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芳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數學教材進行整合,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教學調整,才能夠有效地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融入到數學分層教學的每一個階段。除此之外,在小學數學課程當中,除了要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還必須要引進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本論文就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和解題的方法,同時也必須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夠在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展開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呢?
一、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和優(yōu)勢作用
(一)理論依據
分層教學法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方法或教學理念,在我國傳統教學中,早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國外許多學者也提出了相關的教學理論。已故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提出“教育最優(yōu)化”理論,強調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實際上,不同的學生其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他們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對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和自制力等都不盡相同,如果教師總是“千人一面”“萬人一方”地去教,一定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由此看來,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優(yōu)勢作用
實踐證明,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僅有益于學生,對教師也不乏好處。就學生而言,分層教學法可以使教學面向每一個學生、適合每一個學生、作用于每一個學生,符合個體的差異性和目標的驅動性。因此,課堂教學就不會出現“優(yōu)等生的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學困生則跟不上教學進度”的不利局面,各類學生都會學有所獲、共同提高。如今,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將分層教學與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全面優(yōu)化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靈活性與實效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時,既要讓優(yōu)等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又要保障學困生能夠達成預期目標。此外,教師還需要對分層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準備,確保教學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過程更落實,方法更實效,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教師業(yè)務素質的角度來說,通過分層教學,可以實現教學策略的靈活性,鍛煉教師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助力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提升。
二、在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下進行教學內容的分層
小學數學教師首先必須要立足于數學教材,掌握好教學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和教學性質等多方面的內容,然后根據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在徹底了解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之下,對學生的數學課程進行合理的整合,同時增加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才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完成數學法則、公式、概念的學習。在數學方案的設計上,教師除了要立足數學教材之外,還必須要確保設計方案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讓學生回答之后,再讓學生根據這個三角形來試著歸納一些三角形的特點;然后再得出三角形的定義。當學生對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再深入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并進行問題設計:給出一個由多個復雜圖形組成的圖形,讓學生分別算一下其中三角形的個數。通過計算,學生能夠認識到三角形的規(guī)律,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基本內涵。
三、根據小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
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興趣、能力、知識水平、智力水平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將學生分為A、B、C三層。例如,在教學“三角形”時,我提前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進行了研判并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其中A組學生為優(yōu)等生,有較強的計算能力且對三角形有所了解,可以獨立思考問題和預習。所以,我要求A組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自學三角形的內容,為構建新知做好準備;B組學生為普通生,這組學生有基本的理解,但學習能力和自制力等次于A組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一般可以完成學習任務。所以B組學生在學習時以掌握方程概念和解法為主;C組學生為學困生,他們不僅學習能力差、基礎知識欠缺,主要是缺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自律能力,學習沒有自主性和自覺性,有的根本無法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必須多加關注和引導。
四、根據學生分層情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之后,就要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時,我將學生分組后分別制定教學目標。首先,以讓每個學生都理解三角形的算理,掌握它的計算方法為總體目標,再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細化教學目標。其中,A組學生需要在教學前進行課前預習,除了完成基礎教學目標外,還要適當進行“三角形”的拓展與延伸,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更靈活地掌握小數和計算有關的知識并加以適當拓展;B組學生以夯實基礎為主,著重掌握三角形的計算法則,并適度進行計算靈活性的訓練,以掌握三角形計算方法和靈活運用為教學目標;C組學生以掌握教材知識為教學目標,主要強化該組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和理解,避免該組學生落后于B組學生。
五、練習布置分層化
在進行數學練習布置時,要重視習題的分層化,在大多數情況下,一般將數學習題分為三層:第一層包括引導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理解,對基礎概念進行深入掌握;第二層主要是提升學生對學習技巧的關注;第三層主要是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解題思路,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布置習題時,要充分地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將練習內容進行有技巧地布置,通過習題的練習,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練習。同時要對數學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在習題設置上做好難度的把控,以免因為習題難度過大進而使得其失去學習的信心,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除此之外,教師要將習題的類型進行分層布置,這樣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控程度,推動學生能力的不斷提升。
六、加強評價制度
高年級小學生正處在需要認可和鼓勵的階段,尤其是來自教師的贊賞會使其學習動力得到大大提升。教師在分層練習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和評價,在練習布置的過程中,要對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行充分的考慮。同時教師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有效評價,提升其成就感,隨后再以鼓勵的方式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指證,學生能夠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更加重視,并重點改正,不斷提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七、開展小組合作,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上課的時候走神、不認真聽講是非常容易出現的情況。教師一方面要理解這種情況出現的背景,另一方面,也要深刻探究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絕大多數小學生在課堂上走神,而不認真聽講,基本都是因為教師的課堂組織形式過于枯燥。在此背景下,適當融入小組合作,給學生提供探究機會,綜合學習單元知識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三角形單元的全部知識。比如教材中給出了三角形的基本特點以及相關的定義和概念性內容,教師可以先給每一個小組分發(fā)若干個紙張裁剪出來的三角形。引導學生一邊觀察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一邊探究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識。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隨機邀請不同小組的成員回答問題,就剛剛討論的概念性知識進行展示。
八、引入趣味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不愿意認真聽課的原因都非常單純,就是覺得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太沒有新意,課堂上講解的內容過于枯燥等等,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當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適當與學生的學習喜好結合起來,開展更加趣味性的數學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如何達到這樣的目的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探索之后,筆者發(fā)現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趣味性的數學問題,這樣可以非??焖俚丶ぐl(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這一單元時,教師發(fā)現班級里有很多學生不會主動思考公式背后的道理,也不愿意用公式去解決數學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喜好,制定特殊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整合單元知識,在多媒體上投放一張動畫人物“派大星”的圖片。派大星作為小學生非常喜歡的動畫人物之一,當教師第一次把這張圖片投放到多媒體上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際上就已經被帶動起來了。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繼續(xù)設計趣味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將派大星的身材看作一個三角形,那么派大星的最大橫截面面積應該是多少呢?當教師把原本枯燥的數學問題與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結合起來的時候,教師就會明顯感覺到學生計算這一問題的積極性變高了,課堂上的學習氛圍一下子就濃厚了起來,引導學生跨課時進行單元整體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題會變得更容易,有助于全面提高整合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現代教學越來越強調個性化與差異性,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努力踐行教學原則,積極開展分層教學,從學生、目標、內容等多個層面入手,使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