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要]中國共產黨在總結百年奮斗歷史基礎上提出了堅定歷史自信的要求。堅定歷史自信是以百年奮斗的偉大實踐及其成就為實踐依據,以百年奮斗中積累的歷史經驗為認識支撐,以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所展現的價值追求為價值基礎。堅定歷史自信,對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偉業(yè)具有重要的價值。堅定歷史自信,在理論上有利于確證“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確證“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在實踐上,有利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保證黨的團結統(tǒng)一,增強斗爭本領。堅定歷史自信,需要持續(xù)推進黨史教育以構建正確認知,需要堅持批判歷史虛無主義以破除認識迷霧,需要推動黨的獨特優(yōu)勢向政治認同轉化。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歷史自信;百年奮斗;精神譜系;黨史教育
[中圖分類號]中圖分類號D25[文獻標志碼]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4917(2022)02-002-07
2022年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fā)表了《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 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其中明確提出“歷史自信”這一概念和堅定歷史自信的要求?!皥远v史自信”反映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所呈現的精神氣質和目標指向,凝聚著中國共產黨對百年奮斗歷程深刻反思的認識成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具有重要價值。
一、堅定歷史自信的基本依據
自信是認識主體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積極態(tài)度和良性情緒?!皻v史自信”是中國共產黨基于對自身歷史深刻總結而形成的,對自身能力、成就和價值的積極評價。作為一種理性認識、一種特定的精神狀態(tài),中國共產黨人倡導的歷史自信,不是毫無根據的虛驕、不是盲目自大的浮夸,而是建立在充分的客觀事實和深刻的歷史自省基礎之上的?!稕Q議》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偉大成就、歷史經驗和歷史意義,明確了堅定歷史自信的基本依據。
(一)黨百年奮斗的偉大實踐及其成就鑄成實踐依據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不懈奮斗、不斷創(chuàng)造的歷史。在一百年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撓,創(chuàng)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使中國人民擺脫了“東亞病夫”的狀態(tài),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的主人,煥發(fā)出歷史主體前所未有的主動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結束了舊中國四分五裂、積貧積弱、被動挨打的狀態(tài),使中國走向團結統(tǒng)一、繁榮富強、獨立自主,在幾十年時間里走完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工業(yè)化歷程,消滅了絕對貧困,創(chuàng)造了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從理論和實踐上破除了西式現代化道路的唯一性,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在維護人類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推動文明進步等方面為世界做出了越來越多的貢獻;百年奮斗的偉大實踐也鍛造了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際,中國政黨林立,全國約有300多個政黨和類似于政黨的政治團體[1]34。它們或是在中國政治舞臺上曇花一現,或是在歷史潮流面前被淘汰,或是走到人民的對立面。而中國共產黨經歷多次考驗,付出巨大犧牲,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壯大黨員隊伍、錘煉政治品格、提升領導能力、勇于自我革命,逐步發(fā)展為擁有九千多萬黨員、擁有長期執(zhí)政經驗、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以對中華民族和人類的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效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等客觀事實,構成了一種“優(yōu)勢認定”,即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踐行初心使命,站在人民群眾一邊,不斷創(chuàng)造出世所罕見的歷史偉業(yè)。恰如習近平所指出的:“放眼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歷史,沒有哪一種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深刻地、歷史性地推動中華民族發(fā)展進程”“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成就和貢獻,不僅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盵2]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及其成就這一事實,是歷史自信生成的客觀依據。
(二)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提供認識依據
善于在自省中總結經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3]16。中國共產黨總結的歷史經驗,是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展開反思、再認識,準確評價自身實踐活動的成果和價值。其目的在于豐富歷史智慧、正確把握客觀規(guī)律,增強自覺性、主動性。正如習近平所指出:“對歷史進程的認識越全面,對歷史規(guī)律的把握越深刻,黨的歷史智慧越豐富,對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動。” [4]
在《決議》中,中國共產黨以大歷史觀反思百年奮斗歷程,在分析四個歷史階段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基礎上,從總體上把握黨的歷史主題、主流和本質,從歷史過程和歷史事實中概括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道路、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拓創(chuàng)新、堅持敢于斗爭、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堅持自我革命等十個方面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來的,而是我們黨在歷經艱辛、飽經風雨的長期摸索中積累下來的”[3]17,是黨和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包涵了豐富的歷史智慧。
《決議》對經驗的總結凝練遵循了客觀性原則,忠于歷史事實,涵蓋了黨百年奮斗取得偉大成就的方方面面?!笆畟€堅持”既各具特點、各有側重,又相互貫通、相互聯(lián)系,從領導核心、價值追求、理論指導、正確道路、戰(zhàn)略基點、精神力量等多個方面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說明了“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成功的根本保證”“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的根本原因”“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根本途徑”等重大問題,從而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基因密碼,為確立、堅定歷史自信提供了認識素材。
