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月含
盡管倚音(appoggiatura)以小音符的形式標(biāo)示出了具體音高,但恐怕還是成了最容易引起爭議的裝飾音種類。不是直到今天我們才開始爭論倚音的演奏方法,是它在歷史上本就含糊不清。雖然都屬于倚音范疇,但歷史文獻中,每位音樂家筆下的倚音種類范圍各不相同,演奏方法也有所差別。有時候,在不同的作者手中,兩個裝飾音彈法相同但名字和歸類卻并不相同,有的則是名字相同但奏法完全不同。而且名字也分為意大利語、德語和法語。當(dāng)翻譯成中文時,這種不統(tǒng)一性就體現(xiàn)得更明顯了。
縱覽有關(guān)于裝飾音的文獻,筆者建議演奏者不用過分糾纏于具體的裝飾音名稱問題,因為名稱的混亂是歷史造成的,演奏者更多地專注于具體音型、演奏方法、適用位置就好。具體音型,判斷屬于哪種類別的裝飾音,在音樂中起到什么作用;演奏方法,在什么時間點開始,在什么時間點結(jié)束,以什么速度演奏;適用位置,當(dāng)樂譜上沒有標(biāo)記時,演奏者如何自行添加裝飾音。
卡爾·菲利普·埃曼努埃爾·巴赫:倚音可以“豐富和聲與旋律”“所有的切分節(jié)奏以及不協(xié)和音都可以追溯到倚音”(1753)。
利奧波德·莫扎特:倚音將“音符都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旋律的歌唱性更強”“有時它是不協(xié)和音,有時會重復(fù)前方音,有時是對旋律的簡單裝飾,有時讓樂句變得更生動”(1756)。
丹尼爾·戈特洛布·蒂爾克:倚音能夠提供更多的“連貫性、魅力、活力、抒情性,可以使和聲更多變”(1789)。
倚音區(qū)別于其他種類的裝飾音,是一種明確寫出了具體音高的裝飾音。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倚音以小音符的形式記譜出現(xiàn),但實際上,倚音有時也會直接以有確切時值的普通音符形式出現(xiàn)。也許,在大音符中找出哪些是承擔(dān)裝飾功能的倚音不容易,但至少大音符直接告知了演奏者如何演奏。以小音符形式出現(xiàn)的倚音,是本文討論的重點。那種以小音符形式出現(xiàn),且符尾和符干上加有一條斜線的倚音形式,不在此文范圍內(nèi),因為這種記譜形式在古典主義時期還未出現(xiàn)。
如果根據(jù)倚音的實際演奏時長來分類,通常分為兩個大類:長倚音(long appoggiatura)和短倚音(short appoggiatura,grace note)。也就是說,不同倚音的演奏時長不一樣,這也成了倚音演奏的難題之一。根據(jù)卡爾·菲利普的說法,在他之前的時代,倚音都以八分音符記譜,但實際演奏時長并不是八分音符,這容易造成混淆,辨識困難。所以,從他這個時代開始,小音符的記譜時值是演奏的真實時長。似乎問題得到了解決,但其實并沒有。
首先,并不是所有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都像卡爾·菲利普這般精確記譜。那么,誰的八分音符真的是八分音符,誰的八分音符不是八分音符,抄譜者有沒有筆誤?單純依靠小音符的記譜來判斷演奏時長,依舊不可靠。
其次,如果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可以明確判斷屬于長倚音,那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就一定是短倚音嗎?長倚音和短倚音在記譜上依舊難以區(qū)分。
不僅是我們提出這樣的疑問,作者們也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利奧波德·莫扎特在1756年問:“為什么長倚音不能直接寫成大音符?”蒂爾克在1789年依舊在吐槽:“為什么不把長倚音直接寫成大音符,短倚音才用小音符?這樣大家一眼就能判斷出來了?。 北M管怨聲載道,作者們也還是給出了原因,在介紹完所有演奏方法之后,我們再回到這個話題。
按照克萊夫·布朗 (Clive Brown)的說法,盡管我們不能完全根據(jù)倚音本身書寫時值來判斷到底彈多長,但的確在18世紀(jì)后半葉有越來越多的作曲家用這個來區(qū)分演奏長短,甚至直接用大音符。比如,海頓在1762年之后開始越來越多地用不同時值書寫倚音,所以后面的作品基本可以以譜面為依據(jù)。莫扎特很早就開始用記譜時值區(qū)分了。最開始他會使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寫小音符;但約1780年之后,他不再用二分音符了,更長的倚音會直接寫成大音符。在實際狀況中,其實會有更多作曲家不使用不同時值的寫法去區(qū)分倚音長短,所以這種含糊不清的狀況持續(xù)在整個18世紀(jì)。進入19世紀(jì)以后,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像上面蒂爾克寫的那樣,直接用大音符記錄長倚音,小音符也逐漸只代表短倚音了。
