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各單元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習作教學改變了以往教材中“讀寫分離”的狀態(tài)。文章針對教學實踐中的錯位樣態(tài),通過分析讀寫要素、聚焦學習支點、比較言語表達,使讀寫活動互為融合,以此找到語文習作的教學路徑。
[關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探析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習作一改以往以閱讀為中心的編排體系,凸顯了閱讀與表達并重的特點,突出了能力體系的建構。相較于閱讀課文的“述而不作”,習作單元更側重寫作知識的教學;與孤立存在的單元習作內(nèi)容相比,閱讀課程知識要豐富、完整得多,使“述而能作”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讀寫活動互相滲透、交融并舉、互為融合,打造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最佳樣態(tài)。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實踐中的錯位樣態(tài)
(一)無視習作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在內(nèi)容的編排上呈階梯狀,同一類的習作要素隨著學生年級的梯度變化而螺旋上升,可很多教師對各要素的邊界并不清晰,還在重復已經(jīng)達成和落實的要素目標,缺乏語文要素落實的進階意識。
(二)忽視單元要素之間的差異
在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確立“大單元”整體意識。然而目前,很多教師除了不能“承上啟下”——承接已經(jīng)學過和啟發(fā)即將要學習的習作訓練,還不能“左右貫通”——不關注單元內(nèi)不同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和側重點,各自為政,缺乏落實語文要素的整體單元意識。
(三)忽視閱讀與習作之間的關聯(lián)
習作是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特有的功能性課程,但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穿新鞋走老路”,閱讀只注重“讀”,習作只指向“寫”,忽視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習作應具備的角度、結構和表達方式也能在閱讀中有所體現(xiàn)。這導致了課堂教學將讀寫分離,沒有把其歸為一個整體。
二、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
(一)甄別閱讀與習作之間的評價標準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各單元的內(nèi)容都是圍繞習作編排的,各項內(nèi)容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單元要素明確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目標,“作”是教學重點,單元中各部分內(nèi)容則是以漸進式的訓練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如何“作”。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習作練習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嘗試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本單元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有:選用典型事例把人物寫具體、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外貌、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等)、觀察周圍人的反應間接寫出人物的特點等。教學中,教師應在逐步剖析人物特點的同時,幫助學生梳理出“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這一習作要點,使學生既能在閱讀中感受和學習如何描寫人物形象,又能在習作中實踐和運用閱讀經(jīng)驗,進而實現(xiàn)讀寫的互融互通。教師可依據(jù)表1所列的評價標準量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搭建閱讀與習作之間的聯(lián)系渠道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單元整體感很強,采取的是大單元綜合性學習訓練模式,將單元內(nèi)前后知識相互串聯(lián),以“任務驅(qū)動—活動進階—結果定義”的順序?qū)崿F(xiàn)對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提煉出“學”的支點,搭建好“閱讀”與“習作”之間的共通支架,使學習路徑的設計更加貼合單元習作的特點。
1.學在細微處——在“鏡頭意識”中使人物“立”起來。“鏡頭意識”指的是拍攝人的觀察力。電影中很多精彩瞬間是以不同的鏡頭組合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的,教師習作指導中也可以借鑒電影拍攝中的鏡頭藝術,用特寫鏡頭聚焦重點、用慢鏡頭重現(xiàn)細節(jié),在鏡頭的推移中讓畫面“動”起來、讓人物形象“立”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這樣引導學生:“文章把很多筆墨放在了對祥子外貌的描寫上,‘挺脫就是強勁結實,挺括舒展,這是對祥子外貌最簡練的概括。小說里,人物的描寫往往是從外貌入手的,經(jīng)典小說還會被拍成電影,如果將祥子出場拍成電影片段,該怎么拍?你會關注祥子身體的哪些部位?鏡頭又該如何推移?拍攝的順序設置有什么要注意的?”學生思考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先拍遠的整體鏡頭,再向前推移逐步聚焦,畫面就有立體感了,人物描寫和拍電影一樣,一定要有畫面感和立體感?!苯又?,教師拿出兩幅圖對學生說:“大家請看這兩幅圖,哪一幅更能表現(xiàn)人物‘挺脫的特點?兩幅圖中的車夫都很結實,但第一幅圖中人物少了些什么?是不是缺少祥子那種樂觀自強、充滿生命活力的精氣神?你看,‘挺脫不僅指外在體形的結實,還指內(nèi)在的精神。所以,同學們要通過鏡頭捕捉一個堅忍頑強、樂觀向上的祥子形象?!?/p>
在以上教學中,教師用“鏡頭意識”啟發(fā)學生抓住該人物區(qū)別于他人的細微之處,放慢鏡頭,分層次、多角度解析,進而形成具體畫面。品悟的過程從形體的健壯到外表的樸實再到內(nèi)在的生機,將人物形象鮮活地印刻在了腦海中。
2.落在觀察中——在“要素進階”中讓人物“活”起來。從表2可以看出,部編版《語文》中關于人物的習作內(nèi)容互相銜接,螺旋上升,觀察的視野在逐步擴大:從自己開始,到身邊同學、家庭,再到形形色色的人,觀察對象從熟悉到陌生;觀察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從觀察一個人身上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到觀察身邊的一個有特點的人,再到聯(lián)想觀察、多方位觀察、結合事例觀察。
立足觀察描寫特點,從“寫出特點”到“把特點寫具體”,再到“在具體事例中寫出特點”,要素在進階。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來讀懂人物內(nèi)心,而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又是在具體事例的推進中發(fā)生的。這些塑造人物內(nèi)心特點的方法和路徑是建立在對細節(jié)的觀察和捕捉之上的。如以教師教學《儒林外史》時與學生的對話為例。
師:同學們找到描寫嚴監(jiān)生臨終時動作的句子,讀讀句子,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共同點?
