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付
(蚌埠市固鎮(zhèn)縣任橋鎮(zhèn)畜牧水產站 安徽蚌埠 233713)
團頭魴又稱武昌魚、團頭鳊,原產于湖北省梁子湖,1960年開始池塘養(yǎng)殖,1964年開始在國內推廣,現已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團頭魴適應性強、生長迅速、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食性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經過馴化能夠攝食配合顆粒飼料,近年來,市場價格穩(wěn)步上升,得到了養(yǎng)殖戶的重視。2021年在固鎮(zhèn)縣任橋鎮(zhèn)一口6畝的池塘進行了池塘主養(yǎng)團頭魴的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技術總結如下。
1.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6畝,長方形,東西走向,池底平坦,水深2.5m,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有獨立的進排水設施,另配3kW葉輪增氧機一臺,飼料投餌機一臺、水泵二臺。
2.池塘清整與消毒
池塘在上一年養(yǎng)殖結束后,排干池水,清除過多淤泥,修整塘埂,徹底曝曬池底,魚種投放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池塘放水10cm深,每畝用生石灰75kg化水趁熱全池遍灑消毒,殺滅池塘病原體及野雜魚,一周后注入新水至80-100cm深,進水口用60目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及敵害生物進入。
3.魚種投放
團頭魴魚種來源為蚌埠市水科所,投放數量7200尾,魚種規(guī)格為50g/尾,投放日期是2021年3月2日,間隔15天后再投放鰱、鳙、銀鯽魚種,魚種投放前均用來3%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具體投放情況見表1。
表1 池塘苗種投放情況
4.飼料馴化與投喂
魚種入池后第二天即開始投喂飼料,飼料采用團頭魴專用顆粒飼料,蛋白質含量30%,投喂飼料前先開動投餌機制造聲響,然后人工用手拋撒飼料馴食,馴化時間一般一周左右即能正常攝食人工飼料。日投餌次數根據水溫來定,水溫15℃以下每日一次、16-20℃每日二次,20-30℃每日3-4次,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4%,根據天氣、水溫、魚種規(guī)格、攝食情況靈活掌握,10天調整一次投餌量,開始投喂時飼料料徑采用為直徑為1.0-2.0mm的飼料,100g以上調整為2.5mm,后期逐漸調整為3.5mm,蛋白質含量隆至28%,投飼采用“四定方針”,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投喂時間一天二次的;上午一般在8點到9點,下午3點至5點;一天三次的,上午7點至8點投喂第一次,12點至13點投喂第二次,16點至17點投喂第三次,第三次投喂量要適當減少,晚上吃的太飽,易浮頭,造成泛池,每次投喂量控制在吃八成飽為宜,即80%的魚離開食場即停止投喂,另外從4月開始每周喂一次青飼料,主要是水草,水草吃完后殘渣要及時清理,水草殘渣在池塘中腐爛變質,惡化水質,影響池魚的健康成長,4-8月共投喂水草約4000kg。
5.水質管理
春季保持淺水位,隨著水溫的上升和魚體的增長,逐漸加深水位,3-4月份池塘水位保持在1m左右,春季保持淺水位,有利于提高水溫,加快池魚生長速度,5月份加至1.2m,6月份水位加至1.5m,7-8月份氣溫達到全年最高值,同時池魚體重增加的也較多,這時候水位保持在2.5-3m,不至于造成池水溫度太高,抑制池魚生長,9月份水位調整2m,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pH值保持在7.2-8.0,4-5月份每半月換水一次,6月份每10天換水一次,7-8月份每7天換水一次,9月份每10天換水一次,每次加新水20-30cm,同時放掉一部分老水,每隔半月每畝池塘用生石灰10kg全池遍灑一次,調節(jié)水質,預防疾病。根據天氣、池魚動態(tài)及增氧機的負荷等靈活掌握增氧機的開關時間,使池水溶氧始終保持在5mg/L以上,增氧機開關堅持“五開三不開”:晴天中午開,陰天次日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下暴雨上半夜開,特殊情況(如浮頭、泛池等)隨時開;三不開,早上日出后不開,傍晚不開,陰雨天白天不開。
