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鍋粥”的固化:從數(shù)量名組合到獨立成詞*

2022-03-23 17:09鮑若倩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用法意義結構

王 剛,陳 莉,鮑若倩

(1.湖州師范學院 人文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湖州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3.浙江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一、引言

數(shù)量結構在漢語中具有類型學的意義,在實際的使用中,其功能、性質(zhì)會發(fā)生諸多變化。其中越是高頻使用的結構,發(fā)生變化的概率越高,變化的形式也越多樣,“一量名”就是這種高頻使用的結構。從其線性組合來看,基本功能是表示數(shù)量,但是從現(xiàn)代漢語共時層面來看,這一結構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功能和意義。學界諸多學者也關注到了這一結構,儲澤祥等[1]77-80[2]1-7[3]71-77分別研究了“一個人”“一條龍”“一條心”的固化過程,曾常紅[4]42-46分析了“一口氣”的詞匯化及其相關問題,王志英等[5]107-111探討了“一根筋”的相關問題,郭瑜[6]157-159分析了“一陣風”的詞匯化及其語用特點。從這些研究可以看出,“一量名”結構在演化中雖然具有一些共同的軌跡和機制,但是由于各自部件的不同,不同的具體結構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若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一量名”結構的演變,對其展開充分的個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擬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以“一鍋粥”為具體研究對象,探討該構式的固化過程。“一鍋粥”在現(xiàn)代漢語共時層面有以下幾種用法:

例1:我給鐘書穿好衣裳、棉鞋,戴上帽子圍巾,又把一鍋粥嚴嚴實實地裹在厚被里,等汽車來接我們。(楊絳《我們仨》)

例2:這種弄堂的房屋看上去是鱗次櫛比,擠擠挨挨,燈光是如豆的一點一點,雖然微弱,卻是稠密,一鍋粥似的。(王安憶《長恨歌》)

例3:就因為這哥倆拼命地干活,所以家里亂成了一鍋粥。(王小波《黑鐵時代》)

例4:譚功達的心一下子就亂成了一鍋粥。(格非《江南三部曲》)

例1中的“一鍋粥”很明顯指的是由米等糧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例2中的“一鍋粥”已有所虛化,不再是其本義,而是“一鍋粥”的比喻用法,可理解成“濃稠粘密”之意;例3、例4中的“一鍋粥”本義已完全消失,結構也已經(jīng)固化,表示“一團糟,極其混亂”。

固化(hard-wired)是指“兩個或幾個緊挨在一起的語言單位,由于頻繁使用而化為一個相對穩(wěn)固的、整體性的語言單位”[7]23。我們可以采用替換或添加修飾成分的方法來檢驗數(shù)量名結構“一鍋粥”是否固化。如例1中的“一鍋粥”不僅數(shù)詞“一”可以被替換為“二”“三”“四”等數(shù)詞,名詞“粥”之前也還可以添加修飾成分,如“熱”“白米”等;且替換和修飾后,句子仍然能夠成立,其基本意義沒有發(fā)生改變。故例1中的“一鍋粥”屬于可拆分的數(shù)量名短語。例2中的“一鍋粥”,雖然數(shù)詞“一”可以被替換,但是替換后無法再表達“燈光如豆一點一點,微弱卻稠密”的意思,且名詞“粥”之前已不可再插入其他修飾成分,由此可知例2的“一鍋粥”已發(fā)生一定程度的固化。例3、例4中的“一鍋粥”,“一”既不能用別的數(shù)詞替換,“粥”前也不能添加修飾成分,說明數(shù)詞、量詞、名詞三個成分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穩(wěn)固,形成了一個整體,此時的“一鍋粥”可以被認定為完全固化,其意義為“混亂”。

二、“一鍋粥”的固化過程

某一語法結構在其演化過程中,語義、功能的改變總會有某些誘發(fā)因素,語法形式的變化往往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從語料來看,“一鍋粥”經(jīng)歷了無標記到有標記再到無標記的形式演化過程。

(一)作為數(shù)量名短語的“一鍋粥”

“一鍋粥”作為數(shù)量名短語出現(xiàn)時間較早。例如:

例5:里諺云:“上鄉(xiāng)熟,不抵下鄉(xiāng)一鍋粥 ?!?蘇軾《蘇軾集·集藏》)

