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阿德勒心理學在澳門隱蔽青少年個案輔導中的應用

2022-04-29 11:37:07余秋蔡遠寧
心理咨詢理論與實踐 2022年9期
關鍵詞:個案研究

余秋 蔡遠寧

摘 要|本研究是在澳門對一位隱蔽青少年進行的個案研究。結合了阿德勒心理學(又稱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與現(xiàn)實治療法于同化整合模式中的應用。結果發(fā)現(xiàn),隱蔽與個體的自我“覺察”有關;學校、社會興趣可有效降低青少年隱蔽程度;同儕關系、社會興趣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降低偏差行為的發(fā)生。最后,本文在未來個案輔導及親職教育上提出建議,并為青少年及家長親職教育作倡議。

關鍵詞|隱蔽青少年;阿德勒心理學;現(xiàn)實治療法;同化整合;個案研究

1?????? 引言

“隱蔽”是反映現(xiàn)今青少年為了逃避人際關系,不愿意與社會互動的身心反應[1]。近年,我國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的“隱蔽”是與個人、家庭、環(huán)境三個方面失衡所產生的[2]。阿德勒心理學,又稱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IP) 是使個體以正向積極的心態(tài)來看待事情,主張人在任何時候都可選擇自己的生活型態(tài),并藉由超越自卑、發(fā)展社會興趣,從而完成人生任務。此外,現(xiàn)實治療法

(reality therapy,RT)是處理心理問題與偏差行為的一種輔導及心理治療技術,此法不重視“過去”,只著重“現(xiàn)在”,是一種以目的論為出發(fā)點的治療技術[3]。而兩者的理論,都是以目的為導向的治療技術。有學者提出以同化整合(assimilative integration)模式[4,5],即兩者治療手法的結合,能更有效協(xié)助當事人產生轉變[6]。因此,本研究將 IP 與RT 的理論應用于實務中,以檢視青少年在隱蔽中所面對的問題及效果。以下將介紹背景資料、輔導過程及理論應用。

2?????? 背景

2.1?? 當事人背景資料

筆者現(xiàn)為澳門注冊社工,現(xiàn)于某非牟利機構擔任學生輔導員,主要工作是協(xié)助離校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推動其重返校園或工作。筆者于2020 年9 月接案,當事人為一位呈現(xiàn)隱蔽行為的青少年,化名L,男性,當年為16 歲。L 自2019 年輟學后基本待在家中,已隱蔽一年。L 的原居地為福建,2012 年與家人移居澳門。L 在家中排行最小, 與父、母及姐姐同住,家庭經濟收入穩(wěn)定。L 除金錢需要外,甚少與父母溝通,與父母、姐姐關系疏離,其中父親、姐姐失去對L 的教育功能,基本不理會L 的事情。

在接案時據(jù)其母親表示 L 性格內向,較少與陌生人交流,其個人興趣是手機游戲,每天在家基本進行 8 小時以上,且具有人際社會關系、溝通困難的特征。另外,L 在家中出現(xiàn)行為問題,包括攻擊家人、破壞家具、偷竊等,且伴隨暴怒、情緒低落、哭泣等情緒問題。學校方面,L 最后就讀的是澳門一所普通的中文學校,當時就讀初中一年級,其個人成績及同儕關系欠佳,不善與人交流,經常 會成為班級中被取笑的對象。而據(jù) L 表示自己來澳門 7 年了,一直未能適應澳門的環(huán)境,且因成績不理想而中途退學,最后由筆者跟進。上述所有數(shù)據(jù)的使用, 已獲得 L 的母親同意并遵守研究倫理及保密原則。

2.2?? 輔導過程

輔導介入由2020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止,與L 的面談16 次,共32 小時。其中,L 的社會興趣——參與義工活動 6 次、興趣班 6 次,共 22 小時,L 的總時數(shù)為54 小時。另外,與L 母親的面談 5 次、電話會談 6 次,母親的總時數(shù)為 8 小時。分為三個層面記錄評量,分別是個案(L)、家庭(母親)、環(huán)境(社會興趣) 層面,并在不同階段進行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前、中、后測的方式檢測其成效,如下所示。