卡爾·菲利普的分類:
1.長倚音
2.短倚音
3.無重音倚音(unaccented appoggiatura)
4.復(fù)合倚音與附點復(fù)合倚音(the compound appoggiatura、dotted compound appoggiatura)
利奧波德·莫扎特的分類:
1.下行倚音
(1)長下行倚音
(2)短下行倚音
2.上行倚音
(1)多個音
(2)單個音
3.重音在主音的倚音
(1)經(jīng)過型(passing appoggiatura)
(2)中間型 (intermediate appoggiatura)
(3)其他類型
蒂爾克的分類:
1.可變型倚音(variable appoggiatura)
2.不可變型倚音(invariable appoggiatura)
3.后綴型倚音(Nachschl?ge,有的中文文獻會稱為后倚音,但其實含義并不完全相同)
同一種倚音,在不同的作者那里,名字可能不一樣;相同的寫法、名字,不同的作者彈法也可能不一樣。為了避免由種類名稱所造成的混淆,尤其是避免翻譯成中文時引起更多不必要的誤會,下方以蒂爾克的分類方式為主線,在同種類倚音下列出各位作者彈法的異同點。
蒂爾克首先將倚音分為兩大類:倚音本身記譜時值較長,且實際演奏時長可變,與低音之間是不協(xié)和的,同時倚音后的主音通常在重拍(音樂速度慢的話則無所謂是否是重拍);倚音本身記譜是短時值,實際演奏時長不可變,主音本身長短倒無所謂,但通常主音在弱拍或者弱位。可變的其實就是長倚音,不可變的就是短倚音。
位置 一個完整的倚音裝飾,由倚音(通常是小音符,個數(shù)不定)和主音(單個普通音符)共同構(gòu)成。蒂爾克認為主音最好在重拍。二十多年前的卡爾·菲利普寫得更為詳細一些,主音可以落在二倍的拍子的強拍或者弱拍;主音可以落在三倍的拍子的重拍或者長音前;倚音用在終止式顫音前(cadential trill);倚音在半終止前; 倚音在延長音記號前;倚音在顫音(可有可無)之后,結(jié)束音之前的位置;倚音在較長的附點音符前。
倚音與其所裝飾的后方主音之間,最為常用的是二度關(guān)系,可以是上行二度,也可以是下行二度,此外,跳進關(guān)系也是可以的(見例1)。
例1 卡爾·菲利普
前后音關(guān)系 利奧波德·莫扎特就是按照音高關(guān)系分類的,包含了上行倚音與下行倚音,以及級進或遠距離跳進。同時,兩位作者還指出,上行長倚音遠遠沒有下行長倚音自然,上行長倚音的使用限制較多。比如,卡爾·菲利普認為上行倚音和它前方音的關(guān)系必須是重復(fù)音;而利奧波德為了讓它更自然,會在倚音和主音之間添加上更多的音符(見例2)。
例2 莫扎特,第一行記譜,第二行需要演奏者做出改變,第三行實際演奏,第四行低音線。原本是F-G的上行倚音,但實際演奏效果是F-E-F-G
主音與前方音的關(guān)系也要注意。蒂爾克的講解最為詳細,主音與前方音可以是下行二度、上行二度、下行三度、重復(fù)音(見例3)。
例3 蒂爾克
蒂爾克也詳細說明了不適合加倚音的情況:在本身已經(jīng)是倚音功能的音之前再加一個上行倚音,原本就有的倚音記譜可能是大音符(b)可能是小音符(a);樂曲和樂句開頭的第一個音(c,d,e);休止符后的第一個音(f);不好或錯誤的和聲(h,i);需要彈得很響的音之前(k);顫音和結(jié)束音之間(l)(見例4)。
例4 蒂爾克
重音 所有的長倚音,倚音都需要比主音更重,包括后續(xù)加在主音上的任何其他裝飾音,且倚音與其所裝飾的主音是自帶連線的,無論二者之間有沒有畫連線。這和之前《古典重讀之四——連線的奏法》相關(guān)聯(lián),即短連線的第一個音始終為重音,后方音漸弱。單個長倚音的重音如此,絕大多數(shù)多個音的長倚音組合形式,如上方例2中利奧波德·莫扎特的例子,重音也是落在倚音組的第一個音上(有重音不放在倚音上的音型,單列為特例在后文中說明)。
時值 長倚音始終占后方的主音時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正拍進”,需要討論的是占主音百分之多少的問題。
1. 當(dāng)主音可以被平均分為兩份時,倚音占其中一份(卡爾·菲利普、蒂爾克)。利奧波德的意思其實一樣,只是論述更為詳細: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為主音時,前方倚音占時值的一半(見例5)。
例5 莫扎特,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蒂爾克特意強調(diào),即使是三十二分音符,把它寫在十六分音符之前也是需要均分的長倚音(見例6)。
