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尊娥
摘 要: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統(tǒng)編教材單元整體編排思路下的必然應對,是達成主題單元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教師需具備整體教學意識、能力與方法,發(fā)揮大單元教學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突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單元整體教學即語文“大單元”教學,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根據(jù)教材的單元整體編排思路,以單元內容主題和語文要素為依據(jù),整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單元整體教學形式。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在于促進單元系統(tǒng)內的各構成要素的協(xié)同與整合,應基于編排思路及教學目標的科學應對。在《“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一文中,指出教材編寫的單元結構體例,體現(xiàn)了內容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編寫意圖。教師應立足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以單元整體教學替代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模式?;诖耍疚尼槍πW語文主題單元教學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一、分析教材內容,提煉教學主題
想要讓教學活動開展得更為順利,教師需要做好備課工作,了解每篇課文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在備課時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的原則,從而生成課堂教學資源,并對其進行合理利用。想要保證主題單元教學的效率,教師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強化資源積累水平,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議,分析主題單元教學的有效方式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無論是人教版還是部編版的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都會將統(tǒng)一主題的課文放置在同一單元中,比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有《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文章。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這幾篇文章都和魯迅有關,而且單元導語也是詩人臧克家《有的人》中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二、掌控整體實踐過程
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整體聯(lián)動意識,緊扣基于要素分解的導學計劃,精準、分步有序推進學習活動。例如,將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導學設計進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落實時,教師首先要著眼于學生“習作能力”培養(yǎng)這一整體教學目標,緊扣本單元“導語、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習作”六個板塊,將其融入整體課時導學目標。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教學節(jié)奏,穩(wěn)步將設計目標有效地落實,讓“語文要素”得以實現(xiàn)。其次,在這個過程中想要判斷本單元的要素落地情況,如“表達素養(yǎng)”教師可以從三個層次出發(fā)。第一,考查學生選定說明的事物主體是否明確;第二,學生搜集事物的資料是否全面;第三,學生是否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將選定事物說明清楚。此外,學生課堂上的具體表現(xiàn)也尤為重要,教師必須做好觀察,在實踐過程中,適時調整教學計劃,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切實落地。另外,在訓練學生對具體事物進行語言表述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shù)赝卣拐f明主體。由于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作者多以所說明的事物為題,所以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列舉其他事物名稱,讓學生以此為題表述說明。參照《太陽》,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說明《月亮》并以小組為單位,給出三天時間,小組通過合理分工,明確說明內容的各段落中心思想,并在兩天中借助網(wǎng)絡或書籍等信息資料,整理所需的說明材料,然后完成各自的說明段落。待到第三天,學生們需要分享自己所整理的材料。各小組可以直接將每個人寫作的段落相連接,組成一篇以《月亮》為題的說明文。還可以小組成員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材料,然后結合材料每個人完成一篇以《月亮》為題的說明文。兩種合作方式,小組可以自由選擇。
三、開展主題教學活動
單元內整合式主題教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要以每個單元為主,對該主題進行闡述,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在上述案例中,單元主題為“了解魯迅事例,學習魯迅精神”,各文章內容也是緊緊圍繞主題活動來開展的,教師先要帶領學生進行預習,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每篇文章的特點,讓學生掌握作者的不同創(chuàng)作角度。比如,《好的故事》這篇文章選自魯迅的《野草》詩集,描繪了他的故鄉(xiāng),從這個方面不難看出魯迅有著比較深厚的故鄉(xiāng)情結?!段业牟隔斞赶壬肥菑牡谌朔Q的角度進行描寫的,能夠讓魯迅這個人物顯得更加立體,可讓其更直觀地展現(xiàn)。雖然從本質上來看都是表達和魯迅有關的內容,但是側重點又有不同,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不同小組負責不同的文章,找出各自負責文章的中心句,或是記錄下優(yōu)美的段落,先在組內進行交流,隨后派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和分享。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就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其實是一語雙關,既表達了“我”的問題,又反映出魯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從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魯迅勇于革命的精神。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主題單元教學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手段,在目前小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豐富教學內容的作用,而且還可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應當準確把握該方法的應用技巧,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認知特點,把握整體,耐心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其構建知識框架結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
參考文獻
[1]熊冰.以主題式教學有效指導學生習作的策略研究——小學語文第二學段主題式教學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7(3):7—8.
[2]耿銀輝.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途徑與策略——以小學語文“我們愛科學”主題單元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7(22):49—51.
[3]章曉云.例談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材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開發(fā)策略[J].新課程(上),2016(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