筆者于輔導前第一階段邀請 L 填寫“GSES”量表作為前測,中測于第 8 節(jié)輔導后填寫,后測于輔導服務完結 1 個月后填寫。并以每月一至兩次(每次約 2 小時)的面談收集其家庭背景資料。在家庭資料搜集方面,筆者與母親透過面談及電話形式收集,并補足輔導中遺漏的相關資料(如父、母、姐姐間的互動關系)。此外,為搜集L 行為數(shù)據(jù),評估其目標行為的改善狀況,故以“L 事件記錄表”與“母親目的記錄表”評量 L 偏差行為發(fā)生次數(shù)、因素與目的,并以三個月為基線(見表 2、表 3)呈現(xiàn) L 行為記錄數(shù)據(jù),再加以分析處理。而于環(huán)境(社會興趣),資料搜集會以 L 的出席義務工作服務及興趣班的參與次數(shù)作記錄(見圖 1),及 L 的回饋作統(tǒng)計。

2.3?? 輔導面談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索青少年隱蔽的自我內在需要,嘗試發(fā)掘出其家庭的親職命題,啟發(fā)隱蔽青年對社會的興趣,并與過去的理論對話。資料整理方面,本研究遵從澳門《社會工作者倫理工作守則》[7],輔導過程中全程沒有錄音,僅進行紙筆記錄。數(shù)據(jù)編碼方面,筆者把個案輔導面談紀錄采取三級編碼,編碼敘寫方式以(年、月、人物代號、節(jié)數(shù)、對話序)為分類(如2020 年 9 月求助者第 1 次面談的第 22 句對話,以及第 1 次電談的第 20 句對話, 分別以“2009-L-01-22”記為面談,“2009-L-01P-20”記為電談),筆者以Co 為代號,母親則以 M 為代號,電話會談以 P 為代號。且于面談結束后并得到L 的同意下,以面談或電話會談向母親尋求補充,作為二人的交叉檢證。

2.4?? 理論與治療應用

2.4.1???????? 阿德勒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IP)

阿德勒提出的 IP 是強調人能以正向積極的觀念及處遇帶來轉變,當中的核心概念有自卑與超越、目的論及社會興趣。

(1)?????? 自卑與超越,認為自卑感是個體進步與成長的內部驅力,因為人在自卑時會發(fā)揮潛能,超越自我[8,9]。

(2)?????? 目的論是強調選擇與責任,認為人的行為、情緒背后是帶有目的性, 且任何時候人都能通過改變想法與行為來改變感受,重新定向[10,11]。

(3)?????? 社會興趣,強調社會連結與貢獻他人,認為人是社會性的,是個體學習與探索自我的平臺[10,12]。

2.4.2???????? 現(xiàn)實治療法(reality therapy,RT)

格拉瑟(Glasser)的 RT 是處理心理問題與偏差行為的一種輔導及心理治療技術,是強調人的行為是有目的和意識性的,其核心概念是以選擇理論為導向。并以“WDEP”模型來協(xié)助當事人達成改變,分別是以探索需求(want)、鼓勵行動(doing)、協(xié)助評估(evaluation),共同制定與實施計劃(plan)四 個步驟來執(zhí)行。

2.4.3???????? 同化整合模式

本個案強調輔導中的轉變來展開研究,并結合文獻的理論,進一步歸納出青少年隱蔽的因素,分別是受個人、家庭、環(huán)境三個方面影響。然后透過科里(Corey)的 IP 四階段為介入方案[13],以及結合伍佰?。╓ubbolding)等人 RT 的“WDEP”模型的生成以下介入步驟[6](見表 1)。

2.5?? 記錄與測量

2.5.1???????? L 事件記錄表及母親目的記錄表

本研究采用三角互證方式來評量數(shù)據(jù),分別以“描述分析評量”和“間接評量” 兩個部分作測量,經由 L 的母親直接觀察,并透過筆者定期與其母親面談或電話會談作記錄。描述分析評量采用“L 事件記錄表”,以L 的行為事件引發(fā)、行為表現(xiàn)、事后反應及目的,并以 3 個月基線為測量記錄與評估(見表 2)。間接評量采用“母親目的記錄表”,是以L 的外向性問題、內向性問題、每月頻率、母親的處理、影響面向及母親目的作評估(見表 3)。

