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善芳
[摘? ? 要]當前,在部分農村寄宿制學校家校共育中,存在家長管理意識不強,班主任組織管理能力不強,學校管理未形成體系等問題。班主任要將家校共育的焦點放在促使學生健康成長方面,基于互補性、聯(lián)動性、成長性的原則設計工作策略,組織區(qū)域家訪、書信互動、導師制度等高效策略,拓展活動資源,進而起到優(yōu)化家校共育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家校共育;班主任
家校共育指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融合起來,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促使其全面發(fā)展,是一種以學校為主要場域,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雙向互動活動。在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工作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農村家長常常外出務工,存在孩子處于隔代教育的狀態(tài),孩子在身心發(fā)展上存在一些問題。班主任要考慮到農村學生的特殊性,思考如何體現(xiàn)出時代性,優(yōu)化寄宿制管理,讓學生得到全面成長。
一、聚焦教育過程,探析家校共育存在問題
(一)意識不強,源于“越幫越忙”
農村寄宿制學校家校共育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家長本身的因素以外,也存在教師、學校方面的問題,所以要一一甄別,并探究合理的解決方法。由于不少農村家長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他們普遍認為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自己就能完全脫手不管,有的家長雖然有參與管理的意識,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問題,存在“越幫越忙”的情況。
班主任要多管齊下,首先利用微信等方式聯(lián)系學生家長,讓他們意識到參與學校管理的重要性,端正其認識。其次要不定期給家長推送一些和教育有關的視頻、文章,提升他們的教育意識。最后則要根據(jù)家長的實際能力設計工作策略,如可以設計“學校開放日”,讓家長參觀學校宿舍,并對管理提出批評建議等。
在家校共育的實踐中,班主任要讓家長逐步改變認識,意識到參與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還要設計由淺入深、難度逐步提升的活動,讓家長在實踐參與中提升管理能力。
(二)組織不力,存在“抵觸心理”
班主任組織不力,導致家長對家校共育存在一定抵觸心理,這也是寄宿制學校面臨的問題之一。班主任要強化自身的宣傳、管理能力,建立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紐帶,這樣才能消除家長的反感心理,讓他們積極參與。
要解決這一問題,班主任要提升管理意識,并設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可以組織家長自主選出家長委員會,由家委會牽頭人和家長協(xié)商討論,制定寄宿制相關的規(guī)則制度。此外,班主任還要注意家長在參與家校共育的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了矛盾的觀點,一旦出現(xiàn),則要加以引導。如有家長給孩子報了課外輔導班,但是也有家長認為這不符合“雙減”規(guī)定,雙方因此而爭執(zhí),此時班主任就要協(xié)調雙方觀點,并給他們介紹國家的“雙減”政策及學校的辦學理念。
(三)缺乏銜接,未能“形成體系”
學校在制定校園管理計劃時,常常將關注的焦點放在教學工作中,但是卻忽略了家校共育方面的內容,這也是影響家校共育效果的重要原因。部分學校只是為了迎合上級檢查,組織家長會和家校活動時也流于形式,沒有形成系統(tǒng),更沒有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銜接在一起。
學校德育部門要系統(tǒng)性推進家校共育策略,這可以從三個角度入手設計:一要重視信息的透明度,要構筑家校聯(lián)系網,并利用微信及時將學生在寄宿制學校中的生活情況反饋給家長。二要重視家長的參與度,引導其為管理制度出謀劃策,又或者參與設計各種家校活動。三是要注意實踐性,避免紙上談兵,而要積極組織活動,引導家長切實參與到家校共育中。
從這三個角度入手做好計劃,能形成更完整的體系,解決家校共育活動的隨機性和隨意性強的問題,構筑長期、穩(wěn)定的共育體系。
二、指向健康成長,探析家校共育基本原則
(一)合理定位角色,科學互補
在了解家校共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后,班主任要探究調整方法,積極改進工作策略,探究家校共育的基本原則。首先要注意家長和學校各自的角色定位問題,要做到科學互補,班主任作為引導者的角色,要指導家長高效地參與到家校共育中,并幫助家長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樹立自己的威信。家長則要提升自己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學校的工作中。
