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楓
觀察:
又到了自主游戲的時間了,今天上午我?guī)ьI小朋友來到了五樓平臺,這里有許多木制體能玩具,還有許多裝有輪子和網(wǎng)子的輪胎。大多數(shù)的小朋友去玩木制體能玩具了,幾個小朋友各自拉著輪胎跑了起來,我也坐在了一個輪胎上面看著小朋友們玩。
不一會兒,桐桐小朋友過來,拉起我輪胎上的繩子,使勁地拉也沒拉動,我很好奇,想知道她到底想干嘛?于是一動也不動地繼續(xù)坐著,桐桐拉不動,旁邊的幾個孩子看到了,也過來幫忙拉,三個小朋友把輪胎拉動了,他們一起跑了起來,中途又加進來兩個小朋友,五個人拉起來就快了,不一會兒就跑到了墻角。輪胎動不了了,桐桐往左拉,子騫往右拉,涵涵和鑠鑠往后拉,小哲來到了我面前,試圖搬起輪胎翻過來,五個孩子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氣,可輪胎就是一點動也沒有。
我坐在輪胎上直樂,孩子們看到我笑,也高興的笑了起來。看到孩子們不明白輪胎為什么動不了,我提醒他們:你們商量一下,輪胎往哪邊拉更好走(路更寬)?五個孩子一起說往后面更好走,“那怎樣才能讓輪胎往后走呢?”五個孩子又爭論了起來,我讓他們一一試著拉拉看,最后他們找到了一條能把輪胎拉走的路:一起往右邊拉。孩子們把我拉出了角落可高興了。
分析:
1.《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fā)現(xiàn)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小班的孩子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熟悉的事物會產(chǎn)生興趣,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輪胎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玩具,特別是加了繩子和網(wǎng)面的輪胎更受孩子們的歡迎。輪胎的玩法有很多樣,小班的孩子們大多是一人拉一個輪胎到處跑,沒想到要拉小朋友,我坐在輪胎上給了孩子們一個新玩法的啟示;
2. 杜威說“兒童有調(diào)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
我班孩子在拉我的過程中,當發(fā)現(xiàn)輪胎動不了時,大家都在想辦法,用自己覺得對的方法想把輪胎拉走。雖然由于拉的方向不一致導致輪胎動不了,但孩子們樂于想辦法的初心是好的,是積極的。即使在老師的提醒下,他們還是在嘗試不同的方法,從這一點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思維是非?;钴S的。
3. 在新《綱要》的指引下,我努力地去營造一個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guān)系,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我一次無意的行為,促成了孩子們與老師之間的愉快合作。五個孩子在拉老師的過程中非常的開心,運動的積極性特別高,有老師的參與,也帶動了其他的小朋友,大家紛紛效仿著玩起了拉人游戲,有兩人拉一人的,有多人拉一人的,甚至還把輪胎拉人游戲變成了一列火車,非常壯觀。小哲小朋友一個人還同時拉起了兩個輪胎呢!這次的戶外活動大家玩得可真盡興??!幼兒在玩一玩中學會了用一種材料進行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他們在玩中歡笑,探索,創(chuàng)造。情感、能力、知識的培養(yǎng)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4.要以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以關(guān)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
在這次拉輪胎的游戲中,我成功的扮演了一個“合作者”,孩子們把我當成了他們的“顧客”,他們則成了我的“車夫”,而當孩子們遇到了難題時,我又變成了“引導者”,適時的給予孩子們提醒:“你們商量一下,輪胎往哪邊拉更好走(路更寬)?”“那怎樣才能讓輪胎往后走呢?”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這樣不但能激起孩子們處理問題的積極性,而且很好的促進了孩子們的思維。我和孩子們始終在平等、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游戲,共同享受游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