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唐朝是服飾發(fā)展史中的重要朝代,統(tǒng)治者對穿著特別是官員的服飾有嚴格的禮儀制度規(guī)定,官服也成為唐朝文人筆下常見的書寫對象。唐代文人有大量描寫官服的詩句,洪邁《容齋隨筆》載:“唐人重服章,故杜子美有‘銀章付老翁’,‘朱紱負平生’,‘扶病垂朱紱’之句。白樂天詩言銀緋處最多,七言如:‘大抵著緋宜老大’,‘一片緋衫何足道’,‘暗淡緋衫稱我身’……五言如:‘未換銀青綬,唯添雪白須’,‘笑我青袍故,饒君茜綬新’,‘老逼教垂白,官科遣著緋’……”[1]7-8這其中,白居易的官服書寫極具代表性,不僅數(shù)量超群,而且意蘊豐富。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界多集中探討白居易的官服與官階的關系,至于白居易官服書寫中的仕宦情感問題仍具有較大探討空間。通過對白居易的官服書寫進行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和體悟白居易仕途過程中不同時期、不同政治遭遇下仕宦心態(tài)的變化以及這種仕宦情結(jié)背后的原因。
趙翼曾在《甌北詩話》中提及白居易喜將官服寫進詩歌的現(xiàn)象:“香山詩不惟記俸,兼記品服?!盵2]136-137筆者基于《白居易詩集校注》統(tǒng)計,白居易涉及官服的詩歌多達146首,這些官服書寫涉及官服配飾、官服顏色、特殊的官服現(xiàn)象等。
白居易的官服書寫大多落筆于官服佩飾,其中魚符和魚袋提及次數(shù)最多。魚符指隨身魚符,魚袋是用來盛放隨身魚符的。魚符和魚袋是應詔入宮的身份憑證,所佩魚符、魚袋制作材料的不同,體現(xiàn)了身份的尊卑貴賤,《新唐書·車服志》載:“隨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盛以魚袋,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3]525白詩《自賓客遷太子少傅分司》中“勿謂身未貴,金章照紫袍”[4]2331的“金章”指的就是金魚袋,此時白居易任太子少傅,其官階對應的即是金魚袋。
“綬”也是唐代官服佩飾中極重要的一項,“紱”與“綬”意義相同,都指系官印或玉佩的絲織帶。“金章紫綬辭腰去”[4]2772、“金章紫綬看如夢”[4]1962-1963等等,金章與紫綬的連用彰顯了其象征顯赫官位的特點。
服色也是白居易描寫的重點?!短埔艄锖灐酚涊d:“唐百官服色,視階官之品?!盵5]195唐朝統(tǒng)治者制定了嚴苛的品色服制度,將官服顏色與官階地位掛鉤,以此區(qū)分尊卑貴賤,如《舊唐書·輿服志》言:“貞觀四年又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已下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以青。”[6]1952白詩囊括了品色服制度里的大多服色,其中紅色系官服提及次數(shù)最多。身著紅色官服期間,白居易沉浸在貶謫的痛苦中,釋罪返回長安后,宦官擅權(quán)、朋黨傾軋、朝政日非的環(huán)境更是令他蕭散抑郁,這段時間是其思想由前期積極用世轉(zhuǎn)向后期消極退避的重要過渡階段,有關仕途的反思掙扎必然會引起詩人情緒的巨大波瀾,故形諸筆墨,嘆之、怨之,因此紅色官服出現(xiàn)的頻率極高。此外,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有崇尚紅色的傳統(tǒng)。張志春教授《中國服飾文化》一書中認為,遠古先民染紅飾物、為死者抹撒紅粉,不只是因為紅色給人醒目敏感的生理感受,更因為紅色是“有著充分的神話巫術禮儀符號”[7]20,這一觀點揭示了中華民族紅色崇拜的文化淵源??鬃右苍f過“朱赤者,盛色也”[8]79,白居易尤其關注紅色官服也許受到了尚紅觀念的影響。紫色和青色官服相對書寫較少。雖然向往象征高階的紫服,但白居易在晚年的時候才享有穿紫服的機會,短暫著“紫袍”的體驗并未獲得詩人過多的關注。青色官服象征著最低官階,詩人難免羞于啟齒,于是便較少提及青色官服。
