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洪武《孟氏宗傳祖圖碑》考析

2022-06-25 22:33:33程明于琦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8期
關鍵詞:鄒城石碑孟子

程明 于琦

摘 要:鄒城孟廟藏有明洪武年間所立《孟氏宗傳祖圖碑》,石碑兩面以書頁的形式各刻著十二組內(nèi)容,每組分左右兩圖,為保留下來的最早的孟子圣跡圖,堪稱連環(huán)畫的鼻祖。這些圖畫栩栩如生,再現(xiàn)了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動。通過分析碑刻圖畫,可以進一步了解孟子的一生,為研究孟子儒家思想內(nèi)涵提供幫助。

關鍵詞:鄒城;孟子;石碑;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01

《孟氏宗傳祖圖碑》(圖1)立于明洪武六年(1373),原存于孟廟亞圣殿露臺前西側,現(xiàn)存孟廟啟圣殿廊下東側。此碑是《孟氏祖庭》一書的刻石,是保留下來的最早的孟子圣跡圖,堪稱連環(huán)畫的鼻祖。

自明代以來,人們?yōu)榱吮磉_對“亞圣”孟子的崇敬,也為了后人了解孟子的一生,繪制了一幅幅精美的連環(huán)畫圣跡圖,這些圖畫栩栩如生,許多耳熟能詳?shù)墓适?,圣跡圖中都做了非常生動的展示?!睹鲜献趥髯鎴D碑》將十二組連環(huán)畫圣跡圖鐫刻于石碑,再現(xiàn)了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動,為后世研究孟子思想文化內(nèi)涵提供了依據(jù)和借鑒。

1 石碑現(xiàn)狀勘察

經(jīng)筆者現(xiàn)場勘察,石碑高2.14米,寬0.86米,厚0.24米,基座高0.4米。碑額為梯形??虉D兩幅為一內(nèi)容,編一順序號,并以小楷書文說明。石碑兩面不同程度破損,尤以正反面下部破損剝落嚴重。碑陽有3處較大殘損,下部卷第五石面殘損最大,長16厘米,寬20厘米,深0.5厘米,呈月牙狀;10處較小殘損,呈魚子狀;另有1條貫穿碑面上下的裂縫。碑陰下部魚子狀破損處較多。圖與圖之間均界以直線。

《孟氏宗傳祖圖碑》兩面以書頁的形式各刻著十二組內(nèi)容,每組分左右兩圖。碑陽下部第一至六組刻《孟氏家傳祖圖始末之記》,金大安三年(1211)《孟氏家譜序》及該書的目錄,上部第十九至二十四組刻《鄒縣城郭圖》《宋南門外廟制圖》《大元重修廟制圖》《馬鞍山林墓圖》《鄒國圖》及配享宣圣位次文。碑陰自上而下第七至十八組刻孟子圣跡圖十二幅。此圖每組相并兩幅,每幅高26厘米,寬16.5厘米,圖距2.3厘米。

2 石碑內(nèi)容考析

《孟氏宗傳祖圖碑》碑陽左上方刻字八行:“祖圖歲在癸丑,孟氏族人講議重修立石。主祀:思諒。族長:之全。思言、思能、思泉、克明、克尹。”根據(jù)《孟氏族譜》載:思諒為孟子五十四代嫡孫,明洪武九年(1376)詔授鄒縣主簿,曾主持修林廟、祠墓,其父孟之訓。碑文記“癸丑”,即明洪武六年(1373),由此可知立碑時間為明朝初年。《孟氏家族譜序》共21行,每行12字至17字不等。本文重點對十二幅孟子圣跡圖連環(huán)畫進行解讀。

2.1 《斷機圖》(圖2)

該圖刻繪了孟母斷機教子的故事。左圖刻一房屋,室內(nèi)檐下有一架織機,孟母立于機前,面向右方,右手持刀割織,左手指向前方,似一面割織,一面教訓兒子。右圖上方刻有“孟氏祖庭圖紀卷第一”“斷機”字樣,下方為年幼的孟子,面向左,躬身,拱手,作聆聽狀。母子二人情感交流,畫面簡潔生動。

此圖形象地展示出孟母教子的故事,對后世學者影響很大?!读信畟鳌つ竷x傳》載:“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斯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盜竊則為虜役矣。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痹懺辏?295),鄒縣尹司居敬為崇儒重教和啟迪后人,依據(jù)人心所向在鄒縣城南舊縣城南門外興建了斷機堂,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鄒縣知縣胡繼先易斷機堂為孟母祠,后經(jīng)多次重修。孟子第七十代孫孟廣均重立《孟母斷機處》碑流傳至今。

2.2 《梁惠王問利國圖》(圖3)

