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我國教育改革已經到了重要階段,對于教育教學的根基,小學教育給予了更進一步的重視;對于審美教育的口號,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進行剔除,而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審美教育也越來越迫在眉睫。現今小學教育里閱讀教學過程中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和培養(yǎng),作為小學教育多類型、多樣化以及人性化的體現,得到了大眾的廣泛關注。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思維,才能夠更好地發(fā)掘美的因素。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審美思維的構建,并以此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加強與創(chuàng)新。
一、創(chuàng)造意境豐富文化導入,奠定審美文化基礎
情境,使我們可以為想象創(chuàng)造空間,有了情景的搭建,學生深入到文本的閱讀中更會在身臨其境中引發(fā)思考,對文中主人公的思想也會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在這種認知下,就會產生對人物的思考和感悟,在思考、認知、身臨其境的過程中就是審美提升的關鍵所在。在這種狀態(tài)中,教師只需要稍加引導,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并構建自己獨有的審美思維,并在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發(fā)揮奇妙的作用,學生的思想就可以在自己構建的意境舞臺上自由自在地穿梭。
基于此基礎,我們就應該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相結合,而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需要清楚地知曉閱讀的主題,并在閱讀之前搜集大量相關的文化素材,豐富文化底蘊和閱讀課上的文化儲備,加強意境教學與課程資源之間的有效整合,從而引發(fā)學生的獨立。而這種思考也是緊扣文章主題的,不至于偏離教學的目的,只注重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而忽略了教學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況下更注重學習。我們是通過一種教學情境氛圍來輔助教學,使課堂的氛圍更加能讓學生產生新奇的興趣,從而使教學變得靈活。通過這種課堂氛圍來營造學生對于課堂的新鮮感,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授課方式中體會不一樣的教學感受,讓學生用更加飽滿的熱情去體會上課的樂趣,從而從情景中感受到美學閱讀課程,在教育中構建他們對審美的認知,通過這種意境教學培養(yǎng)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情。
例如:教師在講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課時,就可以在備課過程當中把這首詩的背景、作者的生平資料以及寫這首詩的文化等都作為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可借助多媒體以及網絡去整理歸納重陽節(jié)的相關知識。教師做到豐富自身的文化儲備,用課本以外的知識來進行講解,保證課堂上相關知識更加豐富。這就很考驗關于教師的知識文化儲備,也可以利用這篇詩詞來延伸出更多的知識,比如相關節(jié)日各地風俗以內重陽節(jié)的節(jié)日內涵等??梢酝ㄟ^邊介紹邊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融合的特點,更要加以引導學生對這首詩詞的內涵進行剖析,比如關于重陽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節(jié)日內涵是“敬老、愛老”。通過這種引導讓學生有背景支撐去更加了解這首詩的內涵,通過這種內涵的支撐再去進行相關的詩詞鑒賞,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思維建設。
二、創(chuàng)建情景閱讀,為審美建設提供思維支撐
在語文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思維,環(huán)境也非常重要?,F在很多學校都提倡并安裝了多媒體教室,在小學這個審美思維養(yǎng)成和建設的重要時期,由于小學生的見識和閱歷都還有所欠缺,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來對教學進行輔助。然而很多多媒體教室的課堂用具都成了擺設,非常雞肋,教師還是沒有轉變思想,更習慣于用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而把多媒體等輔助工具擱置一旁。其實二者并不沖突,多媒體用于輔助教學,更能構建直觀的閱讀情景,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情景教學與所學課程知識的相關轉化。用多媒體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將傳統(tǒng)授課方式中需要在黑板上進行得較為抽象的畫圖、情景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現,用這種這直觀的方式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點,增加學生的新奇感,讓學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傳統(tǒng)的板書更讓人容易接受,當然一些重難點的知識點也可以用板書的方式進行體現,與學生一起用筆探索知識,會更使學生產生與老師一起探索知識的快樂。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展現,跟學生一起進行思維開闊,從而大膽進行關聯(lián),幫助學生增加文章的記憶點,從而保證學生對這堂課的閱讀理解加深記憶,保證對這堂課記憶的時效性。