白居易的詩歌中還關注到了賜服、借服、典服等特殊的官服現(xiàn)象。唐代的官制分為散官與職事官,散官只是榮譽頭銜,職事官是實際執(zhí)任,“唐制,服色不視職事官,而視階官之品”[9]395。當受賞的官員散官品級沒有達到高級官服的規(guī)定,統(tǒng)治者會通過特賜紫緋官服、金銀魚袋等表彰功臣。白詩《初授秘監(jiān)拜賜金紫閑吟小酌偶寫所懷》表達了詩人被“賜金紫”的喜悅。白居易還在作品中提到了借服這一現(xiàn)象,為鼓勵官員盡職盡責,朝廷想出了低級官員外任時借服的方法,“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緋及魚袋”[10]571?!般y章暫假為專城,賀客來多懶起迎。似掛緋衫衣架上,朽株枯竹有何榮”[4]1414中的“銀章”“緋衫”就是白居易出任忠州刺史時“暫假”來的。典服是指將官服或官服佩飾典當用來換酒,唐代士人多行典服換酒之事,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賀知章以金龜換酒款待李白的典故,李白詩《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序云:“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盵11]775白居易也有“朝衣典杯酒”[4]1149、“共脫青衫典濁醪”[4]2378等詩句來詠發(fā)他的豪爽不羈。
唐朝極為重視官服的禮儀規(guī)范化,唐代官員“禮重則具服,禮輕則從省”[12]1726,具服指的是朝服。白詩《和櫛沐寄道友》中有對朝服的描寫:“晨燭照朝服,紫爛復朱殷?!盵4]1729在晨間燭火的照耀下,官員們身上的朝服明亮絢麗,可見大唐之禮儀風范。
白居易的官服書寫展示了詩人的官職身份,也直接影響著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白居易涉及官服書寫的詩歌共有146首,按照其人生經(jīng)歷可分為三個階段。
三登科第到元和十年(815)被貶前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涉及官服書寫的詩歌共有17首,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依舊能看出詩人初入仕途的進取心態(tài)。這種進取表現(xiàn)在他對達官顯宦的渴望?!柏懺形迥辍矫髂甏海右滓赃M士舉,一上登第”[13]4,初次及第后的白居易向宣歙觀察使崔衍拜謝“貢舉”之恩,他在《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中描繪崔衍的官服:“攀花紫綬垂”[4]997,暗含了詩人對崔中丞高級官位的艷羨,并在此詩的結(jié)尾提出希望崔衍提拔他的請求。與進取心態(tài)相伴的還有希望落空的不甘,白居易并未在自己志氣高昂的年歲獲得理想的官職?!翱蓱z趨走吏,塵土滿青袍”[4]723,這是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以周至縣尉的身份寄給元稹的詩,縣尉在一縣范圍內(nèi)“親理庶務,分判眾曹,割斷追催,收率課調(diào)”[14]753,與已成為皇帝近臣左拾遺的友人元稹相比,白居易此時還是一個位卑官微而又十分辛苦的“草野鄙夫,風塵走吏”[15]1268,不免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候。
從出任周至尉始到貶為江州司馬,這是白居易政治上積極進取、有所作為的十年,但散官品階卻一直是最低級的文散官,穿的始終是青色官服。從初入仕途的“青袍”書寫可以看出詩人宦情淡薄的萌芽,這部分詩歌多半凝結(jié)了詩人對散官官階的不滿,也流露出詩人對理想與現(xiàn)實有較大落差的失望。
元和十年(815)被貶到大和三年(829)分司東都為第二階段,這一時期白居易共創(chuàng)作了86首官服詩,占到了總數(shù)的一半之多,這一時期的官服詩體現(xiàn)了白居易波動起伏且呈減淡趨勢的仕宦之意。
1 被貶之落寞
元和十年七月,朝廷發(fā)生了宰相武元衡被刺殺的惡劣事件,白居易第一個上疏請求追捕惡賊,卻被指責越位,有人又趁機污蔑白居易“其母因看花墮井而死,而居易作賞花及新井詩,甚傷明教”[5]4344,最終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在啟程去往江州之前,白居易與友作別,在《別李十一后重寄》中寫道:
秋日正蕭條,驅(qū)車出蓬蓽?;赝嚅T道,目極心郁郁。豈獨戀鄉(xiāng)土,非關慕簪紱。所愴別李君,平生同道術。俱承金馬詔,聯(lián)秉諫臣筆。共上青云梯,中途一相失。江湖我方往,朝庭君不出。蕙帶與華簪,相逢是何日?[4]813