班主任作為引導者,要給學生家長推薦一些和育兒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并傾聽家長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有家長提出孩子雖然在寄宿制學校就讀,但是自理能力依然不強,在周末會將衣服帶回家,讓母親洗。班主任在了解此情況后,就設定了相應的引導策略,讓學生在學校中試著自己洗衣服,請宿舍中的其他同學幫助他掌握洗衣服的訣竅。同時,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也要讓孩子自主洗衣服,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主能力就會提升。此外,家長作為參與者,要響應學校的號召,并且給學校出謀劃策。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就要提升孩子的勞動意識,讓他們從自己清洗衣物開始做起,漸漸地參與到做飯、打掃衛(wèi)生等其他家務勞動中,提升勞動意識。此外,還有家長試著給學校出謀劃策,提出可以在宿舍中舉行清掃比賽或者洗衣競賽。這樣就明確了班主任和家長的角色定位,相輔相成,提升了家校共育的效果。
如果班主任能引導家長參與到家校共育中,家長起到配合、支持的作用,幫助學校拓展教學資源,那么就能起到科學互補的效果,有助于促進學生良好發(fā)展。
(二)加強深度協(xié)作,形成聯(lián)動
由于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還不夠強,所以在寄宿制學校管理活動中,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如果班主任直接向家長反映情況,易被學生誤認為是在“告狀”,所以班主任要改變溝通方式,從簡單的“告知型”溝通方法,轉變成聯(lián)動性深度協(xié)作,全面協(xié)調家長、學生、教師之間的關系。
如有的學生反映,某學生性格比較暴躁,常常和宿舍同學打架。班主任在和其家長溝通時發(fā)現(xiàn),該家長在教導孩子時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但是殊不知這讓孩子形成了逆反心理,性格也比較乖張。班主任并沒有以“告狀”的口吻繼續(xù)和該家長溝通,而是提出建議,讓家長試著和孩子進行親密接觸,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務,也可以將他帶到農田中,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在此過程中,家長將合作互助的道理傳遞給孩子,讓其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需要和他人溝通交流,如果不能搞好關系,將會對未來的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這樣就從原先的粗暴教育模式轉變成引導,容易讓孩子接受。同時,在宿舍生活中,班主任也加以引導,讓宿舍同伴相互說出自己感到困擾的事情,并通過互幫互助來解決。通過一番家校共育后,學生端正了行為,而家長也通過深度合作提升了育兒能力。
在開展家校共育時,班主任不僅要讓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更要深度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能調整雙方關系,構筑平等互動的溝通渠道,實現(xiàn)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實際上是社會問題在教育上的投射,教師、學生和家長都要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進入社會后也要展開自主探究,思考如何能提升共育效果。
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不斷地接觸、了解促進家校共育的方法,這樣才能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工作策略。其次,還要雙管齊下,讓學生和家長也都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對于學生來說,在宿舍管理中,可以設計一些和親情有關的小活動,讓學生回憶和家人的生活,和同學說說參與親子活動的具體過程,并思考如何能更好地處理和家長的關系。學生要思考在校留宿期間,如何和家長溝通,向他們介紹自己在校生活情況,還要設想在回到家中之后,怎樣消除和家長之間的隔膜,親密接觸。對于家長而言,他們要思考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人生的階段,要采用哪些不同的溝通策略,如何協(xié)調好家庭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如有的孩子在宿舍中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在回到家后就變了樣,家長要思考如何提升他的勞動意識。
如果家長、學生、班主任三方都能做到終身學習,不斷地得到成長和發(fā)展,那么就能進一步改善家校合作的氛圍,有助于改進教育措施,讓學生得到全面成長。
三、拓展活動資源,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實施策略
(一)區(qū)域家訪,激活心靈體驗
班主任要積極拓展各種活動資源,積極創(chuàng)新家校共育的新策略。由于家長很難了解孩子在寄宿制學校中的學習生活情況,所以班主任可以通過家訪的方式提升溝通效果,促進家校共育。但是傳統(tǒng)的家訪每次只能去一戶人家,效率比較低,所以班主任可以采用創(chuàng)新的區(qū)域家訪方式,請同一小區(qū)、村莊的家長一起赴會,在共同交流中激活心靈體驗。
