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了2”的“寄生嬗變”解讀

2022-05-05 09:43孫澤方
關鍵詞:范疇語氣語義

孫澤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 語言學系, 北京 102488)

一、“寄生范疇”與“寄生嬗變”

劉丹青(2018)提出了“寄生范疇”(parasitic category)這一概念來描述語言形式與意義的某種“參差對應”現(xiàn)象:假如表達某個范疇a的庫藏手段(1)庫藏手段:語言庫藏類型學術語,指以某范疇為核心義的手段。(劉丹青2011)A使用時總是具有某種語義條件限制b,就稱b是“寄生范疇”,a是“宿主范疇”(host category)或“目標范疇”(target category)。宿主/目標范疇是“表達”的語義,而寄生范疇是順便“帶來”的語義,是一種隱性范疇。如先秦漢語中的能愿動詞“可”,本身表達的是可能或允許這一“情態(tài)”(modality)范疇,但因只能用于被動句(包括意念被動句),故寄生了“態(tài)”(voice)范疇中的“被動態(tài)”(passive voice)義值(value)。而其同義詞“能”則能用于主動句和被動句中,在“態(tài)”方面不受限,從而處于“無寄生”狀態(tài)。(劉丹青、孫澤方2020)例如:

1) 晉雖無道,未可叛也。(CCL語料庫)

2)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CCL語料庫)

3)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CCL語料庫)

4)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CCL語料庫)

例1)、2)中“可”都處于意念被動句中,其前面的名詞與后面的動詞都是受事與動作的關系,例1)中“晉”是“叛”的對象,例2)中“八佾舞于庭”是“忍”的對象,也就是“被叛”與“被忍”。例3)、4)的“能”都處于主動句中,“能”前面的名詞都是“能”后動詞的施事,例3)中“吾”是“弭謗”動作的發(fā)出者,例4)中“人”是“弘道”行為的發(fā)出者。

我們發(fā)現(xiàn)寄生范疇存在一種語義地位質(zhì)變、提升的特殊演變機制,在《寄生嬗變初探——論寄生范疇的“反客為主”機制》(即將發(fā)表)一文中將其概括為“寄生嬗變”:當某一語義范疇由寄生范疇轉(zhuǎn)變?yōu)槟繕朔懂爼r,我們就稱其發(fā)生了“寄生嬗變”。可形式化表述為:M1{…β[P]…}? M2{…β[T]…}(2)為便于討論,我們規(guī)定庫藏手段原來的語義結(jié)構(gòu)只包含一個目標范疇和一個寄生范疇。用M(means)表示庫藏手段,用α、β表示不同范疇,用方括號加大寫英文字母下標表示語義性質(zhì),如[P]表示寄生范疇(parasitic category),[T]表示目標范疇(target category),[E]表示專表范疇(exclusive category)。用交集符號∩表示目標范疇之間的關系,用&表示目標范疇和寄生范疇之間的關系。。例如,現(xiàn)代漢語中表示動作增量的副詞“再”,在筆者母語鄒城話中變成了表示“非現(xiàn)實”義的語氣詞“洅”。這一過程可以形式化描寫為:再{…非現(xiàn)實義[P]…}?洅{…非現(xiàn)實義[T]…}或再{動作增量義[T]∩非現(xiàn)實義[P] }?洅{非現(xiàn)實義[E]}?!凹纳幼儭笔且环N特殊的語法化機制,是通過“寄生重析”(parasitic reanalysis)形成的。我們認為,“了2”的產(chǎn)生是“寄生嬗變”機制發(fā)生作用的典型案例,本文將詳細闡述這一過程。

二、“了2”是經(jīng)由“寄生嬗變”形成的純語氣詞

(一)“了2”的語法意義——純表“肯定”義的語氣詞

普通話虛詞“了”的分類、意義及演變是語言學界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相關研究汗牛充棟。呂叔湘(1980)將“了”分為兩種:“了1”用在動詞后,主要表示動作的完成,如果動詞有賓語,“了1”用在賓語前;“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態(tài)出現(xiàn)了變化或即將出現(xiàn)變化,有成句作用,如動詞有賓語,“了2”用在賓語后。通常將“了1”稱為“詞尾‘了’”,將“了2”稱作“句尾‘了’”。事實上,這只是對兩者通常所處的句法位置的大致概括,兩者的分布并非詞尾、句尾那樣涇渭分明,當“了1”用于不及物動詞后面結(jié)句時也是處于句尾。其他劃分方式主要有史冠新(2006)、馬希文(1983)的三分法;金立鑫(1998)的四分法;蕭國政(2000)的八分法等。我們認為主流意見的二分法更加簡明合理,故采取這一分類方式。