例如:在講解《四季之美》這篇課文時,有很多關于風景的描寫,很多小學生對美沒有一個鮮明的概念,可能這些風景每天都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由于沒有美的概念,學生就會忽略這些美景,也不會去注意到生活中的這些美景。基于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方便學生的鑒賞,這種風景除非讓他們去自己體會,否則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他們會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人都是感官動物,有些風景文字的表達會讓人的想象有局限性,在備課中,可以提早通過多媒體做準備,在授課中進行展現,結合文中的文字介紹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中所講述的內容,以及體會文章中蘊含的美學特色。由此可見多媒體的使用可以令教學方式增色不少,所以教師更應該結合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進行合理、高效地使用。教師有了使用多媒體的意識,就會在課堂上通過制作和展示多媒體課件,直觀地為學生展示。課程中有關于四季的描寫,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相關課件時,同時對教師的審美也是一種考驗。因為小學作為人生的啟蒙階段,教師在其中的影響非同小可,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教師的審美會影響到還沒有什么判斷力的小學學生。而在展示過程中,通過四季相關風景的圖片與視頻的生動呈現,更會讓學生加深對景色描寫的印象,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讓學生自行想象和觀察,由此可以延伸出在日常生活中對四季的美的相關感悟,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
三、組織合作鑒賞,為審美構建提供賞析空間
在進行開展閱讀課教學活動期間,為了實現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做調整,從而實現審美目標構建的順利實施?;诖嘶A,教師的授課方式應該從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中剝離開來,組織開放性的授課條件,讓學生自己在開放性的環(huán)境下去感受對于美的理解,讓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切身體會對于美的追求,從而構建審美目標,同時也在構建審美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對課程中的知識加深印象,在自主鑒賞的過程中加深學生本人對知識的解讀與認知。這樣不但可以強化學生的審美建設,更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見組織合作鑒賞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創(chuàng)新教學,創(chuàng)新的不一定是教學風格,更有教學環(huán)境,特定的環(huán)境可以引發(fā)學生對不同環(huán)境的思考。不同的教學場景教學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的思想體驗場所,創(chuàng)造一個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相當于創(chuàng)造了一個屬于學生的舞臺,學生的思想可以在舞臺上自由穿梭。但是這種創(chuàng)造要接近于課本,使課本這個框架讓學生不但有思考的空間,而又不至于完全脫離課本。
例如,在學習《負荊請罪》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課本的場景,在開展教學活動前,就先讓幾位同學熟讀課本后來到講臺上對《負荊請罪》一文中各個不同角色進行朗讀和扮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場景的不同變換和不同形式的情景教學來加深對課本的印象。也因為有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局限性沒有那么強烈,可以通過發(fā)散性思維和自我代入產生不同的思考。比如有些學生會帶入藺相如,有些學生會代入廉頗。不管是哪種形式的代入,學生都會根據自己的思想去對這篇文章進行不同的思考,這也是一個讓學生自己加深記憶的方法,學生心理上會為自己的審美搭建一個空間:怎樣扮演才會看上去更逼真。通過這種思索,進入課堂情境,從而對這堂課產生更深層次的了解,并針對這些了解會有自己的看法。
在《陶罐與鐵罐》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通過表演對文中更深層次的道德品質方面的美學內涵加深理解,同時可以利用這種扮演,讓學生產生共鳴,以這種共鳴去支撐學生對良好思維審美的認知。
四、讀寫融合訓練,為審美提供創(chuàng)新支柱
在開展閱讀課期間,為了實現小學生的審美構建,教師也需要側重于訓練活動的規(guī)范組織。就像學生看見美麗的風景,知道美在哪兒卻沒有辦法進行表述。這個時候就應該踐行讀寫融合訓練,在閱讀中進行自己創(chuàng)作的思考,通過自己思考未來的寫作,創(chuàng)建新的審美框架,通過語文閱讀課的學習,來明白審美的含義。在學習完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寫作訓練,把這種寫作訓練當成為學生的審美提供創(chuàng)新支柱的辦法,可以在寫作中進行思考,把自己觀察到的美、在情景中融合進去的美都經過思考去讓學生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在閱讀中進行創(chuàng)作也有許多好處,比如可以更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在這種訓練中加強自身詞匯量的積累,用這種自身的思考去形成對于審美思維本身的認知。
例如,在《觀潮》一課的閱讀學習過程中,有很多對于景色描寫非常壯美的語句。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語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中所描述的場景來進行創(chuàng)作,甚至可以根據文章的描寫特色來進行句子創(chuàng)編以及仿寫訓練,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一邊感受文中景色的描寫,一邊對自己將要進行的寫作創(chuàng)作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這種創(chuàng)新寫作加深對文章閱讀的記憶,也可以構建他們對美學內涵的解讀,以此來全面提升學生對文學的鑒賞能力以及對文章的思考、對景色描寫的學習,為他們以后文學鑒賞提供新的思路。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在教學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在此基礎上,我們更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培養(yǎng)學生對審美自己的看法與認知。因此,推行審美化閱讀教育已經是主流趨勢。基于此,在開展閱讀課的教學期間,作為教師更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進行創(chuàng)新,不但要把學習作為授課的目標,審美的培養(yǎng)也更應該提上日程,通過豐富的文化導入,創(chuàng)建情景閱讀等多種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對具體的閱讀課程進行鑒賞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