左圖刻梁惠王端坐,拱手欠身向孟子發(fā)問,興致勃勃地向孟子求教具體的利國方案,一副虔誠的神態(tài),其右下侍者畢恭畢敬。右圖孟子則巍然端坐,神態(tài)自若地以“仁義”作答。孟子右下方有一弟子,認真聆聽老師的高見。右上刻“鄒國公”。

該圖記載了《孟子·梁惠王上》第一章孟子與梁惠王的問答。此為《孟子》七篇的首篇,孟子提出了著名的“仁義”觀。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向孟子詢問對國家有利的高見,孟子認為治國要講仁義,如果國家上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將危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這就是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利義之辯。

2.3 《齊宣王問治國圖》(圖4)

左圖刻孟子與齊宣王坐在一起相對交談,顯得關系非常密切。孟子面向左,侃侃而談,齊宣王面向右,側身,仔細聆聽孟子以德服人“則天下莫能御”的主張。文中記:“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庇覉D刻一農(nóng)夫牽一牛,面向左之齊王。此人目光所及已到孟子,孟子正好以此從釁牛之事與齊宣王談起“不忍之心”的主張。

該圖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齊國是孟子主要活動的地方,治國又是孟子畢生從事的大事,他在齊國提出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張。孟子一生中,在齊國的時間最長,曾被聘為客卿,他對齊宣王抱有很大希望,認為齊宣王能干一番大事業(yè),曾多次勸說宣王“施仁政,行王道”。齊宣王對孟子也十分尊敬,并且采納了孟子的一些建議。后來,齊宣王漸漸疏遠了孟子,不聽孟子的勸阻,出兵討伐燕國失敗后,齊國國內(nèi)矛盾激化,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使孟子感到很失望。孟子決定不再過問齊國的政治,也不再向齊宣王提及施行仁政的話,最后辭去齊國客卿職位,離開了齊國。

2.4 《傳食于諸侯圖》(圖5)

圖中孟子的形象十分威風,端坐于駟馬駕的車中,十余名弟子持戈抱簡前呼后擁,身后大山相襯,幾處山腰顯出更多的車馬行跡,形象地展示出當時“數(shù)十乘”和“數(shù)百人”的熱鬧場面。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該圖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四章。孟子懷著“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歷史責任感,率領弟子先后游歷齊、宋、魯、滕、魏等國,曾被齊威王任為“不治而議論”的稷下大夫,一度任齊宣王客卿。在近20年的游說生涯中,孟子崇尚信義,鄙薄利祿,藐視權貴,抨擊暴政,同情民苦,力諫國君諸侯以仁政統(tǒng)一天下。由于當時“天下方務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所以其主張不見用,便回到鄒國從事講學和著述?!巴硕c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p>

2.5 《門人圖》(圖6)

該圖以兩幅畫面詳細繪出了孟廟兩廡從祀20人的情形。兩廡是后世供奉孟子弟子及與崇孟有關的先賢先儒的地方。左圖刻10人,右圖刻10人。左圖10人依次是:博興伯萬章、新泰伯孟仲子、豐城伯季孫、蓬萊伯陳臻、雷澤伯彭更、項城伯咸丘蒙、膠水伯桃應、平陰伯公都子、成都伯楊雄、司空孔道輔;右圖10人依次是:壽光伯公孫丑、東阿伯告子不害、泗水伯高子、沂水伯陳代、奉符伯屋廬連、昌樂伯充虞、仙源伯徐辟、萊陽伯盆成括、昌黎伯韓愈、承陽伯子叔疑。

該圖與《三遷志》不同處在于多一楊雄,乃因《三遷志》修撰較晚。在兩廡中另附錢唐,后來又加上擬祀者滕更、陳良和后來注釋《孟子》的趙岐和孫奭。其中樂正克、公孫丑、萬章、公都子被奉為先賢,從祀孔廟;其他為先儒,從祀孟廟兩廡。

2.6 《公孫丑問浩然圖》(圖7)

左圖刻孟子弟子公孫丑,面向右站立,拱手俯首聆聽教誨。右圖刻孟子側身端坐,右手做著講話的姿勢,師生之間教與學的動作十分具象。

該圖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第二章。孟子解答了弟子公孫丑的提問,認為自己善于培養(yǎng)自己的浩然之氣,并對浩然之氣進行了解答,認為浩然之氣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自身中產(chǎn)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也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2.7 《樂正克配享圖》(圖8)

