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導讀:幼兒園閱讀教學作為促進幼兒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發(fā)展的關鍵載體,其教學組織情況及其教育成效備受關注。繪本作為深受幼兒、教師與家長青睞的圖畫書籍,為閱讀教學的高效落實提供了新思路?;诖耍F(xiàn)聚焦學齡前兒童的認知需求,分析繪本閱讀的教育價值,立足幼兒園閱讀教學實踐情況,分析繪本閱讀教學存在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針對幼兒園繪本閱讀的趣味設計與實踐策略展開探討,以期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提升其閱讀能力。
閱讀不僅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支持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工具。幼兒園教學的各類指導性文件明確了早期閱讀的教育價值,強調將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置于教學首位,引發(fā)關于幼兒閱讀教學模式的深度思考與廣泛討論。繪本憑借圖文并茂、結構簡單、情節(jié)有趣、想象豐富的優(yōu)勢備受幼兒青睞,被譽為最適合幼兒的閱讀材料。繪本閱讀為豐富教學課程體系與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提供有力加持,成為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立足幼兒視角設計與實施繪本閱讀活動,最大限度獲得放繪本的育人成效成為教師需要深入探究的第一要務。
一、繪本閱讀的教育價值
繪本是國際公認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讓幼兒從中讀出故事,激活想象,構建多彩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多元智能,極具教育價值。繪本在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應用對豐富幼兒園一日生活,發(fā)展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積極意義。具體而言,第一,繪本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幼兒身心尚處于發(fā)育階段,專注力、理解與思維力展現(xiàn)出明顯的局限性,閱讀活動對幼兒而言不失為一個挑戰(zhàn)。繪本不同于純文本類的書籍,不僅圖文并茂、色彩豐富,而且淺顯易懂,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契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與內心需求,更易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其快速進入閱讀世界并沉浸其中,點燃幼兒的閱讀熱情。第二,繪本有助于推動幼兒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繪本閱讀對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而繪本的育人價值遠不止于此,對健康、社會、藝術及科學五大領域素養(yǎng)的發(fā)展同樣展現(xiàn)出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從繪本中幼兒可學習積極健康的生活習慣,可在故事情節(jié)的交流與演繹過程中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可通過觀察色彩斑斕、豐富夸張的圖畫獲得藝術啟發(fā),可通過書本探究世界的奧秘等。小小的繪本融合了幼兒園教育的諸多方面,讓幼兒的認知突破簡單的符號化,實現(xiàn)認知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綜上所述,幼兒園打造有趣味、有意義的繪本閱讀活動極為必要。
二、繪本閱讀教學的實施現(xiàn)狀和趣味設計策略
(一)教師的活動組織情況分析
隨著繪本閱讀熱潮的來襲,教師對繪本閱讀教學的價值認知逐漸達成普遍共識,教學逐漸走向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但是部分教師受經驗主義的影響,立足于成人視角設計繪本閱讀教學活動,導致教學設計與幼兒需求之間的落差,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的閱讀興趣與教學的有效性。綜合教學實踐總結如下繪本教學局限性。第一,繪本的選擇范圍較狹窄。繪本的優(yōu)劣是決定教學成效的先決條件,部分教師秉持拿來主義思維,教學內容封閉于幼兒園提供的內容,忽視幼兒的生活經驗、認知接受能力及興趣取向等關鍵因素,削弱了繪本閱讀的豐富性與趣味性。第二,教學方式的運用存在不當之處。雖然幼兒心智尚未發(fā)育完全,但是這不能影響幼兒的主體地位,但部分教師的教育指導卻越俎代庖。面對幼兒閱讀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學而不達,教師采取灌輸所謂標準答案的方式,并未給幼兒提供相對自由的自主閱讀空間,不利于幼兒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此外,教師通常采用故事解析的方式闡述繪本閱讀核心主題與主要內容,形式不夠豐富多樣,一成不變的模式化閱讀指導方式未充分展現(xiàn)繪本的趣味性優(yōu)勢。師幼之間的認知、思維與情感的有效互動較為匱乏,造成了繪本年閱讀存在淺學淺教的問題。教學方式的選擇與應用的適當降低了繪本閱讀的吸引力,容易讓幼兒出現(xiàn)審美疲勞,逐漸對繪本閱讀失去興趣,難以調動閱讀主動性。
