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紅輝
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無疑將它大大往前推進了一步。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授課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何引用互聯網+教育推動大學教學的課堂革命,改革傳統(tǒng)的教與學形態(tài),如何推廣翻轉課堂、慕課、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把沉默單向的課堂變成碰撞思想、啟迪智慧的互動場所,如何有效實施疫情防控期間的高校在線教學活動等問題得到了范春亞、楊繼富、唐漢衛(wèi)、劉海濤等學者們的廣泛關注。通過對高校在線教學有效性問題相關文獻進行疏理,發(fā)現盡管我國在該問題的研究上所開展的時間不長,但是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研究視角來看,對在線教學的模式構建、核心問題、質量保障等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理論分析和經驗總結相對較多;從研究成果來看,有些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如楊繼富等[2]主要采用教育實驗法構建了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質疑與探究的精神、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唐漢衛(wèi)[3]從倫理的角度分析了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線教學要追求教育公平,注重情感關懷、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完整性、保護隱私等改進策略;劉海濤等[4]運用系統(tǒng)模型構建的方法對在線教學課程體系、在線教學學習機制、在線教學活動體系與在線教學評價體系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究,提出了保障在線教學質量的相關路徑。這些對高校在線教學實踐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在線教學有效性問題的某些基本理論研究相對缺乏,以院校研究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更是相對薄弱,而在線教學無論是有效性問題的影響因素還是改進策略的探尋,每一步都需要理論和數據的支撐,這為本研究的開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間。
以寧德師范學院10 個教學單位4 個年級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星軟件平臺發(fā)放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712 份。其中:文史類3603 人,占比63.08%,理工類2109 人,占比36.92%;大一2170人,占比37.99%,大二1733 人,占比30.34%,大三1002 人,占比17.54%,大四807 人,占比14.13%。(見表1)
表1
同時,還以寧德師范學院10 個教學單位的所有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星軟件平臺發(fā)放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56 份,其中:文史類199 人,占比55.9%,理工類157 人,占比44.1%;20-30 歲38 人,占比10.67%,31-40 歲201 人,占比56.46%,41-50 歲76 人,占比21.35%,51 歲以上41 人,占比11.52%;助教(初級)29 人,占比8.15%,講師(中級)199 人,占比55.9%,副教授(副高級)98 人,占比27.53%,教授(正高級)30 人,占比8.43%。(見表2)
表2
在初步分析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數據之后,還有針對性地對部分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進行了訪談。訪談對象中,教學管理人員11 名、教師12 名、學生16 名,訪談對象的選擇充分考慮了文、理方向的均衡分布,也有意識地考慮到了相關二級學院的專業(yè)特殊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以實證研究的方法為基礎,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深入訪談法。文獻研究法方面主要是根據研究主題,利用學校圖書館和中國知網收集相關文獻,對代表性文獻進行解讀,將代表性文獻組成一個整體的意義脈絡,了解前人對該領域的研究進展,進一步明確自己所要研究問題的重點和難點;問卷調查法方面主要使用圍繞研究主題設計的自編問卷(分為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通過問卷星軟件平臺對寧德師范學院10 個教學單位的5712 名學生和356 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所有原始數據均由問卷星軟件自動統(tǒng)計,并經筆者核實;深入訪談法方面主要使用圍繞研究主題設計的自編訪談提綱(分為教學管理人員訪談提綱、教師訪談提綱和學生訪談提綱),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寧德師范學院11 名教學管理人員、12 名專任教師和16 名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訪談過程進行現場記錄,隨后采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辦公軟件進行輸入、整理和分析。
調查發(fā)現,89.42%的學生和99.16%的教師對參與在線教學工作表示“主動接受并喜歡”或者“嘗試認可并摸索”,但10.58%的學生和0.84%的教師對參與在線教學工作表示“被動應對并抵觸”或者“無所謂”。(見表3)這說明教師群體基本上能夠接受在線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而學生群體中被動應對的人數比例卻相對較大,這說明學生群體對在線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從深入訪談的結果看,年齡在51 歲以上的教師由于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較少而更容易出現對在線教學的被動應對情況,學生對在線教學產生抵觸的原因主要有“網絡、硬件條件不足”、“學習平臺不穩(wěn)定”和“自控能力較差”等。
表3
調查發(fā)現,94.33%的學生和96.91%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效果表示“滿意”或者“非常滿意”,但5.67%的學生和3.09%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效果表示“比較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見表4)這說明師生群體對在線教學效果基本上比較認可,但少數對在線教學效果表示“比較不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師生群體也不應該被忽視,特別是學生群體中這部分的比例偏大,這與學生群體被動應對參與在線教學的比例偏高是相吻合的。同時,從深入訪談的結果看,師生對在線教學效果“比較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師生互動難以深度開展”“長時間的網絡教學容易導致疲勞”“網絡或學習平臺流暢程度存在問題”等。