生:嚴監(jiān)生的動作都是“頭三搖,手三指”。
師:同樣是“搖頭”和“指手”,背后的含義卻是不一樣的,聯(lián)系句子想想有什么區(qū)別。
師:他說不出話,只能“頭三搖,手三指”,這就是嚴監(jiān)生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表現(xiàn),這兩個反復的動作把他吝嗇鬼的特點呈現(xiàn)出來了。
師:一般情況下,嚴監(jiān)生家是只點一莖燈草的,今天為什么會點上兩莖呢?
生:因為嚴監(jiān)生病危,此時已是晚上,很多人來看他,屋里光線太暗,必須點上兩莖燈草。
師:作為一個讀書人,嚴監(jiān)生臨終前更應該關心其他的事情,可他關心的卻是區(qū)區(qū)兩莖燈草,是因為他家窮嗎?
生:不是,是因為他很吝嗇。
師:作者抓住嚴監(jiān)生在“臨終”這一特殊情境下的特殊表現(xiàn)來描寫,一個吝嗇鬼的形象躍然紙上,無怪乎吳敬梓要把他寫進《儒林外史》中,書中還記錄了不少其他人物極具諷刺意味的事例,這些都是能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例”。
在對話中引導學生還原故事情境,體悟特殊故事情境下人物的特殊表現(xiàn),找到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典型事例”,使學生在關注文本的同時,學會把特點“寫具體”的方法,從而讓人物形象“活”起來。
(三)學會運用課文、例文中的語言范式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課文和例文,其價值就在于“范式”,或是選材立意,或是謀篇布局,或是遣詞造句。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體會經(jīng)典文章的表達技巧,學習作家獨特的表達方法,而課文則是通過縱向、橫向兩方面的對比,幫助學生更快找到描述人物的基本方法。
1.類比課文——悟方法。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中的三篇文章《摔跤》《他像一棵挺脫的樹》《兩莖燈草》選用了不同的方法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機靈活潑的小嘎子、生命力旺盛的祥子、極度吝嗇的嚴監(jiān)生。同樣是側重于描寫動作和神態(tài),《摔跤》《兩莖燈草》都選擇了經(jīng)典事例中的人物動作。不同之處是前者描寫的是連貫動作,后者描寫的是單一動作。相比較而言,后者的難度更高,要在細致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微妙的不同,以細節(jié)的刻畫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除了課文之間的比較,同一文章中的動作描寫比較起來也很有意思,如《摔跤》中運用了一連串幾乎不重復的動詞把摔跤的過程分步寫清楚了。結合人物特點,學生感受到“蹦來蹦去”這個詞更能表現(xiàn)出嘎子的“嘎里嘎氣”。學生在這樣的比較閱讀中可以感受到只有選擇合適的動詞才能更加準確地凸顯人物的特點。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刷子李》一課則關注了“觀察的角度”,以曹小三的視角觀察“規(guī)矩奇、刷墻奇、效果奇”的傳奇人物刷子李,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一明一暗,雙線并進,體現(xiàn)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墻技藝。
2.對比例文——知技法。例文在教材中未被列入課文序列,雖然沒有識字的學習任務,但在重要的地方備有批注,其價值在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進一步梳理這一類作文的表達方法和技巧,讀悟結合,掌握本單元的寫作策略。
在學習課文之前,學生一般已初步了解了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及表達技巧。與此同時,課文在單元中的價值指向就明確了:立足習作目標進行橫向整合,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具體方法。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我的朋友容容》和《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們》兩篇例文為例,作者都選擇了典型事例或場景,描寫了人物的動作、外貌和神態(tài)等,但在“怎樣具體表現(xiàn)”的策略上則各有特點:抓住典型事例中人物的具體細節(jié)(動作分解、一連串追問等)是《我的朋友容容》在表達上的特點,而《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們》則選取了“足球比賽”這一場景,用不同的方法,塑造了符合不同年齡、身份特點的人物形象。
綜上所述,以習作介入閱讀,將二者相融合的教學方法,既注重了“讀”的形態(tài),又強調(diào)了“寫”的功能,在閱讀的基礎上觸發(fā)了學生的習作思維,實現(xiàn)了“讀”與“寫”的同構共生。
參考文獻
[1]何黃海.精準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單元習作的編排特點與教學轉(zhuǎn)型[J].小學語文教學,2019(7):15-17.
[2]吳海林.統(tǒng)編版語文應用文習作編排特點及教學建議[J]. 教育視界,2019(18):25-27.
[3]藍光伶.觀察 閱讀 思考 練筆——輕松作文四步曲[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4):97.
[作者簡介]倪葉倩(1977—? ? ),女,江蘇江陰人,江陰市桐岐中心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