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立足于宋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對宋詞聲樂作品進行了簡要分析,以較有代表性的《如夢令》《青玉案·元夕》為例,對這兩首宋詞聲樂作品進行音樂分析與演唱詮釋,從中得出有益經驗,提出相關建議,做到在聲樂領域弘揚宋韻文化。
[關鍵詞]宋韻文化;宋詞聲樂作品;《如夢令》;《青玉案·元夕》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2)08-0113-04
[基金項目]2021年度浙江音樂學院研究生科研及藝術實踐資助項目(YXKY2021020)。
[作者簡介]寧藝林(1996—?),女,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杭州?310024)
一、宋韻文化
宋朝是一個經濟高度繁榮的朝代,有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宋朝的文化也得以有了非常好的發(fā)展。音樂從宮廷走向市井,受眾人群也從貴族轉向平民百姓。那時市井音樂已經基本滲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勾欄瓦舍。勾欄藝人們在圍起來的欄桿中表演各種才藝,優(yōu)秀的藝人甚至會被邀進宮廷表演,宮廷藝人也會不定期來勾欄進行演出。豐富的音樂文化氛圍充斥著宋朝人民的生活。復雜多樣的音樂體裁中,當數宋詞的成就最高。而浙江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自然深受宋韻文化的影響,從中汲取文化營養(yǎng),從而提高浙江的辨識度,發(fā)展文化自信。
因此,浙江省委提出在打造以宋韻文化為代表的浙江歷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
(一)宋韻文化的含義
“宋代文化被國內外史學界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峰,居于同時代世界領先地位,是中華民族遺留之瑰寶。宋韻是從宋代傳承下來的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包括思想、制度、科技、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宋韻文化體現的是一種積淀,一種滲透、一種傳承,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杭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1]
(二)宋韻文化傳世工程
“宋韻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浙江省委目前提出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系統開展宋韻文化研究傳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近一年來,浙江學者在宋韻文化研究上孜孜以求,取得了一些研究新成果。1.關于宋韻文化精神實質、形態(tài)特征的初步梳理。2.關于宋代歷史文化的研究。3.關于宋代歷史文化名人事跡、貢獻的研究。4.關于宋代浙學的研究。5.關于宋代文獻資料的整理。6.關于宋代文學藝術的研究。下一步,以宋韻文化為主要研究課題的浙江省社科聯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實施宋韻文化研究計劃,從世界史的視野,提煉概括“宋韻文化”的內涵與外延,梳理研究宋韻文化的歷史底蘊、地域特色、文明意義,通過對文化發(fā)展歷史動態(tài)的把握,構建宋韻文化的解釋體系,加深對宋韻文化精神氣韻、形態(tài)特征的理解,為更好地傳承弘揚宋韻文化提供歷史地理坐標和學術理論支撐?!盵2]
(三)宋韻文化的前景
“今天講宋韻,要從宋代尤其是南宋的歷史文化資源中,提煉出對今天具有正能量、能夠鼓舞人心并能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養(yǎng)分和元素,各地應該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提煉出可落地、可形成產業(yè)的項目,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讓千年宋韻真正在新時代流動起來、傳承下去,推動宋韻文化有表達、有展示、有遺址,可見、可感、可傳承。”[3]
