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文質(zhì):中國最需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父親

2022-05-30 10:48小單
現(xiàn)代家長 2022年11期
關(guān)鍵詞:文質(zhì)巨嬰母愛

小單

【人物名片】

張文質(zhì),著名教育學者,家庭教育專家,生命化教育發(fā)起人。著有《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張文質(zhì)教育講演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張文質(zhì)家庭教育講演錄》《奶蜜鹽:家庭教育第一定律》《急不得,慢不得——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實操手冊》等著作。

張文質(zhì)不僅是著名教育學者,還是高產(chǎn)作家和演說家,在全國各地做過上千場教育講座。日前,筆者采訪了他。

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作教育的中心,身體素質(zhì)、性格、責任感、與人交往的能力、遇到各種危險的臨場智慧,都比學習成績重要

筆者:您最初是研究學校教育的,為什么后來把研究方向調(diào)整到家庭教育上來了?

張文質(zhì):我從事教育研究將近40年,最早研究成人教育,然后研究職業(yè)教育,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高中教育,接著研究初中、小學教育。從單純的課堂教學到對課堂的管理,再從班級的管理到對學校的管理,最后發(fā)現(xiàn)教育的根源在家庭。所以,最近20年,我專注于家庭教育和兒童成長的研究。

有朋友調(diào)侃我的研究歷程是“節(jié)節(jié)敗退”,從社會教育一步步退回到家庭教育。但我覺得自己是在一步步接近教育的“根”。

追求結(jié)婚生子、與家人共同生活是人類的天性,這個天性與人類的靈性、對親密關(guān)系的需求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家庭教育是生命最初的教育,孩子對母親和家庭的依戀與生俱來,依戀的質(zhì)量對其一生的幸福有決定性意義。所以,研究家庭教育不是倒退,而是進步。

筆者:那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什么?

張文質(zhì):學校教育的重點是傳授知識,而品格、意志力、道德的教育則主要靠家庭,因為2~6歲是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關(guān)鍵期,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上學。

隨著文明的進步,對中國社會來說,單純的課堂教學已基本滿足了知識需求,但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需要反思教育的本質(zhì)。我認為,教育應(yīng)該遵從生命的內(nèi)在需求,大力開展生命化教育。

筆者:什么是生命化教育?

張文質(zhì):通俗地說,生命化教育就是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作教育的中心,身體素質(zhì)、性格、責任感、與人交往的能力、遇到各種危險的臨場智慧,都比學習成績重要。這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能力,大多來源于家庭教育。

筆者:近20年,寄宿制學校大量涌現(xiàn),會不會削弱家庭教育的作用?

張文質(zhì):是的,寄宿制學校的大量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邊界。如果條件允許,家長不要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如果不得不送孩子上寄宿制學校,家長要提前對孩子做心理建設(shè),讓孩子一步步適應(yīng)與家長的分離,同時要密切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發(fā)現(xiàn)苗頭要及時介入。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愈——童年被母愛充分滋潤,孩子會形成積極的自我提升系統(tǒng);反之,孩子很可能墜入精神上的深淵

筆者:您認為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張文質(zhì):存在的問題很多,如果一定要強調(diào)“最突出”,那便是孩子與母親的過早分離,如留守兒童問題、祖輩代養(yǎng)問題等。孩子與母親過早分離所造成的人格撕裂,是不可修復(fù)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伴隨而來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是不可預(yù)測的。

筆者:在這方面,國外有哪些研究成果?

張文質(zhì):早在15世紀,歐洲一位教育家提出一個觀點:“人怎么成長,也許永遠是一個秘密。但是,如果孩子能夠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可能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毖芯空甙l(fā)現(xiàn),孩子只要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生病、夭折的概率大大降低,成才率明顯提升。所以,歐洲由此大力創(chuàng)建學校。

筆者:發(fā)現(xiàn)家庭重要,卻要大力創(chuàng)建學校。這不是矛盾嗎?

張文質(zhì):不矛盾。當時的學校是在家庭需求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即孩子不需要寄居在別的家庭里,不需要由別人來撫養(yǎng),其成長更不需要別人代管,只要白天去學校上課,放學后就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筆者:15世紀的研究成果適用于當今社會嗎?

張文質(zhì):完全適用。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孤兒的身高、體重大大低于正常家庭的孩子,有些寄宿學校的孩子,身高、體重也跟走讀學校的孩子有差異。這種差異的背后,并不是學校出現(xiàn)了問題,問題出在親情缺乏。孩子缺少與父母的互動,缺少來自父母的撫摸、親吻、鼓勵以及可以感受到的疼愛,都會影響孩子心智的發(fā)展,甚至影響體重、身高、情感、人際交往、對學業(yè)的自我期待等。

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在生命的早期,孩子如果缺乏母親陪伴、缺乏母愛,心理上會形成一個生命空洞,成為孩子一生的創(chuàng)傷,而這個空洞只有用母愛才可以填補。所以,我們對孩子的關(guān)注必須從早期教育開始,只有從源頭開始,我們才能避免犯最突出的錯誤。正如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愈?!?/p>

筆者:我注意到,您多次強調(diào)母親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張文質(zhì):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母愛是不可替代的,意味著安全感,有助于孩子建立正常的、積極的生命系統(tǒng)。生命早期的影響對孩子的一生意義重大。童年被母愛充分滋潤,孩子會形成積極的自我提升系統(tǒng);反之,如果孩子缺乏母愛,很可能墜入精神上的深淵,后患無窮。

筆者:對孩子來說,怎樣的母愛才是最好的?

