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學鵬,周 娜,張乃夫,孫佳月,高 丹,丁利剛*
(1.河北省秦皇島軍工醫(yī)院麻醉科,河北 秦皇島 066000;2.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河北 秦皇島 066000)
1.2方法 兩組患者進入檢查室或手術室后建立靜脈通路,密切監(jiān)測患者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面罩吸氧,控制氧流量為2~4 L/min。對照組靜脈予以1.5 mg/kg丙泊酚(河北一品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3542)及7.5 μg/kg阿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203054)聯(lián)合麻醉。研究組靜脈予以注射用苯磺酸瑞馬唑侖(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200006)7 mg及7.5 μg/kg阿芬太尼聯(lián)合麻醉,直至患者睫毛反射和意識完全消失,狀態(tài)指數(shù)保持在20~50時,實施手術。若術中發(fā)生體動或痛苦表情時分別加注丙泊酚0.4 mg/kg和苯磺酸瑞馬唑侖0.04 mg/kg,直至滿足手術需要。胃腸鏡監(jiān)測中動脈率低于50次/min予以阿托品0.5 mg靜脈注射;若收縮壓降低幅度>基線值30%或≤80 mmHg(1 mmHg=0.133 kPa)則予以血管活性藥物;若血氧飽和度降低至90%及以下時立即予以面罩加壓吸氧或托下頜給氧。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術前(T0)、手術開始時(T1)、術中(T2)及手術結束時(T3)患者HR、SpO2、MBP。采用警覺/鎮(zhèn)靜評分(alertness/sedation score,OAA/S)評估兩組患者鎮(zhèn)靜狀態(tài):完全清醒,對呼名應答反應正常記為1級;對正常呼名應答反應略有遲鈍記為2級;對正常呼名缺少應答,但反復大聲呼名有反應記3級;對反復大聲呼名缺乏反應,但對輕拍身體有反應記4級;對拍打身體缺少反應,但對傷害性刺激有反應記5級。記錄兩組患者體動例數(shù)、蘇醒時間、恢復室停留時間。統(tǒng)計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嗜睡、低血壓和呼吸抑制。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時相關指標比較 隨著時間推移,對照組患者HR、MAP、SpO2及OAA/S評分T1時開始逐漸降低,研究組患者則降低不明顯,2組間HR、MAP、SpO2及OAA/S評分在不同時點間和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組間· 時點間交互作用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時相關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evant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2.2兩組患者體動比例、蘇醒時間與恢復室停留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術中體動比例較之顯著減少(P<0.05),而蘇醒時間與恢復室停留時間則顯著縮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體動比例、蘇醒時間與恢復室停留時間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ody movement ratio, recovery time and residence time in recovery room between two groups (n=50)
2.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嗜睡、低血壓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 (n=50,例數(shù))
日間手術是一種24 h或一個工作日內(nèi)完成入院、手術和出院的手術模式[5]。隨著醫(yī)療水平及快速康復理念的快速發(fā)展,日間手術被廣泛用于醫(yī)療機構。日間手術能有效減少住院時間,降低院內(nèi)感染發(fā)生率,提高床位周轉率,提升醫(yī)療資源利用率,但這也為圍術期麻醉藥物選取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選取合適麻醉藥物或麻醉方案,確?;颊咻^短時間內(nèi)清醒且無后遺癥一直是外科醫(yī)師和麻醉師關注的焦點。全身靜脈麻醉是國內(nèi)常見麻醉方式,主要藥物包括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阿片類藥物、咪達唑侖等。丙泊酚屬于短效麻醉藥物,被廣泛用于全身靜脈麻醉誘導及維持,但單純使用丙泊酚需增加麻醉藥物劑量,進而增加胃腸不適、循環(huán)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6]。阿芬太尼屬于強效且速效麻醉性鎮(zhèn)痛藥物,與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枸櫞酸芬太尼相比,阿芬太尼可減低肺部牽張感受器的刺激,降低嗆咳發(fā)生率。此外與芬太尼比較,阿芬太尼起效快,給藥后1~2 min可獲得滿意麻醉效果,適宜短期及單次給藥使用,其可作為門診短小手術麻醉藥物的最佳選擇[7]。彭霄艷等[8]研究報道,丙泊酚聯(lián)合阿芬太尼在絕經(jīng)婦女取環(huán)手術中未有循環(huán)抑制及呼吸暫停,用藥安全性較高,且術后復蘇時間更短,兩種麻醉藥物聯(lián)用更適合門診短小手術。
綜上所述,與丙泊酚相比,日間手術患者予以瑞馬唑侖復合阿芬太尼麻醉,更有助于維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縮短術后蘇醒時間及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然而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偏少,且單中心研究,可能對研究結果帶來偏倚,因此后續(xù)仍需采用大樣本、多中心研究驗證其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