關于“了1”的語法意義:呂叔湘(1980)、胡裕樹(1995)、劉月華(2001)等認為表示“完成”。竟成(1993)認為“了1”表示“實現(xiàn)—延續(xù)”,對此劉勛寧(1999)認為“名稱不必改為‘實現(xiàn)—延續(xù)’之類”,因為“實現(xiàn)”蘊含了“延續(xù)”義。陳小紅(2007)認為“延續(xù)”義不是“了1”固有意義,而是誤混入了“了1”意義的句子“情狀方面的特征”??梢?,絕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了1”表體貌(aspect)的——具體而言表完整體(perfective),分歧在于是何種完整體。我們認為劉勛寧(1988)的觀點更加合理,故將“了1”定性為表示“實現(xiàn)體”的體標記。

關于“了2”的意義,典型的有“事態(tài)助詞”說與“語氣詞”說?!笆聭B(tài)助詞”說如呂叔湘(1980)“表示事態(tài)出現(xiàn)了變化或即將出現(xiàn)變化”;丁聲樹(1961)“表示變化”;劉月華(1983)“表示情況發(fā)生了變化”?!罢Z氣詞”說認為“了2”是語氣詞或稱語氣助詞,如曹廣順(1987)、盧福波(2002)、齊滬揚(2003)、何文斌(2013)等。另有學者認為“‘了1’‘了2’無本質(zhì)區(qū)別,都表“完成”或“實現(xiàn)”。(轉(zhuǎn)引自 彭小川、周芍2005)宋紹年、李曉琪(2001)亦認為“了2”和“了1”都是動態(tài)助詞。彭小川、周芍(2005)列出了多例不合這一觀點的語言事實。例如:

5) 老同學了,還這么客氣? (轉(zhuǎn)引自彭小川、周芍2005)

6) ……難怪他這一輩子處處碰壁了。(轉(zhuǎn)引自彭小川、周芍2005)

7) 她一定是王太太了。(轉(zhuǎn)引自彭小川、周芍2005)

8) 甲:吃了晚飯再走吧! 乙:不了,不了。(轉(zhuǎn)引自彭小川、周芍2005)

例5)中“老同學”關系早已存在并持續(xù)至對話之時,并無“新情況”發(fā)生,且對話雙方對此一向知曉,亦非“新信息”,故此處“了”表示“肯定語氣”。其他數(shù)例類似。此外,經(jīng)常被提到的表“變化”和“完句”的作用,我們認為也并非“了2”意義的有機組成部分。認為有變化,可能是因為將“了x”(“了x”及其語義見§2.3)誤認為“了2”——“了x”含有“實現(xiàn)”義,“變化”義是“實現(xiàn)”附帶的意義?!巴昃洹眲t是肯定語氣附帶的意義,因有時句子要具有肯定語氣才語義完足。

彭小川、周芍(2005)因此指出,“了 2”的核心語法意義是“表達對當前相關事態(tài)的肯定的語氣”。我們認為這一判斷基本正確,但“對當前相關事態(tài)”并非“了2”自身意義,而是如陳小紅(2007)所言是將句子的情狀特征誤認為“了2”的語法意義。我們認為吳凌非(2002)對“了2”意義的判斷更加準確。吳文中引用了Fillmore(1968)的句子語義結(jié)構(gòu)模型:

S=P+M P=V+C1+C2…+Cn

S、P、M分別表示句子(sentence)、命題(proposition)和情態(tài)(modality)(3)原文中稱作“語態(tài)”,易與語法范疇voice的漢譯混淆,我們遵循學界常規(guī),將modality譯為“情態(tài)”。;V表示中心動詞,C代表深層格(semantic role)。命題是句子表達客觀事實的部分;情態(tài)是命題的傳達方式——語氣或態(tài)度。吳文以此為理論框架分析了“了2”的語法意義后得出結(jié)論:“了2”純屬句子情態(tài)部分,“表示說話者對命題的成立表達出一種肯定的語氣,不參與命題所表達的事項,當然也不可能表達命題事項的時態(tài)?!蔽覀冑澩瑓俏姆治雠c結(jié)論,認為“了2”是純表“肯定”語氣的語氣詞。疑問句中的“了2”仍表示肯定語氣,疑問意味由疑問語調(diào)、疑問語氣詞(例如“嗎”)承載甚至是純意念性的,這與古漢語中肯定語氣助詞“也”在疑問句中與感嘆句中同樣表示肯定語氣類似。

(二)“了2”的形成機制——“合音”與“寄生嬗變”

學界多認為“了”的各個意義之間具有演化關系。我們認為“了2”是由“了1”演變而成的,演化過程中存在一個重要的中間過渡環(huán)節(jié)——“了1”與某個表示“確定”義的語氣詞合音(fusion)而成的“了x”。從文獻與方言來看,這個語氣詞為古漢語表肯定語氣的句末語氣詞“也”。劉勛寧(1985)提出,句尾語氣詞“了2”來源于近代漢語位于句尾的“了也”之合音。劉文對南唐作品《祖堂集》進行了窮盡考察,發(fā)現(xiàn)書中的133個“了”能夠按句法位置分為三類:A類:V(O)了VP。例如:

9) 和尚見了云:灼然是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轉(zhuǎn)引自劉勛寧1985)

B類:V(O)了#(#表示不可結(jié)句)。例如:

10) 過江了,向行者云:你好去。(轉(zhuǎn)引自劉勛寧1985)

C類:V(O)了也#。例如:

11) 和尚云:送師兄去未?對曰:送了也。(轉(zhuǎn)引自劉勛寧1985)

劉文進一步指出,B類后面必跟分句,故B類實際上是V(O)了#VP。可見A類、B類實際上可概括為同一類:V(O)了#VP。A、B兩類合稱為甲類,C類改稱為乙類。“了”字句僅有甲、乙兩類而甲類中“了”無法結(jié)句,表明“了”只有與緊密“也”連用方能結(jié)句。曹廣順(1987)亦注意到:“這種在句末(筆者注:指在句末“了”后)加‘也’的情況,在《祖堂集》《敦煌變文集》《景德傳燈錄》中,都占絕對優(yōu)勢?!眲⑽陌l(fā)現(xiàn),甲、乙兩類句式與普通話“了1”“了2”句用呈嚴格對應干洗,普通話與乙類相比區(qū)別僅在于“V(O)了”變?yōu)椤癡了1(O)”。普通話語氣詞“了2”與近代漢語乙類句中的“了也”音韻、句法位置對應,故“了2”源自近代漢語“了也”的合音。劉文進一步結(jié)合陜西清澗話,山西臨汾話、洪洞話、平遙話、文水話,河北昌黎話、萬全話、懷安話等方言材料及元曲、明代小說等文獻資料,證明“了2”是“了也”的合音。胡雙寶(1981)、侯精一(1982)與劉勛寧觀點相似。史冠新(2006)認為臨淄方言“了3”是“了2”與“也”的合音。(4)史文中分類與普通話分類不一致,其“了2”并不對應于普通話的“了2”,我們暫不考慮其對“了”的分類及意義概括是否準確。齊滬揚(2003)指出確實存在“了”與其他語氣詞之間的合音現(xiàn)象,如普通話的“啦”“咧”可能正源于“了啊”“了哩”的連用合音。胡明揚(1981)亦持合音說,認為“嘍”是“了”和“嘔”合音形成的語氣詞,此外還認為“啦”是“了”“啊”的合音,“唻”是“了”“欸” 之合音。劉佩(2019)詳細考察了“了”“啊”合音為“啦”的過程。

