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君芝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各學科教師也在積極探索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中構建學習小組就是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的有效教學策略。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并且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教師應該進行科學的引導,使學生從整體上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也應該根據時代變化作出改變,運用更適合的教學模式到語文課堂,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在這種形式下,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逐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顯現(xiàn)其重要優(yōu)勢。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明確分工,通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互相幫助,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和進步。小組合作學習還能使小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反思的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教學的運用,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一、新時代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優(yōu)勢
(一)能很大程度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小組合作學習能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欲望,使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更加善于思考和探討問題的答案。教師通過提問,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回答問題,鼓勵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活動更能引起學生共鳴。
(二)能促進因材施教的實施
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或讓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提出問題之后,給予學習小組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和分析。為了避免對不同水平學生的教學進度產生影響,也需要師生之間相互合作。在討論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提問,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學反饋,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式課堂教學,可以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能給課堂帶來活躍的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三)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核心素養(yǎng)下,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體現(xiàn)。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正是需要學生的多種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的學習素養(yǎng)會得到質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全部的學習進程都要求學生自行組織,合理規(guī)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還能讓學生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語文學習,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如何開展合作學習
(一)小組安排合理
小組合作學習是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共同體形式存在的,被廣泛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教師科學地進行分組,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促進自身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優(yōu)化。
例如,在一年級下冊古詩《小池》和《池上》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的了解詩人筆下的情形以及領會詩人思想感情,我們進行了小組合作教學。首先,將同學們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老師進行提問,或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視頻的看法以及初讀古詩的體會進行提問,比如:“古詩中是怎樣描寫夏天的池塘?你讀完古詩有沒有覺得很閑適呢?你在生活中看見過這樣的場景嗎?”等等。然后讓同學們根據學習小組的形式對組內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小組長、記錄員、發(fā)言員等,在基于問題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在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因為每個人都很好的參與到了其中,他們將會對問題有更多的看法,對古詩的理解也會更加準確和深入。
(二)明確合作目標
盡管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也會運用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但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老師并沒有明確合作學習的教學目標,各種學習方法都是以學科應試為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引導小組合作時,要明確合作目標,維護學生的合作紀律。
例如,在《自相矛盾》《田忌賽馬》的學習中,兩個組的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你覺得賣矛和盾的人犯了什么樣的錯誤呢?田忌為什么能取得賽馬勝利?”在這個思考過程中,學生的不同意見很可能會在討論時引發(fā)爭執(zhí)。對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團隊協(xié)作的價值,正確理解集體責任,正確處理小組成員之間的矛盾。要維持團隊的和諧,要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見和看法。并且明確小組合作的目標,讓小組成員向著目標努力。
(三)教師積極引導
在小學語文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讓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探究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使語文教學活動變得有趣。同學們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會獲得成功,也會充滿榮譽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學內容中,面對小動物主題的單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討論生活中有哪些小動物,有什么特征等問題。教師先把學生分成小組,然后讓學生自己討論。討論結束后,教師要求小組中的發(fā)言者回答,然后教師將學生討論的結果與課本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
(四)鼓勵學生反思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教導并鼓勵學生學會反思自己。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就更易于看到他人的優(yōu)點,反思自己的缺點。另外,在聽完別的小組發(fā)言后,也會對自己小組合作結果的好壞有所認知。此時,教師就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反思不足之處,值得改進的地方等。
例如,在《小馬過河》《畫楊桃》課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按小組討論,開展自主合作。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尋找有關“求證和實踐”的事例。還可以由教師給出例子,比如探討生活中遇到的錯誤認知,提問:同學們都見過海市蜃樓嗎?沙漠中經常出現(xiàn)的綠洲樣貌的海市蜃樓會給口渴的人們錯誤的判斷,讓人們耗盡力氣追逐綠洲,最終筋疲力竭死去。在這些道理的啟發(fā)下,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最終得出結論不同的事物比例也可以相同。這樣的差異能讓小組成員開始自主反思計算上的錯誤或者是認知上的錯誤,不僅活躍了課堂,還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體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采用小組合作形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語文小組合作的好處,將其有效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要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進行交互學習,以提高群體化學習的效率,促進小學語文合作小組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米超.自主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256.
[2]孫倩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2).
[3]歐陽惠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J].文學少年,2021(18):1.471E3E5B-1332-4149-8FDD-915BB94FD9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