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凡,章海軍,倪凱佳
(浙江大學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現(xiàn)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杭州 浙江 310027)
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利用探針與樣品之間的原子力實現(xiàn)微納米成像[1],在微納米技術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AFM通常采用由壓電陶瓷構成的掃描器實現(xiàn)掃描成像,可獲得納米級乃至亞納米級的分辨率[2-3];但是壓電陶瓷的伸縮量非常微小,即使在直流高壓控制下,伸縮量通常也只有自身長度的0.1~0.2%[4-6],因此,常規(guī)AFM的掃描范圍大多在幾微米至十微米量級。雖然通過增加壓電陶瓷管的長度、采用疊層式壓電陶瓷、提高掃描控制電壓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掃描范圍[7],但同時會帶來掃描器體積龐大、掃描精度降低、掃描速度減慢及掃描控制電路要求更高等問題。
為了進一步獲得更大或更寬的掃描范圍,國內(nèi)外學者開展了多種結構形式的探索,最常用的方法是將柔性鉸鏈與放大機構相結合實現(xiàn)行程放大[8]。李等提出了一種基于二級杠桿放大機構的單自由度微定位平臺[9],通過理論分析與仿真證明了該平臺可實現(xiàn)較大范圍的輸出位移,為設計研發(fā)單自由度微定位平臺提供了理論基礎。閆等采用二級杠桿放大機構,設計了一種壓電陶瓷驅(qū)動的長行程快刀伺服機構[10],該機構可在實現(xiàn)大輸出行程的同時具有較高的固有頻率。Ghafarian等提出了一種基于Scott-Russell機構和平行四邊形機構的微納米操作器[11],該機構具有較大的行程和良好的動態(tài)性能。Marchesi等提出了一種由杠桿結構和軸對稱的柔性梁網(wǎng)格組成的掃描器[12],該掃描器在實現(xiàn)較大掃描范圍的同時降低了X向和Y向的耦合位移,可應用于AFM掃描成像中。上述方法各具特點,但是存在結構復雜、加工制作困難、體積龐大、成本高昂以及操作要求嚴苛等缺點[13-14]。因此,研究發(fā)展新型微納米驅(qū)動機構,進而實現(xiàn)更大范圍的驅(qū)動及掃描,仍然十分必要與迫切。
本文研制了一種基于小壓電陶瓷條的三角放大型微納米驅(qū)動機構,由小壓電陶瓷條構成對稱式伸縮臂,利用大頂角三角形的放大原理,獲得了高放大倍率的頂點輸出位移,并成功應用在AFM掃描成像中。
圖1 三角放大型壓電陶瓷微納米驅(qū)動機構Fig.1 Mini-piezo-element drive microactuator based on triangular amplification
圖1(a)所示為基于小壓電陶瓷條的三角放大型微納米驅(qū)動機構(以下簡稱微驅(qū)動機構)示意圖。該機構采用大頂角的等腰三角形結構,三角形的兩條腰作為伸縮臂,每臂由尺寸為1.6 mm×1.6 mm×5.0 mm的小壓電陶瓷條及銅片(起到連接及柔性鉸鏈的作用)構成,三角形頂點處由銅片構成的大頂角柔性鉸鏈作為掃描端,機構兩側的固定端與底座(圖中虛線部分)固定。圖1(b)為微驅(qū)動機構的驅(qū)動原理幾何模型圖,△ABC的高為h,腰AC和BC(即伸縮臂)的長度均為l,它們與底邊AB(長度2d)的夾角θ為6°。當在小壓電陶瓷條上施加驅(qū)動電壓時,AC和BC沿各自的長度方向伸長,從而使頂點C在高度方向產(chǎn)生放大的位移。
根據(jù)直角三角形的幾何關系,有:
其中:Δl為伸縮臂的伸長量,Δh為頂點的輸出位移。由于Δl?l,Δh?h,展開后的二階小量可以忽略,由式(1)和式(2)得到:
式中η為頂點的位移與伸縮臂的伸縮量之比。由式(4)可知,當θ值很小時,sinθ的值遠小于1,因此,與伸縮臂的伸長量相比,C點的輸出位移被顯著放大。在本文的微驅(qū)動機構中,θ=6°,放大比η可達約9.6。