“非關慕簪紱”中的“簪紱”這里就代指官職,道出了詩人對功名的留戀傾慕,白居易與友人同時“共上青云梯”,而如今自己被貶不能繼續(xù)攜手共進,“蕙帶與華簪”借指退隱政治中心的自己和官職顯貴的友人,此詩足可見白居易此時被貶的失意落寞。還有廣為流傳的《琵琶行》,詩人“青衫濕”的背后,是遠離權(quán)力中心、遭受排擠貶謫的痛苦與失落。江州之貶讓白居易頹喪不已,此時身著的官服便是他冤憤情緒的承載體。
2 “借服”之窘迫
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被任命為忠州刺史,若本身散官進至五品朝散大夫,始可著緋,但白居易的散階仍是將仕郎(從九品下),故其只能借服、借魚袋?!敖杈p”是借來而非名正言順的榮耀,《又答賀客》中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失落與沮喪:
銀章暫假為專城,賀客來多懶起迎。似掛緋衫衣架上,朽株枯竹有何榮?[4]1414
“暫假”二字挑破了虛假的顯赫,身居高位只是假象,即使賀者如云,詩人也懶于迎客,銀章緋袍不過是“朽株枯竹”,不值得驕傲。
即便借來的“銀緋”,白居易也不能長期享受,元和十五年(820),他被召回長安任尚書省司門員外郎,而散階仍是從九品下的將仕郎,故無資格“著緋”,任刺史所借的官服也離他而去,《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寫道:
親賓相賀問何如,服色恩光盡反初。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拆紫泥書。便留朱紱還鈴閣,卻著青袍侍玉除。無奈嬌癡三歲女,繞腰啼哭覓銀魚。[4]1480
白居易重新穿回最初的青袍,不明事理的女兒哭喊著要銀魚袋,正戳中了詩人心中的無奈與不舍,這種得到又失去的痛苦,更令人心酸。
在即將結(jié)束五年的謫遷生活而返朝的白居易并沒有因此感到慶幸與興奮,一代中興“英主”唐憲宗這一時期逐漸變得昏聵驕侈,倒行逆施?!吧戏鸬ぃ嘣昱?,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時人皆言內(nèi)常侍陳弘志弒逆?!盵16]7777朝局的大變讓白居易更加困頓惶恐,加之脫離瘴鄉(xiāng)的不適和多年謫遷的哀怨,白居易早已冷落的宦情,并未因這次還朝而有所恢復。
3 初次“著緋”之喜悅與遺恨
白居易還朝半年后,長慶元年(821),“加朝散大夫,始著緋”[5]4353,他與元宗簡同制加朝散大夫,終于到了可以“著緋”的官階,“青衫脫早差三日……緋袍著了好歸田”[4]1525-1526表現(xiàn)出詩人脫下青衫換上緋袍的急切。在告知元稹喜訊的贈詩《初著緋戲贈元九》中,“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緋年”[4]1526,詩人表達了自己年歲已高終于“著緋”的欣慰,并期望和元稹一樣賜金紫得以并肩,“我朱君紫綬,猶未得差肩”。不難看出,白居易消沉已久的宦情有了反彈和回升。
經(jīng)歷宦海沉浮之后的白居易年歲已高,沒有了青年時期的意氣風發(fā),初次“著緋”的喜悅過后,只留下白發(fā)多生之時才穿上緋衫的遺憾,“萬莖白發(fā)真堪恨,一片緋衫何足道”[4]1680,表達了雖身居高位但已有英雄遲暮之感。白居易在官服書寫中刻畫自己的衰老形象,年僅32 歲剛步入仕途就慨嘆“秋霜似鬢年空長”[4]1007,被貶江州時“半故青衫半白頭”[4]1236,初次正式“著緋”且官職不斷升遷期間也有“華纓映白須”[4]1599的哀嘆,等等。白居易非常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和健康狀況,是一位“具有‘生活日志式作品風格’的詩人,在數(shù)十年的漫長時間中,仔細地持續(xù)記錄著自己肉體(毛發(fā))的變化過程”[17]84。這些記錄并不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身體的衰老,更是為了刻畫一個被命運蹂躪、因政事勞損身心的宦者形象。從貶謫江州到重返朝廷被啟用,這是白居易由前期積極“兼濟天下”轉(zhuǎn)向后期消極獨善的重要過渡階段。在此期間,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總基調(diào)是消沉的,但黯淡中也尚殘留幾許熱忱,例如兩次“著緋”的喜悅,但日漸消極、蛻變的總趨勢已不可逆轉(zhuǎn)。
