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麗
全科教學強調打破學科界限,融合課程知識,實現學科融合。學科融合是指在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打破學科邊界,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的活動。學科融合模式包含了學科融合的內容、學科融合的方式、學科融合的評價三個方面。
然而,在當前教育實踐中,學科融合的視角更多是傳統(tǒng)的學科劃分,或是說橫向劃分,如數學、語文、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從而導致學科融合停留在“將不同學科的內容有機地聚集在一起”的初級階段。學科融合強調打破學科邊界,學科間相互滲透、融合與貫通,這就要求對學科進行重新劃分。為此,可從過程、信息、方法、精神四方面,對學科進行縱向劃分,通過提煉、體會各學科的基本精神,實現全科教學學科融合。
過程融合
過程融合(或稱形式融合)是一種以過程為中心的學科融合思想,以分解學科知識結構,尋得學科知識共性,實現跨學科知識聯(lián)結的教學方法。過程融合是落實全科教學的重要前提,只有通過對學科知識的分解、關聯(lián),才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打破分科學習的困境,讓學生真正懂得學科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貫通,同時學會將學科知識遷移至社會實際問題,提升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整合的性質是形式的融合,是學科融合的基礎,也是最初級形式。
信息融合
信息融合(或稱知識融合)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著一個事物展開多維度分析,幫助學生實現橫向思維拓寬,縱向思維深化的知識融合。同一事物身上包含各種維度的信息,可以從多個學科進行觀察,因此,可通過將各類不同信息融合在同一事物上,以引導學生打破學科界限與思維定式,培養(yǎng)綜合觀察事物的能力。
較之第一階次的過程融合,信息融合(知識融合)階次超越了簡單的形式的融合,深入到學科融合的本質過程中,對教師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需具有寬廣的視野、充分的知識儲備,以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聯(lián)想能力等。但這一階次尚需要向上發(fā)展,因為信息是零散的,是有待整合的,因此,須進至第三階次——方法融合。
方法融合
方法融合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思維方法,能圍繞一個問題進行多種思維方法,綜合研究的融合過程。實際上,第二階次已經涉及方法之間的融合,但在方法融合階次,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提出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探討事物、了解事物,讓學生對“方法”產生自覺的意識,讓學生知道運用不同方法可以獲得不同信息,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更全面更豐富地認識事物。
這一階次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充分的信息,而且需要對獲得各種信息的方法有所了解,比如觀察法、演繹法、歸納法、主觀體會、藝術想象等。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方法的融合是在把握不同方法區(qū)別的基礎上,進行多種方法的綜合探究。
精神融合
精神融合(或稱文化融合)是指教師在學科知識融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完善自己,提升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格追求,這既是學科融合的最高階次,也是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最高標準。循序經歷前三個階次,進至最高階次的融合,即精神的融合。這一階次將不再停留在過程、信息、方法等外在方面,而是進入最內在最本質的階段。獲得信息、掌握方法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完善自己、提升個人精神境界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較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全科教學的一個突出優(yōu)勢就是更全面地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更完整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全科教學的學科融合,必然進至精神整合。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2020年度規(guī)劃課題“小學全科教學中學科融合之階次研究”(課題批準號:ybzz20095)階段性研究成果。
本欄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