來?幽徑委綠苔。(《石倉歷代詩選·卷二十三·孤松篇》)
十三郭巨家貧困,采撨養(yǎng)家費艱辛。(《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八冊·七真天仙傳·卷二》)
再有平房開杏鋪,乃邊還有撨夫挑拉向前跪。(《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十冊·三搜茶靡閣·七美圖·中集)
元興老老日日到山中撨柴,袁大日日買柴。(《中國民間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十四冊·小卷偈文集·金笆偈》)
“焦”亦俗作“撨”,見《碧玉簪寶卷》:“公子心內多撨燥,不要你來把酒斟?!保ā吨袊耖g寶卷文獻集成·江蘇無錫卷·第八冊》)“撨燥”下文作“焦燥”,即“不宣夫人焦燥,再宣京中李大人”。
又“火”“灬”同源,“灬”是篆體解散、隸變后的寫法?!盎稹薄坝帧笨商鎿Q,如“炎-”“談-”“淡-”“燮-爕”,文例如下:
時人只知羅設珍饈,不達調和鼎鼐,爕理陰陽之主,故曰不知恩也。(《巍巍不動太山深根結果經曾解·下》)E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巍巍不動太山深根結果經曾解》,崇禎(己巳)二年,第37 頁。
綜上可見,“樵樓”或作“瞧樓”“焦樓”“噍樓”“撨樓”,“樵”或作“撨”,“焦”亦或作“撨”。在文獻中,扌、木?;煊?,“火”“灬”同源,又“火”“又”可相互替換;由此可知“?”的訛變軌跡,即樵-焦/撨-?。
找來尋去多不見,心中嚇得頕兢兢。(《繪圖花閷寶卷·上集》)F《繪圖花閷寶卷》,第5 頁。遠見燈光影影紅,頕心驚沒躲處。(同上)G《繪圖花閷寶卷》,第19 頁。
“頕”在字書中有兩音兩義,即“都念切”和“都甘切”、“垂首”義和“頰緩”義?!额惼肪牌希骸邦F,都念切,垂首也?!薄蹲謪R》戌集:“頕,都甘切,音丹,頰緩也。又都念切,音店,垂首也。”《正字通》的音義與《字匯》同,《龍龕手鏡》的音義與《字匯》的前一音、義同。《宋本廣韻》下平聲卷二:“頕,頰緩?!薄都崱肪戆巳ヂ曄拢骸按故滓病!?/p>
“頕”在《漢語大詞典》中有音與義,但無例。從文意上看,此“頕”不能按照一般的用法來理解,“頕兢兢”同“顫兢兢”,“頕心驚”同“顫心驚”,即“頕”是“顫”的俗字?!邦潯保蹲謪R》《正字通》《龍龕手鏡》皆言音“戰(zhàn)”。在寶卷中,“顫”用“戰(zhàn)”注音,如:
那老人心著急,跳入河中,嚇得兒心膽顫[戰(zhàn)]。(《黃梅寶卷全集·上集》)H《黃梅寶卷全集》,第36 頁。
院君氣得顫[戰(zhàn)]競競,惱得喉中如火焚。(同上)A《黃梅寶卷全集》,第50 頁。
“顫”音“戰(zhàn)”,即說明“顫”與“戰(zhàn)”音近或音同。
“頕”從頁占聲,盡管“頕”仍然保存著古音,但“占”到中古時已經發(fā)生了音變,與“戰(zhàn)”音近,“戰(zhàn)”俗作“戰(zhàn)”是其證。由此可知,“戰(zhàn)”從“單”聲變?yōu)榱藦摹罢肌甭?,這也說明“占”與“戰(zhàn)”音同或音近,即“占”也與“顫”音同或音近。在其他寶卷中亦見用“占”給“顫”注音的情況,如《目連寶卷全集》:“我連忙靠著壁,立住墻角,嚇得我顫[古]競競,魂飛魄散?!盉美國哈佛燕京大學館藏:《目連寶卷全集》,光緒丁丑年,第38 頁?!肮拧笔恰罢肌敝?,“顫競競”同“顫兢兢”。
“古”是“顫”的注音,即“顫”音“古”,但“顫”與“古”音不同,故“古”是“占”之訛字,因為“顫”雖然是個多音字,但沒有與“古”音近或音同的音,倒有與“占”音近的音,又見《回郎寶卷全帙·七七寶卷》:“亡魂嚇得心膽顫[占],惡犬咬得血肉傷?!盋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回郎寶卷全帙·七七寶卷》,版存杭城西湖錢塘門,昭慶經房造,光緒丙戌十二年,第22 頁。“顫”用“占”注音是其證,在文獻中,偏旁“古”與“占”混用。
曾良(2009:71)指出:“由于‘兢’‘競’二字混用,故也有‘戰(zhàn)兢兢’寫為‘戰(zhàn)競競’的?!睂毦硪灿泻芏辔睦?,試舉如下:
冷地下,戰(zhàn)競競,終日受苦。(《嘆世無為卷》)D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嘆世無為卷》,萬歷乙卯年,第37 頁。
張春聽的炮來放,唬得渾身戰(zhàn)競競。(《繪圖合同記寶卷·上集》)E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合同記寶卷》,上海惜陰書局,第5 頁。