(三)以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提供價值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這一譜系是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克服物質條件的匱乏、無懼槍林彈雨的兇險、直面風險挑戰(zhàn)的疊加、經受生死得失的考驗,在執(zhí)行、完成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任務中呈現的總體精神樣態(tài)?!皥猿终胬怼允乩硐?,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深刻揭示了這一精神譜系所張揚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和優(yōu)良作風。中國革命時期的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浴血奮戰(zhàn),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fā)憤圖強,改革開放時期的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自信自強、守正創(chuàng)新、砥礪奮斗,搭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歷史自信的底蘊是價值自信。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貫穿著鮮明的價值自信。其一,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立志于改造“舊世界”,以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社會、推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標,超越了對個人得失或小團體利益的算計、謀求,占據了人類道義的制高點。其二,中國共產黨秉持對中華民族深沉的熱愛,自覺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在黨的二大上通過的宣言中提出“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的最低綱領。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行了不懈探索,堅持獨立自主,堅持敢于斗爭,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無數共產黨人甘愿付出生命,表現了“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英雄氣概。其三,中國共產黨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百年奮斗中不負人民的希望和選擇,把實現人民利益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統(tǒng)一起來,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成果,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日益豐富的條件,歡迎和接受人民群眾對黨的監(jiān)督和批評。
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自信,說明中國共產黨超越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脫離人民大眾的局限,具有為人類解放而奮斗、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為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崇高精神境界。它成為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使中國共產黨在“精神的對壘”中獲得優(yōu)勢,創(chuàng)造出偉大成就。正如李大釗所說:“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的?!盵5]487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淀積了歷史自信的價值底蘊,增強了歷史自信的底氣。
《決議》對歷史成就的全面認識,對歷史經驗的系統(tǒng)總結,對黨的價值追求的深刻分析,表明歷史自信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要精神成果,堅定歷史自信是回顧百年奮斗歷程應該形成的基本態(tài)度。
二、堅定歷史自信的雙重價值
習近平指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xù)交出優(yōu)異答卷,關鍵在于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4]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偉大成就、歷史經驗和精神品格的觀念轉化,歷史自信蘊含著對“過去中國共產黨何以成功”“未來中國共產黨如何成功”的回答。堅定歷史自信,對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堅定歷史自信的理論價值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命運,始終同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實踐結合在一起。中國共產黨的全部實踐活動,都與認識、掌握馬克思主義及運用、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歷史自信中不僅有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實踐成就、實踐經驗的認同,更內含著對百年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復興等重要關系的反思,內含著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等問題的科學回答。堅定歷史自信,其理論價值在于:
第一,有利于確證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近代中國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攻擊中,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一批先進的中國人在反復比較西方各種“主義”后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視馬克思主義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指引組建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忠實代表中國人民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逐步把握中國革命的規(guī)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guī)律,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探索民族復興之路,不斷積累經驗、深化認識、糾正錯誤,終于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和成就充分證明,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非常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賦予中國共產黨廣闊的國際視野、深邃的歷史眼光和崇高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能夠在百年奮斗中取得偉大成就,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能夠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奇跡,日益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關鍵在于馬克思主義“行”。
第二,有利于確證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發(fā)展著的理論。[6]562中國共產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回答、解決中國問題時,在反思實踐中的挫折時,深刻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具有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的本質規(guī)定性,從而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自覺主體。面對實踐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實現理論新飛躍,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新的理論形態(tài)。
