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鳳琴
【摘要】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不斷成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功能日益豐富,使得小學生獲取外界信息的途徑也不斷增加。小學生由于身心尚在發(fā)育階段,心智還不夠成熟,他們的思想行為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有的學生無法正確辨別是非,出現(xiàn)盲目追星、攀比等不良行為。教育的本質(zhì)是立德樹人,為了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必須要注重德育工作,充分發(fā)揮出德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德育;正確“三觀”;人文關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眱?yōu)秀的思想品德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短時間內(nèi)養(yǎng)成的。小學生要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及積極向上的健康思想,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全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年幼的小學生思想如同一張白紙,周邊環(huán)境極容易對他們的思想品德以及行為習慣造成影響,一旦當學生長大, 他們的思想品德及行為習慣就會逐漸定型,無法輕易更改。因此,家長、教師及社會要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有的學生從小在家中長輩的過分溺愛之下成長,要什么有什么,導致學生形成嬌生慣養(yǎng)、自私自利的性格,受不得一點委屈。想要有效改變這種狀況,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德育,將小學生的德育視為日常教學的重中之重,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及性格等實際情況,在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將德育滲透于日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一、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人文關懷
以往的傳統(tǒng)教育中,師生之間存在溝通交流障礙,教師對學生過于嚴苛,而學生也會因為畏懼教師而不敢主動接近。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時,需要主動地向?qū)W生釋放自己的善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從而消除跟學生的隔閡,讓學生打從心底里信任教師,并支持教師的教學。只有讓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教師釋放的善意,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他們才會放下對教師的戒備,并樂于接受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小學生尚且年幼,對于社會的認知也處于一個好奇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的他們對于外界的善與惡十分敏感。而且“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會出現(xiàn)錯誤,如果這個時候教師對于學生的錯誤采取批評指責的態(tài)度,那么就會對他們脆弱的心靈產(chǎn)生極大的創(chuàng)傷。因此,當小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不應立即對學生進行批評與指責,而是要耐心傾聽學生的解釋,并跟學生進行友善的交流,指出學生的錯誤之處,并對之加以正確引導,讓學生在認識到錯誤的同時感受到教師釋放的善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減少下次再犯同樣錯誤的概率。如果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打罵和責罰,則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是讓學生成為一個乖乖聽話的“提線木偶”。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同時,對于其他學生也起不到應有的警示作用,還會導致德育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因此,教師應正確認識“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真正意義,將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及引路人,在進行德育時,主動釋放善意,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德育的價值。
二、通過規(guī)矩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
俗話說:“過猶不及。”任何事物都需要掌握一個度,只有在這個度的把控下,它才能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一旦這個“平和”被打破,那么將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在家庭教育中,常有“嚴父慈母”的說法,即孩子能感受到母親的慈祥,同時也感受到父親的嚴厲,要防止出現(xiàn)“慈母敗兒”的情況。在學校教育當中也是如此。教師對于數(shù)次犯錯且屢教不改的學生,不應一味地進行說教或者向他們釋放善意,這樣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對他們釋放善意的同時采用一定的懲罰措施,對他們的行為舉止進行約束。沒有規(guī)矩的桎梏,他們就會過于散漫,錯誤地釋放自己的天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這些屢教不改的學生,需要按照《小學生守則》以及相關的行為規(guī)范和校紀校規(guī)對他們的日常不良行為進行規(guī)范。這個時候正是他們思想品德建立的關鍵時期,只有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更好地為他們進行德育。
三、依據(jù)生活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
一個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雖然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但是對小學生而言,思想品德這個概念過于抽象,難以理解。俗話說:“躬身力行。”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想學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表現(xiàn),教師可以結(jié)合生活素材及課本中所蘊含的德育教學知識,通過多媒體展示、情境模擬、主題班會開展、相關宣傳海報制作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進行德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看到、所聽到的相關德育知識,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通過自己的行為將其內(nèi)化吸收,以此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此外,教師不應該將德育素材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識及生活中的名人名事,而是要將目光放在小學生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讓每一件點滴小事都成為為學生進行德育的素材,讓學生時刻接受德育。
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階段為學生開展德育,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還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一個優(yōu)秀的思想素質(zhì)對于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需要家長、教師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將德育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鄧益榮.淺談小學生德育教育[J].速讀(下旬),2019(3):102.
[2]陳澤賢.淺談小學生德育教育[J].長江叢刊,2018(10):298.
[3]石達妮.淺談小學生的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6(71):178.
[4]鄭小燕.淺談小學生素質(zhì)教育下的德育教育[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8(6):18.
責任編輯? 彭晉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