《規(guī)劃》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五年規(guī)劃,是統(tǒng)籌謀劃和科學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這篇大文章的行動綱領。
表4
調查發(fā)現,師生采用的在線教學工具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占80.9%和97.79%、QQ 占76.69%和85.84%、微信占23.88%和26.4%、釘釘占7.02%和13.83%。(見表5)這說明師生群體在在線教學工具的選擇上具有多樣性且多種教學工具同時使用,這與學校的主導思想和在線教學的規(guī)律是符合的。同時,從深入訪談的結果看,學校統(tǒng)一購買并建議使用的是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師生主要也是使用學校主推的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只是在網絡擁堵、平臺運行不暢或日常使用習慣等原因的影響下,會將其他的免費在線教學工具比如微信、釘釘等補充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在線教學工具網絡口碑不錯,但由于需要收取費用而限制了使用范圍。
表5
從調查的數據看,64.18%的學生和58.14%的教師對學校在線教學的組織工作表示“滿意”或“很滿意”,35.82%的學生和41.86%的教師對學校在線教學的組織工作表示“比較滿意”或“不滿意”。其中,3.85%的學生和2.82%的教師對學校在線教學的組織工作表示“不滿意”。(見表6)雖然表示“不滿意”的師生人數比例比較低,但依然說明學校在對在線教學的組織過程中還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疏漏。從深入訪談的結果看,師生們大部分都表示,學校對于在線教學組織的相關指導還是不夠,他們對于在線教學的相關知識主要是通過學習指導手冊或說明書習得,他們認為,學校如果能夠做好在線教學相關工作的解讀或宣講,他們就會更加明晰在線教學的相關要求,在線教學實踐起來就會更加順暢。
表6
從調查的數據看,93.77%的學生和95.23%的教師對目前所使用的在線教學平臺表示“基本掌握”或“熟練掌握”,6.23%的學生和4.77%的教師對目前所使用的在線教學平臺表示“簡單應對”或“不熟悉”。其中,1.03%的學生和0.28%的教師對目前所使用的在線教學平臺表示“不熟悉”。(見表7)這說明還是有極少部分師生對學校主推的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從深入訪談的結果看,極少數年齡偏大的老師對在線教學平臺的使用有些吃力,他們表示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持有排斥心理,還是更傾向于師生線下面對面的教學方式,他們認為在線教學只是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情況,這種認知影響了他們對在線教學的投入;少數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新生反映,他們剛入大學還沒有真正適應大學的生活節(jié)奏,再加上自控能力稍差,突如其來的線上教學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
表7
從調查的數據看,95.72%的學生和77.8%的教師對于課堂中是否存在學生刷課、逃課現象表示“很少”或“沒有”,4.28%的學生和22.2%的教師對于課堂中是否存在學生刷課、逃課現象表示“很多”或“不記得/不太清湖”。其中,1.72%的學生和4.22%的教師對于課堂中是否存在學生刷課、逃課現象表示“很多”,2.56%的學生和17.98%的教師對于課堂中是否存在學生刷課、逃課現象表示“不記得/不太清湖”。(見表8)這說明在線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刷課、逃課現象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老師對在線課堂的監(jiān)控存在一定的難度。從深入訪談的結果看,部分老師表示他們不能像線下課堂那樣一目了然地掌控整個課堂,學生如果存在刷課或逃課現象他們也沒有辦法;部分學生表示長時間的在線學習會使他們產生疲勞,再加上他們會有僥幸心理即反正在線課堂中是否刷課或逃課老師也不一定會知道,這種學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他們的惰性。
表8
從調查的數據看,78.59%的學生和80.62%的教師對于在線教學平臺能否滿足教學需求表示“基本滿足”或“完全滿足”,21.41%的學生和19.38%的教師對于在線教學平臺能否滿足教學需求表示“勉強滿足”或“不能滿足”。其中,4.5%的學生和3.37%的教師對于在線教學平臺能否滿足教學需求表示“不能滿足”。(見表9)這說明在線教學相對于線下教學雖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同時在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要采取相應的方法取長補短,盡量彌補在線教學的不足。從深入訪談的結果看,師生們大部分都表示,在線教學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師生間的互動沒有那么有溫度,師生間情感的交流沒有那么真切,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更是少之又少,這對于團隊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存在極大的影響。教育是有溫度的,教學活動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結果,隔著冷冰冰的屏幕雖然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物理距離,但增加了二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在線教學少了線下教學的一股“人情味”。[5]
表9
學校、二級學院、教師、學生均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主動適應教學模式的變革,理解、接受并積極應對由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向“互聯網+”在線教學的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由“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學校要加強云平臺+本地化混合式的部署和構建,教師要加強“SPOC+”教學模式的探索,重新設計課程、重構教學組織,多渠道收集利用教學資源,利用教學平臺開展好在線教學,最大限度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支持和指導,并做好線上與線下的有效銜接,提高學習效果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從網絡教學的實踐經驗看,在線教學必須同學校里的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相結合,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6]