就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而言,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對宋詩詞進行改編、編曲或創(chuàng)作,加強了宋韻文化的普及傳播,促進宋韻文化深入百姓走向世界。采用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宋韻文化更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來。
二、宋詞聲樂作品
談宋韻文化離不開宋詞作品,宋詞的內容是宋代政治、文化、經濟生活的縮影,宋詞藝術是宋代極其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形式從隋唐時期開始發(fā)展,到宋代達到頂峰,集中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智慧,反映了宋代文學發(fā)展的高度成就,宋詞的句子長短句與齊言句并存,更便于歌唱,也有一些固定的曲牌,因此也稱曲子詞。它在中國傳統藝術文化領域中占有相當崇高和重要的地位,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文化瑰寶之一。其中文化自信是對中國自身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自信,在宋韻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宋詞聲樂作品非常有利于提升浙江省的文化辨識度,增強文化自信,也可以給其他地區(qū)以借鑒,使不同地區(qū)利用自身的文化優(yōu)勢來提高文化自信。
(一)宋詞聲樂作品的定義
宋詞聲樂作品的歌詞均為宋詞,曲子多為現代作曲家譜曲,也有少部分為古曲譯譜。筆者在文章中研究的兩首作品均為前者,因此以下論述都圍繞前者所展開。
宋詞聲樂作品是近些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節(jié)奏伴奏織體形式多樣、旋律及調式具有濃厚中國色彩、曲式及伴奏織體借鑒西方作曲技術的新型歌曲形式。這是一種獨特的中國式音樂體裁。
這種體裁具有濃厚的中國風格,不僅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宋詞的魅力,更能在聲樂領域展現宋詞獨特的音律美。作曲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大多會結合漢字的發(fā)音規(guī)律和宋詞的結構特征,使音律和歌詞完美結合。這種新型的中國式音樂體裁極大地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深受歌者和作曲家的青睞,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二)宋詞聲樂作品的特點
首先,宋詞聲樂作品的歌詞均為古詩詞,這使其作品本身具備了很好的文學性,加上作曲家的譜曲,使其具備了良好的音樂性,非常有利于宋詞在聲樂領域的傳播。
其次,宋詞聲樂作品是宋詞韻律結構和當代作曲技術的結合,雖然是中國古詩詞作品,但宋詞聲樂作品并沒有全部采用中國傳統調式,而是結合西方作曲技術,做到了中西音樂元素的完美融合。
最后,宋詞聲樂作品雖然采用西方作曲技術和伴奏織體,但是絲毫不影響其音樂的民族性,作曲家通常會在作品中融入吟誦、戲曲等中國傳統音樂元素,使作品聽上去更具層次感。
總之,宋詞聲樂作品這種新型的體裁的創(chuàng)作,融入中國式的情感表達,使得宋詞內容能夠很好地被曲調表達出來,這不僅能很好的弘揚中國傳統宋詞文化,而且有利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傳統宋詞的深刻內核。
(三)《如夢令》和《青玉案·元夕》
宋詞文化是宋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浙江省宋韻文化傳世工程的全面
展開,各文化領域對宋詞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展開。在眾多優(yōu)秀的宋詞作品中,筆者挑選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夢令》和《青玉案·元夕》進行簡析。