例6:還有一些狡猾的租戶,將米伴著水,或是灑鹽鹵,或是熬一鍋粥湯,再灑上些粗糠,拌入米中,便稱“糠拌粥”了。(陸人龍《三刻拍案驚奇》)

例7:魯智深大罵道:“你這幾個老和尚簡直沒道理!只說了三日沒飯吃,如今卻見煮好一鍋粥。既已是出家人,又為什么扯謊?”(施耐庵《水滸傳》)

“一鍋粥”的數(shù)量名結構用法是漢語的基本規(guī)則,這是一種無標記用法。雖然我們找到的例句較早見于宋代蘇軾引用的里諺(即民間諺語),但是根據(jù)規(guī)則可以推知,這種用法或許在時間上還會早于此。通過例6中的“一鍋粥湯”也可知,這時的“鍋”雖然是借用量詞,但是“一鍋粥/湯/粥湯”等的用法是一種規(guī)則用法,“鍋”常常被借來用作粥/湯/粥湯等的量詞。

(二)帶有輔助手段的“一鍋粥”

1.與比喻詞同現(xiàn)

由于具有很強的形象性,“一鍋粥”在使用中自然發(fā)展出了比喻用法,使用時往往會有表“比況”的比喻詞伴隨使用,例如:

例8:消息很快傳到建湖廠里,上上下下的議論像是煮開了一鍋粥。(1996年《人民日報》)

例9:在方形大廳里,是亂糟糟擠來擠去像一鍋粥似的人群。(莫泊?!端缿佟?

例10:燈光如豆般一點一點,盡管有些微弱,卻很是稠密,一鍋粥似的。(王安憶《長恨歌》)

2.與引號同現(xiàn)

引號在“一鍋粥”意義引申過程中具有顯化標示作用?!耙诲佒唷睆脑x向比喻義、“混亂”義發(fā)展的過程,是逐漸變化的過程。人們使用和接受“混亂”義的“一鍋粥”,也有個逐漸認可和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書面上常用引號來標明“一鍋粥”不同于原義的特殊含義。例如:

例11:馬威看著李子榮,大眼睛里發(fā)出點真笑:“你這幾天干什么玩呢?”

“我?窮忙‘一鍋粥’!”(老舍《二馬》)

例12:眼下,伊拉克可以說是混亂不堪,猶如“一鍋粥”。(新華社2003年11月新聞報道)

以上例8—例12中,“一鍋粥”所指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不再是表層的指稱意義,而是轉(zhuǎn)喻意義。只是在這個階段,這種轉(zhuǎn)喻意義還有比喻詞、引號同現(xiàn)作為輔助。

(三)單獨出現(xiàn)的固化結構“一鍋粥”

在高頻使用過程中,即使沒有明顯的比喻詞出現(xiàn),“一鍋粥”也具有了獨立的轉(zhuǎn)喻意義,固化為表“混亂”義結構,例如:

例13:意思是偌大的一個哈爾濱,找不出書記和市長了,讓美國人和日本人來當,攪成了一鍋粥。(鄭笑楓《天鵝展翅》)

例14:一件事又扯出來八件事,有件事又撞到了姜龍老婆頭上,姜龍老婆也加入進來,全家吵成了一鍋粥。(劉震云《一句頂萬句》)

例15:我岳父家的鄰居們吵成一鍋粥。(莫言《蛙》)

例13—例15三個例句中已經(jīng)沒有了明顯的比喻詞,構式固化程度已經(jīng)很高。但是,這里的“一鍋粥”常常與“吵成”“亂成”“打成”等詞語搭配使用,這些詞語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表示比喻的標記成分?!耙诲佒唷钡难莼€可以朝著更為無標記的方向發(fā)展。

例16:共享單車一鍋粥。(虎嗅網(wǎng):https://www.huxiu.com/article/172495.html)

