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亦芳
(上海開放大學航空運輸學院,上海 200336)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自20 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xù)增長,2000年至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近6,296萬人。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1]與深度老齡化社會國際通行劃分標準14%只差0.5個百分點。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技術不斷滲透并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樣影響著老年群體。當“數字化”遇到“老齡化”,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因“數字化”而更便利,另一方面,跟不上“數字化”發(fā)展步伐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數。2021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廣泛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教育培訓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要“有效提升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助力老年人享受智慧生活”。[2]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要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培訓?老年人智能技術培訓是不是簡單的教育問題?如何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培訓?從全局的視野來看,顯然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教育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社會發(fā)展問題。要回答上述問題,關鍵是要全面認識和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取向,包括積極老齡化、數字惠民及涉老教育培訓等政策,有必要進行相關政策梳理與思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3]這是關系到國家發(fā)展大局、廣大百姓福祉的大事,對我國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意義深遠。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讓每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實現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發(fā)揮老年人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彰顯黨的初心使命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有利于增強風險意識和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統(tǒng)籌各方資源力量,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營造有利戰(zhàn)略格局;更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滾滾而來的“銀發(fā)浪潮”,給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巨大挑戰(zhàn)和沖擊,也蘊藏著寶貴的發(fā)展機遇和希望。
從全球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凸顯,學術界在開展成功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生產性老齡化等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又開始了“積極老齡化”的研究。
1.概念界定
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02年出版的《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Active Ageing:A Policy Framework)》一書中將“積極老齡化”定義為“在老年時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使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盡可能獲得最佳機會的過程,”[4]在這一定義中,“積極老齡化”的基本關鍵詞是“健康”“參與”“保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積極老齡化”的內涵也在不斷拓展,如有學者認為積極老齡化不僅強調老年人的健康與活動能力,而且強調老年人的社會參與,主張創(chuàng)造條件與機會使老年人能夠不斷地參與經濟、教育、文化和社區(qū)公益服務。[5]這種觀點特別強調積極老齡化過程中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為積極老齡化政策應該探討老年人的生活狀況以及各種社會參與的情況,包括社區(qū)參與、文體活動組織以及公益活動參與。同時,這種觀點也將老齡化的研究由個體身心健康和人格品質特點的描述推向社會研究領域,使得世界各國老齡化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更加全面。
2.影響因素
關于積極老齡化的影響因素,學術界普遍認為其與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心理因素、社會支持等有關。(1)年齡。相關研究表明,年齡較低的老年人積極老齡化水平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自理能力下降,有更多的慢性健康問題,生命質量呈下降趨勢,積極老齡化水平降低。[6](2)性別。性別對積極老齡化確實存在一定的影響,但許多研究尚未形成統(tǒng)一結論,不少學者們認為,與性別相比,社會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對積極老齡化的影響更為明顯。(3)受教育程度。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與積極老齡化水平呈顯著正相關,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在社會參與、獨立生活、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得分較高。[7](4)心理因素。心理健康是形成樂觀人生觀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因素與積極老齡化具有較強的相關性。[8](5)社會支持。研究發(fā)現,積極老齡化與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即老年人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其積極老齡化水平則越高。[9]當然,還有學者認為積極老齡化也受養(yǎng)老保險金、婚姻狀況、失能程度等因素的影響。
