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杰
由于歐美影視劇文學作品越來越多地傳入國內,影視劇文學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娛意義和教育價值也日益凸顯。因此,想要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歐美影視劇文學作品,國內觀眾往往需要優(yōu)質的電視劇源語臺詞的中文譯本,以沖破源語影視劇的話語束縛。因為中西文化的不同,影視中很多情節(jié)若僅僅依靠傳統文字翻譯,會給中國境內觀眾帶來極大的困擾。所以,影視翻譯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傳統文化因素所產生的影響,更具體的是指文化意象。本文從歐美影視作品字幕翻譯的基本方法與特征開始,探討通過字幕翻譯將西方文化意境向中國境內觀眾傳播的方法。
中國引入外文電影的歷史不長,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影視是叫做“西洋影視”的一欄節(jié)目,是由上海在1896年出產的[1]??烧嬲淖g制片還要追溯到1949年,一部名為《普通一兵》的電影,由東北電影譯制廠譯制。然而,電影翻譯研究,特別是字幕翻譯研究,在國內翻譯研究范疇中處于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迄今還不是一個比較獨立的理論體系。
歐美影視劇字幕翻譯的特點
歐美影視劇字幕是指在播放歐美影視作品的同時,會將作品中角色的對話及旁白等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以便幫助觀眾們更為精準地了解、分析影視作品所要傳達的內容和意圖[2]。一般而言,目前最為常見的歐美影視作品字幕翻譯有兩種形式,其一是直接將影視劇中的各種聲音效果所表達的語言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其二是對影視劇的欣賞對象進行分類,參考其話語進行翻譯,從而呈現在字幕當中,翻譯出來的文字內容更加貼合觀眾的語言類型。這在歐美影視劇中顯得格外重要,對于大部分國內觀眾而言,歐美影視作品的原聲常會出現觀眾不能夠完全理解對話內容等問題,這時字幕的翻譯就尤為關鍵了[3]。
國內不少專家學者對電影字幕的特性進行了深入研究,將電影配音與字幕的制約原因劃分為六類:時間、空間、音響、圖形、語音和口語。在國內,一直有對電影語言的研究,其中較為權威的當屬錢紹昌教授,他作為影視字幕研究專家享譽國內外,曾指出電影語言包括了聆聽、綜合、瞬間、通俗以及無注等五種特性[4]。本文通過研究歐美影視字幕的翻譯,整理出了以下幾點特征。
翻譯內容的多元化
翻譯內容的多元化,即翻譯內涵的多樣性。這一點是由影視作品所涵蓋的主題比較多樣化而確定的。例如,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就包含了大批的物理、科學技術等深層次內涵的譯文,從分子到電離,從生化反應到人工智能之類,它們需要字幕編譯者掌握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在知名的影視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由于大部分的內容借鑒了莎士比亞原作的語句,所以,在字幕編譯的過程中,就需要極重視原作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原有的韻味。所以,就這一層面來說,電影字幕翻譯,就猶如一座博物院,內涵包羅萬象,形式多姿多彩。
翻譯語言的迎合性
迎合性在國內一般是指使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話語和普通聽眾的話語之間做到良好的配合和銜接。比如,在翻譯好萊塢的經典劇作《YES MAN》時,原劇中男主角的語言都是偏幽默的風格,可這一點只能夠在美劇中淋漓展現,進行字幕轉譯時就會存在很多困難,這是國內外語言文化差異所導致的,此時就需要字幕的轉達,要求將原句中的美式幽默進行修改,以一種易于國人理解的形式來呈現。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字幕翻譯具有著相當的適應性發(fā)展條件。
