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井岡山時期連帶的“公”對社會公德教育建構的啟示

2022-04-07 12:11:29
關鍵詞:連帶社會公德公德

張 薇

(龍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2019年9月5日,習近平在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表彰活動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社會主義道德的陽光溫暖人間,讓文明的雨露滋潤社會,為奮進新時代、共筑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1]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把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為新時代道德建設的著力點。[2]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面臨新形勢新要求,給社會公德教育帶來新難題新考驗;另一方面,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情勢多變,覆蓋面廣,社會公德教育在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我國關于社會公德及其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公德的內容、特征、機制、途徑等方面。學者普遍共識為梁啟超的《新民說》最早把“公德”概念引入我國并進行界定。在社會公德教育建構的探討上,有學者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角度如孔子“義”倫理思想、禮文化、儒家倫理思想等探討社會公德教育踐行路徑,有學者從社會公德概念角度,如中西方社會和文化語境中“公”的概念的比較來探討社會公德教育實施方案,有學者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方式來研究社會公德教育,有學者從西方理論如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康德法學思想等來研究社會公德教育的實施和功效等,充實了社會公德教育建構的角度和路徑。本文以井岡山時期公德觀和新時代社會公德的價值旨歸共性為切入點,堅持大歷史觀和“以中國為中心”的研究方法,探討如何將革命道德、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融入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的問題。

一、社會公德與連帶的“公”

在文化語境中,“以中國為方法”視角下的社會公德,基于中國文化內涵有其特殊呈現(xiàn)形式。中國的公德與西方的公德不同,中國的公德涵義是連帶的“公”,這種“公”特別強調基于中華文化語境下的倫理關系,以集體主義、群眾利益為價值支撐。

(一)社會公德的內涵

20世紀80年代末,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家羅國杰教授對社會公德的內涵進行了闡釋,分為廣義和狹義的角度。從廣義上看,公德指的是與個人私生活中處理愛情、婚姻、家庭問題的道德,以及與個人品德、作風相對的反映階級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道德。從狹義上看,社會公德就是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3](P217)廣義的社會公德包含政治和社會兩個維度,狹義的社會公德排除政治性的部分,僅反映社會維度,這種區(qū)分就把社會公德的概念作為獨立于“公德”的概念明確下來,這一界定被學者廣泛接受。2001年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綱要提出,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2019年頒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增個人品德建設的要求,新時代下的社會公德有了明確的定義,即包含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方面的要求,范圍限于社會維度。

(二)當前社會公德現(xiàn)狀

當前,我國社會公德在新時代面臨層出不窮的新變化,社會公德建設取得一定成就。國家層面,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發(fā)展,關于社會公德相關政策制定和引導進一步完善,社會公德相關研究進一步深入。特別是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公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遵循;社會層面,全社會公德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公德意識覺醒進一步增強,以網(wǎng)絡監(jiān)督為重點的社會監(jiān)督體系不斷完善,在新時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個人層面,隨著人民教育程度、文化素養(yǎng)、公德認知的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對和諧社會的期許不斷增強,個人自我約束能力不斷提高,公德情感和公德情操得到錘煉,形成較為良好的社會風氣。

(三)當前社會公德存在問題及成因

當前社會公德建設仍存在許多問題。從國內看,社會公德相關問題層出不窮,在新領域新方向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如市場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不可避免伴隨著負面作用的出現(xiàn),部分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視基本的道德要求;網(wǎng)絡的普及,社會公德失范事件、輿論有了新的平臺,一旦產生不良影響,影響力也隨之增強等。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部分人對社會公德的漠視,唯利是圖、不擇手段、自私自利、逃避責任,做出違法亂紀行為等,暴露出更多社會公德相關問題。疫情之下,社會公德暴露出部分確診患者、密接人員在知情的情況下仍聚會聚餐、瞞報行程、提供不實疫情信息、擅自違反規(guī)定行動等失范行為。從國際環(huán)境看,開放的中國面臨各種思潮的入侵,自由主義思潮的侵蝕、利己主義的滲透等通過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國人民,亟待社會公德教育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社會公德教育水平需要優(yōu)化和提升。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在社會層面上,實行和監(jiān)督難,社會道德水準有待提升等問題;個人層面上,社會行為人觀念和行為不統(tǒng)一、標準和底線不統(tǒng)一、公德觀念的薄弱制約公民素養(yǎng)的提升等。