夫人戰(zhàn)競跪在塵,王爺吩咐來站起。(《繪圖合同記寶卷·下集》)F《繪圖合同記寶卷》,第11 頁。
那湘子方才魂復附體,如夢初醒一般,戰(zhàn)戰(zhàn)競競。(《全圖韓湘寶卷·卷上》)G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全圖韓湘寶卷》,上海宏大善書局,民國十七年,第21 頁。
綜上可知,“顫”音“占”,“頕”是“顫”變換了聲旁的俗字,并導致與“垂首”“頰緩”義的“頕”同形。
在寶卷中又見“乩”訛為“戰(zhàn)”的,如《回家寶卷》:“那時節(jié)遍天下無處逃焉,換戰(zhàn)手再從令說上一篇?!盚《回家寶卷》,民國石印,第17 頁。
此“戰(zhàn)”不是“戰(zhàn)”的俗字,而是“乩”的俗字,因為寶卷下文作“乩手”,即“換了乩手再從至尾說一段惺人之詞可也”A《回家寶卷》,民國石印,第28 頁。?!柏朗帧?,從寶卷內容上看,是指類似于燃燈佛、玉帝爺、文尼佛等降臨壇的佛神,與乩仙同。
“乩”是“卟”的俗字,《說文解字注》“卟”下注:“《左傳》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問疑故從口。俗作乩。”《說文解字·口部》:“卟,以問疑也。從口卜,讀與稽同?!薄柏馈苯匝宰鳌盎保端伪居衿芬也浚骸柏?,古奚切,今作稽。”《正字通》子集上:“乩,古羲切,音雞……乃知稽古作乩?!薄柏馈被蜃鳌盎笔峭羧〈?,“稽”與“卟”音同,而“乩”又是“卟”的俗字。
“卟”是一個會意字,變?yōu)閺恼紡膩],作“乩”,“占”有“視兆問也”的“占卜”義,與“卟”在語義上有一定的聯系。但是“乩”與“戰(zhàn)”原則上沒有語音的聯系,在語義上也沒有關聯,也有可能是把會意字之“乩”看成以“占”為聲旁的形聲字,與“戰(zhàn)”音同。又見《呂祖八寶救世全書》卷二:“手原來不易求,全憑前世有根由。”B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呂祖八寶救世全書》,張家口光明仙壇刊,民國辛酉十年,第18 頁。“”是“乩”的訛字,是與“戰(zhàn)”形近而訛。
有道活得勿游游,死了腳筋抽;活得勿樂樂,死了硬確確。(《繪圖梅花戒寶卷·下集》)C《繪圖梅花戒寶卷》,第4 頁。
千年田地八百主,人生落得樂悠悠,人老珠黃不值錢,活到不樂樂,死得硬確確。(《繪圖玉英寶卷》)D日本早稻田大學館藏:《繪圖玉英寶卷》,上海文元書局,民國三年,第4 頁。
“游游”是“悠悠”的俗寫,閑適的樣子,“游”與“悠”均是影母尤韻字,是同音換用。根據文意,“硬確確”是僵硬的意思?!秴窍路窖钥夹Wh》卷十一:“確確,音確。戴書倫《屯田詞》:‘麥苗漸長天苦晴,土地干確確鋤不得。’案:確確,干僵聲也。吳中凡物之干而堅者皆曰干確確。復按:確借為埆,謂地瘠也?!妒酚洝と跏兰摇罚骸嗟卮搱!盓參看[清]胡文英著、徐復校議(2012:223-224)。清人胡文英認為“確確”是干硬聲,吳語中干且堅硬的東西都說“干確確”;徐復認為“確”是“埆”的借字,土地貧瘠之義?!墩f文·石部》: “確,礊石也,從石角聲。確或從??!庇帧豆疟拘≌f集成(第四輯)·海上塵天影》第三章:“月佩在那里折迭衣服,摸著衣袋里的信,因道:‘什么東西,硬殼殼的?’”“殼”有堅硬的意思,《說文》字頭作“”,《說文解字注》作“?”。段注:“?,從上擊下也。從上擊下,正中其物,確然有聲。從殳……一曰素也。素謂物之質如土壞也。今人用腔字,《說文》多作空,空與?義同,俗作殻,或作?,吳會間音哭,卵外堅也?!庇纱丝芍?,“殼殼”是形容敲擊到硬物時發(fā)出的聲音,由此引申出堅硬義?!按_”或作“?”,與“?”音同;“確”的堅硬石頭義,與“?”敲打僵硬的物體義通,故“硬確確”是“硬殼殼”的俗寫。今博白客方言中,形容堅硬之物亦稱硬殼殼,且方音“確”與“殼”音同。
綜上,以上寶卷俗字五則的考釋,或涉及音同或音近的混用,或是聲旁的換用。這有時需要注重方音,方言詞的使用有時涉及方言的特殊用法,如吳語“撥”,掌握方言詞有助于文本的進一步解讀。
除了語音,還有字形的演變,有些俗字完全脫離了本字的字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釋的難度,如“放”俗作“”,其演變過程的探究是俗字規(guī)律的綜合應用過程。有些俗字雖然沒有完全脫離本字的字形,但是與其他字同形,這也會增加俗字識讀的難度,如“顫”俗作“頕”,與“頰緩”或“垂首”義的“頕”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