例16中的“一鍋粥”已經(jīng)完全無標記化,已經(jīng)高度固化了。

需要說明的是,從歷時語料來看,(二)(三)兩種用法并不能截然分開,中間的時間鏈條并非如文中描述的這般清晰明確;同時我們也看到,即使“一鍋粥”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無標記用法,在共時層面的實際語料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標記用法。但是,這并不妨礙本文對該演化過程的描述。沈家煊[8]91-92在討論“邏輯先后”和“歷史先后”時曾經(jīng)提出,共時的理論分析并不因歷史事實不符合而被推翻,一方面,共時研究提出的假設除了充分的共時證據(jù)和合乎邏輯的論證,最好也有歷史材料的佐證;另一方面,共時研究提出的假設并不因為缺乏歷史材料的佐證或者與歷史材料相悖而被推翻。

三、構件意義演化

“一鍋粥”能固化且固化后具有“混亂”義,與人們對“鍋”和“粥”的認知相關。這種認知引起相應的聯(lián)想,使得“一鍋粥”具有了隱喻性且指向清晰,因此被廣泛地接受和使用并最終固化下來。

“鍋”和“粥”都為普通的名詞。鍋作為一種炊事用具的使用歷史悠久,其可用于對食物進行烹、煮、煎、炸、炒等多種熟制工作,是中國人生活的必需品,自然被看作是盛裝食物的容器。例如:

例17:收取好了的稻谷背到部落酋長或村長的家中,先用鍋炒,炒完后由年輕姑娘用手碓舂。(宋思?!吨袊贁?shù)民族宗教》)

例18:逢做飯她就聽女主人抱怨燃氣灶冒煙,把亮亮的鍋熏得黑灰。(尚紹華《悄然尋找另一個天空》)

“鍋”不僅作名詞,也作了量詞。例如:

例19:南大洋已解凍,海洋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魚類和磷蝦特別多,南大洋如同一鍋營養(yǎng)湯。(馬天白《黑仔到南極》)

但是“鍋”在一些句子中,其詞性變得模糊,發(fā)生了變化。例如:

例20:如果我們僅僅因為這樣便把新生事物的悲劇與英雄悲劇畫上等號,就無異于是將蘿卜與青菜一鍋煮了。(徐岱《藝術文化論》)

例21:姬得旺這遭遇,一鍋端,全給透露出來了。(董富強《冰河溯行圖》)

例22:變文不是所有敦煌講唱文學的共名,盡管專治敦煌文學的學者十分清楚,但一些基礎性的文學史著作卻把這些文學體裁“稀里糊涂地一鍋燴了”。(曹俊杰《論敦煌變文的通俗化特征》)

以上例句中的“一鍋煮”“一鍋端”“一鍋燴”,在數(shù)詞“一”后的“鍋”的量詞性已大大弱化,其表達的意思不再是“炊具”,而是延伸出“全部”“一起”的意思;且大都出現(xiàn)在“有很多不同的事物被混亂放置在一起”這樣的語境中。

“粥”的意義延伸,主要是由“粥”本身的狀態(tài)引起的。“粥”也稱“糜”,是一種由稻米、小米或玉米豆類等糧食煮成的稠糊食物??梢姟爸唷笔且环N混合物,并且具有“粘稠”“糊狀”的特征。“粥”在人們的日常食物中頻繁出現(xiàn),具有“使用頻率高、民眾熟悉度高、特征明確”的特點,這就為其比喻義的產(chǎn)生奠定了使用基礎。人們拿“粥”來作比況,形容“黏糊”“濃稠”狀。例如:

例23:不下雨的時候那泥漿就好像是粥一樣。(蕭紅《呼蘭河傳》)

例24:貴陽市上的細泥那濃度比小販子賣的糖粥還要濃。(游子《貴州觀感》)

周安[9]64認為,固化“一量名”結構對于構件量詞和名詞的選擇,顯然不是隨意隨機的,除卻民族心理、文化選擇等語言外部因素的制約,“一量名”內(nèi)部語義匹配機制可能在發(fā)揮作用。我們可以理解最終是“一鍋粥”固化下來,而非“一份粥”“一碗粥”或“一鍋飯”“一鍋湯”等?!板仭焙汀爸唷痹谶@一固化結構中有著不可替代性,其本身的意義延伸使得“一鍋粥”有了隱喻性,進而承載起了“混亂”的意義。