《如夢令》是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和其他女子不同,她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學教育,成為了宋朝為數不多的女詞人。早期李清照家庭條件優(yōu)渥,作品大多描寫閨中生活和自然美景。后期,隨著家族落敗、國家遭遇外族入侵,她的風格一改往日的美好,主要抒發(fā)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以及自己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孤獨與愁苦。她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我們從女性視角看到宋朝由鼎盛逐漸走向沒落的過程?!度鐗袅睢肥撬缙诘拇碜髌罚唵蚊鑼懥松倥Ⅴ负蠓褐塾瓮娴木跋?,詞風清新脫俗,沒有過多的修飾,反映了當時女子的閨中生活,相對于宋代大多數男性詞人的作品,這首作品從第一視角出發(fā),因此更具代表性。
《青玉案·元夕》是著名豪放派詩人辛棄疾的代表作。辛棄疾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他一生以收復失地為志,無奈壯志難酬,在從官時,屢次受到彈劾,或被貶或罷官。這個過程也逐漸使他對當局失去信心,無奈只能靠詩詞來排遣心中苦悶。因此辛棄疾的作品大多分兩類,一類表達收復失地的決心,一類表達懷才不遇的無奈?!肚嘤癜浮ぴΑ肥切翖壖矠閿挡欢嗟囊皇淄窦s詞,和他以往風格不同的是,在詞中看不出一絲悲觀的情緒,而是不與當局同流合污的豁達心境,因此極具代表性。
三、《如夢令》的音樂分析與演唱詮釋
(一)《如夢令》音樂分析
1.創(chuàng)作背景
《如夢令》的作者李清照出生于書香世家,早期生活條件優(yōu)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出嫁后,金兵入關,生活困苦。因此,其早期作品大多描寫了其悠閑自得的生活狀態(tài),后期大多哀嘆身世的不幸。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結婚不久,隨丈夫離開京城后所寫。詞中回憶了其少女時代在故鄉(xiāng)醉酒以后,泛舟湖上,誤入蓮花深處的驚喜。詞中充斥了對當時生活的懷念,給人一種靜謐美好的感覺。
2.結構分析
歌曲《如夢令》是一首經典的古詩詞聲樂作品,由宋代詞人李清照作詞,現代作曲家王超作曲。該詞為李清照少女時代的作品,內容表現了少女微醺后泛舟游玩的美麗畫面。作曲家采用中國傳統調式羽雅樂七聲調式,采用起承轉合的手法,并加入變徵、變宮兩個變音,使曲風充滿中國韻味。從曲式結構上來看,該作品是一首有前奏、有間奏的重復的單二部作品,為方整型樂句,結尾是收攏型樂句,結束音落在主音上。全曲主體由前奏、A段、間奏、A段構成。作品開頭為4小節(jié)的前奏,伴奏織體采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結合的形式,節(jié)奏緩慢,旋律舒展,為聽者營造了一種悠閑自在的意境。歌詞部分從A段開始,由16個小節(jié)構成,4小節(jié)為一個樂句,一個樂句對應一句宋詞,詞律對仗工整。A段結束,A段在4小節(jié)的間奏過后進入,A段是對A段的完全反復,重復完第一樂段緊接著重復其第三、四樂句,并在結束音上做了延長,最終落在主音上,給人一種漁舟遠去、意猶未盡的感覺。
3.旋律分析
該作品的引子是4小節(jié)簡短的前奏,由雙八節(jié)奏型弱起引入,接著第一小節(jié)切分的節(jié)奏型營造出一種醉酒后昏昏沉沉的感覺。間奏最后結束在整個樂句的最高音上,給人在聽覺上造成一種空靈感。
上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其旋律線條較為平緩,節(jié)奏型采用前十六后八、切分、附點等節(jié)奏型,使這兩句不僅保留了靜謐美好的意境,而且塑造了醉酒后少女踉踉蹌蹌懵懂的形象。下闋“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旋律相對于前兩個樂句較為緊湊,伴奏音型也變?yōu)榱耸忠舴?,有一種緊打慢唱的感覺,從而表現出少女微醺后誤入藕花深處的驚喜之情。與此同時,全曲融入了部分戲曲元素,一字數轉,使歌曲在表達上更為準確。(二)《如夢令》演唱詮釋
1.吐字行腔
演唱宋詞聲樂作品時,吐字行腔非常重要,因為歌詞是膾炙人口的宋詞,因此重中之重是要把字咬清楚,使聽眾聽清楚,因此需要格外注重每句句尾的處理,以及在一字多音時保持高位置不變,才能把字說清。值得注意的是,該作品中許多字都歸韻于“u”,如“路”“處”“渡”“鷺”,尤其是“渡”出現在全曲最高音,這就更要求歌者在演唱時保持喉位不動以及氣息的流動。
《如夢令》中還出現了很多戲曲元素,如“記”“亭”都是下行音階,這時需要運用戲曲的潤腔唱法,并依舊保持高位置。
2.情感表達
