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經學當從注疏始

2022-06-08 18:28:35馬銀琴
中華瑰寶 2022年6期
關鍵詞:風雅頌孔穎達詩言志

《毛詩正義》作為《十三經注疏》之一,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經典之一,也是歷代士人研習《詩經》的必讀書。本文希望通過對《詩經》學史的概述、《五經正義》的編撰刊行及其學術貢獻的闡發(fā),能為讀者閱讀《毛詩正義》提供指南。

唐前《詩經》闡釋史

《詩經》在先秦時期最通行的名稱是《詩》。《詩》最早是由周代儀式樂歌匯集而成的歌辭本,但同時也被用作國子教育的課本。因此,除了從西周早期就已經出現(xiàn)在樂官系統(tǒng)傳承的歌辭本外,接受國子之教成長起來的公卿大夫也對這些歌辭相當熟悉。西周中期,人們開始在言語中征引樂歌的歌辭來闡發(fā)道理,如西周穆王時祭公謀父向穆王進諫,就曾引“周公文之《頌》”來闡述“先王耀德不觀兵”的道理。

至春秋時代,諸侯會盟頻繁發(fā)生,為《詩》的使用提供了另外一種形式,這就是外交聘問之時的“賦詩言志”。古已有之的引《詩》證事與春秋時代流行起來的“賦詩言志”,讓《詩》之“義”獲得了空前的關注,“《詩》《書》,義之府也”的觀念由此形成。

春秋末年,禮崩樂壞,孔子出于恢復周道的目的,以《詩》《書》《禮》《樂》教授弟子,“《詩》三百,孔子皆弦歌之”。但是,孔子“弦歌”的教授方式并未能讓《詩》繼續(xù)以禮樂化的樂歌方式存在,戰(zhàn)國之后,《詩》在儒門弟子的傳承中最終走上了德義化而非禮樂化的道路。至漢朝建立,文化復興,《詩》分四家,其中齊、魯、韓三家被立為博士,尊為官學,“自謂子夏所傳”的《毛詩》未得立,僅在河間獻王劉德的推重下,小毛公毛萇被立為河間獻王博士。

讖緯化的三家《詩》在漢末先后走上了衰微之路,一直在民間傳承、堅守訓詁本位的《毛詩》之學,經大儒鄭玄的箋注后開始大行于天下。鄭玄箋《詩》,雖以《毛傳》為本,但其中仍有不少與《毛傳》不合的解釋。毛、鄭詩學內容的異同,在三國時期引起了以魏國大儒王肅為代表的一些學者的反駁,由此引發(fā)了《毛詩》之學內部鄭學與王學的抗衡。一直到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孔穎達受詔修撰《五經正義》,就《詩經》而言,據《毛詩》,“因《鄭箋》為《正義》”。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介入,終于平息了貫穿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鄭、王之爭,形成了“論歸一定,無復歧途”的唐代《詩經》學新局面。

《五經正義》的編撰刊行

編撰《五經正義》是一項龐大的學術工程,因此,孔穎達在編撰之初就確立了以前代學者義疏為底本的編撰原則,對此,他在各經正義序中都有明確的交代?!睹娬x序》在詳細列舉魏晉至唐初七位最重要的義疏學者之后,特別推出劉焯與劉炫二人,贊他們“并聰穎特達,文而又儒,擢秀干于一時,騁絕轡于千里”,并明確表示劉焯、劉炫二人所作“特為殊絕,今奉敕刪定,故據以為本”。這就是說,《毛詩正義》是以劉焯《毛詩義疏》和劉炫《毛詩述議》為底本刪定而成的。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學者的證實,因為從《毛詩正義》中,仍然可以辨識出二劉舊疏、唐人補疏等不同的文本層次,也存在著所標起止分章與疏文不合等文本內部的矛盾。這可以說是《毛詩正義》編撰不精遺留下來的問題,但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些問題的存在,又恰恰說明了《毛詩正義》集南北朝至初唐數(shù)百年間《詩》學成就的集大成屬性。

《毛詩正義》撰成之初,僅以單疏本,即只標經、注起止,不與經、注合刊的形式流傳。甘肅敦煌出土的斯坦因498號《毛詩正義(大雅·民勞)》殘卷,于經、注僅標起止,不出全文,經、注之起止用朱書標識,《正義》用墨書書寫,由此可以看到《毛詩正義》在唐代流傳時的樣貌。之后,隨著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毛詩正義》單疏本作為《五經正義》的組成部分在北宋太宗時被刊刻印行,流傳漸廣。