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塑造了偉大的社會變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反映中國國情、中國實踐的現實要求和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由此引領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些特色之路不是簡單延續(xù)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fā)展的翻版。
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馬克思主義賦能,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化的過程中得到體現,于科學解答實踐之問、時代之問中得到證實;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因中國共產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參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獲得充分貫徹;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中,通過鮮活的時代內容、鮮活的中國話語得到充分彰顯?!榜R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盵7]
所以,堅定歷史自信,必然要求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命運與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增強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必然要求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永遠做好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讓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的真理力量。
(二)堅定歷史自信的實踐價值
當前,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然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盵8]15這是因為,第一,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蔓延,以致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傳統(tǒng)安全與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大國戰(zhàn)略競爭和關系分化重組十分激烈復雜,全球性問題長期困擾人類。中國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第二,“我們仍處于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那個歷史時代”,即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時代。一方面資本主義大國仍然把控全球治理體系,但對整個世界的駕馭和統(tǒng)治能力顯著下降;另一方面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大國,經濟總量多年穩(wěn)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10萬億元,人均GDP首次超過世界人均GDP水平[9]。這不僅意味著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而且意味著兩種社會制度、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較量和競爭有加劇的趨勢。第三,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面臨著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優(yōu)化經濟結構、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堅定歷史自信,就是以史為鑒,用好黨史這本“教科書”,把歷史創(chuàng)造的自信轉化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自信、團結帶領人民繼續(xù)前進的自信。第一,堅持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凝聚了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成果,包含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方向、人類文明發(fā)展根本方向的深刻理解,包含著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牢記“自己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問題、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自我要求。尊重歷史經驗,以對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增強自覺性和能動性。這體現在根據歷史經驗正確判斷國際國內大勢、科學預見未來,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根據歷史經驗進行科學決策,更好地應對風險挑戰(zhàn);根據歷史經驗判斷重大政治是非,保證在方向性、原則性問題上不犯顛覆性錯誤;保持歷史經驗所彰顯的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繼續(xù)在服務人民、獨立自主、開拓創(chuàng)新、胸懷天下、自我革命等方面奮發(fā)有為,寫好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文章”。第二,保證黨的團結統(tǒng)一。“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tǒng)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chuàng)造世紀偉業(yè)的關鍵所在?!盵3]21歷史證明,擁有堅強有力的黨中央、實現全黨的團結統(tǒng)一,是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的重要主體條件,也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內容。因此,堅定歷史自信,不僅要堅持黨的領導,而且還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政治建設放首位。每個共產黨人應自覺錘煉政治品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對黨忠誠體現到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中、體現到履職盡責地完成日常工作中。第三,增強斗爭本領。中國共產黨生于內憂外患之際,在歷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積累了大量處理危機、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和經驗,形成了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定歷史自信,就要堅信在過往應對風險挑戰(zhàn)、化解危機困境的態(tài)度、思路和方案,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發(fā)揚斗爭精神,掌握斗爭策略,練就斗爭本領,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
三、堅定歷史自信的推進路徑
堅定歷史自信,在根本上是強化對黨的歷史、現實及未來的思想認同?!坝^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盵10]93在當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多元化的條件下推動歷史自信的形成、保持,不僅僅需要認識層面的教育、轉化,更需要實踐層面的奠基、推動。正如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對立的解決“絕對不只是認識的任務,而是現實生活的任務” [11] 192。
(一)持續(xù)推進黨史教育以構建正確認知
歷史認知是人們認識客觀歷史形成的知識體系,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中堅定穩(wěn)定、持久的歷史自信,需要持續(xù)開展黨史教育等實踐活動,為正確的黨史認知形成提供必要條件。