(二)幼兒的閱讀行為情況分析
繪本閱讀是一項依賴于主體主觀能動性的個性化認知活動,幼兒作為教學主體,其興趣態(tài)度、思維方式及閱讀能力對教學成效有直接影響。具體而言,幼兒的閱讀行為反映出以下問題:第一,閱讀興趣穩(wěn)定性不足。幼兒閱讀興趣的高低對繪本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面對以注意力為主導的幼兒群體,如何激發(fā)繪本閱讀興趣并保持興趣的持久穩(wěn)定成為棘手問題。根據(jù)教學實踐觀察所得,相較于其他課程活動,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并不高。在教學初期,受獵奇心理的驅使,幼兒會自主翻閱繪本,但是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專注力容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產生一些與繪本閱讀無關的行為。第二,閱讀能力存在局限性。3—6歲的幼兒有極為豐富的想象力,但是語言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較薄弱,很難將腦海中天馬行空的想法生動、準確地表達或表現(xiàn)出來,這是繪本閱讀教學面臨的又一重要問題。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幼兒容易出現(xiàn)不理解圖畫內容含義、觀察及提取信息不全面或表達邏輯混亂的問題,影響閱讀質量與閱讀效果。此外,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少,對繪本內容的理解與解讀時常脫離現(xiàn)實,雖然繪本激活了幼兒的發(fā)散思維,但是幼兒難以從繪本中了解到生活與學習所必需的基本認知與規(guī)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繪本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與實用性。由此可見,繪本閱讀需在尊重幼兒個性發(fā)展的前提下提供指向性的點撥與指導,引導幼兒突破認知瓶頸,使綜合素養(yǎng)獲得實質性發(fā)展。
(三)加強繪本甄選,拓展閱讀視角
符合幼兒認知層次且富有吸引力的繪本是閱讀教學趣味設計的基本前提,需要教師摒棄拿來主義思想,積極挖掘,在拓展繪本資源的同時注重繪本的甄選。根據(jù)幼兒認知規(guī)律與教學需求,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以幼兒的興趣為導向。對以感性思維認知事物的幼兒而言,符合內心需求的事物更易于激發(fā)探究欲望。因此,繪本的選擇需要捕捉幼兒的興趣點。例如,融入幼兒熱衷的動畫片元素,選擇以小豬佩奇為主題的繪本素材,《豬爺爺和豬奶奶》《小豬佩奇系列之花園種菜》《起風的秋日》以及《我的朋友們》等。借助幼兒喜聞樂見的主題增強繪本閱讀的趣味性。第二,以貼近日常生活為宜。幼兒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不足,往往對身邊熟悉的事物更感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繪本時應注重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不僅可增加閱讀的現(xiàn)實教育價值,而且更易于促使幼兒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讓幼兒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閱讀的魅力與趣味,形成持久穩(wěn)定的閱讀興趣。第三,閱讀內容簡單易懂。繪本閱讀的趣味設計并非教師自認為有趣,而是要讓幼兒沉浸其中。因此,繪本的選擇需要擺脫成人思維,站在幼兒平行視角進行分析與選擇,在內容上既要注重豐富性、沖突性與開放性,又要遵循通俗易懂的基本準則。例如,《幼兒園的一天》《彩虹色的花》等,讓幼兒享受繪本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及愉悅感。
(四)融入游戲元素,激發(fā)閱讀興趣
游戲作為培養(yǎng)幼兒成長的娛樂形式,是幼兒園最常見的活動載體。繪本閱讀采取課程游戲化,增強教學趣味性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圍繞繪本的核心思想與故事內容,設計與之相匹配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繪本閱讀不再是單調乏味的宣講,而是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完成閱讀解構與探索。以《我的情緒小怪獸》繪本閱讀為例,繪本以幼兒常見的情緒問題為中心,幫助幼兒了解情緒的含義,學會緩解、調整自己的情緒。在組織繪本閱讀時,教師運用游戲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讓幼兒的閱讀理解自然深入。首先,調動感官體驗。教師將繪本中提到的各種情緒,如快樂、傷心、生氣、害怕、平靜,制作成漫畫卡片,并設計聽指令做表情的游戲。教師先讓幼兒代表各種情緒的表情,然后隨機出示漫畫卡片,讓幼兒做出相對應的表情。教師以此切入閱讀主題,促使幼兒將圖畫及文字含義與感官認知關聯(lián)起來,為繪本閱讀做鋪墊。其次,解構繪本內容。繪本中將不同的情緒與顏色對應起來,賦予抽象的情緒認知以具象化的載體。教師利用繪本內容的這一特點設計畫一畫游戲,引導幼兒通過涂顏色或自主繪畫的方式將不同的情緒裝入罐子里。依托游戲將繪本的圖文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操作,為幼兒構建閱讀支架,更為直觀、深入地理解繪本含義,并融入自我理解。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游戲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加深其閱讀體驗。
