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安
你也許有一份參觀全世界博物館的旅行指南,每到一個城市,拿上一份導覽地圖,戴上語音設備,儲備體力準備開啟一場博物館的藝術之旅。2021年11月,上海地鐵線路圖的一個站點上,建立起一座流動的車站美術館,展覽“地鐵遇見普拉多”在龍華中路站近1號出口站廳揭開帷幕,三個月內達到近60萬次參觀人數(shù)。在上海,地鐵遇見了普拉多,我們遇見了丟勒、戈雅、維拉茲開支,格列柯……
與上海申通地鐵結緣是因2017年以“邂逅·地鐵”為主題的馬德里-上海地鐵攝影展,我被邀請主持在人民廣場音樂角舉辦的展覽閉幕式,活動結束后陪同遠到而來的馬德里地鐵部門負責人參觀位于南京東路地鐵站長廊的展覽。川流不息的都市交通,上海和馬德里非常相似,地鐵作為最快速便捷的出行方式,除了每日通勤保證運營安全,公共文化空間的展示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揣摩的課題。上海地鐵在近些年來結合本地和國外的資源,舉辦了“地鐵邂逅莎士比亞”專題文化列車、墨西哥“雙城記”地鐵圖片展,與西班牙邂逅的契機便隨之而來。
西班牙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處-塞萬提斯圖書館接到的這枚橄欖枝是中西思想和文化交流的碰撞,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作為在全球推廣西班牙語文化和語言的公立機構,在上海市對外友好協(xié)會的支持下,很快與上海地鐵共同簽署了五年的三方合作備忘錄,旨在將西班牙語文化的多元引入上海地鐵的公共空間,中國文化的精髓走向更遠,爭取每年落實1至2個項目成果。2018年的首次合作我們嘗試了將西班牙國家芭蕾舞團40周年影像展搬至上海地鐵水城路站出口通道,改變通道墻面一貫的灰色材質,呈現(xiàn)西班牙舞者生動的舞臺瞬間。在空間位置上,選擇水城路站的2號出口,正是由于走出地鐵站,轉角便是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達成劇場和地鐵的一站式聯(lián)通;展出時間上,恰逢西班牙國家芭蕾舞團8年之后再訪上海進行演出,也是絕佳的宣傳機會。
上下聯(lián)動的首次嘗試為接下來新的項目策劃提供了很好的地域指引。2019年為推廣西班牙語的多樣性,我們向上海地鐵提議了《西班牙語旅行箱》的計劃,聯(lián)合12家西班牙語國家駐滬領事館,量身定做一輛平面列車來展示各國的旅游資源和人文特色。展覽得到了各國領館、國家旅游局的支持,最終在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換乘大廳呈現(xiàn),形式也從平面的模擬列車過渡數(shù)字化互動—上海地鐵根據(jù)各領館的辦公地,選擇距離最近的車站,將每個國家車廂的內容配合線上展示,邀請市民穿梭于各條地鐵線路在城市地下打卡西語國度。項目完成后的一個多月里,社交平臺上時??吹焦娕c燈箱打卡合影,對于旅行的熱情期盼,在轉眼抗疫兩年多后的今天看來,多少是一份當初的美好憧憬。
的確,受到疫情影響,在2020年,幾乎所有的文化機構不得不面臨線下活動的取消,轉而造就了新一代的線上活動直播,如云觀展、云連線、云互動。塞萬提斯圖書館與地鐵的公共空間項目只能暫時擱置,把精力和想法留到之后,也為未來累積選題。
普拉多國家博物館的方案便是在這段時期孕育而生的?!捌绽嘣诮诸^”項目起始于2015年,這座擁有兩百年歷史的文化機構,致力于走出去,使藝術面對公眾,因此其作品也會離開位于馬德里的總部,在短短四年的時間里,普拉多國家博物館的典藏遍歷了世界各地,從哈瓦那、利馬、圣何塞到馬拉博、馬尼拉等城市。2019年項目在西班牙國內巡展,到達了梅里達、赫雷斯、卡塔赫納、巴倫西亞等各個城市。2020年以來項目還沒有走向更多的市井街頭,對中國的觀眾來說也很久沒有欣賞到國外的重磅展覽,可以將這個公共文化項目帶到上海無疑成為了最佳方案。在得到了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和上海地鐵的認可后,綜合考量了展覽時間、作品體量、內容、形式等要素,我們將展出的空間定在了離上海西岸藝術博覽會最近的7號線和12號線兩線交會點—龍華中路站。由于疫情期間龍華中路站2號出口被臨時關閉,留下來一塊龐大的出口通道,規(guī)整有形,非常類似博物館或畫廊展廳,于是我們決定復刻和還原一個仿佛置身博物館的藝術空間。
