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洪波
(遵義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遵義 563000)
鳳岡縣西山水庫位于鳳岡縣龍泉鎮(zhèn)西山河下游的白巖塘附近,水庫壩址距鳳岡縣城約2.5 km。水庫所在的西山河屬龍?zhí)逗幼蟀兑患壷Я?,壩址位于西山河匯口上游約0.6 km河段,壩址以上流域面積65.2 km2,主河道河長18.2 km,多年平均徑流量3 820萬m3。水庫正常蓄水位734 m,總庫容802 m3,年供水量為1 610萬m3,為Ⅳ等?。?)型工程。壩型為混凝土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38.3 m,壩頂高程736.3 m。
壩址河流略呈蛇曲形,河床高程704.30~706.82 m,無大的跌坎分布,正常蓄水位734 m時水面寬130~150 m。壩址右岸上游發(fā)育一垂直于河床方向的淺沖溝,沖溝下游地形較完整,為連續(xù)較均勻的斜坡地形;壩址區(qū)左岸受上游埡口和下游河流轉彎切割,總體上呈隆穹狀山體地形,山頂高程782.5 m。上游近河岸為一高13~20 m的陡巖,陡巖上方則為坡面總體平順的斜坡,向下游(順河向)則為緩斜坡地形,為基本對稱的V形河谷;設計正常蓄水位734 m,高程谷口寬高比為4.2。壩址區(qū)右岸多為第四系殘坡積物覆蓋,左岸基巖多裸露,局部有零星覆蓋層,河床多為第四系沖洪積物覆蓋,巖層產狀N5°~10°W∕NE∠30°~34°,為斜向河谷結構,兩岸未見大的不良物理地質現象發(fā)育,自然邊坡穩(wěn)定。壩址區(qū)無大的斷裂構造發(fā)育,但在壩址上游左岸河灣陡巖處見一小斷層f1發(fā)育,此外還發(fā)育有 如 下3組 裂 隙:N5°~15°E∕NW∠75°~80°、N35°~40°W∕SW∠80°、N80°E∕NW∠82°。壩基間持力層巖體多為灰?guī)r,質量較均一,僅局部巖體風化強烈,壩基(肩)抗滑抗變形能力主要受構造結構面影響較大。壩址河床和兩岸坡多出露T1y2-1灰?guī)r,該層巖溶化程度不高,主要以層間溶蝕和溶隙為主,兩岸及河床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圍內滲透性較強,水庫蓄水水位抬升后有沿左右岸溶蝕裂隙及強風化帶繞壩基(肩)滲漏問題。需對壩基肩進行防滲及固結灌漿處理,壩址區(qū)上游河床及兩岸出露的T1y1泥頁巖,可作帷幕防滲邊界依托。
西山水庫壩址兩岸地形基本對稱,坡面較連續(xù),沖溝不發(fā)育,右岸多有覆蓋層覆蓋,地形較陡,左岸基巖多裸露。壩基(肩)持力層主要為灰色薄至中厚層灰?guī)r,靠上游側有泥頁巖軟質巖組分布,巖層傾左岸,偏下游,壩址區(qū)內無大型不利物理地質體分布,自然邊坡穩(wěn)定性好。壩址地形、地質條件可建重力壩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根據壩址工程地形地質條件及當地建筑材料,結合工程規(guī)模、施工條件等因素[1-2],優(yōu)選砌毛石重力壩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兩種壩型進行比選,具體如表1所示。
從表1兩種壩型技術經濟綜合比較,重力壩樞紐方案較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樞紐方案少投資801.49萬元,且樞紐布置更緊湊合理、施工工期靈活、壩體填筑質量易控制且能充分利用當地石料。因此,設計優(yōu)選砌毛石重力壩樞紐方案。
西山水庫重力壩樞紐由大壩、溢洪道、放空兼沖沙孔及取水孔等共同組成。大壩為重力壩,溢洪道為壩頂表孔溢流,布置于大壩中部,堰頂設有3扇4 m×6 m的平面閘門;放空兼沖沙孔及放水孔布置于左壩段。
4.1.1 擋水建筑物。大壩為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38.3 m,壩頂高程736.3 m,壩軸線長152.5 m,壩頂寬5.0 m,上游壩鉛直,下游壩坡1∶0.8,最大壩底厚32.2 m;大壩主體采用C15二級混凝土砌毛石,設計容重r=23 kN∕m3;大壩上游面設置0.6~1.0 m厚C15混凝土防滲墻,上、下游壩面采用M10砂漿砌C15混凝土預制塊進行護面?;A設置1 m厚的C20三級配混凝土常態(tài)混凝土墊層。壩內設灌漿排水廊道,總長度為95.0 m。
