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文 黃佳雨 牟驚雷 梁冠瓊 林婓 王立前 何賽潘 柳席 丹荔
摘 要|目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重,為了快速識別發(fā)現(xiàn)在近期及將來可能發(fā)生心理危機的學生,建立心理危機快速測評篩查系統(tǒng)。本研究通過檢驗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和空心病量表在大學生樣本中的信效度,評估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對大學生自殺風險的預測效果。方 法:以大一入學新生為對象,運用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進行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空心病量表和貝克抑郁量表的施測。結(jié)果: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601,與貝克抑郁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為0.423(p <0.01),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727(p <0.01);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29,與貝克抑郁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為0.652(p <0.01),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29(p <0.01);空心病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72,與貝克抑郁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為0.578(p <0.01),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44(p <0.01),因素分析交叉驗證了空心病量表的四因素模型,各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在0.482~0.905之間,具有中上的擬合優(yōu)度;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空心病量表和貝克抑郁量表的ROC曲線 下面積在0.770~0.851之間;在14名高危個案中,以各量表平均值1、2、3個標準差為標準,相較于貝克抑郁量表,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能夠額外預測出2/2/2名個案,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能夠額外預測出1/4/2名個案,空心 病量表能夠額外預測出1/3/3名個案;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對危機個案的預測 率為92.9%。結(jié)論:(1)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和空心病量表在大學生樣本中具有較好的信效度;(2)與貝克抑郁量表相比,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的自殺風險預測效果相對更好,且能夠貢獻出特異
性的預測個體,能夠快速識別發(fā)現(xiàn)可能在近期及未來發(fā)生心理危機的學生并對其進行重點關(guān)注。
關(guān)鍵詞|大學生;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信效度;自殺預測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逐年增多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在大學生非正常死亡之中,自殺死亡所占比例最大,為非正常死亡的 47.2%(楊振斌、李焰, 2015),如何更加高效地預防大學生自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研究指出,50% ~ 75% 的自殺青少年患有情緒障礙,嚴重的抑郁癥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Marttunen et al.,1991),跟自殺行為高度相關(guān)的因素還有絕望感與自殺意念(Dixon et al.,1994)。針對大學生自殺風險評估,有國內(nèi)學者編制大學生自殺風險評估量表,其中包括自殺意念、絕望感、自殺準備、生命認同和自殺認同五個因素(楊雪龍、童輝杰,2010)。
此外,有研究者通過長達 12 年的縱向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以自殺未遂為指標,6 種與自殺密切相關(guān)的變量(抑郁、絕望、沖動、攻擊、沖動和易激惹),僅有抑郁癥狀的變化和個體自殺未遂的風險變化相一致(Melhem et al.,2019)。此外, Melhem 等人還發(fā)現(xiàn)年齡較小、終身抑郁癥史、終身雙相障礙史、童年虐待是自殺未遂的預測指標。
以往的大量研究均表明自殺既往史、自殺傾向以及自殺態(tài)度等相關(guān)因素是 相較于其他預測因素而言,對于個體的自殺風險預測最直接和有效的因素。如 有統(tǒng)計表明,30% ~ 60% 的自殺成功者具有既往自殺企圖(即曾經(jīng)自殺未遂), 10% ~ 14% 的自殺未遂者最終自殺身亡;與一般人群相比,具有既往自殺企圖個體的自殺危險性超過其 100 倍(安寶富等,2006)。由于大學生所處心理發(fā)展階段正是自我認同的探索與建立時期,自我認同的發(fā)展水平也是大學生群體自殺風險的可能預測因素之一,且已有研究表明自我認同與自傷、自殺行為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Chandler and Marcia,2003;Kim,2011)。
我國對自殺現(xiàn)象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早期對于自殺的評估大多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貝克抑郁量表(BDI)等關(guān)于自殺態(tài)度、自殺意念和抑郁的部分條目進行,對自殺預測能力十分有限。雖然有一部分學者開始從生物、心理、社會等多因素進行綜合評估,但總體上缺乏良好的本土化自殺評估工具(尹敏、李小麟,2013)。