(四)“以中國為中心”的研究方法

日本著名學者溝口雄三在研究中國問題時,明確反對當時大多數(shù)研究者慣性研究路徑,即將西方(歐洲)理解為世界,僅用西方(歐洲)標準來觀照中國的方法。強調研究中國應當以“中國為方法”,[4](P131)研究應當“以世界為目的”而非“以世界為方法”,要將中國作為世界的獨特性和重要的構成要素來看待。這也同時意味著,西方(歐洲)也只是“世界”中的另一種獨特性和構成要素,只是組成部分而已,而非參照的標準。毛澤東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同樣指出:“我們研究中國就要拿中國做中心,要坐在中國的身上研究世界的東西。我們有些同志有一個毛病,就是一切以外國為中心,作留聲機,機械地生吞活剝地把外國的東西搬到中國來,不研究中國的特點。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 ”[5](P407)

解決中國的問題,要用中國自己的解決思路,采用“以中國為中心”的研究方法,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是“中國的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中國”??v觀中國史,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依托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涉及社會公德的描述各有側重,但無一不體現(xiàn)明理、崇德的內涵價值,這一價值給社會公德建構帶來基本的邏輯理路和借鑒意義。在大歷史觀的視野下,中共黨史井岡山時期呈現(xiàn)的連帶的“公”的思想,對新時代社會公德建構具有重要的借鑒指導意義,是研究中國社會公德問題當中的“中國方法”。

(五)連帶的“公”的內涵

日本著名學者溝口雄三“以中國為方法”,把中國的公德與西方的公德獨立區(qū)分開來,中國的公德涵義是連帶的“公”,內含“天、自然、條理、多數(shù)、均、連帶的共同、利他、和諧等有關共同、總體、自主的種種含義”。[6](P86)其中,連帶意味著關系,每個人都處于連帶當中或者說每個人都是作為連帶的承擔者而處于連帶當中,即每個人都處于關系當中,個體作為關系的集結點而存在。[7](P57)因而這種連帶的“公”除了“公”本身所呈現(xiàn)的個體自律外,還特別強調相互間的倫理關系,個人是倫理關系中的個人,個人對于其四面八方的關系負有義務,同時這些人對該人也負有義務,在面對大局問題時遵從群體利益和整體利益優(yōu)先,突出道義性和倫理性,個人有維護倫理秩序、群體利益的要求和責任,個人要受到所處的倫理關系的約束。這在我國革命時期常常體現(xiàn)為集體主義,個人要服從集體,以集體利益為先。集體利益優(yōu)先、把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相關例子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比比皆是,這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

相對于連帶的“公”,西方的“公”是基于西方自由主義主導背景下的“公”,突出個人本位,強調個體的自由與權利,公私界限分明。在西方的“公”中自由主義模式的公德意識構建在國家層面主要是培育“納稅人”意識。[8](P127)個人僅需在規(guī)則、契約、法律等框架內,承擔必需的功利的責任和義務。這種界定強調突出個人的獨立性,每個人以自我為中心,在此語境下“國家”、“政府”、“社會”只有工具性質,缺乏內在的共同的“互以對方為重”的觀念。這是從反面角度進一步詮釋連帶的“公”的涵義。

二、井岡山時期連帶的“公”與新時代社會公德價值旨歸

井岡山時期連帶的“公”主要體現(xiàn)在毛澤東同志的治軍政策上。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時期規(guī)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大紀律”具體包括:(一)行動聽指揮;(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三)打土豪要歸公。“八項注意”具體包括:(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七)洗澡要避女人;(八)不搜俘虜?shù)难?。在開展革命過程中,毛澤東同志帶領的軍隊始終堅持“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要求。在價值導向上,井岡山時期的連帶的“公”堅持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貫徹集體主義精神,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德為基本遵循,要求軍隊成員守規(guī)矩、講紀律、有公德心,做到規(guī)則要求內化于行,時刻自律慎獨等,這與新時代社會公德價值旨歸是一致的。

(一)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價值旨歸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上門板”、“捆鋪草”、“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洗澡要避女人”以及“不搜俘虜?shù)难?,前期?guī)定的“大便找?guī)钡纫螅w現(xiàn)了黨內治軍原則中不侵害群眾利益,保障群眾財產不受侵犯的基本思路?!叭蠹o律、八項注意”基于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價值旨歸,從樸素、實際的角度規(guī)定隊伍成員的行為,從細節(jié)上體現(xiàn)了人民性的根本價值理路。

