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文
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全國范圍內正在進行一輪全面、徹底、深入的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實施,而課程改革將是本輪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實際上,恢復高考40 多年來,教育改革不斷進行,其中,最主要的是課標改革,經歷了1978 年的“雙基”目標,到2001 年的“三維”目標,再到2017 年版本的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凸顯了由重知識到重能力、由重教書到重育人的實質性轉變。筆者認為,任何一場偉大的教育改革的實現(xiàn)必須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教學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根本依托,我們的課堂“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發(fā)孩子想知道、想學習的意愿”[1]。
然而,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情境中,我們目前仍面臨諸多困惑: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新的教育理念沒有內化于教師的心靈,教學行為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課堂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弊端。
第一,尚未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關注教大于關注學的教學觀念仍牽絆課堂,填鴨式、講授式、一言堂的教學行為仍然存在。
第二,尚未實現(xiàn)以學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傳授為本位,以完成知識點的教學為目標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師生、生生間的多邊互動明顯不足,忽視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深度學習很難發(fā)生。
第三,尚未實現(xiàn)以學定教。一些老師學情分析不到位、教育情感投入不足,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欠缺,導致課堂教學起點模糊,因材施教的策略難以實行,學生厭學,教學低效。
第四,尚未營造最優(yōu)教學氛圍。有的課堂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師語言貧乏,語調平淡,教學缺少節(jié)奏感,未能營造和諧友愛的課堂氛圍。
第五,學科育人意識不強。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而現(xiàn)實中很多學科教師只關注教書,割裂了教書與育人的內在聯(lián)系,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拼搏精神教育不足。
如何助力教師更新教育觀念,用全新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思路清、易操作、可“量”化,扎實建構高效課堂?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深耕探索,尤其是為了真正用好用對新教材,落實新課標,筆者總結出“六有”課堂教學策略,指導常規(guī)課堂教學。
首先是課程導入,著眼于上課之初。在課堂教學之初,就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文化生態(tài),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內生出學習的理想和信念,產生發(fā)展的動機和“由內而外”的動力??伸`活有效采取情境導入法、問題導入法、直接導入法等,讓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其次是引導。教學從一個環(huán)節(jié)轉入另一個環(huán)節(jié),或由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時,教師要充分引導,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和層次性,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
另外,要有對學生的指導和激發(fā)。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關注和指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評價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結論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學習表現(xiàn)、存在問題的及時關注、恰當鼓勵、指導或批評,它能有效調控課堂節(jié)奏和氛圍,使學生全神貫注投入課堂。教師的評價如何組織語言,從什么角度切入,這都是一個教師課堂教學智慧的展現(xiàn)。
結論性評價主要是指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教師要立足于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適當通過設計課堂練習、布置課后作業(yè)等了解學生情況,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交流。
總之,教學評價是激活學生內在學習動能的重要手段,教師須不斷提升對評價的認識,提高評價的水平,把握科學評價的方法,搭建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結構。
“結”包括“課中結”“課末結”和“課后結”。
“課中結”,即課堂中,要注重知識生成,避免死記硬背,每完成一個知識模塊或例題,都要有總結,要揭示出知識的本質和問題的實質,總結客觀規(guī)律,注重邏輯與過程的推演,升華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記住結論的方法和過程。
“課末結”即傳統(tǒng)教育理論中所說的“課堂小結”。小結時,教師要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一步強化思想方法,使學生更清晰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wǎng)絡,進而錘煉學生學科思維和素養(yǎng)。
“課后結”是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做了有效延伸,強調重點在課后,師生都要反思,形成“教”“學”反思,記錄課堂中令人深思或者有遺憾的地方,實現(xiàn)教學相長。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動腦、動心、動手、動口,深度參與課堂教學。
首先,教師要有讓學生動起來的意識,要避免一言堂、滿堂灌,給學生以充足的“動”的時間和空間。其次,教師需要精研教學設計,要設計出互動、研討、辯論等環(huán)節(jié),要設計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要設計出練習和檢測的環(huán)節(jié),要設計出展示學生思維活動的環(huán)節(jié)等,確保設計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能落地、可操作、有實效,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教師要給學生獨立思考、靜心靜思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學生能“靜”的能力和會“靜”的習慣。教師講課時,學生要靜靜地聽、靜靜地思考;學生回答問題時,其他學生和老師也要靜靜地聽,靜靜地思考;同樣,全體同學做練習時,也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讓每名學生都能不受干擾,全身心地投入練習中??傊n堂教學中的“動”和“靜”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tǒng)一,動靜不是孤立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教師要不斷提升駕馭課堂的能力,創(chuàng)造出能動能靜、動靜結合、動靜互換的有活力、有張力的課堂氛圍。
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主陣地,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情境場。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既依賴于教師的智慧,更依賴于教師對教育、教學、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有情懷、有熱情、有激情,要用“情”對待課堂,對待學生,關注學生,感染學生。教師要通過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與學生建立默契的溝通,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既可以使師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積極互動,也能使教學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生成力,讓整個課堂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情境下,學生會有不同的情緒表達,教師必須適時予以情感應答:當學生精神狀態(tài)不佳時,教師要使他們興奮起來;當學生過度興奮時,教師要使他們平靜下來;當學生毫無辦法一籌莫展時,教師要耐心啟發(fā)學生;當學生失去信心欲放棄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激發(fā)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這樣的課堂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教師的情感投入,更能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種情感化的課堂氛圍會使課堂煥發(fā)出巨大的生命活力,不僅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而且會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新一輪課程改革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對當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關注的是教育的結果,而往往忽視了學習的過程”[2]這一現(xiàn)實弊端進行挑戰(zhàn),深入思考,積極探索。以有“導”、有“評”、有“結”、有“動”、有“靜”、有“情”為基本架構的“六有”課堂教學模式,旨在構建起情感化的生本課堂,使課堂在“動靜情”的氛圍中煥發(fā)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以此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