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
摘要:“孔子”這一飽滿的中國傳統(tǒng)人物形象,歷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外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犊鬃拥墓适隆访鑼懥丝鬃訌慕瞪剿劳鏊?jīng)歷的故事。內(nèi)容詳實,語言生動有趣、簡潔直白,豐富了“孔子”這一人物形象,也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特色。本文以接受美學為理論依據(jù),分析《孔子的故事》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方法,期望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負載詞的英譯有所助益。
關鍵詞:《孔子的故事》;接受美學;文化負載詞;翻譯方法
當今世界,在各國文化交流、沖擊的環(huán)境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也需持續(xù)深入的進行??鬃?,作為中國傳統(tǒng)儒家學派的靈魂人物,一直持續(xù)影響著中國文化的長久、淵遠的發(fā)展,也吸引了眾多國外學者研究孔子、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文以接受美學為指導,對《孔子的故事》中的文化負載詞進行英譯,讓譯文更具美感,也讓更多給讀者了解孔子、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美麗。
1接受美學理論
接受美學理論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初。漢斯·羅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與沃爾夫?qū)ひ辽獱枺╓olfgang Iser)為該理論學派的奠基人。其理論核心在于:強調(diào)讀者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以讀者受眾為中心,認為只有讀者或受眾在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視野融和,文本才具有意義。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將讀者作為主體與中心,與讀者的審美感受相聯(lián)系。在本文中,筆者將從自身主體性以及視野融合兩方面著手進行本次文化負載詞的英譯。一方面,筆者也是文本閱讀的讀者之一,且具有一定的文學基礎、審美能力等基本具備的條件,通過對相關文本的學習以及資料的查詢,豐富了筆者對負載詞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實現(xiàn)視野的融合,就需要關注譯文的精確程度,通過采用替換、意譯等多種翻譯策略以及通過調(diào)整句子結(jié)構(gòu)等方法,使其能夠更加符合目標讀者的表達習慣,使目標讀者理解感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特色,引起目標讀者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興趣。
2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孔子的故事》中,文化負載詞有包括著名歷史人物、古地名、典籍和官員職稱等,接下來,筆者將在文中一一例舉。
2.1 增譯
例一:孔子大概在二十六七歲的時候,才做了一兩回小官?!换厥钱敗俺颂铩?,這是管牛羊的官……?!鬃游迨粴q,在魯國當了中都宰……。
譯文:When Confucius was about twenty-six or seven years old, he only became a minor official once or twice Once, he became a “Chengtian”, a minor official in charge of cattle and sheep in Lu State……. Confucius was fifty-one years old and became the Zhongduzai, a local official in charge of criminal affairs in Zhongdu.
如上面的例一所示,筆者對這些文化負載詞采取了增譯的翻譯策略。筆者在查找信息后發(fā)現(xiàn),“乘田”和“中都宰”都是古代官方頭銜的名稱。“乘田”時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官員的名稱,“中都宰”意為都城的行政長官,中都的地方官員,掌管刑事。因此,通過對這些文化負載詞信息的查詢,筆者從自身閱讀理解的角度以及讀者對此接受的程度出發(fā),對此進行了增譯,使這些官職名稱所包含的意思能表達清晰,譯文簡單明白,目標讀者能夠理解并接受,此類文化詞的英譯也達到了傳播交流的作用。
2.2 意譯
例一:鄭國有了水災,別人都說要去求神,但是他(子產(chǎn))說:“天的道理是渺茫的,人的道理是切近的,我們是講人不講天的?!?/p>
譯文:When there was a fire in the Zheng State, others said they wanted to ask the God for help, but he said: “the thought of the heaven was uncertain, but the thoughts of our people were around, we must get the power from the ordinary people but not the God.”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講人不講天”這句話意味著“在遇到天災人禍時,要尋求人民的力量,而不是向上天的神祈求保佑”。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筆者以在閱讀中的主觀感受為基礎,使用意譯的翻譯方法來表達它含義,直接將“講人不講天”意譯為 “we must get the power from the ordinary people but not the God” 。通過采用意譯的翻譯方法,筆者能將原文意思解釋的比較準確,也符合目標讀者的表達習慣與審美感受,直觀的讓目標讀者感受,以達到對其英譯的母的。
2.3 音譯加注釋
例一:再往下,是豳地民歌,秦國民歌,魏、唐二地民歌。他說:“豳地的民歌,愉快而不淫蕩?!`?shù)匾韵碌拿窀?,他是不滿意的,但因為身為外交使臣,就不好意思多加批評了。
譯文:Next, there were the folk songs from the Bin State (the ancient city name, in today’s Shaanxi Province, Xunyi County, Binxian County area), the Qin State, the Wei State and the Tang State. He said: “the songs of the Bin State are pleasant but not lascivious…….” He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folk songs of the Kuai State, one of the Vassal states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he ancient ruins of the state still exist, in the east of Mixian County, Xinmi City in Henan Province, but as a diplomatic envoy, he was too sorry to criticize them.
“豳地”和 “鄶?shù)亍边@兩個詞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地方的名稱,而是西周時其的諸侯國。這兩個諸侯國所處年代久遠,名稱也非常生僻,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多加注意。通過搜索查詢相關資料后,發(fā)現(xiàn)了這兩個小諸侯國的存在,也了解了其古今的地理位置。在進行翻譯處理時,筆者采用了音譯加注釋的翻譯方法,使此類詞匯的意思準確表達,注釋了其今天所處的地理位置,便于目標讀者進行查閱,符合目標讀者的語言表達習慣,充分體現(xiàn)了讀者主體性在譯文中的展現(xiàn)作用。
2.4 減譯
例一:在他住宅附近有一條街叫達巷,達巷里的一個老百姓就這樣說過:“孔子這么淵博,他會的玩意兒我們簡直叫不上名堂來?!?/p>
譯文:There was a street near his house called Daxiang Street. One of the people lived in Daxiang Street said: “Confucius was so profound that we even can’t figure out how much he had known.”
“玩意兒”和“名堂”都是帶有中國語言文化意義的詞匯,國內(nèi)讀者對此理解比較容易,但對于國外讀者來說,這類詞匯是比較難理解的;假如對其進行冗長繁雜的解釋來表達其中韻味,又不符合英文直接明確的語言表達習慣。因此,筆者在翻譯過程中刪減了此類詞匯,譯文表達也不受影響,譯文結(jié)構(gòu)簡潔,符合目標讀者的直觀審美感受。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因中外讀者的審美感受、語言表達習慣都存在著差異,筆者在翻譯過程中采用多種翻譯方法以及翻譯技巧,尋求合適的翻譯方法與技巧,盡量使語言表達符合目標讀者的表達習慣與審美感受,注重目標讀者對譯文的接受程度;在此次翻譯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與挑戰(zhàn),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提升翻譯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Gary Comstock.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Hans Robert Jauss, Timothy Bahti[J]. The Journal of Religion,1985,65(3):445-446.
[2] 李長之.《孔子的故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李偉.翻譯斷代史研究之“三景”——評《十九世紀中國文化典籍英譯史》[J].民族翻譯,2018(04):84-89.
[4] 史海英,孫協(xié)勝,高凌杰.接受美學視角下編輯、讀者和作者的關系及其優(yōu)化[J].天津科技,2020,47(1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