分司東都到會昌六年(846)病逝為第三階段,共有43 首官服詩,主要體現(xiàn)了白居易的“中隱”思想。白居易回朝之后,朝局依舊紛爭不斷。王夫之如此評述長慶朝局:“吏乘之以藏奸,民且疲于奔命,盜賊得閑而乘之者奚若也!唐之不即傾覆也?!盵18]782混亂的局面讓本已宦情黯淡的白居易毅然決定離開長安這個政治旋渦,大和三年分司東都時白居易寫下了《中隱》,宣告了自己將在政治上奉行退守原則。官服記錄了這一時期白居易渴望脫離官場羈絆的情感?!蔼q厭勞形辭郡印,那將趁伴著朝衣”[4]1936、“雖在簪裾從俗累”[4]2212,足見案牘勞形之苦,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官場公事的厭煩。退居洛陽后的白居易在官服書寫中表現(xiàn)出享受閑職厚祿的知足?!白夏嗟すP皆經(jīng)手,赤紱金章盡到身”[4]2116、“勿謂身未貴,金章照紫袍”[4]2331均道出了詩人此時對已得榮耀的滿足,知足保和、閑適自得成為白居易此時的主要旨趣。
白居易晚年選擇“中隱”的處世之道,后期的官服書寫不僅體現(xiàn)他精神閑適與物質(zhì)享樂的統(tǒng)一,也體現(xiàn)了詩人在動蕩的政治環(huán)境中明哲保身的智慧,獲得了人生的協(xié)調(diào)與平衡?!皶源怪炀R帶,晚著白綸巾。出去為朝客,歸來是野人”[4]1565,在更換官服和常服的書寫中,“曉”與“晚”、“出去”與“歸來”,這些時空的對比可以看出詩人在“朝客”與“野人”兩種身份之間的自如轉(zhuǎn)化。白居易為后世樹立了“中隱”典范,他的“中隱”生活也成為士人的效仿對象。
仕宦情結(jié)是詩人基于官服與政治的特殊關系而生成的一種心理印象。官服作為衣物,本應是客觀的、沒有感情的,但它作為人的創(chuàng)造物與穿著物,是官員參與政治生活的必備服飾,能第一時間向外界傳達自己的身份、地位等訊息,勢必帶有人關于仕宦經(jīng)歷的情緒和情結(jié),由此衍生出其他指涉內(nèi)容,與官服相關的語詞在唐詩中逐漸意象化,成為區(qū)分官品等級的社會意象,進而承載著文人的仕宦情感。白居易熱衷在官服書寫中展現(xiàn)自己的仕宦心態(tài),其仕宦情結(jié)背后有著深厚的蘊涵。
早在原始社會,服飾就已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霸既藶橥怀鲎约旱牧α炕驒?quán)威,用一些稀有的東西,如美麗的羽毛、猛獸的齒骨、罕見的寶石等來裝扮自己,以表現(xiàn)勇猛、力量或身份、地位等特征?!盵19]5步入奴隸社會后,除了彰顯征服猛獸的優(yōu)越感,服飾還被作為禮儀和教化的工具,逐漸具有辨明身份的功能,開始象征等級序列的差異,并逐漸固定為社會秩序的標識?!抖Y記·玉藻》中記載:“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盵20]806身著稀有珍貴的狐裘是諸侯王臣們顯赫的標志,服飾被打上了等級烙印,我們可以把這一時期看作是古代官服的萌芽時期。進入封建社會,為維持龐大國家機器的正常運作,統(tǒng)治者需要規(guī)范官員的行為舉止,便制定了一系列官服制度。服飾等級象征已不再是簡單觀念上的區(qū)分,而是進一步上升到了國家法度的層面,是人人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準則?,F(xiàn)存最早的官服制度被詳細記載于《周禮》中,公、侯、伯級別不同,所執(zhí)所佩之飾也以等差量化來區(qū)分。官服是禮儀制度的外在表現(xiàn),后世的服飾制度皆在《周禮》的基礎上發(fā)展。到了唐代,官服制度主要從色彩、材質(zhì)這些最重要的元素來區(qū)分官員等級。受官服制度的影響,群臣對象征高階的“紫袍”“緋衫”“金魚袋”等自然會產(chǎn)生企盼心理。唐代的統(tǒng)治者一方面借森嚴的官服制度來強固官員的虛榮心,另一方面又會通過賜服、借服等逾越制度的行為來籠絡群臣之心,以為其更好地效命。官服借由政治制度與官職掛鉤,由此凝結(jié)了詩人的仕宦情結(jié)。相關制度的實施對統(tǒng)治者行使權(quán)力、提高行政效率、實現(xiàn)行政目標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官服的身份象征作用早已轉(zhuǎn)化為鞏固封建統(tǒng)治的手段之一。