2.5.2???????? 社會興趣記錄表

本研究為了檢測 L 在社會興趣上的變化,故以“社會興趣記錄表”記錄其出席義工服務與興趣班的參與次數(shù)與回饋感受,且由筆者填寫及案主確認評量(見圖 2)。

2.5.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ESE)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原量表是由施瓦澤(Schwarzer)等人 1981 年編制,共 20 題[14],后來施瓦澤和耶路撒冷(Schwarzer & Jerusalem)改進為單一維度,共 10 題[15]。而中文版則由王才康等人翻譯修訂[16],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 0.870,其內部一致性良好。量表采用李克特四點尺度評量,由“完全不正確”至“完全正確”,值越高表示愈同意該項評估準則,反之則同意程度越低, 量表最高分為 40、最低分為 10、平均中間分數(shù)為 25。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部分內容配合個案工作及研究工具,把 L 在隱蔽中所遇到的原因、困境與改變歸納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講述 L 個人的困境與轉變;第二節(jié)說明家庭因素的影響力;第三節(jié)敘述 L 在社會興趣上的影響。

3.1?? 個人的困境與轉變——自卑感與責任感

隱蔽是青少年不愿意出門的社會現(xiàn)象,在接觸隱蔽青少年時,家訪是最有 效的方法之一。筆者初次家訪的目的是收集當事人的家庭背景資料,包括其興趣、生活型態(tài)及家庭關系。起初 L 對筆者的態(tài)度冷淡,一直低著頭玩手機,但當談及有關手機游戲,L 則有所反應,并小聲說“我也有玩”。故筆者提議可下次一起游玩,通過游戲方式,成功在第二節(jié)建立關系,并邀請其填寫 GSES 量表,結果顯示L 的自我效能感總分19(見圖1),其分數(shù)處于平均值以下(25 為平均值)。筆者根據(jù) L 填寫的 GSES 量表前測、觀察到的反應,以及綜合母親的表述,評估他為自信心偏低,自卑感較高,且伴隨情緒及行為等問題的情況。

“他是這樣子的,基本上是不會出門,甚至是房門,已經一年沒有上學了,常常亂發(fā)脾氣、說謊……”(2009-M-01-14)

第三、四節(jié)家訪,筆者已與 L 建立互信的關系,他也逐漸講述與母親的互動及沖突情況“昨天,母親在我玩王者榮耀時騷擾我,一怒之下我對她大叫, 不小心把她推倒在地上……主要是她有心激怒我而已”(2010-L-03-09),以 及“我覺得我并沒有錯,我在母親錢包拿錢時是有問過她的,只是她在睡覺而已, 鬼知道她聽到沒有”(2010-L-04-11)。每當他在形容當時的情景時,情緒仍 然激動,可見其親子關系不理想。另外,為進一步了解事件真相,筆者也在征 得 L 的同意下,于面談后致電向母親了解,其表達之內容基本一致。

“近日錢包經常少了 500 元,我發(fā)現(xiàn)原來是 L 干的,他還說問過我,然后跟我吵起來?!保?010-M-02P-04)

筆者在這部分主要是采用聆聽及同理的技巧,焦點在于分析其價值觀、家庭互動關系。然而,L 對自己偷錢及攻擊家人等偏差行為,沒有愧疚感,并把問題與責任外化,歸咎于家人身上。這其實是他無法面對自己而逃避現(xiàn)實的行為, 是其隱蔽的因素之一[17]。

直至到第五節(jié),筆者成功邀請 L 在輔導室見面,他開始透露當初不回學校的原因,主要是沒有成功經驗而感到挫敗,這種情況正反映他對外在的要求, 且也是 L 覺察到自卑感,面對過往失敗的階段。

“我有嘗試過努力,但英語仍然不及格,即使復習 2 ~ 3 小時,最高分數(shù)

也只有 50 多分,感覺好難……干脆直接不回學校了?!保?011-L-05-18)

筆者見狀,引導其探索內在驅力與需求,并應用 RT 的需求(want)模式“如果世上有一種魔法能使你英語變及格呢 ? 你會怎樣做 ?”(2011-Co-05-10), L 則笑著說:“怎么可能 ?”(2011-L-05-19),筆者認真看著 L 說:“你想就可以 !”(2011-Co-05-11),目的主要是探究 L 的行為及思考脈絡,且結合前測 GSES 量表及其當下的反應,歸納出 L 遇到困難時會因自卑感而較傾向于自我設限來逃避讀書課題。

第七節(jié)輔導中,L 突然對筆者說有想結識新朋友的沖動,但擔憂自己的外形不夠吸引人而會使人反感,也表示自己有渴望社交的想法。

“我近日在網上認識了一位女孩,有想與她見面的沖動,但擔心自己的樣貌不夠吸引人而會使她反感……其實我也想認識新朋友,有時候我會感到無聊。”