人民至上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根紅線,新時代社會公德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部分,充分體現(xiàn)其人民性的特質,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社會公德教育應著眼于人民精神生活的追求,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著眼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加強社會公德教育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旨在為人民營造更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二)以集體主義為價值旨歸

“三大紀律”提出的“打土豪要歸公”是“集體”概念的具體化,體現(xiàn)了集體主義精神。同時,井岡山時期的連帶的“公”所倡導的這種“連帶”體現(xiàn)在正確處理軍隊內部關系和軍民關系、團結廣大官兵和人們群眾的問題上,要求具備集體主義視野,在開展革命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大局觀、集體觀。“連帶”的含義在一定程度上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發(fā)揮作用的結果,在關系的約束和影響下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統(tǒng)一,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發(fā)揮集體主義價值最大化。同時,我們黨領導人民團結奮斗、抗擊敵人的歷史是貫穿集體主義理念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光輝歷史,是深化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的寶貴資源。任何時候,我們都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建構離不開集體主義的價值旨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基于普遍共識的價值標準和價值目標制定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其來源于集體,又作用于集體。習近平同志強調:“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shù)’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國家的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盵9](P168)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建構的基本遵循,體現(xiàn)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

(三)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折射出的傳統(tǒng)美德為價值旨歸

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基于歷史文化底蘊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即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優(yōu)秀道德規(guī)范與優(yōu)秀道德行為的總和?!叭蠹o律、八項注意”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其中,“打土豪要歸公”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德中從大局、講團結的要求;“上門板”、“捆鋪草”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德中有節(jié)度、講義利的要求;“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德中守信用、講誠實的要求;“洗澡要避女人”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德中嚴律己、講公德的要求,“不搜俘虜?shù)难斌w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德中的知寬厚、講廉明的要求等。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寶貴精神品格、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新時代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要求的重要來源。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不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10](P144)《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美好社會的理想,繼承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創(chuàng)造形成了引領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2]新時代社會公德自覺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繼承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革命道德,同時在基本道德底線道德要求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現(xiàn)實。

(四)以自律慎獨為價值旨歸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上門板”、“捆鋪草”、“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洗澡要避女人”以及“不搜俘虜?shù)难鼻耙?guī)定的“大便找?guī)钡纫螅瑢嵸|上也是從具體實踐角度對個人進行了約束。作為約束,“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行動綱領和行動指南,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并未形成規(guī)則和法律約束。在無必要的監(jiān)督懲罰措施下,最根本的要靠自律慎獨,做到知行合一。在此基礎上,對個人的公德情感要求較高,將約束銘記于心,將規(guī)矩內化于行,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在選擇面前不動搖、不偏離。

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將個人品德作為重要著力點,推動踐行以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等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鼓勵倡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好品行。個人品德不是先天所具有的品質,而是個人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通過社會實踐不斷完善,是具有獨立性、社會性、過程性的精神品質,并不斷變化發(fā)展著。新時代在個人品德踐行中,需要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底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克己復禮為仁”、“君子慎其獨也”等語境對個人提出要求和約束。“克己”、“慎獨”要求個體采取自我規(guī)范的行為,強調個體內在的道德自覺,在無外在監(jiān)督、懲罰、規(guī)則束縛制約的情況下,依靠自身內心的自我審查,實現(xiàn)無監(jiān)督下的知行合一。法律規(guī)則等約束條件必不可少,但在現(xiàn)實條件下,社會公德常常無法實施或立即實施具體的約束、懲罰等行為,需要個人的自我修養(yǎng)作為支撐。

綜上所述,井岡山時期連帶的“公”所呈現(xiàn)的價值旨歸與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所需要的價值旨歸是相一致的,二者一脈相承,新時代社會公德在應對新問題新局面下雖有了更新更多的細分要求,但其方向與核心不變,新時代新方位下仍不變其本質。

三、井岡山時期連帶的“公”對社會公德教育建構的啟示

井岡山時期連帶的“公”所內涵的價值旨歸在建構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的氛圍、導向、內核、范式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建構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氛圍層面,切實把握連帶的“公”蘊含的關系、倫理、感通的內在要求;在建構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導向層面,充分發(fā)揮榜樣、示范、表率的引領作用;在建構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內核層面,始終堅持慎獨、自省、自律的自我約束;在建構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范式層面,強化落實宣傳、營造、制度的實踐執(zhí)行。