例6 蒂爾克,第一行為記譜,第二行為實際演奏
還有一種本質(zhì)相同的倚音彈法。當(dāng)倚音是主音的上方或下方二度音,同時主音和后方音是相同時值相同音高時,倚音直接取代第一個音。這種彈法在海頓的作品中出現(xiàn)過(見例7)。
例7 海頓,a是記譜,b是實際演奏,c是錯的
2. 當(dāng)主音長度是三倍關(guān)系時,倚音占三分之二,主音只占三分之一(少數(shù)情況下,因為和聲原因等,有時候倚音只能占三分之一,主音則占三分之二)。到后來,也有些作者認為這件事沒有那么絕對,比如,克列門蒂就認為占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都可以(見例8)。
例8 蒂爾克,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實際演奏有時也可以再加上附點,即保留原有的附點節(jié)奏型關(guān)系。不過蒂爾克說最好要有更精確的記譜,像(b)那樣(見例9)。
例9 蒂爾克,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利奧波德和卡爾·菲利普也有相似的處理,不過兩位都沒有加額外的附點。倚音占據(jù)主音原本不含附點的時值,主音和后方音一同組成附點節(jié)奏型(見例10)。
例10 莫扎特,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3. 當(dāng)主音與后方音有同音連線時,倚音占主音的時值,主音只占同音連線位置的時值(見例11、12)。
例11 莫扎特,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例12 卡爾·菲利普
更長的時值也同樣適用這個規(guī)則(見例13)。
例13 莫扎特,第一、二行記譜,第三、四行實際演奏
例14 莫扎特,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這種彈法同樣被卡爾·菲利普與蒂爾克寫到。不過他們倆期待更詳細的記譜方式,即在倚音小音符后方加上一個附點(見例15、16)。
例15 卡爾·菲利普
例16 蒂爾克,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蒂爾克說,即使不標(biāo)附點,有經(jīng)驗的演奏者也應(yīng)該知道什么時候需要彈得更長。
5. 卡爾·菲利普列出一種特殊彈法,和上方第2點中的附點節(jié)奏型有異曲同工之妙。保留了原有的節(jié)奏型比例(見例17)。
例17 卡爾·菲利普,第1小節(jié)記譜,第2小節(jié)實際演奏
6. 關(guān)于休止符,三位作者都列舉了該彈法,倚音占主音位置,主音占休止符位置。可這個太容易產(chǎn)生歧義了,所以作者們也表示了這種彈法需要更精確的記譜。其實從這個例子也不難看出,記譜的精確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高(見例18)。
例18 卡爾·菲利普,每個連線下的第1小節(jié)記譜,第2小節(jié)實際演奏
上方是基礎(chǔ)的時值分配規(guī)則。當(dāng)?shù)诙€聲部加入,需要和帶倚音的聲部一起配合演奏的時候,更多細節(jié)需要被注意。蒂爾克為此寫了許多例子(見例19)。
例19 蒂爾克,每兩行一組,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如果不對齊演奏,則必須要寫上休止符(見例20)。
例20 蒂爾克,每兩行一組,第一行記譜,第二行實際演奏
額外的裝飾 對于主音而言,倚音是裝飾音,不過在此之外,其實還可以再疊加額外的裝飾:可以裝飾倚音、主音,也可以在倚音與主音之間加上裝飾。需要注意這里產(chǎn)生任何變化都不影響原本的時間分配比例(見例21)。
例21 蒂爾克,a為記譜,b是時間分配;c為記譜,d是時間分配;e是實際演奏;f為記譜,g是實際演奏
卡爾·菲利普在額外裝飾這部分,有非常詳細的規(guī)則。他自己按照這些規(guī)則作曲,同樣也希望演奏者按照這些規(guī)則即興加裝飾音(見例22)。
例22 卡爾·菲利普
如果倚音本身沒有被額外裝飾,主音上可以疊加裝飾(a)。如果倚音本身被額外裝飾了,本音就不要再被裝飾了(b)。裝飾倚音本身的裝飾音如果是以小音符的形式書寫,那么倚音本身要寫成大音符(c)。這里小音符B-D是額外裝飾音,緊接的四分音符C是倚音,二分音符B是主音。如果速度極慢,那倚音本身和主音本身可以同時加上額外裝飾(d)。如果倚音和本音都用大音符記譜,那意味著兩者都不需要被裝飾(e)。(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