(2101-L-07-14)

經過數(shù)節(jié)的輔導介入,L 漸漸覺察到自身的內在需求,但礙于自卑感的關系, 仍無法踏出改變的第一步,這正是反映著自卑感所帶動的生理與心理反應。而 筆者為加強其覺知,以 IP 的鼓勵覺察反映其渴望社交的需要,且引導他思考除了網上認識朋友的其他可行性,如參加義工活動或讀書等。這部分主要目的是 協(xié)助評估(evaluation),繼而鼓勵其行動(doing)。且透過反映其擔憂與目的 間的比較,讓他覺察認識朋友可有不同選擇,引發(fā)連結社會的興趣。

在第十一節(jié)輔導中,L 展現(xiàn)出自身有想要努力轉變的想法,但礙于擔心失敗故仍未有所行動,這正是他目前所面對的困境。

“其實我待在家有時候會想,如果可以的話,其實我想做點什么,不論是讀書,還是工作,就是擔心找不到。”(2105-L-11-13)

正如阿德勒所說人在自卑時會發(fā)揮潛能,追求卓越,這是一種內部驅力及補償作用,故筆者以鼓勵、推動及重新定向的方式,與 L 共同制定報考夜校的計劃(plan),并鼓勵 L 與母親分享就讀夜校的想法,使他帶來轉變。

3.2?? 家庭的影響力——親子溝通與管、教模式

家庭對青少年隱蔽與偏差行為息息相關。筆者曾以電談方式向母親收集家庭軼事,母親哭著向筆者訴說 L 近日情緒反復,會打她及把她推倒在地,感到十分傷心。

“今天,L 又亂發(fā)脾氣了,我只是叫他吃飯,他就出手打我了,還罵我吵著他,這個兒子真的沒救了?!保?010-M-01P-07)

此事發(fā)生后第二天,筆者約見 L 了解事件緣由,且引導他思考對此事件的看法,L 認為這沒什么大不了。而同類型的情況,筆者在第四節(jié)輔導中也曾發(fā)現(xiàn), L 都是認為自己沒有錯。

“昨天,母親在我玩王者榮耀時騷擾我,一怒之下我對她大叫,不小心把她推倒在地上,主要是她有心激怒我而已?!保?010-L-03-09)

“我覺得我并沒有錯,我在母親錢包拿取錢時是有問過她的,只是她在睡覺而已,鬼知道她聽到沒有?!保?010-L-04-11)

然而,L 的反應正是反映親子溝通與管、教不良,且從表 2、表3 可見,母親基本都是以命令、要求的方式與 L 溝通,且以“指責、制止、糾正”來處理偏差行為,這些單向溝通較容易造成親子關系不良,以致無法起到有效的教導作用。而且,母親在這樣的單向模式下,也感到十分痛苦,“其實給 L 金錢是沒

有問題的,但家中經濟真的是有困難,如果我不滿足他,他就一定會無理取鬧, 如大叫、破壞家中物件、偷錢……”(2011-M-03P-08),母親也漸漸開始為 L 的未來感到擔憂“除了食、用、錢方面,L 基本不會和我溝通。其實,我也感到擔憂!我是否應該繼續(xù)用這方式照顧自己的兒子呢?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真的不太會管教”(2010-M-02-06)。直到第六節(jié)筆者與 L 的輔導中,L 透露出自己在家中無理取鬧的原因是與家人有關。

“其實我經常在家中無理取鬧,是想家人多關心我一點。”(2012-L-06-11)這解釋了 L 的偏差行為,主要是因親子溝通不良,使他無法正確表達內在

需求,故經常與母親發(fā)生沖突來吸引關注,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筆者這部分運用 IP 的鼓勵覺察,一方面讓 L 了解到自己的目的與需要;另一方面,讓母親通過檢視表格與對照,及與筆者的對話(見表 2、表 3),進一步理解到管、教的影響, 這正是 IP 與 RT 的覺察目的與需要的過程。

母親通過記錄及觀察(見表2、表3),她也漸漸發(fā)現(xiàn)L 行為與目的都離不開“尋求關注、不被支配、逃避現(xiàn)實”,也進一步厘清自身想法都是想L 獨立一點“想L 變好”,所以母親開始作出改變,重新定向管、教方式。