一是以唯物史觀教育確立大歷史觀。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歷史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真理體系。其揭示了人類歷史的本質、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形成了關于社會結構、社會形態(tài)、社會矛盾、社會運動、歷史主體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指明了一條“對各種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產生、發(fā)展和衰落過程進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徑”[10]425。唯物史觀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的根本方法,也賦予中國共產黨人特定的立場。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掌握、運用唯物史觀這一科學工具,結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認識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要求、中國社會發(fā)展階段、人民群眾歷史主體作用和中國共產黨自身的歷史責任、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等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而不斷完成黨的歷史使命。由于唯物史觀以研究人類全部歷史的基本過程和一般規(guī)律作為己任,中國共產黨運用唯物史觀,必然地形成了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的科學思維方式,形成了站在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高度認識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準確把握黨史、新中國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從歷史的長周期中思考中國發(fā)展、未來的大歷史觀。唯物史觀是大歷史觀的哲學基礎,大歷史觀是唯物史觀的運用和轉化?!稕Q議》中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成就、歷史經驗的概括,正是運用大歷史觀得出的。因此,構建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正確認知,必須學習、掌握大歷史觀。
二是以史實的學習涵養(yǎng)歷史思維。歷史思維是運用唯物史觀從歷史視野和發(fā)展規(guī)律中思考分析問題、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一種科學思維。學習黨史的目的,不僅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事實形成正確認知,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形成歷史思維。養(yǎng)成并運用歷史思維,有利于從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高度考察黨的歷史、近代以來中國的歷史,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黨情”“國情”,使思想從“知史”向“愛黨”“愛國”升華;有利于自覺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營養(yǎng),善于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智慧來認識、解決現實問題,真正做到“以史為鑒”、學以致用,實現科學認識向實踐轉化;有利于在歷史中去認識、理解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在中國發(fā)展道路、方向上保持歷史定力,面對錯誤思想的蠱惑,面對百年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風險挑戰(zhàn),面對現實工作中的困難考驗,始終堅定“四個自信”;有利于個人在品行上保持政治定力,自覺遵守中國共產黨人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等方面的要求,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
三是堅持以實事求是原則敘述黨史。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程中,由于復雜的主客觀原因,經歷了一些曲折、產生了一些失誤。對此,中國共產黨在三個“歷史決議”中從來都不回避,比如《決議》明確指出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出現的曲折,同時更加重視從曲折、失誤中總結教訓。但一些錯誤思想思潮常常在這些曲折、失誤上做文章,造成人們思想上的困惑。因此在開展黨史教育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決反對曲解、戲說、篡改和捏造,既講清楚歷史上的曲折、失誤為什么會發(fā)生,更要說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克服各種困難、自覺糾正錯誤,逐步成長壯大的,說明中國共產黨自我糾錯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反省、再生能力,說明“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3]9。
(二)堅持批判歷史虛無主義以破除認識迷霧
一段時期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蔓延,否定唯物史觀指導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否定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復興和人類和平發(fā)展的貢獻、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和革命英烈,嚴重破壞了人們的歷史認知、歷史觀,成為歷史自信確立的極大障礙。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歷史虛無主義根據網絡信息傳播碎片化、歷史話題廣泛性和歷史圖景呈現方式多樣性等特點,不斷調整表達方式和話語策略,將核心觀點以多種方式、利用多種途徑滲透進入大眾的日常生活,使人們難以辨識。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回應、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舉措。如習近平在多次講話中揭示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施行《英雄烈士保護法》、在全黨全社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制定并通過《決議》,等等,都可謂是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力回應和遏制,已經產生了明顯效應。但歷史虛無主義在短時間里不會從中國的思想場域消失。因此,堅定歷史自信,必須以久久為功的態(tài)度,持續(xù)開展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批判和學術批判,“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3]25針對歷史虛無主義善于用歷史細節(jié)來否定黨史主流、以個人記憶取代國家記憶、以學術話語包裝政治目的、以娛樂手法消解歷史嚴肅性的特點,在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中不僅要堅持已有的舉措,還要突出:其一,辯證說明黨史的主題、主流、本質與歷史細節(jié)之間的關系,闡明黨史的主題、主流統(tǒng)領黨史的細節(jié)、片段,黨史中真實的細節(jié)、片段則增強黨史主題、主流的生動性、豐富性。虛構、夸大歷史細節(jié)、片段違背歷史的真實,只會破壞正確的歷史認知。尊重歷史,首先是尊重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尊重歷史的主流和本質;其二,揭破歷史虛無主義蠱惑大眾的話語方式和傳播手法,將學術界研究、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成果大眾化,推動大眾了解歷史虛無主義的核心觀點、表現形態(tài),了解中國共產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決心和舉措,逐步形成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自覺。其三,正確區(qū)分政治問題與學術觀點問題。歷史虛無主義是以一定的學術研究為基礎的政治思潮,其特定的價值訴求常常與學術討論糾纏在一起。對此,習近平指出:“不要把一般的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也不要把政治問題當作一般的學術問題,既反對打著學術研究旗號從事違背學術道德、違反憲法法律的假學術行為,也反對把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混淆起來、用解決政治問題的辦法對待學術問題的簡單化做法?!盵12]28這一論述明確了分辨政治問題和學術問題的一個重要標準,即是否違背學術道德、是否違反憲法法律。歷史虛無主義的核心觀點與價值取向,與我國憲法法律中對政治制度、指導思想的規(guī)定,對英雄烈士名譽的保護等背道而馳,因此不能因有學術形態(tài)的遮蔽而忽視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在應對歷史虛無主義上必須講政治。