4.1.2 溢洪道。溢洪道布置于大壩壩頂中部,為開敞式設閘溢洪道,溢流堰頂高程728 m,溢流凈寬12 m,堰頂設3扇4 m×6 m的平板工作門,采用柱塞式液壓式啟閉機啟閉。溢流堰型采用WES實用堰,堰面體形由上游面1∕4橢圓曲線、下游面曲線和反弧段組成。尾部采用底流消能,消力池長35.0 m,寬19.4 m,底板高程703 m。最大下泄流量465.0 m3∕s,相應單寬流量38.8 m3∕s。
4.1.3 放空兼沖沙系統(tǒng)。放空兼沖沙底孔布置于左壩段。底孔采用塔式進水口,進口底板高程713 m。底孔出口消能采用挑流消能,挑坎高程713.51 m。放空兼沖沙孔進口喇叭口,底部為平底,頂部和側面均采用橢圓。
4.1.4 取水系統(tǒng)。取水建筑物緊鄰放空兼沖沙底孔布置,主要由取水口、取水鋼管、出口閘室等組成。取水口中心高程719.60 m,進口采用三面收縮的喇叭形,底部為平底,頂部及側面均采用橢圓。
4.2.1 壩頂高程確定。西山水庫為Ⅳ等小(1)型工程,大壩為砌毛石混凝土重力壩。大壩正常蓄水位為734.00 m,設計洪水位(P=2.0%)為734.10 m,校核洪水位(P=0.2%)735.39 m。根據《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L 319—2018),壩頂高程應高于校核洪水位??紤]兩種工況進行計算:①正常運用條件:設計洪水位+正常運用的壩頂超高;②非常運行條件:校核洪水位+非常運用的壩頂超高。壩頂高程計算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成果,壩頂高程的控制情況為校核洪水位情況[5],取壩頂高程為736.30 m。
表2 壩頂高程計算成果
4.2.2 結構應力及抗滑穩(wěn)定分析。
①荷載組合。根據《砌石壩設計規(guī)范》(SL25—2006),選擇3種荷載組合進行應力及抗滑穩(wěn)定分析。即基本組合1:正常蓄水位734.00 m與相應下游水位705.00 m+淤沙壓力(淤沙高程718.50 m)+自重+揚壓力+浪壓力?;窘M合2:設計洪水位734.10 m與相應下游水位709.56 m+淤沙壓力(淤沙高程718.50 m)+自重+揚壓力+浪壓力。特殊組合:校核洪水位735.39 m與相應下游水位710.33 m+淤沙壓力(淤沙高程718.50 m)+自重+揚壓力+浪壓力。
②結構應力計算。壩體應力計算采用材料力學法[6],根據《砌石壩設計規(guī)范》(SL 25—2006)技術要求,西山水庫砌石混凝土重力壩只需計算壩基上、下游面垂直正應力。砌石壩砌體抗壓強度安全系數基本組合為3.5,特殊荷載組合時不小于3.0。采用C15混凝土砌毛石,砌體容許壓應力3.3 MPa。大壩壩體材料采用C15混凝土砌毛石,壩體應力計算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知,基本荷載組合情況下,最大壓應力1.05 MPa;特殊荷載組合情況下,最大壓應力0.9 MPa,大壩上游面未出現拉應力,大壩計算的最大壓應力在規(guī)定的允許范圍內。大壩壩基(肩)持力層主要為灰色薄至中厚層灰?guī)r,飽和抗壓強度為28~42 MPa,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 5007—2002),該工程壩基巖體屬較完整巖體,地基承載力折減系數取值范圍為0.2~0.5,取0.2進行計算,則壩基承載力為5.6~8.4 MPa。因此,壩基承載力滿足要求。對于壩基巖體中所夾的軟弱夾層,按照規(guī)范要求將其深挖后用混凝土回填,即可滿足建壩要求。在3種運行工況下壩體的最大壓應力、拉應力均在規(guī)定允許范圍內,選用C15混凝土砌毛石材料合理,壩基承載力也滿足要求。
表3 大壩應力分析成果單位:MPa