由于班級中有不少學生來自某村,所以班主任就聯(lián)系了村相關負責人,在村農家書屋組織了區(qū)域家訪活動,讓同一班級的家長和孩子都前來赴會。在家訪中,班主任了解到該村不少家長都外出務工,所以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孩子,于是便和村相關志愿者聯(lián)系。村志愿者一方面可以給在校寄宿的學生提供一些生活必需用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節(jié)假日組織同村的留守兒童一起做作業(yè)、吃飯,這樣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此外,班主任還特別聯(lián)系了孩子的祖父母,指導他們使用微信,這樣就強化了家校溝通,他們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及時和班主任溝通討論。如有一位學生的爺爺提出孫子不喜歡參加村組織的學習活動,假期每天都在家里看漫畫。于是班主任就聯(lián)系了村志愿者,讓他們在監(jiān)督孩子做暑期作業(yè)的同時,也可以組織其參與到看動畫片、自編漫畫等有趣的活動,這樣就吸引那些原本不感興趣的孩子也參與到活動中。這樣的區(qū)域家訪讓家長和學生都激發(fā)了內心的情感,提升溝通積極性。
區(qū)域家訪的方式能提升工作效率,而且還能讓同一區(qū)域的家長彼此溝通,相互了解,同時也能讓他們關注到同區(qū)域的留守兒童,并給他們一定的關懷。這樣就構筑了家校共育的小團體,能優(yōu)化教育效果。
(二)書信互動,開展深度溝通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很多人都習慣了用微信等手段溝通。但是實際上,手書的文字更具有溫度,能起到深度溝通的效果。很多在校生活的學生平常很少和父母溝通交流,班主任可以開展“給家人寫一封信”的活動,讓他們通過文字傾訴情感,進行深度溝通。
班主任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定期和家長通信,在信件中可以寫一下自己在寄宿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內心有哪些困擾。同時,班主任也和家長溝通,讓他們重視這種書信互動的機會,將其當成了解孩子心理動向的機會,幫助孩子反思自己,提升品德修養(yǎng)。如有學生在書信中提到自己很不喜歡寄宿生活,認為和室友很難溝通,而且學校里的規(guī)章制度太多,包括定時熄燈等,都是自己很難接受的事情。在收到孩子的“抱怨”后,家長要嘗試寬慰、疏導孩子,鼓勵他大膽地和同伴溝通,試著和他們成為好朋友,同時審視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是否會引起其他室友反感。此外,家長還建議孩子設定每日計劃,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和學習情況,這樣就能確保在熄燈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在一段時間的書信溝通后,學生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自己會在書信中寫上當面不敢或不好意思說的話,家長也認為這種方法有助于促進家校共育。
在書信溝通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向家長傾訴內心的情感,訴說小秘密,而家長也可以將難以言說的父愛、母愛轉化為文字,傾訴出來。這樣就消除了親子溝通中的時空間隔,能讓父母有效參與孩子的生命成長,記錄下孩子成長中的點滴印記。
(三)導師制度,匡正不良行為
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比較少,相互之間缺少溝通,父母對學生缺乏足夠的監(jiān)督和管教。針對此問題,班主任設計了多元化的導師監(jiān)督制度,除了由宿管老師監(jiān)督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家長也擔當“導師”,全方位監(jiān)督不良行為。
不少學生勞動觀念比較薄弱,宿舍顯得臟亂差,對此班主任基于導師制度,設計了一系列地監(jiān)督管理措施。首先由宿管人員擔任導師,指導學生如何清掃衛(wèi)生、整理房間。在此過程中評選出勞動態(tài)度最端正、勞動技能最強的學生,擔任“小導師”,讓他們負責監(jiān)督寢室中其他同學的行為。小導師不僅要安排好寢室值日生,更要幫助那些自理能力不強的學生提升個人能力。如指導他們掌握高效的洗衣方法,學習如何去除掉衣物上的頑固污漬等。
此外,班主任可以建議家長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擔當“導師”。如農忙時節(jié),由家長帶領孩子到稻田里幫忙插秧。學生了解相應的農業(yè)知識,并掌握了插秧的技巧,認識到勞動能創(chuàng)造財富,改造生活。從學校到家庭生活,學生在“導師”全方位地引導下,提升了勞動意識,改正了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
讓家長擔任“導師”,能讓學生對家長產生崇敬心理,有助于親子溝通,而由學生擔任“導師”,則能利用榜樣效應,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就提升家校共育效果,逐步匡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在家校共育中,班主任要引導家長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學校的各種工作和決策中來,消除教育思想和理念上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家庭和學校的溝通效果,解決各種矛盾。這樣能讓家校共育更加規(guī)范化,能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唐榮軍,唐崢崢.農村寄宿制學校如何開展家校共育?[J].湖南教育(A版),2018(2):31-32.
[2]陳永東.農村寄宿制學校家校共育教學方式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0(29):68-69.
[3]張杰.信息技術助力農村寄宿制學校家校共育策略探析[J].求知導刊,2021(4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