左側畫面繪身著帝服、頭戴冕旒的孟子,秉圭端坐于玲瓏雕花寶座之上,其右上書“鄒國亞圣公”,系依元時封號。孟子左下方有樂正克冠服像,其左上書“利國侯樂正克”。孟子在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被封為鄒國公。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加贈孟子為鄒國亞圣公,所以《梁惠王問利國圖》《齊宣王問治國圖》《公孫丑問浩然圖》《道性善圖》等圖都在孟子像前書“鄒國公”。右側畫面刻有追封樂正克為利國侯的文字四行:“宋宣和三年庚子三月十四日。敕樂正克,學古之道好善,優(yōu)于天下,追封以利國侯,配食于鄒國公,可為萬世不泯之體?!?/p>

樂正克(約前300—前200),姓樂正,名克,戰(zhàn)國時魯國人,是深得孟子信任的弟子,是戰(zhàn)國時代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著有教學理論專著《學記》?!秾W記》從總結當時的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既對當時教學中存在的缺點提出中肯的批評,又提出了許多合理性的意見,是世界上最早集中系統(tǒng)地論述教育學的專著。

2.8 《道性善圖》(圖9)

圖中繪四人,左面為侍官,右上方的滕文公從座位上站起來,表情激動地向孟子提出問題,右面的孟子端坐拱手,坦然自若,其右下側侍立一弟子,靜心聆聽。四人兩兩呼應,形象至為生動。

該圖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第一章?!暗佬陨啤焙汀胺Q堯舜”體現(xiàn)了孟子哲學思想中認識論的著名答問?!暗佬陨啤本褪切麚P“性善論”。“性善”的正式說法,最早就見于這里。從“性善”的內(nèi)容來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稱堯舜”就是宣揚唐堯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所說的“仁政”。所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訪時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話,不外乎鼓勵他要有實施仁政的勇氣。滕國雖然小,只要實施仁政,照樣可以治理成一個好的國家。這就是孟子的苦心,無論大國小國,只要是有機會就抓住不放,宣揚自己的政治學說和治國方案。

2.9 《邾國公、邾國宣獻夫人圖》(圖10)

圖中繪孟子父母像,右圖繪孟父像,著一品冠服端坐,其下方刻字六行:“大元延祐三年七月,內(nèi)詔封孟父為邾國公,母為邾國宣獻夫人。”左圖繪孟母像,滿身錦繡著一品冠服,端坐于寶座之上,其右上刻“邾國宣獻夫人”六字。兩人的形象,真實地記錄下明清以來孟子父母仍襲舊封的事實。

有關孟子的父親,文獻記載很少?!洞呵镅菘讏D》和《闕里志》等書說他父親名激,字公宜,春秋時魯國人,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裔,父以子貴,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被追封為邾國公。孟母,魯人,有關其生平事跡的記載也較為稀少。西漢韓嬰《韓詩外傳》載有孟母“斷機喻學”“殺豚不欺子”“不敢去婦”等故事;劉向《列女傳》載有孟母“三遷教子”“去齊就禮”等故事。這些都表明孟子從小得力于母親的教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追封孟母為邾國宣獻夫人,清乾隆三年(1738)又追封孟母為邾國端范宣獻夫人。

2.10 《思孟傳授圖》(圖11)

圖中左右兩邊分別繪子思與孟子,皆坐于寬大的座位之上。左面的子思左手前指,似正在講授,右面的孟子插手端坐,認真聆聽教誨。從具體形象看,似乎子思直接向孟子傳道,其實是一種形象的表現(xiàn),繪圖的目的是以此說明孔孟的師承關系,證其確實繼承孔子思想而來,顯示其思想乃儒家思想之正統(tǒng)?!妒酚洝っ宪髁袀鳌酚洠骸懊陷V,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彼约簭膩硪钥鬃拥諅鞯茏幼跃?,曾說過:“乃所愿,則學孔子也。”又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p>

子思,名孔伋(前483—前402年),孔子之孫,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魯國人。相傳子思曾受業(yè)于孔子弟子曾子。他一度遷居衛(wèi)國,又至宋國,晚年才返回魯國。子思發(fā)揮了孔子“中庸”思想并使之系統(tǒng)化,成為自己學說的核心。后孟子受業(yè)于他的門人,全盤接受并進一步發(fā)揮了他的學說,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tǒng)”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南宋咸淳三年(1267)被封為沂國公;元至順元年(1330)被封為沂國述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被封為述圣。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2.11 《四基山墳廟圖》(圖12)

左圖繪孟林,后部兩座高山,山麓下是高大的孟子墓,墓前有石碑三幢,其右上書“思敬堂”三字,整個林墓幽深雄偉,正應當年孟子“浩然”氣勢。右圖繪宋時所建孟子廟,在群山之中。方正的圍墻內(nèi)有正殿,東西配殿各三間,院前一高大門坊,周邊均圍以蒼松翠柏,廟之上方刻“廟制”二字,右上方刻“四基山墳廟圖”,是歷史上最早的孟廟直觀圖。