保持項目的初衷,西班牙駐上??傤I事館文化處-塞萬提斯圖書館、西班牙國際發(fā)展合作署和西班牙駐華大使館與普拉多博物館的策展團隊共同合作為本次展覽精選了29幅杰出館藏,1:1原版尺寸復制,按照時間順序陳列文藝復興至19世紀末期的藝術作品,大致反映了西方藝術的發(fā)展脈絡。普拉多博物館集中收藏了博斯、委拉斯開茲、戈雅、魯本斯等世界頂級藝術大師的作品,無論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躋身世界一流。作品的選擇和考量在前期我們與普拉多博物館反復打磨,除了鎮(zhèn)館之寶如維拉茲開支的《宮娥》,戈雅的《穿衣的馬哈》之外,多樣性的繪畫流派—西班牙、意大利、弗蘭德斯等繪畫風格的悉數(shù)作品也納入其中。這些繪畫大師的指尖描繪了一幅動人的西班牙、歐洲和西方藝術的歷史。在29幅作品之中還有一些作品的細節(jié)也很值得玩味,例如老楊·勃魯蓋爾與魯本斯的《視覺》和克拉拉·佩特斯的一幅靜物作品中都出現(xiàn)了中國的青花瓷器,也是選擇這兩幅作品的原因之一。除了作品之外,展覽還呈現(xiàn)了一系列影像視頻,揭秘作品修復過程中的趣味數(shù)據(jù)以及大師作品背后的故事。
將展覽如何更順利地入駐地下城市空間是我們第二大思考的內容。公共空間與其他藝術場館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美術館藝術館具有完善的展陳設施和專業(yè)的配套,而公共空間通常則面臨各類挑戰(zhàn),但又促使其發(fā)揮更多潛能。根據(jù)場域空間,考慮畫幅尺寸、展陳設計、燈光布局、多媒體技術等各個因素,既要保證高質量的展出效果也要考慮在不破壞地鐵原本設施基礎上重新打造展廳格局,比如光線要求大面積的重新排線設計,確保電力;懸掛方式在工程考量后確保安全指數(shù)、制作材料防火級別等。在幾個展陳方案里,我們選擇了深藍色的背景基調,全面覆蓋通道的鋁塑板,規(guī)劃人流動線和觀展路線,融合設計車站標識和展覽標志,按照普拉多博物館的色卡校對作品色彩,真正意義上還原一個車站美術館的空間。在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上海地鐵、考迪遜設計團隊的合作支持下,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順利進行。
在項目有條不紊推進的同時,展覽的2.0線上體驗也在策劃之中。為觀眾更好地了解作品,西班牙國家旅游局合作搭建了普拉多博物館小程序語言導覽,觀眾可以掃碼聆聽普拉多博物館原版作品詮釋和時代背后的故事,在路途上也可以享受到耳朵上的博物館。
展覽開幕當天,絡繹不絕的乘客路過展廳就帶著好奇走了進來,有上班族、帶著孩子的家長、老年人,他們安靜地目視這些作品,和普拉多博物館宣傳片里面的各個國家的人們和作品中人物對話的目光一樣,這個時刻是經(jīng)歷了數(shù)月的準備和各方的努力對于組織方來說是最大的喜悅。普拉多博物館秉承一貫的博物館理念—普拉多屬于每一個 人—傳遞著這一藝術的信仰和歷史的足跡,藝術源 自大眾也歸屬于大眾。面對公眾的積極反饋,在整個展覽期間,我們組織了現(xiàn)場展覽導覽、《普拉多一夜》的紀錄片放映,戰(zhàn)時的藝術寶藏遷移等議題的對談活動,將公教和美育普及更多群體。我們更是欣喜地看到自媒體傳播力量和社會組織的回應,自發(fā)組織學校的學生參觀,躋身小紅書的打卡地標。在展覽閉幕前期,上海地鐵的普拉多博物館紀念地鐵卡制作完成,從上海出發(fā),這輛“普拉多”列車即將駛向更多的城市。
望眼國際,地鐵車站文化和藝術覆蓋在國外的案例非常之多,在修建地鐵線路和設施初期就納入空間布局,比如俄羅斯地鐵線路的許多車站都好像一個實體的博物館,拱形門廊,裝飾浮雕,融合了斯大林風格、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現(xiàn)代主義風格等藝術作品,從過一個車站到另一個車站仿佛時代的穿越。馬德里的地鐵也擁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在文化保護和宣傳上做了很多功課,乘客可以免費獲取“地鐵旅游護照”,跟隨護照參觀和打卡地下的8座車站博物館,每一個車站都擁有著100年的藝術瑰寶。去年馬德里地鐵還推出了線上文化路線導覽,包含了建筑、雕塑、馬賽克、攝影、繪畫、墻面藝術等形式的指引線路,在大量建造初期就納入的藝術元素之外,規(guī)劃新的人文角落逐漸覆蓋了整個地鐵網(wǎng)絡,成就了馬德里地鐵獨特的地下文化氛圍。相對了國外地鐵運行的年齡,上海地鐵更具潛力,在近幾年公共文化發(fā)展的道路上,也在構思和尋求更接地氣的藝術作品和文化內容,可以長久地保留在特定場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城市川流不息的地下人群間,我們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文化新原色,讓地鐵空間成為藝術新聲音的發(fā)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