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陸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已開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篩查,旨在盡早全面發(fā)現(xiàn)學生中潛在的心理危機情況并及時提供干預。篩查工具主要包括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 大學生人格量表(UPI)、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量表(16PF),以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等(方曉義等,2018)。但總體來看,這些心理篩查工具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局限。
(1) 量表的人群適用性方面。由于目前我國常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工具主要是從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外國直接引進或修訂的,是否適合我國當代大學生人群以及這些量表在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方面的信效度方面存在爭議(王建中、吳瑞林,2007)。
(2) 癥狀表現(xiàn)的解釋方面。近年來越來越多臨床個案出現(xiàn)了無法用已有理論經(jīng)驗良好解釋的癥狀與表現(xiàn),現(xiàn)有篩查工具無法提供合理的解釋。
(3) 提供信息方面。已有篩查工具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信息來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對新生訪談提供的幫助有限,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對學生當前情緒影響較小的長期危險因素。
(4) 量表使用目的的適應性方面。這些量表旨在對學生的人格特點進行探查或識別測評當下短期內(nèi)的心理癥狀或心理健康狀態(tài),但是無法對學生長期潛在心理危機風險情況進行預測和篩查,無法滿足高校心理健康特別是心理危機預測篩查與高危個案的預防性干預需要。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發(fā)展了高校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在編制大學生心理危機篩查系列量表的過程中做了以下創(chuàng)新性工作。
(1) 量表編制基于徐凱文博士團隊的多年臨床研究,一改以往篩查對于即時的癥狀本身的評估,將測查重點放在對于過往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個人觀 念等對于人格形成壓力應對模式等有影響的因素,以此提出心理危機的“樹理論” 和空心病理論模型。
(2) 量表編制研究對象聚焦我國當代高校學生,研發(fā)團隊基于與高校學生工作的臨床經(jīng)驗對測評量表進行開發(fā),多數(shù)題目表述來源于高校危機學生個案的自我報告和表達。
(3) 量表測評目的旨在識別發(fā)現(xiàn)可能在近期及未來發(fā)生心理危機的學生并對其進行重點關(guān)注,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量荷載范圍內(nèi)盡可能準確預測篩查出潛在危機學生,及時及早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
(4) 量表粗篩的結(jié)果配合對篩查出需要重點關(guān)注學生的面對面訪談,可以識別存在近期心理危機和長期心理危機風險較高的學生。陽性測評題目可直接作為訪談提綱進行進一步具體評估,輔助高效進行新生訪談。
(5) 量表包含學生既往成長經(jīng)歷、環(huán)境、社會支持、應對等多方面信息, 全方位多角度縱深了解學生心理成長發(fā)展的各方面信息,為后續(xù)的評估和干預的迅速收集提供信息和支持。
2 對象和方法
對象
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以下簡稱長期風險量表)
本研究選取某大學 2016—2019 年的新生入學心理測評數(shù)據(jù),將缺失數(shù)據(jù)刪
除后,得到某大學的有效樣本 38319 份。另外,本研究還選取了一部分同學進
行重測效度檢驗,被試為某大學 2015 級學生 432 名,這部分學生在 2015 年 9 月新生入學時參與第一次測量,并在六個月后進行了重測。
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以下簡稱近期風險量表)
本研究被試選取了某大學 2019 級學生 9550 名,這部分學生在 2019 年 9 月
新生入學時參與第一次測量,其中 480 名學生在兩個月后進行了重測。
空心病量表
本研究選取某大學 2016—2017 兩年的新生入學心理測評數(shù)據(jù),將缺失數(shù)據(jù)和胡亂作答的數(shù)據(jù)刪除后,得到有效樣本 17513 份。
測量工具
長期風險量表
傳統(tǒng)的心理危機評估方法,大多數(shù)都是基于對癥狀的評估,比如焦慮癥狀、抑郁癥狀。這些癥狀雖然能比較好地預測評估當下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但是根據(jù)人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測量的原理,只能評估反映最近 1 ~ 2 周的情況。作者基于對數(shù)百位出現(xiàn)嚴重心理危機與極端事件的個案進行解剖和回溯性研究后,發(fā)現(xiàn)他們具有一些顯著的童年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親密關(guān)系、既往病史等高危因素,同時結(jié)合國內(nèi)外的相關(guān)文獻,通過評估比情緒更加穩(wěn)定和具有長期潛在風險預測作用的因素。有一部分是人格特點,更多的是一些高危的特征性的經(jīng)歷和家庭特征以及其他高危因素,以此來預測被測者的長期風險。
采用自編的 25 條目量表,測量了被試在父母婚姻狀況、依戀關(guān)系、家庭功能、童年創(chuàng)傷、應對方式等方面穩(wěn)定的既往經(jīng)歷。大多數(shù)條目均是類別問題(即只存在是、否的回答),對每個條目的答案進行編碼求得量表總分,總分越高表示被試的既往經(jīng)歷越高危,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和自殺風險的概率越大。
