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梓詠
【摘要】本文關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討論在課文閱讀教學中以微寫作促閱讀理解的深入,提出“微寫作”設計時應遵循三個原則:立足文本,保持情境的近似;關注體裁,體現(xiàn)文體的特征;聚焦關鍵,保證任務的落實。
【關鍵詞】微寫作;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以寫促讀
“微”作形容詞,在字典中有“細小”“精妙”之意。相對于800字以上的“大作文”而言,下面討論的“微寫作”是一種形式短小精悍、寫作任務集中明確、寫作內容因教材內容而靈活多變的寫作樣式。微寫作實際上是建立在寫作基礎上的概念,是寫作概念的延伸,是閱讀教學的輔助,是常規(guī)寫作教學的補充。教師可針對教材文本的體裁特點、內容特點、語言特點等設計情境,布置學生即堂完成微寫作。這樣的微寫作既可以實現(xiàn)以寫促讀,以寫作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實現(xiàn)以讀促寫,借課文典范,指引學生完成目標明確的寫作訓練。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設計微寫作活動,應遵從以下原則:立足文本,保持情境的近似;關注體裁,體現(xiàn)文體的特征;聚焦關鍵,保證任務的落實。
一、立足文本,保持情境的近似
情境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創(chuàng)造的場景,目的是以具體可感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本。于學生而言,教材中的課文往往存在年代久遠、脫離自身生活等閱讀障礙。因此,我們在設計微寫作活動時,應立足課文內容,設計與課文一致或近似的情境,幫助學生順利跨過閱讀障礙,走進文本。
例如,在進行統(tǒng)編版(以下所提及之課文均來自此版本教材)必修上冊課文《百合花》的教學時,“感悟新媳婦的心路歷程和對小通訊員的情感變化”是學生的理解難點,因為新媳婦和小通訊員的身份是學生不曾體驗的,戰(zhàn)爭的大環(huán)境是學生不曾經(jīng)歷的,但學生與新媳婦或小通訊員之間其實不存在太大的年齡鴻溝,兩人身上的美好品質也應該是能跨越時代環(huán)境而使我們感動的。為此,我們可以布置學生分組以“新媳婦”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片段,揣摩新媳婦對小通訊員的情感變化。學生分工合作,分別補寫小通訊員第一次借被子的情景、改寫小說片段“包扎所的工作人員很少……鋪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塊門板上”,以及補寫新媳婦發(fā)現(xiàn)重傷員是小通訊員后一直到獻被子時的內心獨白。通過轉換閱讀視角,學生找到了理解新媳婦情感的抓手,當把自己放在了那個年代、那個農村,當把自己當成了新媳婦,新媳婦的深情也就更能被學生理解了。
上述微寫作的示例,我們遵循“立足文本,保持情境的近似”這一原則,借助教材的“便利”,以課文內容作為情境背景,僅通過轉換視角,讓學生置身與人物一樣的情境中,使學生對文本有更直觀的體驗,在突破難點的同時,避免了“另起爐灶”的大費周章,體現(xiàn)了微寫作的優(yōu)勢。
二、關注體裁,體現(xiàn)文體的特征
課標要求學生能欣賞不同文體的表現(xiàn)方式,了解不同文體的一般規(guī)律。我們的教材中包含了詩歌、小說、散文、戲劇、論文等不同文體,學生應通過學習這些課文,體會不同文體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設計微寫作活動,應關注文本的體裁特點,使學生在完成微寫作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文體特征。
例如,上述《百合花》的微寫作活動,學生進行的實際上也是一種虛構創(chuàng)作,學生能在寫作過程中體會小說的虛構性。又如,在進行必修下冊《雷雨》一課的教學時,“理解戲劇語言的動作性”是我們的教學重點之一,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戲劇這一文體特點,我們在以課文為范例,分析戲劇體裁的動作性特點的基礎上,布置學生進行《<雷雨>前傳》的創(chuàng)作?;顒舆^程中,教師為各小組提供“工作紙”(如下圖所示),提醒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檢測自己設計的人物語言有沒有體現(xiàn)戲劇語言的動作性。
微寫作的寫作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同時篇幅是短小的,它為學生提供了嘗試多種寫作樣式的空間和可能性,更促使學生在寫的自身實踐中,體會不同文體的獨特性。因此,在設計微寫作時,關注文本的體裁特征,布置體現(xiàn)文本文體特征的寫作任務,更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雷雨》前傳劇本創(chuàng)作
三、聚焦關鍵,保證目標的落實
微寫作,強調其“微”,設計時應聚焦教學重、難點,找準突破口,有的放矢,給學生布置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的寫作任務。我們不應要求學生長篇大論,也不能因為微寫作活動而大大增加學生的課堂乃至課后負擔。微寫作應盡可能在堂上完成布置、寫作、點評等環(huán)節(jié),并最后做到回歸文本落實目標。
因此,在《百合花》的微寫作活動中,我們把小說切分成幾個片段,分小組完成改寫,讓學生寫作的切口更小,思考更有針對性,最后在各小組的展示后完成對“新媳婦情感變化”的梳理,落實目標。又如,論文《說“木葉”》的教學,為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維模式,我們布置學生寫一個題為“也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從‘木’說開去”的語段,提示學生借鑒作者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小結觀點的思路,學習使用作者用到的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具體的寫作題目和寫作指導可以讓學生少走彎路、目標明確,既學習到作者寫作論文的方法,又引發(fā)了對作者觀點的批判思考,達成教學目標。
我們在教學設計中設置微寫作環(huán)節(jié)而非常規(guī)寫作環(huán)節(jié),是希望能促進學生對某一文本閱讀關鍵的深入,以更利于閱讀教學的開展,這有異于寫讀后感悟、點評等讀后延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在設計時,我們應聚焦關鍵,布置明確的微寫作小任務,在學生完成微寫作任務后,要及時回歸文本,保證閱讀教學目標的落實。
四、結語
課標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和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
課標要求加強語文課程的實踐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它要求教師精心設置情境與任務,在課堂中開展有效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學有所得。
然而,“閱讀”與“表達”作為高中語文實踐離不開的兩個關鍵詞,卻讓很多學生望而生畏,不少學生都有逃避閱讀、逃避寫作的心理,他們抗拒獨立思考和動筆,涉及“閱讀”與“寫作”的活動往往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另一方面,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內容多、進度緊張、整合設計增加,“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往往會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如果把寫作留到課后解決,學生就得不到即時的反饋,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而言,課后的寫作也往往難以落實。
總的來說,在課文教學中開展微寫作活動,教師應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真實的寫作情境,可以根據(jù)課文的體裁、語言風格、作者觀點等設計靈活多樣的寫作任務,可以根據(jù)課堂容量高效率開展寫作活動,既在讀寫結合中實現(xiàn)讀寫相長,又能適應教學實際、減輕師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娜.具體而微,小中見大——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摭談[J].中國教師·教育管理,2021.
[3]王美欣.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學生微寫作能力培養(yǎng)探索[J].成才之路,2021.
[4]岳心童高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以《論語》為例[D].西北師范大學,2021.
[5]程靜.微寫作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中學語文,2021.
[6]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