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理論模型及微驅(qū)動機構的可行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COMSOL Multiphysics)開展了仿真研究。仿真的物理場包括壓電效應和結構力學兩部分,兩個伸縮臂之間的銅片采用三棱柱的分割方式,自底面往上掃掠,小壓電陶瓷條及其余部分均采用四面體分割。小壓電陶瓷條及微驅(qū)動機構的主要參數(shù)如表1所示。
微驅(qū)動機構的縱向(Y方向)位移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微驅(qū)動機構在C點處的輸出位移可達29.5 μm,而實驗測量表明,小壓電陶瓷條在80 V控制電壓下的伸長量約為3.2 μm,兩者之比約為9.2,與理論推導得到的9.6基本一致。
表1 小壓電陶瓷條及微驅(qū)動機構的主要參數(shù)Tab.1 Main parameters of mini-piezo-element and microactuator
圖2 微驅(qū)動機構縱向(Y方向)位移的COMSOL仿真結果Fig.2 COMSOL simulation results of microactuator’s vertical(Y direction)displacement
參照圖1(a)所示的設計圖和表1所示參數(shù),制作了基于小壓電陶瓷條的三角放大型微納米驅(qū)動機構。第一步,選取厚度為0.3 mm的銅箔,裁剪出長度為5 mm的頂端銅片,參照量角器將銅片彎折成約168°的頂角,再將其兩端分與左右兩側小壓電陶瓷條的一端對準,用502膠水快速固定。第二步,裁剪出長度為2 mm的左端銅片和右端銅片,將左端銅片一端與左側小壓電陶瓷條的另一端對準,用502膠水固定,再將銅片另一端與左側的長方體鋁塊(2 mm×2 mm×3 mm,外協(xié)加工所得)對準,并用膠水固定;同樣方法固定右端銅片與右側長方體鋁塊。第三步,將制作好的構件置于一個厚1 mm、直徑為35 mm的有機玻璃片上,并用502膠水將兩側鋁塊底面固定在有機玻璃片上,作為左、右固定端。第四步,裁剪出一片1 mm×2 mm的銅片,用鑷子將其輕輕放置于頂端銅片頂角處,并用膠水固定,作為掃描端。第五步,為提高機構的可靠性,進一步采用紫外膠點膠各連接處,再用紫外LED照射固化,至此,微驅(qū)動機構制作完成。
通過實驗對微驅(qū)動機構的顯微運動進行測量,圖3(a)為實驗測量裝置示意圖,借助安裝在微驅(qū)動機構上的AFM微探針(微懸臂),間接測量微驅(qū)動機構的顯微運動。為表示清晰起見,圖中的微驅(qū)動機構及AFM微探針均未按比例繪制;微探針(微懸臂)旋轉90°繪制,實際取向垂直于紙面,即與微驅(qū)動機構的運動方向一致。采用Nikon 80i型光學顯微鏡及LU Plan 100×顯微物鏡與DS-Fi2型CCD攝像頭,拍攝AFM微懸臂的顯微運動視頻并保存至計算機。利用自行開發(fā)的基于亞像素擬合的顯微運動測量軟件[15],測量微懸臂右上側角點M(方框中心點)的運動,如圖3(b)所示。將幅值為80 V的鋸齒波掃描電壓施加在小壓電陶瓷條上,實驗測得M點的掃描運動曲線(一個周期),如圖3(c)所示。
實驗曲線表明,微驅(qū)動機構掃描端的最大位移為26.6 μm,與小壓電陶瓷條的3.2 μm伸長量相比,實際放大倍數(shù)約為8.3,略小于理論計算值及仿真值。在理論推導過程中,將微驅(qū)動機構作為理想剛體;將伸縮臂與底邊的夾角θ精確取值為6°;將壓電系數(shù)與電壓的乘積直接作為壓電陶瓷的伸縮量。而在實際應用中,銅片與小壓電陶瓷條、固定端的連接處可能產(chǎn)生微小的彈性變形,因此不能將伸縮臂當作理想剛體;夾角θ也可能與6°有一定的偏差;此外,由于壓電陶瓷的非線性等原因,其伸縮量并不嚴格等于壓電系數(shù)與電壓的乘積。這些因素造成理論值與實際值之間存在少量偏差,即實際值略小于理論值,對微驅(qū)動機構的性能不會造成影響。圖3(c)表明,微驅(qū)動機構的實際掃描運動曲線呈現(xiàn)較好的線性,為實際應用提供了良好基礎。
圖3 借助AFM微懸臂/微探針測量微驅(qū)動機構顯微運動實驗Fig.3 Micro-motion measurement experiment of microactuator using AFM cantilever/tip
