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音樂是藝術(shù)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階段是培養(yǎng)幼兒樂感的重要時期,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音樂感知力,美化幼兒的心靈,更能通過音樂活動,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提升。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民歌是勞動人民長期在勞動生活中發(fā)展起來的智慧結(jié)晶。教師可以將中國民族音樂融入幼兒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幼兒的愛國意識,促進幼兒對各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鑒賞水平。本文從音樂欣賞、音樂教學等方面,對民族音樂融入音樂教學進行了具體闡述。
一、利用音樂欣賞,促進幼兒對民族音樂的認識
民族音樂都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幼兒園的孩子喜歡聽音樂,對特征鮮明的音樂旋律,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教師可以借助音樂欣賞,促進幼兒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加深對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一)通過視頻欣賞,進一步了解民族文化特征
音樂欣賞是幼兒鍛煉聽力的一種方式,通過聽覺感受音樂美的窗口。教師可以先播放音樂旋律,讓幼兒在聆聽中分辨音樂旋律的特征,再結(jié)合視頻、圖片等,展現(xiàn)相應的民族文化特色,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音樂內(nèi)涵,提高幼兒理解音樂的能力。
比如大班音樂《喜洋洋》,這是一首屬于山西的經(jīng)典民歌,節(jié)奏歡快,音樂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聽了這首旋律,幼兒不由自主的心情就愉悅起來。孩子們先是感受到了這首音樂的旋律美,聆聽中分析了音樂的ABA結(jié)構(gòu)。接著教師播放山西人民碾糕面做年糕場景,讓孩子們感受到山西民歌的熱情奔放的特點。這樣,教師借助視頻欣賞,讓幼兒全方面地對山西有一個具體的了解,了解山西人民的勞動,了解山西的特色,以視聽結(jié)合的方法,讓音樂教學更具體、形象化。
(二)借助打擊樂器,表現(xiàn)民族音樂的旋律美
孩子們對能發(fā)出聲響的打擊樂器很感興趣,在一次欣賞新疆歌曲《美麗的姑娘》后,男孩子們拿起鈴鼓敲擊起來,女孩子們拉起裙擺轉(zhuǎn)圈舞動起來。沒有鈴鼓的孩子,就用活動室的盆、碟子、筷子等當作打擊樂器,孩子們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的打擊樂器,舞動身體,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這樣,既讓孩子體驗到了用生活用品當打擊樂器的樂趣,也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進一步感知維吾爾族歌曲歡快、內(nèi)容豐富、旋律優(yōu)美的特點。
二、借助歌曲演唱,加深幼兒對民族音樂的認識
音樂除了用耳朵聽,最好的表現(xiàn)方式就是演唱,幼兒園的孩子對歌唱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借助歌曲演唱的多種形式,加深幼兒對民族音樂的認識。
(一)模仿性表演唱,展現(xiàn)民族風情
教師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音樂情境,鼓勵幼兒跟隨音樂的旋律演唱歌曲,在唱歌中體驗民族風情,展現(xiàn)民族文化的魅力。比如在藏族民歌《小格?!方虒W中,教師一開始身著藏族的五彩裙,模仿藏族小姑娘蹦蹦跳跳上學的情景,邊跳邊唱《小格?!返母枨?,激起了幼兒學習歌曲的欲望。接著,教師提問:“剛才老師扮演的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人,他在干什么?”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藏族人。去上學?!痹诮酉聛淼慕虒W活動中,教師不但讓孩子們邊學習演唱歌曲,還鼓勵孩子探索“亞拉索”“索利亞拉索”的含義,讓孩子們了解“亞拉索”“索利亞拉索”,這是藏族人日常使用的感嘆詞,就是漢語中“啊”“哎”的意思。在最后環(huán)節(jié),班上的孩子們扮演“小格?!保呇莩枨?,邊模仿騎馬、揚鞭、沖鋒等動作,展現(xiàn)了邊疆兒女的性格奔放的豪情。