(一)在關系、倫理、感通中構筑社會公德教育的氛圍

社會公德的產生,來自于對自身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依賴性,德性品質和公德情感需要在互動中發(fā)揮作用,價值趨同通過“從眾”心理發(fā)揮作用。社會學理論學家班杜拉提出:個體是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過程中人具有社會性,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從他們生產和交換的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人的形成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強調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環(huán)境對個體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影響強化作用。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1](P135)價值觀在關系中形成和發(fā)展,并在關系中發(fā)展變化。連帶的“公”主要以關系為單位、以倫理為準則、以情感為基礎,在處理自我和他人的關系中進行價值觀的塑造。這種“連帶”落腳到個人的身份意識,強調身份上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在倫理關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fā)揮倫理關系的隱性約束作用。與西方社會僅強調理性人的公德觀不同,個人價值觀在良好的社會公德環(huán)境中互動,在互動中潛移默化將連帶的“公”所倡導的大局觀、集體主義、為他人考慮的思維方式等融入個人價值觀。

毛澤東同志強調:“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和人民群眾的利益”。[5](P522)集體主義發(fā)揮著群體的帶動作用,一定程度通過群體監(jiān)督達到他律的目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群體本位的思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所提倡的“崇仁愛、守誠信、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是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體系建構的不竭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tǒng)美德的列舉包括“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10](P144)等,倡導社會主義新風尚,呼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fā)揮社會公德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追求公道公平、懲惡揚善等方面的功能,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中充分體現(xiàn)社會公德強大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二)在榜樣、示范、表率中構筑社會公德教育的導向

當前公德教育存在目標空泛理想化的問題,需要實實在在的道德榜樣作為支撐。重視私德和意見領袖在群體意識中的榜樣作用,能夠起到價值引領、示范表率的作用。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時期治軍嚴謹,貫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做到以身作則。他把實事求是引申到做人的道理上,提出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他認為誠信就是要對黨和人民忠誠,要把人民的事業(yè),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毛澤東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絕無私利可圖”。[12](P809)為守住井岡山亟需屯糧,朱德帶頭挑谷上山,山高路陡,戰(zhàn)士們心疼他日夜辛勞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干脆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帶頭勞作,以身作則。井岡山時期“毛委員帶頭打草鞋”、“朱軍長睡地鋪”等事例都是榜樣示范的鮮活案例。

公共生活所需要的道德理想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需要實體作為支撐。榜樣模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表率的功能,支撐道德的具象化形態(tài)。現(xiàn)今物質基礎積累豐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公德教育有了新的層次和基礎條件,榜樣的塑造引領有了更新的要求,但對于榜樣典型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且愈加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強調榜樣的作用,提出如何發(fā)揮榜樣的作用,還勉勵黨員起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他強調,道德教育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既要善于抓典型、又要善于學典型。抓典型,更具意義的是“樹立精神上的榜樣”,即把典型所體現(xiàn)的精神發(fā)揚光大。[13](P212)其中,學典型重在“學精神、學品質、學方法”。[13](P218)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公眾人物、先進模范都要為全社會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14](P324)領導干部、公眾人物、先進模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對其進行約束即有利于形成社會的正能量導向?!缎聲r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內容規(guī)定,社會公眾人物要“承擔社會責任,加強道德修養(yǎng),注重道德自律,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jiān)督,樹立良好社會形象。[2]同時,道德模范評比活動、“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等道德模范的身教示范作用,向社會注入正能量,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平凡人、平凡事激勵公民向善,激發(fā)全民向道德模范學習的良好風氣,學楷模、做楷模、頌楷模,實現(xiàn)道德模范的榜樣教育功能。

(三)在慎獨、自省、自律中構筑社會公德教育的內核

毛澤東、朱德同志不僅規(guī)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也做到嚴格約束自身。井岡山時期,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毛澤東把新棉衣送給房東,房東回贈木炭表示感謝,毛澤東硬是支付了木炭錢;朱德不小心把大娘水壺打壞,用自己伙食費進行賠償?shù)?。?zhàn)員們因老鄉(xiāng)不在家,吃了他們的東西如數(shù)付錢或留下字條,使得當?shù)乩习傩諏ξ覀児伯a黨領導的紅軍隊伍更加信任、更加維護。反觀新時代,對當前社會上部分人存在理想缺失、人生價值迷??仗摰默F(xiàn)象,提倡慎獨、自省、自律是把社會公德從外在必然性轉化為內在自覺性的重要手段,是發(fā)揮人作為道德主體作用的必然要求。通過慎獨的方式,把公認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作為人們內心深處的價值追求確定下來,這當中需要不斷自省、自律,需要明確原則和規(guī)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需要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將內在認知落實到外在行動上,提升道德情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發(fā)展相適應的道德準則,基于強大的文化背景和理論支撐,易于被人們內化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從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不同層面潛移默化地涵養(yǎng)著公民社會公德情感的培育和深化。井岡山時期先輩的事例,常常體現(xiàn)積極的公德情感。積極的公德情感指的是主動采取措施讓社會變得更“好”,消極公德情感指的是僅不違背社會公序良俗。毛澤東、朱德等人在井岡山時期不僅帶頭踐行基本的公德規(guī)則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還堅持發(fā)揚積極的公德情感如主動為當?shù)乩习傩辙k好事、積極挖掘不道德現(xiàn)象并迅速采取解決措施等。