《如夢令》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整首作品沒有其后期作品的負面情緒,感情基調明朗,主要表達了少女微醺后泛舟游玩并收獲意外驚喜的情感。因此在演唱時,歌者需要結合旋律走向和宋詞內容將這些情感傳達給聽眾。上闋旋律平穩(wěn)代入,節(jié)奏型較為簡單,旋律舒展,歌者需要表現出少女醉酒后,沉醉于美景的美好狀態(tài)。下闋相較于上闋節(jié)奏變得緊張,歌詞也變得更加緊密,這時需要突出小女孩誤入荷花叢中的驚喜與不舍。
總之,歌者需要深刻理解宋詞所表達的情感內核,將自己代入形象,結合旋律和內容,運用適合歌曲的音色,盡可能完美地表達出詞作家和曲作家的意圖。
四、《青玉案·元夕》的音樂分析與演唱詮釋
(一)《青玉案·元夕》音樂分析
1.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宋詞是由我國宋代著名豪放派詩人辛棄疾所作,他的大多數作品都飽含愛國熱情以及無處訴說的壯志未酬之情。詞人曾馳騁沙場,一生所愿能夠收復失地,但事與愿違,宋都南遷后,他只能每天寄情于詩詞來抒發(fā)哀愁。
《青玉案·元夕》便是其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這首作品辛棄疾在豪放中保留了婉約的風格,因此也是較為獨特的一首詞。該詞創(chuàng)作之時,宋朝國力衰微,已被外敵強勢攻打,統治者更是無心收復中原失地,這使得辛棄疾的一腔愛國熱情無處發(fā)泄,只能將自己的憤懣在詩詞中排解。這首詞描繪了元宵佳節(jié)之際百姓出游、花燈四起、熱鬧非凡的場景,和“那人”獨自一人與世無爭地站在燈火闌珊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將自己暗喻為“那人”,表達了自己不愿隨波逐流與統治當局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
2.曲式結構
《青玉案·元夕》是一首有引子、有尾聲的無再現單二部作品,整首作品共45小節(jié),由兩個樂段構成,調式為a小調,中間伴有向C大調的短暫離調,最終結束在主調上,為收攏型樂句。整首作品可分為引子、A樂段、B樂段、尾聲四個部分,基本使用4/4拍,只有最后一小節(jié)為了使旋律進行更加緊湊而使用2/4拍。引子共有11小節(jié);A樂段共21小節(jié),為復樂段;B樂段共有10小節(jié),由兩個非方整型樂句構成,是作品的副歌部分;尾聲有3小節(jié),最后一小節(jié)改變拍號,使結束感更加強烈,耐人尋味。
3.旋律和伴奏織體分析
《青玉案·元夕》為a小調,前奏從鋼琴的中聲區(qū)緩緩奏出,流露出一股
淡淡的憂傷,接著慢慢展開進入演唱的旋律部分。A樂段由兩個非方整的平行樂句構成,多采用變奏形式來發(fā)展旋律線條,旋律依然在a小調上展開,以上行大三度慢慢鋪展開來,緊接是連續(xù)向下二度和四度的進行,最后下行進行到E。調性上音樂在第一樂句后兩小節(jié)轉調進入C大調,使音樂整體明亮了起來,但隨后又轉回主調,音樂也回歸到柔和的感覺。為了配合旋律的展開和推進,作曲家在節(jié)奏上采用極具動力色彩的切分音型,并且從第17小節(jié)開始了第一次變奏,三小節(jié)后開始擴大,伴奏也由琶音變成了柱式和弦,使伴奏織體更加規(guī)整,推進到22小節(jié)后,達到頂峰。從23小節(jié)開始第二次變奏,左手適當留出空白,給聽眾以想象的空間,加深情緒感。28小節(jié)開始了第三次變奏,持續(xù)到第32小節(jié),伴奏織體整體平穩(wěn)進行,但程度不斷加深,情緒逐步推進到第32小節(jié),最終連續(xù)的和弦轉位將情緒推到頂峰,為B樂段的副歌部分做情緒鋪墊。
B樂段的旋律依然在主調上展開,由兩個樂句組成。這個樂段相較A樂段而言,在節(jié)奏和旋律上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依然保存了A樂段的切分節(jié)奏型,使樂句更有語氣感。伴奏織體相對簡單,由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組合而成,連續(xù)的下行級進過后,進行反向五度大跳,形成了戲劇性的反差。作曲家還刻意地擴大伴奏音程的距離,使音樂的空間感逐步加深,其間伴隨著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型的和弦分解,將全曲推向高潮。第39小節(jié)旋律節(jié)奏發(fā)生變化,作曲家為了增加結束感,采用一字多音,使語氣變緩慢,預示著全曲即將走向終止。
(二)《青玉案·元夕》演唱詮釋
1.吐字行腔
《青玉案·元夕》和《如夢令》有一個共同咬字的難點就是句尾很多字都需要歸韻于“u”,這就要求歌者在演唱時,字頭和字尾都格外注意才能把字說清楚,字頭不能咬得太松,否則聽眾就只能聽到含糊不清的韻母;反之,如果字頭咬得太緊,就會造成喉頭緊張向上,下巴緊張,氣息無法流動,無法歸韻。比如第一句“東風夜放花千樹”的“樹”,歌者需要咬住字頭“sh”以后,氣息快速流動,保持喉位不動,內口腔快速打開,歸韻于“u”。