6.魚病防治
魚病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魚池建造時就應設計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不同的魚池發(fā)病時不致相互蔓延,魚種要選擇體質健壯,規(guī)格一致的,魚種來源要盡量從同一個場購入,魚種投放應盡可能一次放足,魚種來源選擇距離近的,長途運輸的魚種,體表易損傷造成感染,體質恢復得慢,魚種投放前要池塘消毒,魚種消毒,池塘養(yǎng)殖5-8月高溫季節(jié)每隔半個月用生石灰10kg全池遍灑一次,調節(jié)水質,預防疾病,6月份進入錨頭鳋的發(fā)病期,每畝用阿維菌種素溶液0.15mL/L全池遍灑預防錨頭鳋魚病。
7.日常管理
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池魚動態(tài),檢查進排水口,防止逃魚,池魚吃剩的水草殘渣要及時撈除,根據水溫的升高,逐步加深水位,觀察池塘水色,塘水透明度,測量溶氧含量,及時換水,每年10天測量一次池魚體重,根據池魚的生長速度,10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寫好池塘日志,做好防逃防盜工作,巡塘中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置。
1.產量 11月底,經拉網、排干池水捕撈,6畝池塘共收獲總產量8121.6kg,其中團頭魴5472kg,占總產量的67.4%;鰱1152kg,占總產量的14.2%;鳙633.6kg,占總產量的7.8%;銀鯽144kg,占總產量的17.7%。每畝產量1353.6kg。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池塘收獲情況
2.生長速度 團頭魴在240天的投飼養(yǎng)殖期內,平均尾日增重3.12g,其中7月份生長速度最快平均尾日增重5.21g,至起捕時,團頭魴凈增重750g,增重倍數15倍。
3.效益分析 6畝池塘總產值91123.2元,總投入50596.32元,其中魚種費用:團頭魴5040元,鰱、鳙、銀鯽5340元,飼料費用29056.32元,電費、魚藥、塘租、人工等費用10800元,凈利潤40526.88元,每畝凈利潤6814.48元,投入產出比1:1.81。
1.團頭魴當年要養(yǎng)成規(guī)格達到500g/尾以上,應該保持合理的密度和規(guī)格,每次每畝投放魚種1000-1500尾是適宜的,投放過多產量雖有所提高,但是規(guī)格過小當年達不到上市規(guī)格。魚種規(guī)格應在50g/尾以上,低于這種規(guī)格,同樣達不到上市規(guī)格,另外,市場上規(guī)格大的團頭魴價格也高,效益更好。
2.團頭魴池塘養(yǎng)殖搭配一定的鰱魚、鳙魚、銀鯽是適宜的,可以充分利用水體餌料和空間,鰱、鳙魚類通過攝食水體的浮游生物,能夠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有得于團頭魴的生長,本試驗沒有搭配草魚、鯉魚,是因為草魚、鯉魚的搶食能力強,與團頭魴爭食餌料,影響團頭魴的生長。
3.用顆粒飼料投喂團頭魴不僅提高了團頭魴的生長速度,而且配合飼料中可以添加藥劑預防魚病,配合飼料來源充足,投喂省時省力,適宜大面積養(yǎng)殖,是發(fā)展團頭魴大面積養(yǎng)殖的必要手段。
4.水質管理至關重要,團頭魴雖是底棲魚類,但不耐低氧,要獲得高產,高溫季節(jié)必須勤換水,配備增氧機,使池水溶氧長期保持在5mg/L以上。
5.團頭魴的市場價格高的季節(jié)在4-7月份,在當地能達到20元/kg,若能暫養(yǎng)至次年4月份再出售能獲得較好的收益,池魚銷售后還可以再培育一齡團頭魴魚種供來年養(yǎng)殖用,節(jié)省魚種投資,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