近年來,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積極老齡化政策,為推進積極老齡化提供了堅強保障。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提出“到2022年,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學有效;到本世紀中葉,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備?!盵10]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提升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隨著上述政策文件的出臺,我國積極老齡化的政策架構愈發(fā)清晰。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至上的理念看待老齡社會、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堅持積極老齡化觀念,以積極的態(tài)度、積極的政策、積極的行動應對人口老齡化,始終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如《意見》強調的,要“努力實現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盵12]
2.堅持統(tǒng)籌協(xié)調
堅持在政府主導下,充分調動各方主體的積極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齡社會治理共同體,充分發(fā)揮政府、市場、社會、家庭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作用。政府既要支持家庭承擔養(yǎng)老功能、鞏固家庭養(yǎng)老的基礎地位,也要引導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做到各盡其責、各得其所,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奠定堅實社會基礎。
3.堅持科學精準施策
我國人口老齡化存在著明顯的地區(qū)差異、城鄉(xiāng)差異、需求差異等,這就要求政府從實際實效出發(fā),進行精深戰(zhàn)略布局、科學精準施策,既要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不斷增強社會保障能力,也要充分考慮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地方財政承受能力,更要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在管理服務上體現精細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全方位、多層次、具體化的養(yǎng)老需求。
在人口老齡化成為不可逆轉的全球性趨勢背景下,積極發(fā)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素質和生命質量,促進老年人全面發(fā)展,減輕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13]也是我國積極老齡化政策的基本方略。自20 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提升,我國老年教育已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但整體發(fā)展水平還不夠均衡,無法完全適應整體人口老齡化發(fā)展的需要;場地、師資、經費、課程等都存在嚴重不足,制約了老年教育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1.辦學定位
從辦學定位來看,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規(guī)劃》第二項任務提出要“構建老有所學的終身學習體系”;[14]《意見》也強調要“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15]一方面,老年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重要途徑,在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終身教育發(fā)展也將有力推動老年教育的發(fā)展,促進老年教育進入大教育的良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
2.辦學機制
從辦學機制來看,老年教育應該形成多元辦學的機制,如《意見》強調要形成多元辦學的老年教育機制,要促進有條件的學校開展老年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老年大學(學校),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職業(yè)院校開設老年教育專業(yè)和課程,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籌建國家老年大學等等。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今天,創(chuàng)新機制,加強整合,推動社會各方參與老年教育,是今后一個時期老年教育的基本策略。
3.辦學價值
從辦學價值來看,發(fā)展老年教育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社會價值?!兑庖姟窂娬{要“引導老年人踐行積極老齡觀”。[16]首先,發(fā)展老年教育有利于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教育福利,形成了一個老少共融、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美好社會;也有利于開發(fā)和運用老年人身上所蘊藏的巨大財富,充分發(fā)揮老年人余熱,這樣既可以減輕老齡化帶來的壓力,又可以使老年人重新實現個人價值,做到“老有所為”,推動老年人、家庭、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數字惠民也叫信息惠民,就是通過數字化的發(fā)展來讓廣大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益處,“更加注重以技術手段來解決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17]21世紀初,國家啟動“數字惠民工程”,不斷增強民生領域信息服務能力,著力提升公共服務均等普惠水平。2014年,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十二部委發(fā)布《關于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信息惠民工程的11項重點任務,包括國家示范省市創(chuàng)建、社會保障、健康醫(yī)療、優(yōu)質教育、養(yǎng)老服務、就業(yè)服務、食品藥品安全、公共安全、社區(qū)服務、家庭服務、綜合試點等行動計劃,并強調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拉消費、促發(fā)展、惠民生,是以信息化帶動和促進民生領域跨越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18]
不難看出,數字惠民的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近年來,數字惠民政策取得顯著成效。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8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11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10.07 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6%;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9.44 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8.88億;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達8.12 億,占網民整體的80.3%;網上外賣用戶規(guī)模達4.69億,占網民整體的46.4%,[19]隨著數字經濟發(fā)展,釋放出越來越多的惠民紅利,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數字化所帶來的工作、學習、生活的便利,獲得感、幸福感倍增,而數字惠民政策在應對新冠疫情中也大放光彩、功勛卓著。這些驚人數據的背后都反映出數字惠民帶來的積極成效,數字惠民就是要“讓數據跑路,群眾少跑或不跑腿”。[20]