(二)開展多樣化演唱,感受樂曲情感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們發(fā)現(xiàn),一味重復演唱,孩子們會累,但是加入故事場景,通過讓幼兒分角色演唱、男女對唱、分小組唱、獨唱、齊唱等形式會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既不累也有了保護嗓子的時間,還能從他人的演唱中,學到優(yōu)秀的演唱技巧,提高對民族音樂的認識。比如在《龜兔賽跑》這首京味十足的歌曲中,教師創(chuàng)設(shè)故事場景,讓孩子們分別進行分角色唱、分小組唱、獨唱、齊唱,展開多樣化的表演唱,既讓孩子們欣賞到班級歌唱優(yōu)秀孩子的獨特嗓音,又讓幼兒在京味十足的歌曲中,領(lǐng)略到合唱的魅力,促進了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借助音樂圖譜,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音樂圖譜能將無形的音樂變得具體形象化,讓幼兒更好地掌握音樂旋律,感受音樂節(jié)奏,分辨音樂的樂句結(jié)構(gòu),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
比如在《月光下的鳳尾竹》歌曲中,教師鼓勵幼兒借助圖譜,理解音樂形象,分辨樂曲結(jié)構(gòu)。孩子們認識了傣族的風土人情,看到了傣族人們的日常服飾,認識了葫蘆絲,懂得了樂曲旋律所要表達的美好生活愿望,在欣賞音樂的基礎(chǔ)上,嘗試跳孔雀舞。圖譜是幼兒自主學習音樂的好幫手,教師要給幼兒時間讓幼兒多聽、多欣賞,加深對音樂的了解,激發(fā)情感,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音樂的美。
三、借助民族音樂,培養(yǎng)幼兒對各民族音樂的興趣
中國地大物博,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的民歌豐富多彩,教師要充分利用民族音樂的有利資源,在教學中激發(fā)幼兒的愛國熱情。
(一)借助民族音樂,了解民族特色
比如漢族的《扭秧歌》歌曲中,孩子們對本民族的服飾、十字秧歌等民族因素印象深刻。到了《小格桑》,孩子們眼前又呈現(xiàn)出“五彩裙”“獻哈達”等藏族因素。幼兒聽到朝鮮族民歌《阿里郎》,頭腦中就會想到腰鼓、長裙等朝鮮族民族特色的事物。教師要借助音樂課程,將中國民族音樂融入日常教育教學中來,不僅促進了幼兒民族自豪感、榮譽感的產(chǎn)生,更為重要的是讓幼兒能欣賞到多種多樣的民族音樂,豐富幼兒的音樂知識,開闊幼兒的眼界,讓幼兒在民族音樂的海洋中徜徉、遨游。
(二)借助民族音樂,認識民族樂器
每種民族都有相應的民族樂器,教師可以借助民族音樂,提高幼兒對民族音樂的感知力。比如在民歌欣賞《牧童短笛》中,孩子們結(jié)合《牧牛圖》認識了牧童和笛子,知道了笛子能發(fā)出嘹亮的聲音;又如在《拔根蘆柴花》《二泉映月》中,孩子們認識了二胡,知道了二胡既能營造歡樂的氛圍,也能創(chuàng)設(shè)憂傷場景,抒發(fā)內(nèi)心情懷;在《草原小牧民》中,孩子們認識了馬提琴,感受到了蒙古族的豪放與熱情。
此外,中國還有佤族、傣族、哈薩克族等許許多多的少數(shù)民族,教師可以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在有少數(shù)民族同學的班級可以讓他們展示本民族的才藝,激發(fā)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情緒,讓幼兒體驗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總之,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中國民族音樂引入幼兒的日常音樂教學中來,開展民族音樂教學,陶冶幼兒情操,提高幼兒的音樂感知力與表現(xiàn)力。同時,在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的時候讓幼兒能夠進一步認識各種各樣的民族樂器、民族服飾等,加深對各民族文化的認識,促進幼兒審美情趣的提升,努力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與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