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粵娃
摘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面對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由于每個人的處事能力不盡相同,所以在社會活動中最終對自身的影響也千差萬別。小學生心理成長發(fā)育還不成熟,相較于知識的學習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不斷加強,只有注重對于他們的“心靈”培塑,積極的采用多樣化的途徑,通過對其思想道德、綜合能力、個性品質培養(yǎng),才能確保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效策略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fā)展,各種不同的不良思潮和不同的矛盾在很多的小學生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心理健康教育在現(xiàn)代社會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根據小學生成長特點分析其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1.課業(yè)壓力變化與小學生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進入小學學習階段之后,隨著所學課業(yè)內容不斷增加,課程數(shù)量、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這種課業(yè)壓力的不斷加強,各類學業(yè)考核、考試及課外培訓不斷增加,這些不但給他們生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鑒于學習過程中的成績比較、學業(yè)排名競爭,造成他們心理壓力也與日俱增。這些學習壓力的累積,很容易讓小學生注意力下降,甚至出現(xiàn)記憶力減退,思考反映遲鈍等病理癥狀,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
2.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復雜急需關注
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對很多信息的理解還不夠,其內心活動復雜,心思細膩,極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導致其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其心理健康成長。同時,小學階段的人際交往要比幼兒時期復雜很多,一些內向或不善言辭的學生會因溝通不善導致其與父母、他人產生矛盾與沖突,最終對其心理產生嚴重傷害,導致其無法健康成長。此外,渴望被關注、被表揚的心理,也讓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在面對他人的冷淡時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強烈的壓抑感、消極情緒,最終都將成為其心理問題的誘因。
二、高度關注小學生心理變化,多樣化的提供心理健康輔導
1.在班級建設中注重構建和諧向上的成長氛圍
因為小學生剛剛從學前幼兒教育階段學習進入到校園學習中,很多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管控能力都還有欠缺,所以很多小學在校園管理過程中,都重視剛性制度的執(zhí)行,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學習安全。這種嚴格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也要看到小學學生天真、活撥的個性,他們更需要的是獲得積極的初步社會經驗,形成自覺、自主的管理能力,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成為合適于校園生活的學生。因此在嚴格管理的基礎上,要針對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采用較為柔性的班級管理方式,構建和諧向上的班級環(huán)境,積極開展心理養(yǎng)成教育,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上更加的有主見、有思想、有能力,從而更好的開展小學階段的學習。
2.家校共育,形成密切協(xié)作的心理防護墻
家校聯(lián)合開展小學生心理防御,是守護他們健康成長環(huán)境的基礎。首先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多讀關于小學生成長的心理書籍,了解他們心理;其次在家多與他們溝通,對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思想進行反思;最后遇事多鼓勵,對其成績與心理健康同時兼顧,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帶領孩子多開展親子游戲,增進感情交互,培養(yǎng)孩子樂觀向上、開朗陽光的積極心態(tài)。要對現(xiàn)任的班主任、科任老師開展心理學專業(yè)培訓,提升心理咨詢能力,小學老師要多方面看待學生,多鼓勵學生,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方針;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增強他們自信心,進而解決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借助新媒體資源,豐富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教育現(xiàn)代化趨勢不斷增強,在網絡上各種精品的教育資源也不斷涌現(xiàn),一些和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節(jié)目也層出不窮。此外,還有一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本草中國》等,借助于電影的技法、通俗易懂的語言,使躲在廟堂、藏于古籍的傳統(tǒng)文化走入大眾的事業(yè)。這些內容,加上現(xiàn)代技術的呈現(xiàn),使得學生更有興趣去了解、去觀看,不僅僅促進了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促進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在他們內心里構建起了文化自信,其心理健康的水平也獲得了提升。
2.正確宣泄自己的情緒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
人人都會有一些負面的情緒,人生不容易十之八九,在遭遇挫折時,在期望落空時,在受人冷落時,在考試失敗時,在問題回答不上來說,在和其他學生發(fā)生不愉快時,本就不怎么會控制自己情緒的小學生,難免會陷入悲傷、郁悶、生氣、失落的情緒之中。這些負面的情緒,長時間存在就非常有可能成為點燃學生不良行為的導火線。因此,我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教給學生正確宣泄自己負面情緒的方法,比如,可以通過向他人訴說,或者通過寫寫、畫畫,將情緒疏導出來,進而把負面情緒降到最低。當然,我們還應該教給學生直面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找尋解決的辦法,從而徹底消除這些負面情緒。
3.學生的仁愛之心和愛憐之情是健康心理的保障
一個人應該具備仁愛之心、愛憐之情。但有些學生并不具備這些的良善。因此,我們需要稍加培養(yǎng)。比如,我們可以和家長溝通,讓學生飼養(yǎng)一些小動物,對于這些弱小的東西,學生自然而然會生出仁愛之心、愛憐之情,在照顧這些小動物之情,良善的種子也就在他們的心里扎根。此外,在人際交往當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和諧相處,對待沖突要學會寬容,學會謙讓。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尤其需要這樣一些品質與為人處世之道。幫助孩子積累這些積極的人生經驗,能讓他們終生受用。
4.移情換位是引導有不良行為的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方法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攻擊者在看到受害者痛苦的表情時,往往會停止進行攻擊。當然,對于那些攻擊性較強的人來說,他們可能不會停手。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移情的能力,無法做到共情。看到他人的痛苦,他們沒有任何不安,有些反而更加興奮。因此,假如我們可以較早的培養(yǎng)學生移情能力,就能夠就能有效減少學生的不良行為,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確的人生觀。
結束語: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啟學生幸福人生的一把重要的鑰匙,我們要把這把鑰匙教給學生,更要教給他們使用鑰匙的方法。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雖無法在短時內幫助他們在學習上變得更加優(yōu)秀,但卻能夠使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智慧、更加堅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幫助他們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這些一旦達成,誰又能想到這群潛力無限的孩子又能夠取得怎樣讓人意料之外的成就呢?那就讓我們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并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
[1]張彥君.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頸破除與路徑選擇[J].中國教育學刊,2018(09).
[2]范福林,王乃弋,王工斌.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yè)化現(xiàn)狀調查及發(fā)展探究[J].教育學報,201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