“只是想 L 獨立一點,不用事事依賴自己?!保?101-M-04-04)

“自從與 L 達成共識,現(xiàn)在他需要金錢都會與我商量并說明原因,再沒有出現(xiàn)大吵大鬧的情況,L 偷錢的行為也沒再發(fā)生。”(2102-M-04-09)

由于母親的覺察與模式的改變,L 也逐漸感受到家人的關愛,不用再使用過往的方式來獲得關注,其內在需求被滿足,偏差行為也相對減少,親子關系互動也產生變化。

“原來家人都是關心我的。”(2103-L-08-06)

“昨天,我在網上跟視頻學習做瑞士雞翅,母親說好吃?!保?103-L-09-03) 最后,L 開始思考人生課題,產生了想為家人做點什么的念頭,出現(xiàn)改變的

動力與勇氣,而向社會重新連結。

“我……想為家人做點什么,所以不論是找工作或者讀書都可以?!?/p>

(2104-L-10-12)

3.3?? 發(fā)展社會興趣——平臺與貢獻

人是社會性的,社會興趣都是人與生俱來的,是個體學習與探索自我的平臺[9]。L 在第二節(jié)曾表述,自己因未能適應澳門的語言、文化,且與同儕相處的經驗感到挫敗,失去了對社會的興趣。

“我廣東話不太好,以前在學校同學們都取笑我……而且我來澳門 7 年了, 覺得這個地方好難適應,而福建就比較好,因語言及文化都與我比較接近……”

(2009-L-02-17)

“我覺得做義工真的好無聊,都不明白那些人為什么會做,沒有薪水又要付出體力勞動……”(2009-L-02-28)

“……我認為現(xiàn)在是最好的,不用與陌生人接觸,所以什么活動、讀書就不要叫我了……”(2009-L-02-30)

這一方面表示了 L 的社會退縮行為與過往的經驗有關,導致有逃避人際關系的傾向及自我設限的反應。另一方面反映環(huán)境因素對其隱蔽的影響,從而使他缺乏對社會的興趣。

然而,自 L 參與義工服務情況則有所轉變,且從服務中體驗到與同儕的關愛及自我價值,且為長者探訪活動做準備。

“義工組人會多嗎?人是互相認識的嗎?我擔心人多的地方……別人不歡迎我?!保?101-L-07-20)

“我發(fā)現(xiàn),義工小組的那位小姐姐很會照顧人?!保?103-L-08-03)?? “今天我覺得自己很厲害,我和 C 君 2 人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買 60

份禮物(探訪禮物),我還拍下照片呢,快看 !”(2105-L-11-03)

由 GSES 量表中測總分 24(見圖 1),隨著義工服務次數(shù)的增加,其自我效能也相對提升。L 在義工服務中感受自我價值與關愛,這反映他需要同儕的接納, 以及展現(xiàn)能力的“平臺”,推動他連結社會的興趣。

通過義工服務這個“平臺”,L 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經驗與成就感,使他感到喜悅,且主動向母親分享,可見其親子關系已有所轉變。

“我其實在這次探訪活動中很緊張,但看到能與老人一起完成手作……感覺很好,很開心?!保?106-L-12-11)

L 的母親表示:“昨天,L 晚上回來就一直跟我說義工探訪的事情……怎樣和老人做手工,怎樣幫他們……看來他真的很開心?!保?106-M-05P-02)

除此之外,L 也開始挑戰(zhàn)不同類型的活動,且與義工組的同儕一同參與暑期拳擊興趣班,使他有不一樣的體驗,并于 2021 年 7 月順利考入澳門的夜校初中三年級,且認識了新朋友。

“……原來只要我努力,一樣可以考上夜校的初三……”(2107-L-13-04) “上次參與拳擊興趣班發(fā)現(xiàn)原來除了玩手機以外,還有其他有趣的活動,

因為可以和義工隊的朋友們一起玩,一起練習,感覺不錯?!保?108-L-14-12) “現(xiàn)在在夜校認識到一些朋友,而放學后我們會經常一起打游戲,感覺很

開心;如果不是就讀夜校,我都不可能認識他們?!保?109-L-16-20)

L 不論在義工服務,或是夜校里都反映出其內心對社交的渴求,并透過社會興趣這個平臺,讓 L 與他人重新建立聯(lián)系,獲得支持與鼓勵,從而感到關愛與存在價值[18-20]。