2014年,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十二部委發(fā)布《關于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要“以滿足養(yǎng)老服務需求、釋放養(yǎng)老消費潛力、促進養(yǎng)老服務業(yè)發(fā)展為目標,建立養(yǎng)老服務機構、醫(yī)療護理機構等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服務機制?!盵21]隨著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數字惠民政策不斷向老年群體輻射,老年人成為數字惠民的重點人群。比較典型的就是居家養(yǎng)老信息化服務新模式的形成,即人們通過信息技術支撐的養(yǎng)老服務平臺,可以為居家老人提供安全、生活、文化和健康等各項服務,比如全方位監(jiān)控來訪人員以及家庭場所的煙霧、煤氣等,解決老人的飲食、家政、出行、購物等日常起居問題,為他們提供感興趣的新聞、影視、政策法規(guī)、戲曲、養(yǎng)生保健知識等,對老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跟蹤監(jiān)測并對異常情況及時告警等。2021年10月,工信部等三部門印發(fā)《智慧健康養(yǎng)老產業(yè)發(fā)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指出,要“打造智慧健康養(yǎng)老新產品、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及養(yǎng)老需求提供有力支撐?!盵22]這一政策文件的出臺意味著未來數字養(yǎng)老將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
促進信息消費是數字惠民的重要抓手,也是數字惠民的主要體現。目前,我國已成為信息消費的大國,數字消費潛力巨大且持續(xù)。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guī)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yè)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23];2017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xù)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費規(guī)模預計達到6 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拉動相關領域產出達到15 萬億元”[24]。受國家信息消費政策的支持和導向,近年來我國信息消費市場日益活躍,面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信息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信息消費環(huán)境更加安全,企業(yè)和居民信息消費的選擇更加豐富,消費意愿進一步增強,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
2021年3月,國家發(fā)改委等《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提出,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培育新型消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fā)展?!盵25]隨著這一政策的出臺,新型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所謂新型消費,就是依靠網絡數字技術支撐,直接或間接獲取或使用信息及信息產品的過程,是一種可以在網絡上高效完成的消費模式,如零售新業(yè)態(tài)提出建設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驛站、智慧書店;旅游消費實行在線預訂、流量監(jiān)測、智能導游導覽等;體育消費推動體育設施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等等。當然,在新型消費中在線教育也是一種直接的信息消費。近年來,由于各類消費直接或間接地和互聯網捆綁在了一起,原本不怎么依靠APP 的中老年人,也逐漸成為新型消費的重要一員。有學者研究認為,在消費水平提高和文化反哺現象產生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也表現出與過去諸多不同,已經成為信息消費的重要人群。[26]
在新型消費政策的推動下,老年人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發(fā)生悄然改變,老年信息消費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局面,網購、網上訂票、電子支付等消費手段也成了老年人新的消費模式。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新型消費呈現出獨特特征,如蔣霞美認為,城市老年群體信息消費行為特征表現為消費內容以生活消費和文化消費為主,消費支付能力較強,但難以獨立完成購買,逐漸接受第三方電子支付,存在追求享受與便利的心理等。[27]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信息消費也存在很多困難和障礙,嚴重影響著老年人信息消費的質量。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快,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日益突出,為數眾多的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y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遭遇諸多不便。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并通過三年努力,使“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xié)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28]該政策措施直面“數字鴻溝”問題,開出精準清單,提出“做好突發(fā)事件應急響應狀態(tài)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yī)、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便利老年人文體活動、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等20 項具體措施。每項措施均落實到相關部門,責任非常清晰。
2020年12月,工信部印發(fā)《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強調要廣泛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和有利因素,綜合采取行政指導、技術推動、信用評價等多種手段,推進互聯網網站和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著力解決老年人、殘疾人在智能技術面前遇到的困難,推動充分兼顧老年人、殘疾人需求的信息化社會建設;[29]2021年4月7日,工信部發(fā)布了《互聯網網站適老化通用設計規(guī)范》和《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通用設計規(guī)范》,形成了適老化測評體系。為貫徹落實上述國家政策文件精神,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制定互聯網適老化改造方案,并將其作為地方數字化轉型和“十四五”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我們應該認識到,教育培訓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是新時期老年教育的一個全新內容,是老年教育一項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也為老年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正如《方案》所強調的那樣,要“將加強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能力列為老年教育的重點內容”。[30]