社會公德教育的核心在于自律。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15](P15)只有將社會公德作為人的內在自覺性,才是真正達到公德教育的最終目的。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是自律自省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蓖瑫r,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內容,順應歷史發(fā)展、結合時代變化,對社會公德教育的建構提出了更為詳盡具體的要求。

(四)在宣傳、營造、制度中構筑社會公德教育的范式

井岡山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員們在墻上寫下紅軍部隊嚴格執(zhí)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相關標語,時刻提醒紅軍們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注意公德的維護,這是顯性的宣傳方式。群眾們流傳的“毛委員帶頭打草鞋”、“朱軍長睡地鋪”等故事,發(fā)揚中國共產黨黨員優(yōu)良傳統(tǒng),這是隱性的宣傳方式。革命道德作為傳統(tǒng)美德,在新時代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我黨黨內所營造的良好的頑強拼搏、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團結友愛等道德氛圍,雖在新時期呈現(xiàn)新形態(tài),但其本質不變,始終堅持以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為核心。

新時代社會公德存在實踐不足的問題,亟待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標語、橫幅、網(wǎng)絡等媒體宣傳渠道,能夠一定程度上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德氛圍,呼吁正能量的傳播和賡續(xù),提高公德意識。特別是新媒體的飛速發(fā)展,媒體素養(yǎng)在新時代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更為廣泛的適應范圍。

四、結語

新時代社會公德建構需要歷史經驗、理論指導和實踐行動三重邏輯形成合力發(fā)揮作用。歷史層面,梳理革命故事和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大歷史觀指導下充分挖掘革命故事、革命傳統(tǒng)的當代價值;理論層面,堅持“以中國為中心”的研究方法,以井岡山時期連帶的“公”和新時代社會公德的價值旨歸共性為切入點,將革命道德、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等融入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實踐層面,新時代社會公德教育需要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協(xié)同發(fā)展。個人方面,努力提升自我修養(yǎng),培養(yǎng)自律、慎獨能力;家庭方面,重視家風家教的培育;學校層面,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理想信念、集體主義和人生觀的教育,培育可循環(huán)的、健康的育人生態(tài);社會方面,著重發(fā)揮合力作用,構筑和諧的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國家層面,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通過體制機制的規(guī)范、網(wǎng)絡數(shù)據(jù)的監(jiān)督等,提高他律的水平,提升社會公德的監(jiān)督效力,從大環(huán)境上為社會公德教育提供更為完善的體制機制的保障。

猜你喜歡
連帶社會公德公德
連帶債務人實現(xiàn)追償權的現(xiàn)實困境分析
法制博覽(2021年26期)2021-11-25 08:42:10
偽滿洲國語境中東亞連帶的正題與反題
社會公德內涵研究述評
提倡文明禮儀 弘揚社會公德
雷云:基于四種類型公德行為的教育策略
推進社會公德 激勵向上向善——淺析武陵都市報十一年堅守“圓我讀書夢”活動的價值取向
新聞傳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14
太沒公德
神秘錯綜的連帶感覺
奧秘(2017年6期)2017-07-05 03:50:30
愛屋及烏
大學生公德意識培養(yǎng)淺探
學習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30
湘西| 汉沽区| 文登市| 垫江县| 宁南县| 丰县| 安龙县| 兴国县| 西昌市| 肃北| 沅江市| 永昌县| 昌黎县| 友谊县| 德安县| 台山市| 九龙县| 宜阳县| 潜山县| 奈曼旗| 抚远县| 乌苏市| 环江| 沁阳市| 民和| 凤阳县| 玛纳斯县| 兴业县| 公主岭市| 成都市| 清徐县| 仁化县| 苍山县| 文化| 甘洛县| 绥中县| 石城县| 阜平县| 临泉县| 壶关县| 静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