近期風險量表
采用自編的 42 條目量表,目標是快速篩查出近期有抑郁狀況和自殺風險的學生。量表評估了學生抑郁癥癥狀情況、絕望狀況、自殺態(tài)度以及自殺風險。量表均以是否回答:是,得 1 分;否,得 0 分。
空心量表
“空心病”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徐凱文博士根據(jù)他近年來的臨床實踐提出的(徐凱文,2016)。空心病的主要心境癥狀與抑郁癥十分相似,往往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但突出的特點是感到生活沒有價值和意義,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是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自我厭惡,甚至因此產(chǎn)生自殺的想法和行為。其主要表現(xiàn)有:(1)從癥狀上來講可能符合抑郁癥診斷;(2)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追求外部認同;(3)通常人際關(guān)系是良好的;(4)對他人評價敏感甚至恐懼;(5)自我否定和厭惡;(6)有強烈的自殺意念甚至行為;(7)病程較長;(8)對生物治療不敏感,甚至無效,傳統(tǒng)心理治療療效不佳??偟膩碚f,以上幾種癥狀可以劃分為三個維度。其一,無自我價值和意義感,即意義感維度(其中在大學生群體中一個典型體現(xiàn)是有學習無意義感體驗);其二, 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與看法,不清楚自己是誰,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自我認同維度;其三,存在自殺意念甚至自殺企圖,即自殺傾向維度。從這三個維度也可以看出,空心病與抑郁癥之間,有一定的重疊,但同時也存在明顯區(qū)別。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空心病除了存在抑郁癥經(jīng)典的“三低”癥狀之外,還存在自我認同問題和意義感問題,即空心病患者有著“找不到自己,認為自己總是在為了他人而活”“覺得人生完全沒有意義”“不清楚自己活著的價值”等體驗。
對具有空心病臨床表現(xiàn)的來訪者進行臨床咨詢訪談,從他們訪談的自我描述中摘取出25 個條目,組成了空心病自編量表。條目內(nèi)容可大致分為意義感(8 個條目)、抑郁(5 個條目)、自我認同(8 個條目)和自殺態(tài)度傾向(4 個條目)四個方面。每個條目采用 0 ~ 4 的 5 點計分,0 分表示完全符合該條目表述,4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該條目表述(存在反向計分),量表總分越高表示被試的空心病癥狀程度越重。
貝克抑郁量表
采用貝克抑郁量表第 2 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的中文版。該量表是由貝克等于 1996 年在第 1 版量表(1961)的基礎(chǔ)上進行修訂得到的,用于評估每種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該量表共有21 個條目,包括2 個維度,即“軀體化—情感維度”(13 個條目)和“認知維度”(8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 0 ~ 3級計分,0 分表示在沒有這一條目上的癥狀,3 分則表示這一條目上癥狀明顯, 總分越高表示被試的抑郁程度越重(總分 0 ~ 13 分為無抑郁,14 ~ 20 分為輕度抑郁,21 ~ 63 分為中重度抑郁)。在本研究中,BDI 作為效標。
高校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
高校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由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空心病量表組成,共計 79 道題目。依照專家標準以及對數(shù)萬名大學生測評結(jié)果的分析,綜合本套測評方案中各量表的得分及重點板機題目的答題結(jié)果,直接得出該同學的危機風險等級,共分為警戒(心理健康狀況非常
不穩(wěn)定,很可能存在自殺傾向,需要立即接受心理中心評估,或者接受精神科 ??漆t(yī)師的評估診斷,通過評估來確定其是否確實存在心理危機,如自殺或攻 擊他人風險或嚴重精神疾病等)、高危(目前心理健康狀況不穩(wěn)定,有高度危 險的傾向,需要即時接受心理中心評估,或者接受精神科??漆t(yī)師的評估診斷)、追蹤(目前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擾,有必要定期接受心理評估)、關(guān)注(可能最近遇到了些困難或此前經(jīng)歷過一些痛苦,也可能對生活有一些迷茫,可能 正在自我認同、生命或?qū)W習的價值意義等方面進行探索)、關(guān)心(目前無嚴重 心理危機或者情緒困擾)五個級別,危機風險程度依次降低。
自殺危機個案的標定
根據(jù)某大學心理咨詢中心 2016 年 9 月至 2018 年 4 月的危機干預記錄,將被試劃分為自殺危機組和無危機組。其中,自殺危機組包括自殺傾向個案、自 殘傾向個案(可能發(fā)展為自殺傾向)以及攻擊傾向個案(可能將攻擊轉(zhuǎn)向自己)。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 SPSS 26.0 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重測信度檢驗,相關(guān)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t 檢驗和 ROC 曲線繪制。采用 AMOS 軟件對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模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判斷模型的擬合程度。
3 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長期風險量表的信效度檢驗
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
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1 所示。
長期風險量表的信度
長期風險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601,長期風險量表的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 0.727(p<0.01)。