官服書寫中的仕宦情結(jié)實質(zhì)上是社會文化氛圍的延伸。唐代的社會環(huán)境相對寬松,這為文人們投身政治舞臺、追求理想抱負提供了優(yōu)越的機遇和條件,同時科舉制度也為唐人入仕提供了途徑與保障,唐代的文人們普遍渴望入仕以謀求高位和功名利祿。此時與官職掛鉤的官服便化身為絕佳的媒介,促使詩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借之抒發(fā)自己仕途上的喜樂哀愁。官服不僅滿足了白居易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是他仕途訴求的外在表達。官服書寫中仕宦情結(jié)的背后,是唐代文人們積極入世社會氛圍的影響。此外,官服書寫中仕宦情結(jié)的形成也是唐代推崇儒家尊卑等級觀念的結(jié)果,官服制度的制定就是為了區(qū)分等級的尊卑貴賤?!短茣ぽ浄稀份d:“咸亨五年五月十日勅:如聞在外官人百姓,有不依令式,遂于袍衫之內(nèi),著朱紫青綠等色短衫襖子?;蛴陂傄?,公然露服。貴賤莫辨,有斁彝倫。自今以后,衣服下上,各依品秩。上得通下,下不得僭上。仍令有司,嚴加禁斷?!盵10]569官服是官位等級尊卑的具體體現(xiàn),是儒家“尊卑有序”思想觀念的物化。尊卑等級觀念促使詩人關注自己的官服和官位的高低,從而在官服書寫中體現(xiàn)了自己的仕宦情感。
官服書寫中的仕宦情結(jié)也是個人官本位意識的產(chǎn)物。官本位是看重做官與否和官位高低的心理意識,將做官當作衡量人生價值的主要標準。官本位意識在白居易身上主要體現(xiàn)為懷有兼濟天下、光耀家族以及榮享富貴的理想抱負。
除了積極入世社會氛圍的影響,白居易個人也有著做官志在兼濟的理想,“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4]122。白居易出生于一個世代奉儒的官宦家庭,以天下為己任、從政做官自然是其首選的人生道路。其次,白居易白氏家族沒有顯赫的門閥背景,《北夢瑣言》記載:“崔相慎由曰:‘可以歸矣,近日中書盡是蕃人。’蓋以畢、白、曹、羅為蕃姓也?!盵21]97白姓因為外族冒用而在講究門第的唐代頗受人輕視,不甚榮耀的家族背景讓白居易更加渴望晉升達官顯宦以光耀門楣。白居易渴望入仕升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看重俸祿錢財?shù)任镔|(zhì)利益。白居易父親的病逝,再加之連年藩鎮(zhèn)戰(zhàn)亂等帶來的動蕩變化,白家一度陷入捉襟見肘的狀態(tài)。對于庶族地主出身的白居易來說,俸祿是他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有了俸祿,才能持家生存,同時滿足自己的世俗享受。即便人生的后半階段白居易已有了消極厭宦的念頭,也還是不舍高官尊位帶來的財富榮耀,選擇了未完全歸隱的“中隱”生活方式。詩人將從政為官作為人生的第一選擇且唯一選擇,因而尤為關注自己的仕途命運,與官職遷貶緊密聯(lián)系的官服記錄著他仕宦情感的波動,也是激勵他躋身上層的動力,這是官服書寫中仕宦情結(jié)產(chǎn)生的個人原因。
從布衣平民進入到官僚集團,這是無數(shù)文人士子的目標和理想,官服見證了文人們的仕途遭際、起落沉浮。通過白居易的官服書寫,我們可以知曉詩人的身份官階,解讀詩人的仕宦情感以及透視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在多元矛盾的仕宦情感背后也蘊藏著豐富的內(nèi)涵。從宏觀的國家、社會層面探討,規(guī)范官服是鞏固封建政治統(tǒng)治的手段之一,同時唐代文人們積極入世和推崇儒家尊卑等級觀念的社會文化氛圍也影響著仕宦情結(jié)的形成;而從微觀個體的穿著行為而言,官本位意識促使詩人關注自己的官服,從而催生了官服書寫中的仕宦情結(jié)。
官服不僅觸及到了白居易的情感神經(jīng),成為他抒發(fā)仕宦情感的載體,同時也被更多的唐代詩人如杜甫、元稹、劉禹錫等書寫在詩歌中用來抒發(fā)他們仕宦經(jīng)歷中的喜怒哀樂,這種仕宦情結(jié)反映了凝聚在集體無意識中的官本位意識和等級觀念。通過文學審美化的表達,官服書寫展現(xiàn)了詩人真實生動的仕宦情感,也體現(xiàn)了復雜政治形勢下唐代文人的抉擇與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