相關責任主體應以動態(tài)化疫情防控期間開展在線教學為契機,加強在線教學教研活動,強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和提升。在線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況,學生在線提問的機會增多,因此教師必須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要求教師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具備更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更強的課堂掌控能力,在線教學中的互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動時間的長短以及互動的方式與內容都需要教師提前設計好。教師除了對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進行重構外,還須認真準備課堂教學,設計課堂講解思路,設計問題,掌控好課堂,充分挖掘課堂教學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資源,將其融入課程教學,實現課程門門有德育、教師人人講育人,從而提升在線課堂的吸引力。
豐富的課程資源是提升在線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師生普遍反映希望學校能夠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學校和教師均應積極尋找高質量的課程資源,做好系統(tǒng)化的教學設計,提前做好課件、教案、習題庫、教學大綱、教學視頻等資源,不斷豐富課程題庫,提升課程線上教學吸引力。在課程資源整合方面,除了引入校外在線課程之外,還需推動外校教師參與課程教學互動,及時在平臺上為本校學生答疑解惑,從而保證在線課程的教學效果。[7]同時,也要將電子教材及時轉發(fā)給學生,或通過掃描教本二維碼、出版社和各類教學平臺提供的相關資源鏈接、資料拍照等方式發(fā)放電子教材、課件等電子資源給學生使用,紙質教材也要盡量同步發(fā)放到學生手上,爭取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首先,學校應吸納有豐富教學經驗、熟悉互聯網+技術的責任心強的教師組成線上教學督導隊伍,與在線教學平臺運營方合作,開展校院兩級在線教學線上巡查,對在線教學實施情況實時監(jiān)測、科學分析,精準指導在線教學質量提升。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幫學和督學,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另外,大力開展在線教學優(yōu)秀案例征集,分享、學習交流典型經驗,開展在線教學優(yōu)秀案例、教研論文征集活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教學經驗和模式,幫助教師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拓寬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其次,加強在線教學平臺建設,加大在線教學團隊和教改項目的立項經費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在線教學相關培訓和交流,開展青年教師在線教學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的系列活動,鼓勵教師開展“云教研”,激勵教師進行線上教學的熱情,提升教師在線教學的自信心和在線教學的質量。
疫情防控背景下,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倡導下,在線教學已從原來的“新鮮感”向“新常態(tài)”轉變。[8]如何克服和解決在線教學工作中影響在線教學有效性的問題,使在線教學活動切實做到與線下教學實質等效引發(fā)了大家廣泛地關注與思考。
研究發(fā)現:前期準備到位是提高在線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包括思想準備、在線教學平臺準備以及相關操作性知識準備;在線教學過程改進到位是提高在線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包括明晰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在方式、時長和教學安排等方面的區(qū)別;管理過程落實到位是提高在線教學有效性的保障,包括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教師、家長等各方的監(jiān)管作用。提出對應建議:積極轉變思想觀念,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探索線上教學改革;引入校外課程資源,加強校本資源建設;多方參與過程監(jiān)控,全面幫扶指導推進。同時,無論教學形式如何變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始終存在,也始終需要。因此,在線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略對學生團隊協(xié)作、學會傾聽、相互尊重等情商的培養(yǎng)。在線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對于在線教學工作,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心,期待并相信將來的在線教學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fā)展成果。
注釋:
[1]范春亞:《特殊時期在線教學的有效性探究》,《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 年第10 期。
[2]楊繼富、黃小娜:《“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高校在線教學中的構建與實踐》,《大學教育》2021 年第8 期。
[3]唐漢衛(wèi):《在線教學存在的倫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現代教育技術》2020 年第12 期。
[4]劉海濤、張春妹:《全視角學習理論下高校在線教學質量保障研究》,《教育評論》2021 年第12 期。
[5]陳春梅、陳鵬:《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有效性探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 年第6 期。
[6]潘懋元、陳斌:《“互聯網+教育”是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重慶高教研究》2017 年第1 期。
[7]李楠:《在線教學有效性實施探析》,《黑龍江科學》2020 年第13 期。
[8]高教創(chuàng)時代,教育部新聞發(fā)布會上吳巖司長SHOW 出中國高教在線教育“國際范”,https://mp.weixin.qq.com/s/wOuR8jegmImCwcZnvCUL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