翻譯語言的表現性
所謂表現性,或者稱之為表演性,是指在對影視作品中的語言和聲音進行文字轉述并且翻譯時,對這些被翻譯的語言需要進行選擇和加工,他們的詞匯、語句、句式、章法等方面均不是直白式翻譯,都需要采取藝術手段的潤色和加工,甚至是采用夸張的表現手法,使得字幕中出現的表達形式不僅能夠烘托出角色的特點、語氣,而且能夠迎合觀眾的語言習慣和用詞,更進一步地進行影視劇角色立體感的塑造和思想情感的表達。
歐美影視劇字幕的文化翻譯方法
為了使廣大觀眾接觸到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就需要譯者更多地以交流與譯文的視角思考問題,但是交際譯文的成功與否,與譯者對中西文化的掌握、運用程度有很大關系。所以,譯文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片子的傳播和反響。國俗語義,從單詞語義角度來說,就是指融入中國歷史社會主義文化、民族宗教背景、地方民俗風情、民族文化背景和地域人文氣息等的豐富內涵[9]。不難看出,由文化原因而形成的多元化國俗語義,影響著影片譯文。
中國風—翻譯歸化理論的應用
翻譯歸化理論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將原句本土化,即是以原句意為目標性語句,譯文為歸宿,只是向目標靠攏,本土化地表達原句意思。這一類翻譯方式對于影視劇字幕翻譯大有裨益,能夠貼合我國觀眾的語言習慣,將“視”與“聽”統一起來,從而保證劇情的順暢。翻譯歸化法存在三種方式,即對譯、替代和替換,且已經達到意譯的程度,所謂意譯就是指“翻譯的語言表達形式,做到符合目的語的標準而不影響源語的表達,但又忠于原文”。但是由于國內大部分觀眾的知識水平和對影片的理解力參差不齊,加之許多觀眾不可能對影片中的歷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認識,在這些情形下,經過意譯的影片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10]。
異國情調—翻譯異化理論的應用
在歐美電影字幕翻譯工作中,通過使用異化譯文方法,可以使國內受眾在文化層方面和國外接軌。異化譯文方法大體上是對原語句加以直接翻譯,保存原語句中的俗語和典故,可以使觀眾對“異國情調”有所認識。
歐美影視劇字幕中文化意象的傳遞
在翻譯電影字幕時,除了前面提到的要注重翻譯的方法與技能外,更多的時候需要關注國內觀眾對國外文化的接受心態(tài),因為只有在文化心態(tài)上做到了與電影之間的良好互動,才能讓國內觀眾在享受藝術的同時,內心深處得到人文感受與觸動。
注重大眾文化的價值取向
歐美影視劇在向“中國觀眾席”方向發(fā)展的過程中,除地域、語種上的限制以外,因文化交流而產生的多元互動也是主要的文化內涵。此外,由于歐美電視劇為了表現異國民族的文化,片名即便簡短但也隱含了大量的人文含義與意識形態(tài),所以,在對歐美影視劇名進行翻譯時,一方面要實現對異國風情的重視,另一方面,翻譯的片名要有一定的文化含義,譯出的內涵也可以代表著一種完全不是其源語或傳統文化中所知的概念,比如宗教、地方文化、地方特產以及和某種事物相關。所以,傳統文化的翻譯是有一定困難的。影視劇的文化內涵雖然主要來自日常生活,卻高于日常生活,因此,影視劇名中也就自然暗含了眾多的人文元素。
注重觀眾審美文化的訴求
審美觀,這是人類獨有的感受,存在于人們的主觀意識形態(tài)中,是內心活動的一種表現,不同人的審美觀有所不同,且沒有正確錯誤之分,僅僅代表個人的感受。審美觀多是人們對生活、藝術中一切事物的感受,因此,在影視作品中必然存在審美的運用,美學原理之于影視劇而言密切相關,且不可分割。中國秉持著“無便是有”的樸素哲學觀,將美學思想貫穿于生活的點點滴滴,將現實生活筑于美學基礎之上,這與西方實體美學大相徑庭,西方多是將美學置于較高的層次,脫離生活,凌駕于人,將其與日?,嵤孪喔綦x。正是這種完全不同的審美習慣,賦予了中西方截然相反的審美觀,二者有關藝術的情趣大不相同,所以在影視劇作品中的體現十分明顯。字幕翻譯則是需要聯系兩種審美觀,尋求一種共通的審美平衡,既能夠符合西方審美思想,也要能夠為中國審美觀所接受。這就需要翻譯者在對歐美影視劇進行翻譯時,對劇中的美學思想深入了解、分析,并作出客觀評判,再通過易于接受的文字形式將原作品的各種情境和意向準確傳達。
(作者系遼寧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