(三)推動黨的獨特優(yōu)勢向政治認同轉化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了多個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即在理論上既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又善于進行實踐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在理想信念上既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奮斗目標上既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又堅持為世界謀和平、為人類謀解放;在實踐任務上既帶領中國人民開展偉大社會革命,改造客觀世界,又勇于開展自我革命,改造主觀世界,堅持從嚴治黨,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在組織上既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又有嚴明的組織紀律和黨內法規(guī),既堅持發(fā)揚黨內民主,又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在社會基礎上既用制度化、程序化、規(guī)范化的安排把各個政黨、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又堅持群眾路線,善于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具有廣泛而穩(wěn)定的群眾基礎。由此,中國共產黨展現出強大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優(yōu)勢是在歷史中形成、在比較中凸顯的,展示中國共產黨在價值追求、意志情懷、行動能力等各方面對中國歷史上和世界上其他政黨的超越,是確立歷史自信的重要“資本”。當然,這些獨特優(yōu)勢要轉化為堅定歷史自信的養(yǎng)料,必須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活動。具體而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以人民生活幸福為“國之大者”,補齊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線,將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落實,實現人民共享發(fā)展成果;在政治發(fā)展中堅持“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的思想,不斷完善制度程序,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使人民當家作主具體、現實地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在文化發(fā)展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人民性,用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積極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推動人民群眾更多參與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在黨的建設上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反腐敗上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總之,在實踐中實現黨的獨特優(yōu)勢轉變?yōu)槿嗣翊蟊姷奈镔|利益、政治權益和精神生活的穩(wěn)定保障,從而推動人民將對現實的認同與黨史教育中宣傳的內容鏈接起來,接受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事實判斷和價值評價上的基本觀點,確立并堅持歷史自信。
[參考文獻]
[1]張玉法:《民國初年的政黨》,岳麓書社2004年版。
[2]習近平:《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 埋頭苦干、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3]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強調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 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tǒng)一增強斗爭精神》,《人民日報》2021年12月29日。
[5]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4卷,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新華社:《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網,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1/11/c_1128253361.htm。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9]《2021年全國經濟成績單出爐:全年GDP破110萬億》,光明網,https://m.gmw.cn/baijia/2022-02/28/1302824494.html。
[1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The Basis, Value and Path of Strengthening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YANG? Jun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strengthening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is based on the great practice and achievements of one hundred years of struggle,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 value pursuit shown by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PC. Strengthening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is of great value. It is theoretically conducive to confirming that it is completely correct for history and the people to choose Marxism and it is completely correct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practice, it is conducive to adhering to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CPC’s, ensuring the Party’s un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to struggle. To strengthen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we need to promote the Party’s history education to build a correct cognition, adhere to criticizing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ty’s unique advantages into political identity.
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storical self-confidence; one hundred years of struggle; the spiritual pedigree; the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責任編輯 孫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