孟林是亞圣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南面鳧嶧,北屏岱岳,層巒疊嶂,環(huán)拱交錯,遠接洙泗之水,近聯(lián)岡峰之崿”。北宋景祐四年(1037),孔子四十五代孫龍圖閣直學士孔道輔知兗州時,“于邑之東北三十里四基山得其墓焉,遂命去其榛莽,肇其堂宇,以公孫丑萬章徒配”??椎垒o傍冢為廟,在孟子墓旁建立了歷史上最早的孟廟,當時建制“共有屋七間”“其塑像服色,亦只是鄉(xiāng)民隨意裝造,無所稽據(jù)”。元豐六年(1083),孟子被追封為鄒國公后,因距城較遠,人們不便禮謁,又于元豐八年(1085)左右遷建于“邑之東郭”。據(jù)有關資料記載,當時有屋十四間,比四基山廟制擴大了一倍。后因“廟瀕水亟壞,不四十年凡五更修矣”,宣和三年(1121)縣士徐紱請于縣令朱缶遷建于現(xiàn)址,“遂以私錢二百萬,徙廟于南門之外道左。鄉(xiāng)人資之錢者又數(shù)十萬,而后廟成”,“總四十二楹……重門夾廡,壯麗宏偉,與山中之廟輪奐相輝矣”。

2.12 《亞圣公夫人圖》(圖13)

左圖繪孟子夫人田氏,身著錦繡,頭戴鳳冠,端坐于玲瓏雕花寶座之上,儼然富貴之態(tài)。這自然是對孟子尊崇的陪襯。其右半繪彎曲的松樹與山石,意為孟子夫人居于庭院之中,安享天年,有別于孟子率眾駕車在外奔波之態(tài)。田氏,魯國人,孟子約在19歲時娶其為妻,她的生平事跡,古籍很少記載。古代婦以夫貴,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封為鄒國亞圣公后,田氏被追封為亞圣公夫人。

3 石碑記載形式及對研究孟子思想的意義

孟子圣跡圖記錄了孟子一生的主要事跡及歷代對孟子的封謚、孟子的師承關系等,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跡及古代縣制、廟制變遷的珍貴圖像資料。經(jīng)筆者查閱資料,此碑刻把孟子一生一個個精彩的瞬間以圖畫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出來,再篆刻于石碑之上,為現(xiàn)存最早的連環(huán)畫形式來展現(xiàn)孟子圣跡。整幢碑刻構圖生動概括、章法別致,圖像簡潔曠達,刀筆古拙遒勁,它不僅是目前問世最早的孟子圣跡圖,而且是一組比較罕見的有情節(jié)、有人物故事的連環(huán)畫,使后人能夠明確地看到孟子地位日益提高的事實,對于研究孟氏家族、考證孟子宗傳世系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孟子.孟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2]劉培桂.孟子林廟歷代石刻概述[J].孔子研究,2002(5):77-84.

[3]張苗.山東鄒城孟廟、孟府、孟林建筑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

[4]劉旭光.孟府檔案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5]張宜斌.明代《孟子》學研究總體觀照[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2):152-158.1E57B7EF-C034-48B2-82C9-9542D47A3FA8

猜你喜歡
鄒城石碑孟子
磨刀不誤砍柴工
山東民間器樂發(fā)展現(xiàn)狀調(diào)查
藝術評鑒(2018年16期)2018-12-29 09:28:00
Looking back at the Millennium- 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below)
中關村(2018年10期)2018-10-24 06:56:32
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 增強內(nèi)生動力加快打造新生小城市
機構與行政(2018年2期)2018-03-23 11:58:18
鄒城漢畫像中的樂舞百戲
絲路藝術(2017年5期)2017-04-17 03:12:20
想起那座石碑
劍南文學(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8
鄒城成為全省首個提出鄉(xiāng)村旅游品牌的縣市
齊魯周刊(2015年22期)2015-07-18 10:01:13
羅塞塔石碑
太空探索(2014年9期)2014-07-10 13:06:29
雷公奇遇記之石碑說話
奧秘(2014年5期)2014-05-15 21:18:33
红原县| 澜沧| 松原市| 宜春市| 利津县| 中阳县| 阳朔县| 玛沁县| 绥棱县| 宜城市| 揭阳市| 寿阳县| 宁津县| 社旗县| 绿春县| 靖边县| 镇坪县| 拜城县| 定安县| 石台县| 东乌珠穆沁旗| 五河县| 盘锦市| 长子县| 紫阳县| 禹城市| 峨山| 南漳县| 赤城县| 武胜县| 平阳县| 九龙坡区| 多伦县| 安阳市| 隆昌县| SHOW| 磐石市| 惠安县| 高邮市| 收藏|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