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凱
摘要:情景教育是當今教育領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受到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也是當前教育界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樣,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課堂教學中單調乏味的弊端,使學生專心上課,工作效率將提高。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使學生在一個比較輕松舒適的環(huán)境中學習更多知識。在初中階段,歷史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不是主要的課題,但良好的歷史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愛國意識。所以,初中歷史課堂的情境教學有利于歷史課程的進步,使學生更好地記憶歷史知識,了解歷史發(fā)展。初中歷史教師應將這一新方法運用到具體的教學法中,并對不同情境下不同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歷史;應用實踐
一、引言
中學歷史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課題。研究初中歷史需要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親身體驗。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再現(xiàn)事件情景。同學們的參與程度越高,學習效果越好。情景設置,需要教師設計更加抽象的內容,這也讓學生們更親近歷史事件的距離,更能活躍課堂氣氛。
大家都知道,人文課堂中,只有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真正學到知識點,真正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務。所以,在歷史課堂上推行“情境指導”具有很高的價值,但其應用還存在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情境教學”在歷史課堂中得以充分運用,并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中學歷史情境教學法應用問題探討
(一)劇本過多,學生思考不夠
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是很有用的,但是如果教師不合理地運用情景設計,他們就會隨時隨地進行情景設計。它包含許多歷史信息,是學生不能理解的。這一拘泥于情景設計的教學方法,是買木還珠的典型例子,教師對情境教育的真正含義認識不深,只是學了些皮毛,沒有發(fā)揮隱藏的作用。有些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許多歷史影片。旨在讓學生回憶更多的歷史場景和更深刻的事件。還有一些教師也會彈奏紅色歌曲,給學生們講故事。為使學生從更高的角度理解歷史,還將對部分名人進行歷史資料分析。以此為基礎,使學生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另外,還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正確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盡管教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事實上,許多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錄像上,在課堂上沒有獨立思考,不和老師交流,只考慮和理解錄像或音頻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師生之間缺乏溝通的機會,由于不能隨時間的推移吸收歷史知識,因此教學效果不好,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是表面
在教學實踐中,角色扮演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利用明亮的圖像,學生可以進行游戲,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探索其狀態(tài)和思想。體驗處于狀態(tài)中的角色。在歷史的氛圍中幫助學生學習,并參與其中,讓歷史與現(xiàn)實更接近。
是的,角色扮演是最簡單的方法,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國家歷史,了解各種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情緒等內容。與此同時,角色扮演由于其十分有趣的經驗而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室都能進行角色扮演,需要具體的教育內容。不同于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角色扮演,只是單純的游戲,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課堂的進步,甚至耽誤學生的學習。一般指導過程中,分擔角色設計多是單純形式的傾向,充分認識到學生是知識的重點,不具有實際引導效果時,或以課堂活力為目標,嚴格承擔角色分擔。
三、中學歷史教學法應用應遵循的原則
(一)科學與意識形態(tài)的結合
歷史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力求尊重歷史、還原歷史、還原真實,發(fā)揚先輩學習歷史的優(yōu)良思想道德品質。要加強歷史觀念,把歷史發(fā)展和當今社會潮流結合起來,增強社會責任感,就必須在教育過程中堅持科學與意識形態(tài)相結合。
中學歷史是中學的重要課程。情景教學應遵循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科學發(fā)展,將歷史知識充分、準確地傳遞給學生,注重學生獨立思考,使之讓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歷史的思考,更加客觀查看歷史事件。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師在教授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要教授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力。所以,課堂的科學性、意識形態(tài)性是不可缺少的,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舍棄了嚴格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內容,為自由的解釋賦予了科學性。
(二)對學生主導地位的尊重
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以教師為主,常采用說教式教學。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生就會顯得非常被動。這一做法有悖于主題性教學,不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和主動性的培養(yǎng)。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再占主導地位,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改革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情景模式中,學生主動探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老師必須了解學生是教育的實際客體。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老師上課時,一半的精力能得到兩倍的效果。
(三)擬訂實情
若要最大限度地運用以情境為基礎的教學法,引導情境的設定必須真實,這樣才能使學生了解課本上的內容,領悟得更深,感受更深。唯有將內容與自身的現(xiàn)實結合起來,才能運用歷史教學法解決當前的問題。這種方法比較實用,可以讓學生學會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不僅如此,實際情境還能使學生參與其中,更好地理解情境的設置。中學歷史教學中,可以借助博物館進行情境教育,使學生能更仔細地觀察歷史和文化文物,更好地掌握一些歷史資料。還可以用多媒體播放電影和電視資料。從而通過視覺加深記憶,更準確地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全貌。
結語:
當前,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教師必須把它作為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加以運用。情景導學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課堂改進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除能很好地應用于初中歷史的實際教學過程外,還需結合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分析影響情境教學應用過程的因素,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使情境教學真正可行。
參考文獻:
[1]李娜.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2(05)
[2]唐鋒盧.關于情境教學法的反思[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
[3]王小東.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策略[J].中國教師.2018(S2)
[4]唐賢美.論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學周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