最后,自 L 順利入讀夜校后,正式脫離了隱蔽行列,也學會了以正向角度思考問題,“……原來我以前英語 50 多分,一直都是差少許就可以及格(60 分及格),但之前并未有這樣想過,原來有時候換個想法差距這么大。”(2109-

L-15-08),母親也見證著他的轉變而感到欣慰。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早前 L 還跟我說要報名初中三年級的入學試……他明明只有初中一年級的程度,怎么可能呢?……但到現(xiàn)在真入學了,感覺他轉變好大……他真的長大了?!保?109-M-06P-08)

經過一年的輔導介入,筆者以個體覺察自卑感、家長理解目的論,以及在 環(huán)境中發(fā)展社會興趣三方面,協(xié)助 L 重新自我定向,將領悟化為行動,使其真正覺察到自我的內在需求,且發(fā)展出一個新途徑“報考夜?!保W會以“正 向心態(tài)”面對事情。另外,隨著義工次數(shù)的增加,自我效能也隨之提升(見圖 1),反映著社會連結越多,其隱蔽程度相對減少,從而超越自卑,重新與社會連結。

4?????? 研究結論

本研究的結論是結合 IP 與 RT 的同化整合模式,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隱蔽”與“偏差行為”的程度。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隱蔽”是與個體的自我“覺察”有關,且經由個人、家庭及環(huán)境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以改善青少年“隱蔽” 的程度。個人方面探究了人如何處理自我運作及為自己負責任,可幫助個人克 服心理障礙,超越自我。家庭則以目的論的觀點,覺察自身與孩子之間的目的 需求。環(huán)境則強調社會興趣,即建構發(fā)揮平臺的重要性,作為連結社會的橋梁??偨Y出以下幾點來降低青少年“隱蔽”與“偏差行為”的程度。

第一,青少年“隱蔽”是與其內在需要,心理有關。當個體的自卑感高, 即自我效能感低時,便會使其出現(xiàn)回避的狀態(tài),繼而產生“隱蔽”行為。但是, 自卑感也有其反向的作用,能引發(fā)人覺察自身的需要與不足,使人有想掙脫困 境的想法,而產生“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轉變,是推動個人成長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讓個體覺察到自身的內在需求是第一步,且必須持續(xù)以鼓勵的方式 推動求助者行動才可帶來轉變。

第二,本案例揭示了親子溝通與管教模式對青少年的影響,而家長的指責、阻止及要求的互動方式,不能降低青少年“隱蔽”及“偏差行為”的出現(xiàn)。而且, 當家長未能覺察自身目的,便無法找到其阻礙原因,作出管教上的調整,形成 一個惡性循環(huán)。所以,家長應以目的論的視角來進行親職教育,且可結合一些 工具,如目的行為記錄表等,透過書寫記錄的方式,進一步了解自身及孩子的 目的,這樣可有利于讓潛意識轉化為意識,覺察自我及厘清孩子的需求,以制 定計劃來改變行動,從而達成轉變。

第三,青少年在社會環(huán)境中的成功經驗對其“隱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而在案例中表明,“隱蔽”與個人的過往經歷、背景及成功經驗有關。社會興 趣低會較傾向于自我設限,會認為自身能力不足,且無法適應環(huán)境。除此之外, 學校、同儕的影響也尤為重要,這是個體體現(xiàn)自我價值與自我效能感的一個重 要平臺,而青少年在成長期間,尤其是在青春期及求學的階段,當這兩個面向 沒有獲得成功經驗,則會較易使其產生退縮行為。故此,提升青少年的社會興趣, 擴闊其社交與生活圈子,透過服務他人、貢獻社會,能有助其產生轉變,產生 自我價值及自我效能感。最后,本研究探討了 IP 與 RT 對青少年“隱蔽”與“偏差行為”的作用,對個案工作及輔導具有意義,并進一步生成以下概念圖(見 圖 2),是有效使青少年走出“隱蔽”。

參考文獻

[1]Heinze U,Thomas P.Self and salvation:Visions of hikikomori in Japanese manga[J].Journal of the German Institute for Japanese Studies Tokyo, 2014,26:151-169.

[2]呂培亮,范重慶,張瑩.中國青年群體性隱蔽的審視與思考:基于現(xiàn)象學角度分析[J].當代青年研究,2020,368(5):107-113.