(五)增強師幼互動,激活閱讀思維
高效的繪本閱讀不僅限于機械的內容輸入,還注重幼兒的主動思考與情感的迸發(fā)。因此,繪本閱讀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應以師幼互動為主要形式,激活幼兒的閱讀思維,拓展閱讀感知的層次。以《好餓的小蛇》繪本閱讀為例,此作品涵蓋了各種水果、顏色、形狀等多個知識點,畫風夸張,有點丑卻很溫馨、幽默,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教師通過融入多樣化的互動設計充分展現(xiàn)繪本的趣味性。首先,情境導入。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或卡片道具等方式,圍繞繪本的主人翁——小蛇和蘋果、香蕉等主要事物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教師引導幼兒對繪本故事內容展開大膽想象、推測,激發(fā)幼兒的閱讀欲望,增強繪本閱讀的代入感。其次,整體感知。教師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繪本的主要內容,借助聲情并茂的語言、夸張豐富的肢體動作突出閱讀要點。如體現(xiàn)小蛇的饑餓狀態(tài)以及看到食物的欣喜心情、各種食物的特點以及小蛇吃完食物后身體的變化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使幼兒快速對繪本內容形成整體性的初步感知。最后,提問引思。教師設計思考問題引領幼兒的閱讀思維,鍛煉觀察、捕捉表達關鍵信息的意識與能力。如“小蛇長什么樣子?”“它吃了哪些食物?”“蘋果是什么形狀?”“小蛇吃到蘋果后肚子像什么?”等觀察類的問題。又如“猜一猜小蛇看到飯團之后會是什么表情?”“心里在想著什么?”“如果你是小蛇,你最想吃什么?”等發(fā)散思維的問題。教師借助層層深入的問題,引發(fā)幼兒的主動思考與表達。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促成師幼互動,將幼兒的閱讀思維引向深處。
(六)引導自主閱讀,鍛煉閱讀能力
繪本閱讀的最終落腳點是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能力及語言能力,僅依靠教師的主導解析是遠遠不夠的,需為幼兒提供自主閱讀空間,促成幼兒與繪本的深度對話,形成個性化閱讀感悟。因此,教師要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繪本閱讀教學設計做到大膽放手,閱讀干預做到張弛有度,尊重幼兒的主體感受,促進閱讀能力的快速提升。幼兒對繪本主題并不陌生,而且繪本故事內容通俗易懂,為幼兒自主閱讀提供了可能性。首先,教師以任務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自主閱讀意愿與行為。如設置閱讀任務,找一找繪本有哪幾個人物,他們遇到了什么事情?為幼兒提供自主閱讀空間,并運用小貼畫、小紅花等物質獎勵及語言激勵幼兒主動完成閱讀任務。然后,引導幼兒分享自己的閱讀所得,不拘泥于所謂的標準答案,鼓勵幼兒暢所欲言、積極表達。其次,組織幼兒對繪本的理解展開交流探討。根據(jù)幼兒的性格、閱讀能力及學習需求劃分學習小組,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話復述繪本故事,相互談一談讀完繪本得到了哪些信息或知識。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造相互交流的機會促成同伴間的積極交往,在鍛煉幼兒的自主閱讀水平的同時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探討能力。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造寬松的閱讀空間與氛圍,幼兒能夠充分展現(xiàn)自我,促進閱讀能力的個性化發(fā)展。
(七)注重讀后延伸,豐富閱讀體驗
由于幼兒的理解能力較為薄弱,很難一蹴而就地明白繪本的深層內涵,讀后的復盤、梳理與深化尤為重要。因為教師需要注重讀后的拓展活動,增強繪本閱讀的延展性與生長性。以《我長大了》繪本閱讀教學為例,在完成繪本內容解構之后,教師組織開放性的閱讀拓展活動,達到解放幼兒天性的目的。首先,組織繪本故事演繹。情境角色扮演是幼兒較熱衷的活動形式,教師以此為著力點,引導幼兒自由尋找同伴,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展現(xiàn)繪本故事內容。在此過程中,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進行改編,讓故事更生動、精彩。其次,設計自主創(chuàng)編活動。教師緊扣繪本的留白,組織幼兒展開想象新編故事。《我長大了》故事內容中針對大熊爸爸的內心狀態(tài)并未做過多的體現(xiàn),教師可以捕捉這一內容留白,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完善。同時,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給予必要的啟示,如小熊溺水后,大熊爸爸會有怎樣的心情?打開幼兒的思維空間,促成幼兒與繪本的深層次對話交流,深化閱讀體驗。
三、結語
繪本作為兒童閱讀的重要載體,也是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需要立足幼兒視角設計繪本閱讀活動,以有趣味、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為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注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