長期風險量表的校標效度
長期風險量表與 BDI 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為 0.423(p<0.01)。
近期風險量表的信效度檢驗
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
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2 所示。
近期風險量表的信度
近期風險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822,各分量表信度如下:抑郁癥評估分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815;絕望分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517;自殺態(tài)度分量表的 Cronbachα 系數(shù)為 0.684;自殺風險得分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502。
近期風險量表的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 0.632(p<0.01)。抑郁癥評估分量表得分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 0.522(p<0.01);絕望分量表得分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 0.443(p<0.01);自殺態(tài)度分量表得分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 0.715(p<0.01);自殺風險得分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 0.509(p<0.01)。
近期風險量表的校標效度
近期風險因素與 BDI 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為 0.661(p<0.0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適用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KMO 檢驗值為 0.907,球形 Bartlett 檢驗 x=78761.821(p<0.001),說明條目間有共同因子存在,可以進一步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直接 oblimin 斜交旋轉(zhuǎn)法對新編抑郁量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按載荷 >0.3 的標準,刪除了條目 4“我沒有刻意減肥,但體重明顯下降很多”; 條目3“我近來胃口不好,什么東西都不想吃”;條目5“雖然我不想要但我睡得很多,每天在床上的時間超過小時”;條目 6“我睡眠不好,或者睡不著或者醒得太早”; 條目 15“我對性不再感興趣”;條目 18“我遇到困難時,會有人能理解和幫助我”; 條目 28“人們不應該對自殺死亡者評頭論足”;條目 29“我對那些反復自殺者很反感,因為他們常常將自殺作為一種控制別人的手段”;條目 30“自殺者的家屬在不同程度上都負有一定的責任”;條目 36“我曾經(jīng)被診斷為抑郁癥或其他精神障礙”;條目 42“我和我父母關(guān)系很好,時常(至少每周一次)聯(lián)系”。刪減后量表累積方差貢獻率為 40.548%(各因子載荷見表 3)。
刪除條目后,新近期風險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829,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 0.629(p<0.01),與 BDI 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為 0.652(p<0.01)。
3.3 空心病量表的信效度檢驗
3.3.1 空心病量表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
空心病量表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4 所示。
3.3.2 空心病量表的信效度檢驗
(1)探索性因素分析
適用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KMO 檢驗值為 0.932, 球形 Bartlett 檢驗 x=94403.591(p<0.001),說明條目間有共同因子存在,可以進一步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直接oblimin 斜交旋轉(zhuǎn)法對空心病量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載荷>0.4 的標準, 刪除了條目 9“我感覺到自己情緒低落已經(jīng)超過一個月了”和條目 14“我感到很孤獨, 沒有人能真正理解我”,共提取出4 個公因子,其累積方差貢獻率為 55.317%。
其中,第1 ?個因子為意義感因子,包含意義感、目標、價值感、希望、興趣減退、人際關(guān)系等 11 個條目;第2 個因子為學習消極態(tài)度因子,包含厭惡學習、逃避學習、對學習感到煩惱、無意義、一直在為別人學習等5 個條目;第3 個因子為自我認同因子, 包含“我在努力使得別人覺得我是一個好學生”“學習成績好使得我有成就感”“對自己特別不滿足,總是覺得要各方面做得更好”3 個條目;第 4 個因子為自殺傾向與態(tài)度因子,包含自殺嘗試、自殺意念、自殺態(tài)度等 4 個條目(各因子載荷見表 5)。
刪除條目后,新空心病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872,重測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44(p<0.01),與 BDI 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為 0.578(p<0.01)。各分量表信度如下: 意義感分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905;學習消極態(tài)度分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828;自我認同分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482;自殺傾向與態(tài)度分量表的 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758。
