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洪塘中心小學 王春冬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對讓生活變得更好的需求不再迫切,學習目的便不再那么明確;信息風暴時代,小學生常被有聲有色的動畫信息迷惑,對相對枯燥的文字很難有濃厚興趣,學習主動性不強……多種復雜因素疊加,極大地阻礙學生的語文學習,甚至阻礙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所謂“蛇打七寸”,要想幫學生改變現(xiàn)狀,幫學生改變自身,從細節(jié)來講,要從改變決定學生心態(tài)的思維開始。而成長型思維正是影響學生長遠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俺砷L型思維”最早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它是一種以智力可塑為核心信念的系統(tǒng)的思維模式,此模式堅信每一個人的智力、能力等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練習得到不斷提高的。筆者采用學習助力單形式,在中高年級學生各個語文學習階段幫助學生分析自我、挑戰(zhàn)自我、反思自我,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意識、挑戰(zhàn)意識、反思意識,使學生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使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成長。
培養(yǎng)學生的成長型思維,應讓學生認識自我,相信任何時候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總會有提升的空間?!白晕摇敝饕侵競€體對自己存在狀態(tài)的認知。就小學生而言,是個相對模糊的概念,但模糊并不代表不存在。學生因學習好表現(xiàn)得洋洋自得或因受批評臉上寫滿羞怯沮喪等,都是自我認不認同的表現(xiàn)。多數(shù)時候,我們并不會把認識自我當成一個具體項目對學生提出要求,而是在部分學生出現(xiàn)錯誤后提出“想想你今天的做法對不對?”“你想成為什么樣的學生?”等類似問題促使學生思考自我,讓學生從思考中認識正確的努力方向,完善自我。成長型思維,就是要讓所有學生認識自我,明確語文學習的努力方向,讓他們接納自我,做最好的自己。筆者在學期初、課前采用學習助力單形式,通過具體化的文字點撥引發(fā)學生思考自我:學期初認識自己努力的方向、課前認識自己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成長型思維:正確認識自我,不氣餒,不驕傲,更不停滯,用屬于個人的成長目標引領學習行為。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重,關注外在的時間多于關注本身。因此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的第一步應是幫學生更多地關注自我。大多數(shù)學生都向善向上,希望像優(yōu)秀生一樣出色,但由于很少關注自我,往往很難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與缺點。因此解決問題、改正缺點是學生成長的必經(jīng)過程。筆者在開學初設置自我評價單——“做最好的自己”,通過引導學生正視“原來的我”,科學分析自身的現(xiàn)狀,從興趣、學習能力、思維品質等方面正確認識自己;然后,結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劃“期待的我”的樣子,從而明確由原來的自己要變成期待的樣子需克服的困難和做出的努力。如表1所示。
表1 學期初四年級學生自我評價單——做最好的自己
通過學習單的直觀啟發(f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對自身進行一次全面的檢閱,認真地審視自己、分析自己,認識自我,讓每個學生對自己都有期待值,都有量身定做的目標,因此便有屬于學生的努力方向?!捌诖奈摇睕]有統(tǒng)一要求與標準,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上找到需跳一跳摘得到的屬于自己的果子,讓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成長,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如果把學期初的自我評價單比作學生學習的指揮棒,那么課前學習單便是助力學生成長的臺階?;A教育課程目標從“雙基”發(fā)展到“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一次質的大飛躍,核心素養(yǎng)是以“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的。而課前學習單正是從語文“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的,旨在幫助每一個學生認識每一課的“我已會”與“我將會”,從而促使學生明確自己每一課的學習需要,進而在課堂上主動積極參與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滿足需要,實現(xiàn)高質量的成長。如圖1左半部分所示。
圖1 課前學習單
如此一課一課反復操練,從機械訓練變成學生的學習習慣,逐步成為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前認識現(xiàn)有學習水平,思考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在課上聚焦學習,實現(xiàn)高質量學習效率。進而舉一反三,延伸為做任何事前認清當前形勢,思考自己的目標,進而集中精神投入做事,實現(xiàn)高質量做事效率。由此可見,成長型思維的養(yǎng)成將利于學生終身學習,乃至終身發(fā)展。
“害怕困難,害怕失敗,不想面對”是阻礙學生成長的共同問題。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課堂練習單,引導學生在挑戰(zhàn)語文困難問題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嘗試探索、自我解答,激發(fā)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勇敢挑戰(zhàn)的決心,讓學生針對課前學習單提出個人的學習困難及問題,并嘗試尋找解決方案,既挑戰(zhàn)困難、解決問題,又檢驗課堂所學,真正在“我不會”到“我會”的一步一個腳印中不斷成長。進而,在一課復一課的挑戰(zhàn)訓練中養(yǎng)成學生“我不怕困難”的成長型思維。
課前學習單、課中練習單的設置應是一個系統(tǒng)的組合:前者了解學生學習需要,后者則針對該學習需求設置學習任務,以便學生課堂上展開探究。課堂練習單以任務驅動形式推動學生面對學習挑戰(zhàn),其目的在于助力學生勇敢面對學習困難,嘗試挑戰(zhàn)并解決。教師指導學生總結應對方法與經(jīng)驗,逐步成為學生面對困難時的一種應對思維模式??刹扇∫韵聝煞N方式進行設置。
1.“分步推進,逐個突破”應對模式:即將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分層設計,引導學生逐個突破逐步推進,實現(xiàn)對大問題的綜合認識。如在《慈母情深》一課,為了讓學生認識“慈母情深‘深’在何處?”這個主問題,課堂學習單可設置以下問題:“為了體現(xiàn)慈母情深,作者寫了幾處場景?母親上班的工廠有多個特點,請各用一個字概括。母親就在這樣的地方工作,用一個詞概括你的感受:這是怎樣的一位母親?作者第一次進工廠找母親,多處細節(jié)刻畫母親,哪個鏡頭最讓你最感動?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慈母情深‘深’在何處?作者在字里行間是如何體現(xiàn)的?”
