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偉
通過一段“語文主題學習”教學實踐,可以說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均已得到了提高,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缺乏單元整合,對學生不敢放手等,使教學變得復雜、煩瑣,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更影響著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得不深入思考,以改變這些做法,從而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以往的教學忽略了單元的整合,更沒有突出主題,可以說每篇課文都是獨立存在的,教師在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教,學生也在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學,總是感覺努努力力地教,勤勤懇懇地學,可最終結果不盡如人意,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高,抱怨自己教得很累。而語文主題學習讓我們執(zhí)教教師走出了以往教學的困境,我們將類似的一個單元的課文拿來進行整合,根據單元提示,確定單元學習主題。圍繞單元學習主題再來學習文章,利用單元主題這條線把相同的文章串聯起來,找到幾篇課文的相通點,滲透學法,鞏固學法,這樣,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多了。明確了學習目標,掌握了語文學習的方法,其效果不言而喻。
1.確定主題。在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對于主題的設計可以說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前提。如果不確定教學主題就會使整個教學活動失去方向,甚至進入盲區(qū)。因此,教師要依托于教材,并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取舍,對教材實施有益改造。同時結合《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分析具體內容,從而確定單元教學主題。語文主題的確立是對教材內容的解讀和對作者思想進行積極揣摩獲得的提煉。
2.切入主題。主題確立后,課堂教學中就要圍繞單元主題,積極引導學生進入設定的主題學習情境之中,以便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更好地完成主題知識學習的熱情。在導入的方式上教師則需要根據主題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找準切入點,采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如圖片、動畫、講故事以及生活鏈接等。其中,采用生活鏈接方式導入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生活鏈接方式,最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所以教師在開展語文主題教學時則可以從學生生活的角度入手,幫助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狀態(tài)盡快進入學習情境之中。
3.感悟主題。主題的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收獲與總結,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共同探討如何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以及知識的構建。在單元主題確定之后教師以一、兩篇課文為例進行講解,教學生分析推敲重點段落,使學生在感悟的過程中更好地對文章魅力以及主題進行感受,在此基礎上對《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閱讀材料進行應用時,教師只要以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掌握文章的內容以及思想感情,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語文主題學習改變了以往語文的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得由一篇課文擴展到兩篇課文甚至多篇課文。
如以往教“翠鳥”一課,我們要教的知識很多,有可能還會分為3 課時進行教學。而語文主題學習開展以來,課堂上我們就圍繞單元學習主題,找準結合點進行學習。這節(jié)課,我們就抓住翠鳥外形描寫進行學習,了解作者按一定順序及抓住特點觀察的方法。
上課了:“請你讀讀文中描寫翠鳥外形的段落?!?/p>
“這是一只怎樣的翠鳥?”“作者是怎樣來寫這只翠鳥的?”孩子們在讀讀、說說中,明白了這一段就寫翠鳥的外形,找到了描寫外形顏色的詞語(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體會比喻句的妙用;找到了作者的寫作順序(爪子—羽毛(頭、背、腹)—眼睛—嘴)。剩下的大量時間便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讀同類的文章,再運用這種方法寫一種小動物。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就變以往繁瑣的課文分析為精講多讀,有取有舍,使得一課一得。學生不再是那種忙亂狀態(tài),而是吃透這一點,學得這一法。你看,這是不是在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學語文?這就是語文主題學習帶給我們的思考!
所謂的1+X 模式,就是讓學生將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語文學習中去。課堂上,我們可以把相同的兩篇課文放在一起對比學,也可以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的相同類型的多篇課文拿來一起學。這就是1+X 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才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去學。這樣學生將課堂上得到的方法再運用到群文閱讀中去,既鞏固了學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實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的海量閱讀,進而達成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目標。
語文主題學習的特點就是把有共同點的幾篇文章放在一起讀,一起學。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學得了方法,在群文閱讀中鞏固了學法,最后還要在寫作中運用這一方法。
“語文園地”的教學一直以來就是按照教材內容,逐一板塊講解,這樣不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或缺乏實效性。只有真正和語文主題學習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如“語文園地七”的教學內容分為4 部分,包括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教參中建議2 課時完成此教學任務。本節(jié)課要完成交流平臺和日積月累的學習任務,教學中必須關注以下幾點:
“語文園地”中每一部分內容是相互獨立,沒有密切聯系的。如果就這樣一個板塊一個板塊地按照順序講,沒有主題,既枯燥、又乏味。通過研備教材、教參、課程標準,從中發(fā)現交流平臺和日積月累這兩個板塊的內容有一定的共同點,都與讀書有關系,注重了積累。因此筆者重組了教學內容,把它們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并確立了主題教學。這樣整合,且有主題的教學有效地實現了教學效果提升的目的。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鑒于此,結合教學內容,筆者把尋找讀書積累的方法,如閱讀批注、閱讀筆記、閱讀摘錄、識記精彩詞句、鍛煉等,作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線,充分體現了語文主題學習中提倡一課一得的基本理念。得方法者,則得學習能力。所以要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探究讀書的方法,更好地提升學習能力。
語文主題學習,注重單元整合教學。備課時,發(fā)現本單元導讀中提出的語文訓練要素就是積累喜歡的語句,這也就是說,我們在課文的學習中,就應該滲透一些積累的小方法、交流平臺中的內容,是對整個單元學習的一個梳理總結。所以課堂上要從單元導讀入手,緊扣單元學習主題,讓學生交流本單元學習中積累的喜歡的語句,意在尊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注重知識學習的整合性,把握主題銜接的準確度。
梳理完摘抄積累的方法后,隨后就讓孩子學以致用,嘗試自主摘抄,讓學生感受到我們要隨時積累,隨時運用這一思想。同時“語文園地”中的古詩教學,不同于精讀課文,它更注重的是積累背誦,所以教學中只簡單地理解詩的意思,領悟詩的意境,不做過多的品析。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主線——讀書積累,課堂上還要拓展一組描寫采蓮的古詩,意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豐富閱讀積累,感受詩詞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