(2)驗證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EFA)說明了空心病量表可能具有 4 因素的結(jié)構(gòu)模型,分別為意義感維度、學習消極態(tài)度維度、自我認同維度、自殺傾向與態(tài)度維度。對該 4 因素模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其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如下表 6,路徑圖如圖 1。
3.4 ?自殺長期風險預測量表、自殺近期風險預測量表、空心病量表各維度在自殺風險預測效果上的比較ROC 曲線是在以量表的每一個得分為劃分標準時的預測“1- 特異度”為橫坐標,預測靈敏度為縱坐標繪制出的一條曲線。該曲線距離對角線越遠,即曲線下面積與 0.5 相比越大,表示預測的效果越好。繪制自殺長期風險預測量表、自殺近期風險預測量表空心病量表和 BDI 在自殺風險預測上的 ROC 曲線,并計算出對應的曲線下面積,得到圖2 和表 8。
以量表的一個標準差、兩個標準差和三個標準差為劃分標準,分別計算自殺長期風險預測量表、自殺近期風險預測量表、空心病量表和 BDI 量表的命中人數(shù),比較各個量表是否能夠在BDI 預測基礎(chǔ)上,提供出其特異性的預測貢獻(一共 14 名危機個案)。
結(jié)果總結(jié):
(1)長期風險量表
一個標準差時,長期風險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9 人,在 BDI、空心病量表、近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還能夠額外正確預測出 1 名個案;兩個標準差時, 長期風險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3 人,在 BDI、空心病量表、近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不能再額外正確預測出危機個案。三個標準差時,長期風險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2 人,在 BDI、空心病量表、近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不能再額外正確預測出危機個案。
(2)近期風險量表
一個標準差時,近期風險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9 人,在 BDI、空心病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不能再額外正確預測出危機個案;兩個標準差時,近期風險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8 人,在 BDI、空心病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還能夠額外正確預測出 1 名個案。三個標準差時,近期風險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5 人,在 BDI、空心病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還能夠額外正確預測出 1 名個案。
(3)空心病量表
一個標準差時,空心病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8 人,在 BDI、近期風險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不能再額外正確預測出危機案;兩個標準差時,空心病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6 人,在 BDI、近期風險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不能再額外正確預測出危機個案。三個標準差時,近期風險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5 人,在 BDI、近期風險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不能再額外正確預測出危機個案。
(4)BDI 量表
一個標準差時,BDI 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9 人,在近期風險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空心病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不能再額外正確預測出危機個案;兩個標準差時, BDI 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5 人,在近期風險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空心病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上還能夠額外正確預測出 1 名個案。三個標準差時,BDI 量表能夠正確預測出 3 人,在近期風險量表、長期風險量表、空心病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不能再額外預測出危機個案。
(5)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警戒等級危機預測
通過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在 9700 人中篩查出關(guān)注、追蹤、警戒與高危等級學生共 4761 名,在 14 名危機個案中,正確預測出 13 人,預測準確率92.9%。其中,共篩查出警戒等級學生 165 人,正確預測出 5 人,預測準確率為35.7%;以 BDI 量表得分大于等于 21 為異常,在 9700 人中共篩查出有異常的學生 153 人,其中正確預測出 3 人,預測準確率為 21.4%。
4 討論
中國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重,研究與預防大學生自殺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目前國內(nèi)關(guān)于大學生自殺風險因素的研究,較多是從單一方面進行研究, 很少從短期風險、長期風險與價值觀風險等多方面進行討論。此外,大量關(guān)于大學生自殺風險因素的研究目的是預測大學生自殺意向或自殺態(tài)度,而非自殺行為。目前關(guān)于自殺風險評估的研究尚未成熟,缺乏被廣泛采用的大學生自殺風險測量工具。