圍繞感悟“慈母情深”主線,從課文脈絡的梳理,到環(huán)境描寫的品讀,再到人物細節(jié)刻畫的體悟逐步深入感受課文內容、體會文本表達手法,學生學會了逐步推進逐個突破的應對思維模式。
2.“思維呈現(xiàn),聚焦探究”應對模式:依據(jù)教學經(jīng)驗及對學情的把握,部分學習困難教師在課前是可預估的。教師可在課前學習單上設置服務于突破學習難點的思維導圖,并在課堂給予學生幾種典型答案,不予學生的其他答案以對錯定論。讓學生自主潛入文本再讀再悟,組織學生辯論正誤,鼓勵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激發(fā)學生天生的好勝之心,形成學生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全過程講求有理有據(jù),大膽提出看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勇于接受挑戰(zhàn)的思維模式。
由于課堂是基于學生所需的教學,教學內容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挑戰(zhàn)任務,所以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質疑問難能力、批判能力等綜合能力提升,成長型思維真正得到深度培養(yǎng)。
設定課前學習單,目的非常直接且明確——了解學情。但如果學習單只被定義于形式上幫助教師摸清學生的學習需要,那么它就只有服務于教師教的單方面價值。就學生而言,并沒有可繼續(xù)深入的其他成長價值。因此,筆者從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宗旨考慮,從培養(yǎng)學生成長型思維的角度出發(fā),將課前學習單內容設置為課前預學、課后續(xù)接兩部分練習內容,在課堂教學完成后鼓勵學生續(xù)接完成課前學習單后半部分,目的是希望賦予課前學習單更全面的功能,讓教師摸清學生學習水平及學習需要的同時,幫助學生挑戰(zhàn)屬于自己的學習困難并檢測學習效果,可謂一舉兩得。如圖1右半部分所示。
課前摸清學生學習難點問題,課后學生續(xù)接課前學習單右半部分嘗試自己作答,有問有答,有學有得。由于學習困難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學生解答的興致高,不再畏懼困難,這便達成了成長型思維的目標——“我不怕困難”。
成長型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長久地系統(tǒng)訓練指導,逐步形成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最終才能成為學生的一種思維模式。因此,借助以下助力單,引導學生定時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在評價與反思中找到自己前進的瓶頸,彌補不足、改正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助力學生成長得更遠,實現(xiàn)成長型思維的建構。
曾子“一日三省”以端正自己,完善人格,可見不斷自我反思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小學生年齡小,易受他人他事影響,這意味著學生成長型思維養(yǎng)成的困難之一是持久性問題。如何讓學生長久地用成長型思維對待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受卡羅爾成長型思維訓練方法的啟發(fā),筆者設置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成長型思維的月訓練計劃營——“快樂的學生=更好的成績”,通過每個月一個訓練主題,每周一思,每思三題,不斷地促進學生評價自己,反思自我,記錄自己的努力蹤跡,看到自己的提升點,促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相信——我可以更好。如圖2所示。
圖2 月訓練計劃單
從學生的學習進程、語文課程學習內容、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綜合考慮,設置“我的成長點滴”“我的思維日記”“我的閱讀思考主線”等月反思主題,讓學生在觀察自我、反思自我中不斷成長,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成長型思維。
每學期學校組織的評價項目主要有兩個:一是期末質量檢測,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終結性評價。二是《學生素質報告單》,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但兩者均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是缺失的。這樣的單方面評價在“突出評價的診斷功能”方面目標是達成了,但“突出評價的發(fā)展功能”并不盡人意。所以,可以設置針對學生自我評價的“期末成長回憶錄”,幫助學生回顧一學期內“做得最好的事”“還可以更好的事”“答得最好的一道題”等情況,引導學生回顧自己成長的點滴,反思一學期的足與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形成“我可以更好”的思維模式,助力學生健康、長遠的發(fā)展。
總之,思維決定心態(tài),心態(tài)決定眼界,眼界影響人生。長久以來,教師都特別重視學科知識本身,常常把影響學科知識學習、影響學生投入深度,甚至影響學生長遠發(fā)展的思維培養(yǎng)忽略了。因此,希望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成長型思維,幫每一個學生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