除此之外,字腹也非常重要,在咬住字頭的基礎上,要快速且圓潤地把字腹吐出來,最后再歸韻。例如“寶馬雕車香滿路”中的“香”為例,在咬住字頭“x”以后,口腔要快速打開吐出字腹“i”,最后歸韻于“ang”。整個過程保持氣息平穩(wěn)地流動,不能有分割感。
2.情感表達
《青玉案·元夕》整體的情緒是哀愁悲傷的,因此在演唱時,剛開始的情緒不能給的太滿,要有層層遞進,逐漸達到高潮的感覺。詩詞上闋為寫景,描寫元宵佳節(jié)熱鬧非凡的場景,但我們在了解了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知道這時作者的心境和這熱鬧的場景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演唱時,感情不能有太大的起伏,要有一種豁達通透的感覺。下闋為寫人,作者在熱鬧嘈雜的環(huán)境中突然發(fā)現了一個超群脫俗的女子,獨自一人站在燈火闌珊處。這里的情緒更多是驚喜的,仿佛覓得知音一般,另一個層面來說,“那人”正是詞人自己,他用暗喻的手法表達了自己不與當局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這也意味著歌者在演唱下闋時,不能僅僅唱出對“那人”的愛慕,更要表現出對其的肯定與欣賞。這樣歌曲才能更加有內涵和層次。
五、演唱心得
(一)問題及分析
大多數歌者沒有立足于宋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在演唱之前沒有認真研讀宋詞,沒有認真去了解其作者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僅僅將目光投放在譜面之上,有的初學者甚至直接通過聽范唱來感受宋詞聲樂作品的情感變化。這就使這類作品很難被完全表現出來,宋詞聲樂作品也很難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二)心得及體會
歌唱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傳遞情感,這就要求歌者有較好的文化素養(yǎng),能夠在宋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研究作品的背景及情感表達,將最準確的情感傳遞給聽眾。在演唱每首宋詞聲樂作品前,認真研讀其創(chuàng)作背景,代入角色,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聽歌唱家的范唱。因為激發(fā)自身的表達欲,表達自己最想表達的情緒,才是最真摯的情感,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才是成功的演唱。
結?論
當前學術界有關宋詩詞的研究大都以研究其音樂為主,筆者將研究目光投放于宋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立足于在宋韻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研究宋詩詞聲樂作品,希望做到更好地演唱宋詩詞聲樂作品,做到在聲樂領域弘揚宋韻文化。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聲樂教學中古詩詞演唱的理論體系,提供了培養(yǎng)聲樂人才的價值。
宋詞聲樂作品是文學和音樂兩個領域高度融合的綜合藝術形式,是宋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筆者以《如夢令》和《青玉案·元夕》兩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為例,分析其在宋韻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內核,使歌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從而將更具精神內核的作品傳達給聽眾。這樣就會形成宋詞聲樂作品和宋韻文化互相促進的有利循環(huán)。
筆者也希望更多的民族器樂專業(yè)和音樂學者能夠加入宋韻文化研究的宏大命題中,為傳統文化注入我們的中堅力量,提高我們的文化使命,將自身的專業(yè)與傳統文化結合,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注釋:
[1]賡續(xù)千年文脈 譜寫宋韻新篇章[N].杭州日報,2021-10-27.
[2]浙江省發(fā)布六類宋韻文化研究成果[N].杭州日報,2021-11-05.
[3]同[1].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