至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出于方便閱讀的需要,紹興府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司將原來單行的《毛詩傳箋》與單疏本《毛詩正義》合二為一,把《毛詩正義》的疏文一段一段插入經注正文當中,形成了第一部《毛詩正義》注疏合刻本。其版式為半葉八行,故稱“八行本”;其本刻于越州,又稱“越州本”。

注疏合刻方便經注疏對讀,更符合讀者的閱讀需要,于是成為經書注疏版本的主流。至南宋中期出現(xiàn)了把陸德明《經典釋文》分散插入注疏合刻本中并附有釋文內容的經注疏合刻本。其版式為半葉十行,故稱“十行本”;因刻于福建建陽,又稱“建刻本”或“建刻十行本”。之后,宋刻“十行本”經元、明、清三代多次翻刻、補修、重刻,作為《十三經注疏》之一,最后經阮元校勘并再次刊刻印行,成為流傳至今、影響最大也最為通行的《毛詩正義》版本。

《五經正義》在唐初的撰著,本來就有統(tǒng)一經學內部分歧的目的。《毛詩正義》被編成之后,一直到宋代,都被用作明經取士的課本。即使在朱熹的《詩集傳》被列為科舉考試的教材之后,《毛詩正義》仍然在很長的時期內被當作重要的參考書,在適應科舉考試的政治需求方面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至明代《五經大全》頒行之后,《毛詩正義》才正式退出科舉的舞臺。但是,《毛詩正義》“能融貫群言,包羅古義”的學術特征,至清代又一次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笨小妒涀⑹琛返娜钤驼f過:“竊謂士人讀書當從經學始,經學當從注疏始??帐柚?,高明之徒,讀注疏不終卷而思臥者,是不能潛心研索,終身不知有圣賢諸儒經傳之學矣。至于注疏諸義,亦有是非。我朝經學最盛,諸儒論之甚詳,是又在好學深思、實事求是之士,由注疏而推求尋覽之也?!保ā吨乜趟伟孀⑹杩偰夸洝罚┻@段針對群經注疏的言論,也適合于《毛詩正義》。通過讀經傳注疏而知大義、明是非,本來就是經典闡釋最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毛詩正義》的學術貢獻

《毛詩正義》的意義與價值,不僅限于具有統(tǒng)一思想的教科書的意義,孔穎達還通過疏解經義的學術實踐,再一次強化了學術研究中“實事求是”的意義與價值?!靶迣W好古,實事求是”是《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對立《毛詩》為河間獻王博士的劉德的評價,孔穎達據《毛詩》、因《鄭箋》而作成的《毛詩正義》,又被阮元視為“好學深思、實事求是之士”的優(yōu)秀讀本,正是因為孔穎達撰成此書是對“實事求是”精神的傳承。他在面對《毛傳》與《鄭箋》解詩時客觀存在的矛盾時,從不隨意斷言優(yōu)劣。他一方面旁征博引、依《詩》立義,另一方面努力為《傳》《箋》釋義尋找證據,使之更加圓融、通透。正是這種基于事實的求是精神、嚴謹而包容的學術態(tài)度,才成就了該書“能融貫群言,包羅古義,終唐之世,人無異詞”(《四庫全書總目·毛詩正義》)的學術成就。6082ADD5-E0B6-4BED-A151-861268587491

《毛詩正義》對經學闡釋十分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在疏解《毛詩序》的“六義”時,以“三體三用”的區(qū)分,消解了《毛詩序》說“詩有六義”,卻只解釋“風雅頌”而不涉及“賦比興”的做法留下的矛盾與問題?!吨芏Y》有“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與《毛詩序》“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內容相同。鄭玄既注《周禮》,也箋《毛詩》,但他僅解釋了“六詩”而未及“六義”?!对娊洝酚小帮L雅頌”,于是,“何詩近于比賦興”就成為一個問題。鄭玄的弟子張逸提出這個問題之后,鄭玄給出的回答是:“比賦興,吳札觀詩已不歌也,孔子錄《詩》,已合風雅頌中,難復摘別,篇中義多興?!保ㄠ嵭⊥多嵵尽罚┻@個解釋符合“賦比興”與“風雅頌”并稱“六義”的邏輯,卻無法符合《詩經》的作品結構。于是,經過一番梳理與改造,在鄭玄的闡釋中仍然并列的“賦比興”與“風雅頌”,就變成了孔穎達闡釋體系中屬于不同意義層次的“三體”與“三用”:

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

“三體三用”,也有人稱之為“三經三緯”。孔穎達正是看到了“六義”中“風雅頌”與“賦比興”的不對等,才基于《毛詩序》的語義框架,兼及《詩經》篇章的實際情況,對已經發(fā)生分化的“風雅頌”與“賦比興”做分類論說,從而消解了從“六詩”到“六義”過渡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矛盾,讓以《毛詩序》為基礎的儒家詩學闡釋系統(tǒng)真正建立起來并趨于完善。同時,孔穎達接受六朝文論的影響,把“賦比興”明確視為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在儒家《詩》論的框架中完成了“賦比興”由《詩》學闡釋理論向文學創(chuàng)作論的轉變,對后世詩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此之外,孔穎達對中國詩歌思想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對詩學思想史上“詩言志”與“詩緣情”兩大命題的深度整合。在《毛詩正義序》中,他首先充分肯定了“詩”的政治功能,“夫詩者,論功頌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訓,雖無為而自發(fā),乃有益于生靈”,這是對傳統(tǒng)“詩言志”觀念基本內涵的繼承。緊接著,孔穎達又充分肯定了“詩緣情”的合理性:“六情靜于中,百物蕩于外。情緣物動,物感情遷。若政遇醇和,則歡娛被于朝野。時當慘黷,亦怨刺形于詠歌?!睙o為自發(fā)的歌頌與怨刺,實際上都是外界環(huán)境引發(fā)內心情感波動之后的自然表現(xiàn)。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作之者所以暢懷舒憤,聞之者足以塞違從正”,“暢懷抒憤”是對詩歌抒情功能的充分肯定,“塞違從正”則是對詩歌政教諷諫功能的重申。它們原本是區(qū)別“詩緣情”與“詩言志”兩大詩學命題各自不同的價值導向與追求的核心要素,而孔穎達通過“作之者”與“聞之者”的區(qū)分,就讓“暢懷抒憤”與“塞違從正”之間產生了自然的關聯(lián)?!霸娧灾尽迸c“詩緣情”這兩個產生于不同歷史時段、具有不同詩學內涵的命題因此得以相互補足,在相互融合、相輔相成中建構起了新的詩學理論,從而奠定了唐代乃至整個后世詩歌理論的基礎。

馬銀琴,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6082ADD5-E0B6-4BED-A151-861268587491

猜你喜歡
風雅頌孔穎達詩言志
聆聽小城鎮(zhèn)安的“風雅頌”
黨風與廉政(2023年7期)2023-04-29 00:44:03
唐 孔穎達碑拓片
中國書法(2023年12期)2023-02-02 15:51:36
鄭 磊
孔穎達論為政之道中的道德因素
人文天下(2019年23期)2019-12-22 22:20:49
碩師鴻儒孔穎達傳略
時代人物(2019年4期)2019-06-14 05:41:37
曉光作品的“風雅頌”
“詩言志”和“摹仿說”
中華詩詞(2018年8期)2018-12-06 09:31:44
中國詩學的家國情懷
人民論壇(2017年33期)2017-12-21 09:00:15
詩緣情與詩言志的綜合治療——昌耀《內陸高迥》詩療解讀(下)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關于立足時代創(chuàng)作“新風雅頌”的思考
中華詩詞(2017年11期)2017-04-18 09:02:10
容城县| 平阳县| 稻城县| 西乡县| 樟树市| 东城区| 浠水县| 磐石市| 元阳县| 朝阳区| 岳西县| 资中县| 彩票| 凌源市| 济阳县| 利川市| 桑日县| 城固县| 大关县| 梁平县| 中江县| 自治县| 崇左市| 衡东县| 祁阳县| 南宁市| 泰和县| 苗栗县| 九江市| 蓝田县| 德兴市| 罗城| 怀集县| 综艺| 安仁县| 治多县| 鄂尔多斯市| 永川市| 普定县| 永昌县|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