四、“一鍋粥”固化前后功能演變

“一鍋粥”固化前后在句法功能、語義特征、語用功能上均有變化。未固化的“一鍋粥”可以用別的數(shù)詞替換并插入新的修飾成分,其語義功能主要是計量和指稱;固化后的“一鍋粥”語義發(fā)生變化,主要表示“情況混亂,不好解決”,并且結構固定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也不可隨意更改其中的部件。

(一)主語功能喪失,只能充當賓語

未固化的“一鍋粥”是常見的數(shù)量名結構,屬于名詞性短語,在句中多充當主語或賓語,且語義關系為“述語+受事”。例如:

例25:一鍋粥吃一天,菜都懶得炒,一個人太湊合,廢了。(百度貼吧:https://tieba.baidu.com/p/7575023776)

例26:緊緊地攥著這張來之不易的票子,她想出去弄點雜合面來,好能煮上一鍋粥。(老舍《駱駝祥子》)

固化后的“一鍋粥”具有“混亂”義,在句中已經(jīng)喪失了做主語的功能,只能做賓語。

例27:我心里都快亂成一鍋粥啦!(王樹元《杜鵑山》)

例28:等形勢發(fā)展到了鼓動知青下鄉(xiāng)的年歲,陳明家就亂成了一鍋粥。(楊鐮《青春只有一次》)

(二)指稱義消失,隱喻義凸顯

固化后的“一鍋粥”凝固成一個整體,不再表示計量和指稱,在語義上表示“情況混亂”。常與一些動詞搭配,例如“亂”“打”“攪”“吵”等,該類動詞本身也具有“場面失控才會發(fā)生”的特點,并且動詞之后一般須有“成”“作”等詞銜接才可以搭配使用。例如:

例29:只有張春和平時不同,非要和劉長水比賽不可,把班務會攪了個一鍋粥;他說:“我和劉長水比賽抱炸藥!”。(郭光《僅僅是開始》)

例30:兒媳婦和小姑子打成了一鍋粥,兄弟跟兄弟也紅了眼。(陳建功、趙大年《皇城根》)

“一鍋粥”在這兩個句子中已經(jīng)不具有實在的指稱意義,同時也可以看出,雖然處于賓語位置,但是其語義并非典型的受事或者成事,而是具有一種較為明顯的描述義。故從語義角色上來看,這些句子里的“一鍋粥”更像是補語,而非賓語。

(三)語用功能凸顯,客觀性減弱,主觀性增強

如果說語篇環(huán)境、句法環(huán)境是促使構式固化的語言因素的話,那么言者主觀性的凸顯、言者對修辭效果的追求則可以看作是促使構式固化的交際主體因素。“一鍋粥”固化以前,這些因素促使其固化,“一鍋粥”固化以后,其中的修辭效果和主觀性更加凸顯。

1.增強日常表達的形象性、簡潔性

Hopper & Traugott[10]98從語用的角度指出,在詞語“語法化”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省力原則”導致的詞語“固化”或者“成語化”。一般情況下,越是復雜的意義越需要復雜的語言形式,但是這些復雜的語言形式會增加交際的負擔,而減輕這些負擔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將這些意義整合起來打包在一個相對簡化的語言形式里面。日常生活中要表達情況“混亂”的意思的詞語有亂七八糟、混亂無序、七零八落等,但是這些詞語雖然能夠表現(xiàn)出混亂之意,卻不能達到受話人“腦現(xiàn)其狀、身臨其境”的效果。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還可以極盡描寫之能事,將混亂的場景一一描寫清楚,但是這樣又耗費很多精力。與“一鍋粥”相比,這些表達形式的精煉和形象程度就略顯遜色。使用“一鍋粥”更容易使聽話者在捕捉到有效信息的同時又增強了語言表現(xiàn)力,而且“一鍋粥”的使用也讓話語更簡潔清晰,例如:

例31:而房外,則是一片沉重的濤聲,這種聲音帶著濕透了的雪花的重量——水在攪著雪,雪又在攪著水,最后攪成了一鍋粥。(王小波《青銅時代》)

例31描寫“水在攪著雪,雪又在攪著水”的情景,水、雪交融的樣子通過“一鍋粥”的說法立刻就明白、形象起來。

例32:譚功達挨著她蹲了下來,問她現(xiàn)在的情況怎么樣。湯碧云笑了笑道:“別提了,簡直是一鍋粥!”(格非《江南三部曲》)