我們贊同劉勛寧等學者“了2”源于“了也”合音的觀點。但“了2”是純肯定義語氣詞,而“了也”既表實現(xiàn),又表肯定,兩者的語義區(qū)別是如何形成的呢?劉文沒有涉及。劉文亦提出了另一個疑問:“現(xiàn)代漢語的V了1O了2中的‘了1’怎么來的?……有待于深入研究?!蔽覀冋J為虛詞“了”演變過程如下:表示“終了、完成”義的完成動詞“了0”(現(xiàn)讀[liao214])虛化為專表“實現(xiàn)體”義的體標記“了1”(5)學界公認虛詞“了”來源于完了動詞“了”。如曹廣順(1987)。其中可能還經(jīng)歷了“動相補語”等階段,如吳福祥(1998)認為“動+賓+了完成動詞”>“動+了動相補語+賓”“動+了動態(tài)助詞+賓”。簡便起見,我們不再列出這些可能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了1”因總在句末與肯定義語氣詞“也”(6)上古漢語“也”只能用于靜態(tài)句中表示肯定語氣,《祖堂集》所在的近代漢語時,“也”的用法擴展到還可用于動態(tài)句中,但仍表肯定語氣。連用而發(fā)生合音,生成了一個新“了x”(7)“了1也”以“實現(xiàn)體”和“肯定語氣”為雙重目標范疇:了1也{實現(xiàn)體[T]∩肯定語氣[T]}?!傲藊”以“完整體”為目標范疇,以“肯定語氣”為寄生范疇,語義格局為:了x {實現(xiàn)體[T]&肯定語氣[P]}。,因為與“了1”相比語音沒有變化或變化較小,并且相對而言“實現(xiàn)體”義更實在一些而“肯定語氣”義非常空靈,故仍以“了”記錄這個合音詞(8)孫錫信(1999)提出:“‘了也’連綴使用并不能說明‘了’的虛化,而‘了’字如果不虛化何以在‘了也’并合為一個音節(jié)le之后成為虛化的語氣詞?而且何以在漢字的形式上用原為動詞的‘了’而不用早就作語氣詞用的‘也’?”我們認為“實現(xiàn)義”而非“肯定語氣”義才是合音后的凸顯意義(后來才發(fā)生“寄生嬗變”,變成純表“肯定語氣”的語氣詞),故用“了”字而非“也”字來記錄這個合音詞。,并以“實現(xiàn)體”義為目標范疇,“肯定語氣”義成為寄生范疇(即“外畛化”,見§2.3),“了x”被當作“了1”的繼承者,亦被認為是體標記;之后“了x”發(fā)生“寄生嬗變”,形成以“肯定語氣”為“專表范疇”的純肯定義語氣詞“了2”。

(三)“V+了1+O+了2”格式產(chǎn)生的原因與“了1+2”的實質(zhì)

至于“了1”“了2”相隔共現(xiàn)格式“V+了1+O+了2”(如“我吃了1飯了2?!?的由來,我們認為“了1”或“了x”都可以用于歷史上的“V+(O)+了”格式中,其中“了1”是實現(xiàn)體標記(前移到賓語前面后才顯現(xiàn)出這一已經(jīng)具有的性質(zhì)),“了x”表實現(xiàn)體并寄生確定語氣。為進一步加強語氣或出于句式糅合等原因,產(chǎn)生了“動+卻+賓+了”格式,這一格式的產(chǎn)生是“了2”生成的前提。(9)如“雪峰放卻垸水了云……”(《祖堂集》)?!癡卻了也”的演變與之類似,如:“與摩則大唐國內(nèi)山總被阇梨占卻了也?!?《祖堂集·洞山和尚》)(曹廣順,1987)我們認為此格式剛形成時其中的“了”是之前合音生成的“了x”,后來因其目標范疇——實現(xiàn)體義與近代漢語體標記“卻”語義重復而“寄生嬗變”成純語氣詞“了2”,之后“卻”被語法意義相同的體標記“了1”替換,從而最終形成了“V+了1+O+了2”格式?!傲?”并非如一些學者所言是“了1”虛化程度的加深——“實現(xiàn)體”義與“肯定語氣”義語義距離過大,演化途徑較為勉強難解,且筆者(可能知識所限)尚未見到主要語言中由實現(xiàn)體/完成體標記虛化為確定語氣詞的先例,故這一演變途徑得不到語言類型學共性支持,而合音說與“寄生嬗變”說則較具說服力。 “了”的演變過程可概括為:

了0{結(jié)束義[T]}→了1{實現(xiàn)體義[T]}→了1也{實現(xiàn)體義[T]∩肯定語氣義[T]}→了x{實現(xiàn)體義[T]&肯定語氣義[P]}?了2{肯定語氣義[E]}。

張斌(2000)認為,位于謂詞或謂詞性短語后面結(jié)句的“了”是“了1+2”,既表示完成,也表某種語氣,如:“我已經(jīng)吃了。”通常認為“了1+2”是“了1”和“了2”緊密連用后省略其一形成的,但是這說法的缺陷在于漢語歷時文獻與現(xiàn)代北方方言中都未見包含“V 了1了2”之語料,普通話“他笑了”的音系底層只是“他笑了2”。(范曉蕾2020)我們認為“了2”并非先于“了1+2”產(chǎn)生,所謂“了1+2”其實正是歷史上“了x”的遺留(從中分化出“了2”的“了x”仍然存在,如上文普通話「們1」與「們2」的關系),其語義格局仍然為:了x {實現(xiàn)體義[T]&肯定語氣義[P]},正與學者們分析的“了1+2”語義一致。

三、“語義畛”——“寄生范疇”與“寄生嬗變”的理論深化

寄生范疇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一種外在的句法語義限制,而不屬于庫藏手段本身的意義。我們將含有寄生范疇的庫藏手段所關聯(lián)的語義范圍,稱作其“語義畛”(semantic scope)?!邦场绷x為“范圍”。之所以不用“界”“域”“場”等詞,是因為這些詞通常有著比較常見的語言學意義,如“詞義場”主要指詞義的同義、反義聚合等。其中庫藏手段本身固有的語義,可命名為“內(nèi)畛”(inner semantic scope)或“語義輪”(semantic disk),類比于月輪——月輪的光芒顯示的月亮本身形狀;庫藏手段的句法語義限制——寄生范疇,可稱作“外畛”(outter semantic scope)或“語義暈”(semantic halo),類比于月暈——月暈光芒顯示的不是月亮本身的形狀?!巴忸场笔菐觳厥侄螐娭朴糜诨虿挥糜诘恼Z境的意義,本質(zhì)上是一種對語境義的“標示”(indicate)。內(nèi)外畛兩者有本質(zhì)區(qū)別:內(nèi)畛是庫藏固有(inherent)、內(nèi)在(internal)的語義部分;外畛非庫藏本身的語義部分,是非固有(non-inherent)、外在(external)的語義部分。

寄生范疇變?yōu)槟繕朔懂?,可以稱為語義“內(nèi)畛化”(semantic internalization)或“義輪化”;目標范疇變成寄生范疇,可以稱為語義“外畛化”(semantic externalization)或“義暈化”。如“了1也”變?yōu)椤傲藊”的過程為了1也{實現(xiàn)體義[T]∩肯定語氣義[T]}→了x{實現(xiàn)體義[T]&肯定語氣義[P]},其中“肯定語氣”義發(fā)生了“外畛化”,由目標范疇變成了寄生范疇。語義內(nèi)畛化的機制是“語境吸收”(absorption of context)。(Bybee et al 1994;Traugott &Trousdale2013)語義外畛化的機制,可以相應地稱作“語境釋放”(discharge to context)——就是將某個庫藏手段本身的意義,重新分析為其外在的句法語義限制。某個庫藏手段經(jīng)常用于(無需強制用于)某個語境中,即可能發(fā)生語境吸收,以強制性為特征的寄生范疇發(fā)生語境吸收也在情理之中。目標范疇與寄生范疇,是語義在“內(nèi)外”維度上區(qū)別。寄生范疇是一種“虛光所及”的“隱性范疇”(劉丹青2018),通常在潛意識層面發(fā)揮作用而不在顯意識中凸顯。往往刻意思考才會發(fā)現(xiàn)其存在,要專門考證才能發(fā)現(xiàn)其清晰輪廓?!凹纳懂牎比沼枚恢且环N“自發(fā)”程度較高、潛意識的運用;“目標范疇”日用而知之,是一種“自覺”程度較高、顯意識的運用。相關概念可圖示如下:

圖1 語義畛及相關概念

內(nèi)畛義與外畛義在通常情況下存在相對凸顯度的區(qū)別,典型的內(nèi)畛義凸顯度較典型的外畛義為高,但凸顯度并非兩者的根本區(qū)別——某些情況下外畛義(寄生范疇)也會凸顯(劉丹青2018),但并沒有改變其外畛義的性質(zhì)。只有在外畛義凸因顯度較高而使人們產(chǎn)生某種錯覺,將語義凸顯度與語義的內(nèi)外之間的通常相關性誤當成了必然相關性,從而將凸顯的外畛義當成了庫藏手段內(nèi)在、固有的語義——內(nèi)畛義,才會發(fā)生“內(nèi)畛化”而轉(zhuǎn)化為“內(nèi)畛義”,從而發(fā)生“寄生嬗變”。內(nèi)畛,又分為內(nèi)畛核心與內(nèi)畛邊緣,核心是實在義、主要義,邊緣是虛化義、次要義。內(nèi)畛邊緣義與外畛的凸顯度差別更小,從而更容易發(fā)生相互轉(zhuǎn)化。(10)“外畛”“寄生范疇”與利奇提出的七種語義中的“搭配義”有所區(qū)別。寄生范疇的庫藏手段,通常是功能詞/詞綴/形態(tài),而搭配義的庫藏手段,通常是實詞。另外,搭配意義通常指的是直接搭配的另一個詞的意義,即直接搭配者的語義,如“吃”的搭配義是“生物”,表示其動作發(fā)出者只能是生物,如“貓吃魚”“羊吃草”。而寄生范疇只表示語境中存在這一意義,未必是直接搭配,這個意義的承載者可能存在于另一個分句中,如劉丹青、孫澤方(2020):“‘免得、省得’前一分句寄生非現(xiàn)實式;‘唯恐、生怕’前一句寄生現(xiàn)實式;‘以免、以防’前一分句無寄生?!鄙踔量赡苁遣淮嬖谟行纬休d者的“意合義”。

四 結(jié)語

本文論述了“了2”是怎樣通過“寄生嬗變”機制形成的。全過程可以總結(jié)為圖2:

圖2 “了2”的形成過程

我們還提出了“語義畛”這一概念,“語義畛”包括“內(nèi)畛”與“外畛”,寄生范疇本質(zhì)上是一種“外畛義”,“寄生嬗變”過程往往伴隨著語義的“內(nèi)畛化”或“外畛化”。

我們認為,當前語言學研究對語義地位的關注存在提升的空間。時賢們習慣于將一個庫藏手段的語義分“主次”,如將漢語合成詞區(qū)分為復合詞、派生詞、重疊詞三類,其中復合詞與派生詞劃分的主要根據(jù)就是語義“主次”的不同:復合詞的語素都稱為“詞根”,語素義都比較實在,不分主次;而派生詞的語素義有實有虛,其中實義是由“詞根”表達的主要語義,虛義是由“詞綴”表達的次要語義。但是對于語義也可“分內(nèi)外”這一點,學界似乎是關注不夠。兩個語義組合在一起時(我們將組合的語義稱為“義部”),可能有三種情況:1.不分主次。2.分主次而不分內(nèi)外。3.分內(nèi)外:兩個義部分別處于內(nèi)畛與外畛。

猜你喜歡
范疇語氣語義
新編《小老鼠上燈臺》
中國美學“氣韻”范疇之“韻”探頤
語氣不對
語文閱讀教育中的三對重要范疇辨正
語氣
附加疑問句要點搜索
漢語依憑介詞的語義范疇
陶藝范疇
晋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达州市| 西吉县| 沐川县| 郓城县| 江城| 公安县| 南投县| 达拉特旗| 昭通市| 黑河市| 潢川县| 弥勒县| 思南县| 东乡族自治县| 武宁县| 龙泉市| 乐亭县| 玛纳斯县| 连南| 民乐县| 乐至县| 贵溪市| 延庆县| 白玉县| 徐汇区| 安塞县| 大安市| 金沙县| 西华县| 河北省| 临颍县| 江口县| 观塘区| 通化县| 铅山县| 衡南县| 合肥市| 和顺县|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