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一改以往篩查對于即時的癥狀本身的評估,在對自殺近期風險因素測量的同時,將測查重點放在對于過往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個人觀念等因素納入評估,旨在快速識別發(fā)現(xiàn)可能在近期及未來發(fā)生心理危機的學生并對其進行重點關(guān)注。本研究通過預測高危個案來證明效度, 可靠性相對更高。由于加入了自殺長期風險因素和價值觀, 相比于關(guān)注近期心理問題的常規(guī)篩查,本研究的心理危機篩查系統(tǒng)有相對較高的預測準確率。
本研究編制的三個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ROC 曲線表示三個量表對高危個案有著一定的預測效果。在 14 名高危個案中,以各量表平均值 1/2/3 個標準差為標準,相較于 BDI 量表,心理危機長期風險預測量表能夠額外預測出 2/2/2 名個案,心理危機近期風險預測量表能夠額外預測出 1/4/2 名個案,空心病量表能夠額外預測出 1/3/3 名個案;心理危機快速篩查系統(tǒng)對危機個案的預測率為 92.9%。長期風險量表和空心病量表可以在 BDI 量表的預測基礎(chǔ)之上預測出額外的目標,這表明自殺長期風險量表與空心病量表對于大學生自殺風險的預測效果良好,且能夠做出獨特性的自殺預測貢獻,對于當前沒有嚴重抑郁癥狀或自殺意向的群體擁有更好的自殺風險預測效果。
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與近期自殺風險有關(guān)的 4 個因素:抑郁癥癥狀情況、絕望狀況、自殺態(tài)度以及自殺風險。
本研究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空心病量表的 4 個因子,驗證了空心病量表的編制構(gòu)想——第 1 個因子主要反映個體的意義、目標、價值、希望感,命名為意義感維度;第 2 個因子主要反映個體對于學習的消極情緒體驗和態(tài)度,命名為學習消極態(tài)度維度;第 3 個因子主要反映個體對于自我的看法以及與他人對自我看法相關(guān)的行為,命名為自我認同維度;第 4 個因子主要反映個體對于自殺的看法和當下的體驗,命名為自殺傾向與態(tài)度維度。
在對大學生自殺風險的預測上,空心病量表具有較好的預測效果,而這一結(jié)果也存在一些既往的研究基礎(chǔ)——奧地利心理學家 Frankl 早在 1985 年就根據(jù)他對大屠殺期間集中營受害者的觀察,給出了生命意義感對絕望和自殺行為具有保護性作用的早期描述(Frankl,1985)。這一假設(shè)也得到了后續(xù)研究的證實,如 Orbach 等人 2003 年發(fā)現(xiàn)心理痛苦對于意義感和自殺行為具有中介作用,即對意義感的感知缺乏會導致心理痛苦體驗,繼而引發(fā)自殺行為(Orbach et al.,2003)。在此基礎(chǔ)上,鑒于學業(yè)是大學生的生活重心之一,對學習的意義感體會缺失甚至厭惡對大學生的自殺風險進行預測能夠得到一定的解釋。
本研究尚存不足之處,由于自殺屬于小概率事件,對于嚴重非均衡數(shù)據(jù), ROC 曲線結(jié)果也并不能說明本系統(tǒng)能有效預測自殺行為,未來研究應擴大樣本量來保證結(jié)果的可靠性與適用性。本研究測評準確性取決于自我報告,可能會受施策條件影響,根據(jù)以往多所高校運用經(jīng)驗,相對于學生在宿舍完成測試, 集體施策效果更好,未來研究應爭取減少諸如此類的系統(tǒng)性誤差。此外,近年來由于疫情等因素,學生所處環(huán)境常有較大變化,應考慮相關(guān)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與適應校園生活的影響,未來還需更多研究以貼近事實情況。
參考文獻
[1]Chandler M J,Marcia J E.Personal persistence,identity development,and suicide:a study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north american adolescents[J].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2003,68
(2):907-913.
[2]Dixon W A,Heppner P P,Rudd M D.Problem-solving appraisal, hopelessness,and suicide ideation:Evidence for a mediational model[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4,41(1):91.
[3]Frankl V E.Mans search for meaning[M].New York:Simon & Schuster, 1985.
[4]Kim H J.Relations among suicidal ideation,parental attachment,and self-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East-West Nursing Research, 2011,17(2).
[5]Marttunen M J,Aro H M,Henriksson M M,et al.Mental disorders in adolescent suicide:DSM-III-R axes I and II diagnoses in suicides among 13- to 19-year-olds in Finland[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1,48
(9):834-839.
[6]Melhem N M,Porta G,Oquendo M A,et al.Severity and variability of depression symptoms predicting suicide attempt in high-risk individuals[J]. JAMA psychiatry,2019,76(6):603-613.
[7]Orbach I,Mikulincer M,Gilboa-Schechtman E,et al.Mental pai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uicidality and life meaning[J].Suicide &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2003,33(3):2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