例32言者在被問到現(xiàn)狀的時候,心中有很多苦楚,卻沒有細說,只用“一鍋粥”來進行總括式表達。提問者聽到這樣的言辭時也必能體會其中的心酸,可謂是“一言足以道盡人間萬事”,足見“一鍋粥”的經(jīng)濟性。

2.凸顯言者主觀性

沈家煊[11]268提出,語言的主觀性是指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明顯的自我印記。主觀化主要從三個方面對語言使用產(chǎn)生影響:說話人的認識、說話人的視角和說話人的情感。固化后的“一鍋粥”就是說話人為了突顯主觀情態(tài)而采取的一種表達方式,這里的主觀情態(tài)主要是對當前事件的一種評價,這種評價就是說話人的一種認識。說話人用“一鍋粥”來形容事件,就是為了突顯情況的“糟”和“混亂”。例如:

例33:工地上到處都是螞蟻一樣的筑路大軍,他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簡直亂成了一鍋粥。(格非《江南三部曲》)

例34:一件事又扯出來八件事,有件事又撞到了姜龍老婆頭上,姜龍老婆也加入進來,全家吵成了一鍋粥。(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例33中“筑路大軍”趕過來的場面相當混亂,說話人對此情景進行評價,采用的語言形式就是“一鍋粥”,這是說話人認識的表示形式。例34也是如此,說話人用“一鍋粥”表示對“全家吵架”的一種評價。在這些例子中,說話人首先觀察到一種情景和現(xiàn)象,然后在自己的詞庫中選擇合適的語言形式——一鍋粥,對其進行描述和評價,這種描述和評價都是基于說話人自己的視角,是說話人觀察客觀世界的一種角度,是說話人主觀性的一種體現(xiàn)。

五、結語與余論

從歷時角度來看,“一鍋粥”經(jīng)歷了從組合義到構式義的演化過程,其意義透明度由高到低,其功能也逐漸從指稱為主到描述為主,其性質(zhì)也由松散的短語結構演變?yōu)槟痰脑~語。

需要說明的是,“一鍋粥”的固化并不意味著組合義的結構就消失了。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鍋粥”仍存在數(shù)量名結構和固化結構兩種用法,它們在意義上有明顯的差別,在語用功能上也是不同的。固化的“一鍋粥”常用來表達說話人主觀的負面評價,并且仍然受到其本義的影響,主要用來突顯復雜混亂的場面或情況。另外,固化的結果通常意味著新詞語的產(chǎn)生,而語言單位在固化后通常也會產(chǎn)生區(qū)別于固化前的、新的語法功能。可以說,這兩者是相互伴隨著發(fā)生的。盡管“一鍋粥”的本原意義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固化形式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但事實是“一鍋粥”在語言表達主觀性作用下,通過隱喻和引申具有了“混亂”的意義,產(chǎn)生了新的語用價值,已成為一個新詞,并且已經(jīng)被收入了權威詞典[12]1534。

“一量名”形式的三音節(jié)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很多,如前人時賢已經(jīng)研究過的“一條龍”“一條心”“一窩蜂”“一陣風”“一根筋”“一個人”“一口氣”等,這些結構(詞)各有特點,對其開展個案研究固然必要。而如何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對其展開類型研究,找出其中的共性,做出統(tǒng)攝性的總結,將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猜你喜歡
用法意義結構
一件有意義的事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address的高級用法你知道嗎?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論結構
“作”與“做”的用法
特殊用法
論《日出》的結構
詩里有你
讷河市| 荆州市| 东莞市| 宁强县| 广元市| 鄂尔多斯市| 云和县| 榆林市| 富阳市| 綦江县| 秦皇岛市| 兴业县| 巴塘县| 古浪县| 乐清市| 南通市| 南汇区| 襄汾县| 苏尼特右旗| 宜阳县| 淮北市| 汝阳县| 吉安市| 图片| 桃江县| 仪征市| 金昌市| 泗水县| 南汇区| 泾源县| 安化县| 车致| 四川省| 辽宁省| 佛冈县| 洛浦县| 凤城市| 溧阳市| 惠安县| 龙泉市|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