③抗滑穩(wěn)定分析。大壩壩址兩岸地形基本對稱,地形較完整,自然邊坡穩(wěn)定性較好,下游無深大沖溝切割,壩肩無順河向大規(guī)模斷裂分布,左岸巖層產狀傾山內;壩基(肩)持力層主要為T1y2-1灰色薄至中厚層灰?guī)r,巖層傾左岸,偏下游,左岸、右壩肩及河床左壩段為中硬巖。右壩肩和河床段結合部上游側有傾下游的T1y1泥頁巖層,壩肩有近于順河向的裂隙發(fā)育,巖層層面與壩肩的兩組裂隙(N35~40°W∕SW∠80°,順河向;N80°E∕NW∠82°,斜切河向)。據地面統(tǒng)計并結合鉆孔資料看,壩址區(qū)構造裂隙主要發(fā)育在強風化巖體中,在弱風化巖體內則多閉合或尖滅,復合后連通率小于10%;且層面較粗糙,起伏差較大,跤合程度較好。建基面置于弱風化帶中上部,巖體較完整,無緩傾上下游的結構面,抗滑穩(wěn)定性好,無深層滑動問題。經綜合分析,壩址區(qū)斷層,裂隙無對大壩河床和壩肩穩(wěn)定的不利組合,通過基礎開挖及適當工程處理,建基面置于弱風化層巖體,對大壩基礎影響不大,控制大壩滑動面為建基面與混凝土的接觸面。
西山水庫大壩為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38.3 m,屬中壩。西山水庫控制大壩滑動面為建基面與混凝土的接觸面,計算按壩段進行,非溢流壩段(有排水孔段和無排水孔段)和溢流壩段;非溢流壩段(無排水孔段)只考慮帷幕灌漿作用,滲透壓力折減系數取為0.6;非溢流壩段(有排水孔段)和溢流壩段考慮帷幕灌漿及排水作用,滲透壓力折減系數取為0.25倍上游處揚壓力作用水頭。根據《砌石壩設計規(guī)范》(SL 25—2006),按抗剪斷強度公式進行計算,得壩基抗滑穩(wěn)定分析成果,如表4所示。
表4 壩基抗滑穩(wěn)定分析成果
從表3可知,西山水庫大壩在基本組合工況下抗剪斷安全系數K1值均>3.0,最小為3.15;特殊組合時K1值均>2.5,最小為2.96,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壩體整體安全可靠。
根據壩址工程地形地質條件,大壩為重力壩,工程建成后,水庫大壩壩頂不作為主要交通道,但應滿足運行檢修、觀測、交通和壩體結構布置要求。經應力、穩(wěn)定性計算,并結合壩體施工填筑要求,選定壩頂寬5.0 m,壩頂高程736.30 m。大壩緊鄰縣城,從整體美觀考慮,壩頂上、下游側設置青石欄桿。最大壩底厚32.2 m,壩軸線長152.5 m。根據壩基地質情況,確定建基面高程為698.00 m,最大壩高38.3 m。大壩左右兩岸為非溢流壩,總長133.1 m;溢流壩段(樁號壩0+079.8 m~壩0+099.2 m),溢流凈寬12.0 m。壩內設灌漿排水廊道,總長度為95.0 m,廊道斷面尺寸為2.5 m×3.0 m(寬×高),廊道進口高程為710.50 m,底部高程705.00 m,廊道采用C25混凝土全斷面襯砌,厚0.3 m。壩身段設置一排Φ150 mm排水孔,間距3.0 m;壩基設置一排Φ110 mm排水孔,孔間距2.5 m,壩體、壩基排水通過廊道匯集在廊道集水井內抽排到壩體下游河道。大壩壩體上游防滲墻每隔20 m設一道橫縫,共設6條,橫縫上游面設置一道銅片止水。
西山水庫屬峽谷型水庫,兩岸地表分水嶺多高大寬厚,但存在一單薄埡口。庫區(qū)由碎屑巖和碳酸鹽巖組成,庫岸邊坡多為切向坡,整體穩(wěn)定性較好,水庫經適當工程措施處理后具備成庫條件。為確保水庫大壩具有較高的技術經濟性和安全穩(wěn)定性,在設計階段從壩型比選、樞紐建筑物布置、壩體結構應力及穩(wěn)定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證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①根據庫區(qū)地形地質條件,結合樞紐布置、填筑工程量、施工技術、綜合投資等因素,設計優(yōu)選樞紐布置緊湊、壩體填筑方量小、綜合投資省的混凝土砌石重力壩方案。
②壩頂高程取736.30 m,比校核洪水位(735.39 m)高0.91m。同時在壩頂上、下游側設置青石欄桿,大壩整體安全美觀。
③壩體應力及抗滑穩(wěn)定分析成果驗證了優(yōu)選的壩型及樞紐布置方案合理可行,可為工程順利施工建設提供重要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