近年來,在國家持續(xù)發(fā)力、社會各方協(xié)同推動下,教育培訓成為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重要手段。2021年7月,《通知》強調通過廣泛開展惠及老年人的智能技術應用培訓,促進老年人更新觀念,提高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能力,助力解決老年人在出行、就醫(y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使老年人愿用、能用、樂用智能技術,為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提供教育支持服務。[31]該政策對教育培訓的責任和任務作了非常清晰的闡述,成為通過教育培訓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根本遵循。受此政策的推動,全國各地教育部門也紛紛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上海市教委推出“雙百雙千”計劃,深化和推進數字賦能老年教育,提出到2025年,建設100 個老年智慧學習場景,100 個老年智慧學習品牌;開展1,000 名助老智慧學習骨干教師培訓,推進1,000 個助學團隊培育。[32]寧波市教育局提出,要打造全媒體課程體系,在寧波樂齡學堂微信公眾號推出“智能生活小課堂”系列視頻課程;同時,向社會每年征集至少2~3 個適合老年人學習的視頻課程,讓老年人智能技術普及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等更接近實際應用。[33]海南省教育廳明確將重點圍繞就醫(yī)服務、社保服務、金融服務、交通出行、生活繳費等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高頻事項、應用場景,征集、開發(fā)一批老年智慧生活全媒體教學和培訓的課程資源,到2022年底,對全省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實現智能技術培訓“應培盡培”。[34]
一是鼓勵多主體參與?!锻ㄖ访鞔_提出要運用多種教育培訓途徑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包括充分發(fā)揮社區(qū)教育、老年教育機構扎根社區(qū)、貼近居民等優(yōu)勢,[35]并以此作為教育培訓的主渠道;發(fā)揮開放大學體系終身教育平臺作用,創(chuàng)新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育培訓模式;有條件的普通高校、職業(yè)院校、成人高校要發(fā)揮師資、專業(yè)、資源等優(yōu)勢,積極參與到教育培訓中來;積極動員社會公益組織、行業(yè)專家等多元主體參與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培訓,開設講座、送教進社區(qū)、個別輔導等。
二是強化適老化培訓。教育培訓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方式,充分調動老年人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增強培訓效果。創(chuàng)新方式的關鍵是強化適老化教育培訓,如通過體驗式學習、做中學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學習體驗感,增強融入智慧社會的信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培訓中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和水平等等。上海市教委提出,要依托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人文行走、社會學習點等優(yōu)質學習資源,打造在線體驗、場館云游、AR/VR 人文行走等特色學習場景。寧波市教育局提出,要采取教師要領講解、操作示范、個別輔導,學員嘗試操作、動手體驗、交流互助,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提供周全、貼心、直接的教育培訓服務。海南省教育廳則強調,要通過組建興趣小組、開通網上微信交流群等方式,切實提高教育培訓實效,激發(fā)老年人學習興趣;倡導學習場景與生活場景有機融合,幫助老年人在生活場景中輕松自主地應用所學技能切實解決實際困難。
一是強化部門協(xié)同?!斗桨浮诽岢鲆敖野l(fā)展改革委、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牽頭,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參加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統(tǒng)籌推進”“加快建立解決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36]《通知》強調要將“‘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加強應用培訓’作為社區(qū)教育、老年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十四五’教育相關規(guī)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等政策文件,強化政策引導與統(tǒng)籌協(xié)調”;[37]同時,動員社區(qū)教育、老年教育,開放教育、各類院校等教育機構形成協(xié)同機制,共同推進教育培訓工作。
二是配套相關政策。從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看,其突出的特點就是抓部門責任、抓措施落實、抓工作檢查,各項政策綜合發(fā)力。如《通知》強調要研究制定落實推進計劃和具體措施,明確目標任務,做好部署安排;同時提出,要實行工作進展定期報告制度。[38]《方案》也明確要“圍繞出行、就醫(yī)、消費、辦事等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推動相關地方性法規(guī)制修訂工作”“加快推進相關智能產品與服務標準規(guī)范制修訂工作,進一步明確有關適老化的內容”;定期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相關結果納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評估;實施常態(tài)化綜合監(jiān)管,切實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產品、享受智能化服務。[39]
三是完善支持服務。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教育培訓,是一項具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離不開智力的支持,關鍵是需要有一支服務隊伍。我們可以動員社會各方力量來參與老年人教育培訓?!锻ㄖ分赋觯肮膭钌鐓^(qū)教育和老年教育機構面向社會選聘能者達人作為兼職教師或志愿者,積極動員社會公益組織、行業(yè)專家等主體參與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培訓,通過舉辦應用講座、送教進社區(qū)、個別輔導等方式,助力老年人有效提升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40]《方案》還“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xié)會、志愿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