[3]Wubbolding R E.Counseling for results:Reality therapy in action[M]// Theories of school counseling for the 21st centu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4]Messer S B.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belief structures in integrative and eclectic psychotherapy[M]// J C Norcross,M R Goldfried.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New York:Basic Books,1992.

[5]Govrin A.Blurring the threat of “otherness”:Integration by conversion in psychoanalysis and CBT[J].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2016,26

(1):78-90.

[6]Wubbolding R E,Casstevens W J,F(xiàn)ulkerson M H.Using the WDEP System of Reality Therapy to Support Person-Centered Treatment Planning[J].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2017,95(4):472-477.

[7]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2020第5/2019號法律 “社會工作者倫理守則”

[EB/OL].https://bo.io.gov.mo/bo/ii/2020/12/avisosoficiais_cn.asp#cpas2.

[8]Adler A.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M].New York:Greenberg Publisher,1927.

[9]Adler A,Associates.Guiding the Child(Psychology Revivals):On the Principles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1st ed.)[M].Routledge,2013.

[10]Adler A.The science of living psychology revivals(1st ed.)[M]. Routledge,2013a.

[11]Sommers-Flanagan J,Sommers-Flanagan R.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theories in context and practice:Skills,strategies,and techniques[M]. John Wiley & Sons,2018.

[12]Sweeney T J.Adleria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A Practitioners Approach(5th ed.)[M].New York: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9.

[13]Corey G.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M]. Boston,MA:Cengage Learning,2017.

[14]Jerusalem M,Schwarzer R.Fragebogen zur Erfassung von Selbstwirksamk- eitserwartung[M]//R Schwarzer(Hrsg.).Skalen zur Befindlichkeit und Pers?n-lichkeit.Berlin:Freie Universit?t,Institut für Psychologie,1981.

[15]Schwarzer R,Jerusalem 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scale[M]// Weinman J,Wright S,Johnston M.Measures in health psychology:A users portfolio. Causal and control beliefs.Windsor,UK:NFER-NELSON,1995.

[16]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17]Glasser W.Reality therapy in action[M].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00.

[18]Cobb S.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6,38(5):300-314.

[19]Gee C B,Rhodes J E.A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strain measure for minority adolescent mothers: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study[J].Original Article,2008,34(1):87-97.

[20]Uchino B,Bowen K S,Carlisle M,et al.Psychological pathways linking social support to health outcomes:A visit with the “ghosts” of research past, present,and future[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12,74(7): 949-957.

The Application of Adlers Psychology in the Counseling of Macaus “Hidden Adolescent”

—A Case Study

Yu Qiu?????? Ray Yuen Ling CHOY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 case study of an adolescent with social withdrawal problems (commonly called a “hidden adolescent”) in Macau. 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dlers Psychology (also known as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Reality Therapy help to reduce the level of social withdrawal and deviant behavior in youth. The results of the therapy are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s self- awareness, and are influenced by three aspects: individual, family and the social interest. It was found that peer interaction in school and social interest outside the school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social withdrawal. On the contrary, low self- efficacy and poor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would further influence social withdrawal.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d to provide case studies on the practice and implications of parent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and advocated for parental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 and parents.

Key words: Hidden adolescent; Adler psychology; Reality therapy; Assimilative integration; Case study

猜你喜歡
個案研究
聽覺腦干植入兒童康復訓練個案研究
相知碰撞、回歸成長:同伴互助學習需求調查——基于D大學的個案研究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小學課程整合模式的個案研究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安第斯高原卡哈馬卡排簫個案研究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20
何謂中國藝術?——在全球景觀與個案研究之間
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個案研究
ICF-CY在學前融合教育中的應用探索——個案研究
法律英語中形容詞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討——基于USC語料庫的reasonable個案研究
孤獨癥傾向兒童強化和示范作用的個案研究
非母語者漢語交際策略個案研究
苍溪县| 望都县| 徐州市| 崇仁县| 义乌市| 漳浦县| 呼伦贝尔市| 微山县| 宝坻区| 荥经县| 汪清县| 天峨县| 汽车| 乌拉特后旗| 隆安县| 东乡族自治县| 成都市| 若羌县| 囊谦县| 湟源县| 韩城市| 当雄县| 阜康市| 广安市| 昌乐县| 北宁市| 杂多县| 万盛区| 闵行区| 宽甸| 房产| 高要市| 获嘉县| 大丰市| 华宁县| 溧水县| 始兴县| 香格里拉县| 娄底市| 蓬安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