將本文研發(fā)的微驅(qū)動機構應用于AFM,開展了寬范圍AFM掃描成像實驗。圖4所示為新構建 的AFM探頭 示 意 圖,其 中,PX和PZ為 原 有的管狀壓電陶瓷,分別實現(xiàn)快軸(X軸)掃描與Z向反饋控制;用微驅(qū)動機構替代原有的PY管狀壓電陶瓷(圖中旋轉90°繪制),實現(xiàn)慢軸(Y軸)掃描。
在測量實驗中,只是借助于安裝在微驅(qū)動機構上的AFM微探針(微懸臂),間接實現(xiàn)微驅(qū)動機構的顯微運動測量。在掃描成像實驗中,將樣品(納米壓印結構)安裝在微驅(qū)動機構上實現(xiàn)寬范圍掃描,而AFM微探針(型號為PNP-TR-Au)固定,在等高模式下掃描獲得的AFM圖像如圖5所示。實驗結果表明,由此構建的AFM系統(tǒng)的掃描范圍達到4 μm×26 μm,即采用由小壓電陶瓷條構成的微驅(qū)動機構,將慢軸掃描范圍從PY壓電陶瓷管的4 μm拓展為26 μm,與顯微運動測量結果基本吻合。圖5中納米壓印結構排列規(guī)整、結構清晰,說明作為慢軸掃描器的微驅(qū)動機構能夠保證良好的線性度、清晰度與對比度;同時,在納米壓印結構之間的基底上,還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分布著許多更細小的顆粒,尺寸大多在納米量級,進一步說明微驅(qū)動機構在拓寬掃描范圍的同時,能夠保證納米級的分辨率。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構建AFM慢軸掃描器的微驅(qū)動機構的每條伸縮臂僅包含1個小壓電陶瓷條(每個價格僅為十幾元),實驗中最大掃描控制電壓僅為80 V,而原有的PX和PZ壓電陶瓷管的掃描與反饋控制電壓最大需要310 V左右,因此,微驅(qū)動機構可以用更低的掃描控制電壓獲得更寬的掃描范圍。增加伸縮臂中小壓電陶瓷條的數(shù)量,同時適當增大控制電壓,微驅(qū)動機構的輸出位移成倍增加,從而獲得更寬的掃描范圍??紤]到伸縮臂剛度變化的影響,輸出位移的增加倍數(shù)可能會略小于預計值。
圖4 AFM探頭及新型XYZ掃描控制器示意圖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AFM probe and its XYZ scanning controller
圖5 利用基于微驅(qū)動機構的新型掃描控制器獲得的納米壓印結構的AFM圖像(縱向為快軸方向,橫向為慢軸方向)Fig.5 AFM image of nano-imprint structure obtained by novel scanning controller utilizing microactuator(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image is defined as fast axis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 as slow axis)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小壓電陶瓷條的三角放大型微納米驅(qū)動機構,建立了相應的幾何模型,對大頂角三角形的放大原理進行了理論分析。仿真結果表明,在80 V的驅(qū)動電壓下,掃描端的輸出位移理論值為29.5 μm,與小壓電陶瓷條的伸縮量之比(放大比)可達9.2。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的驅(qū)動電壓下,掃描端的實際輸出位移為26.6 μm,實際位移放大倍數(shù)約為8.3,略小于理論值。為進一步驗證微驅(qū)動機構的性能,將它作為慢軸掃描器構建新的AFM探頭,掃描獲得了4 μm×26 μm的AFM圖像,將慢軸掃描范圍從原壓電陶瓷管的4 μm拓展到26 μm,成功實現(xiàn)了寬范圍的AFM掃描成像,并且具有良好的分辨率、線性度與對比度?;谛弘娞沾蓷l的三角放大型微納米驅(qū)動機構具有原理新穎、結構簡潔、成本低廉和性能優(yōu)越等特點,有望在光學、精密機械及微納米技術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