張文質(zhì):母性蘊含在所有的女性身上,女性天生就可以成為夠好的母親。在英國人的表述里,“夠好”就是“及格”的意思,而“及格”,指的是能夠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可以接納孩子、不斷鼓勵孩子。

我認為,最好的母愛是在精神上陪伴孩子。所有的愛都建立在陪伴的基礎(chǔ)上,沒有陪伴就沒有愛,沒有陪伴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母親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教育是以愛的方式來進行的,是以愛的方式來成全孩子的一生。

所有母親都可以成為好母親,可以跨越種族、財富、學歷、社會地位等,即使文盲母親也可以培養(yǎng)出杰出的孩子,因為母親的使命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愛的教育、習慣的教育、品格的教育。在家庭里,最重要的就是這三個教育。

中國最需要受教育的也許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父親

筆者:難道父親不重要嗎?

張文質(zhì):父親當然重要。父親和母親都重要,但性質(zhì)不同:母親是“天然”的,父親是“造就”的。

筆者:此話怎講?

張文質(zhì):剛才我們談過,母性存在于每個女性身上,即使不生育孩子,女性也有母性,你看,兩三歲的小女孩就喜歡哄布娃娃睡覺。父親則不同。有孩子以前,男人不具備父性,即使有了孩子,許多男人也不夠成熟,儼然還是大男孩。所以,父親需要用大半生來學習做父親,需要不斷地被“造就”。

2005年,我提出一個觀點:中國最需要受教育的也許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經(jīng)過十幾年的教育實踐和廣泛的社會調(diào)查,我對這個觀點進行了深化:中國最需要受教育的也許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父親。

筆者:您對“父親”這個角色是如何定位的?

張文質(zhì):我們需要從生命性的高度思考母親與父親的不同。我重新闡釋了“女主內(nèi)、男主外”這個俗語:母親的努力方向是向“內(nèi)”的,幫助孩子建立豐富的精神世界;父親的努力方向是向“外”的,賦予孩子社會責任、勇氣、理智和能力。母親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習慣教育和品格教育;父親引領(lǐng)孩子走出家庭、走向遠方。

筆者:人們把已經(jīng)成年,心智卻停留在幼兒階段的人稱為“巨嬰”。有人說,“巨嬰”大多出自缺乏父愛的家庭。這話有道理嗎?

張文質(zhì):有一定道理。缺乏父親榜樣,缺乏父親的引領(lǐng),孩子很容易失去人生方向,在責任感、意志力、理性判斷力等方面出現(xiàn)缺失,于是便成了“巨嬰”。另外,婚姻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母子相依為命的單親家庭中,因為缺乏丈夫的陪伴和支持,母親在潛意識里需要一個“巨嬰”,因為“巨嬰”可以給母親虛幻的安全感,讓母親感覺自己作為母親的職能沒有過時。當然,“巨嬰”最后會把母親逼到絕望的邊緣。

筆者: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隔代教育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父母忙于工作,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不得不補位帶娃。然而,因為成長環(huán)境和教育背景的差異,祖輩和父輩的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經(jīng)常出現(xiàn)摩擦。您認為隔代教育可取嗎?

張文質(zhì):總體上來說,我不看好隔代教育。一天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在路上看到一對兒爺孫,孫子徑直朝前走,爺爺背著孫子的書包在后面緊趕慢趕。我跟在后面走了一段路,發(fā)現(xiàn)爺孫倆一句對話都沒有。

筆者:這樣的場景很常見。

張文質(zhì):是的,很常見,但不正常,必須引起重視。父母接孩子放學,可能會在路上問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或講講故事,孩子也會愿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見聞,而祖輩在這一過程中往往只會一再提醒孩子“慢一點,慢一點”。每天缺少半小時的語言交流,累積起來就是一個大問題,可惜很多父母看不到。

家庭教育是父母最大的事業(yè),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祖輩因自身體力受限,會壓制孫輩好奇心,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難免存在認知的局限,還有生活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與父輩存在差異,這些都是隔代教育潛在的不利因素。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父母一定要親自帶孩子。

【編輯:陳彤】

猜你喜歡
文質(zhì)巨嬰母愛
描寫生動 文質(zhì)俱佳
母愛大于天
巨嬰,方鴻漸的真實面目
論王充的公文批評思想
“賦跡賦心說”探源
母愛
母愛的另一面
文質(zhì)相合 淡泊自守——張世剛書品小議
巨嬰是怎樣養(yǎng)成的?
無處不在的“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