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全宋文》《易》學(xué)序跋補遺及辯正

2022-03-18 00:47:52楊秀禮徐慶玲
宜賓學(xué)院學(xué)報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宋文伊川序跋

楊秀禮,徐慶玲

(上海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上海200444)

《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序》對總集編纂曾提出“一則網(wǎng)羅放佚,使零章殘什,并有所歸;一則刪汰繁蕪,使莠稗咸除,菁華畢出”[1]1685。由四川大學(xué)曾棗莊、劉琳先生主編的《全宋文》網(wǎng)羅兩宋文章,卷帙浩繁,是中國文獻史上的煌煌巨制。相關(guān)學(xué)者對因文獻載錄傳播造成的該全集漏收、錯收情況也有補遺、辯正。宋代《易》學(xué)文獻龐雜,與之相關(guān)的《易》類序跋創(chuàng)作也出現(xiàn)了新現(xiàn)象,如在唐代就為常例的“求序”行為進一步發(fā)展,此時文人自覺為前代及同時代《易》類典籍文獻創(chuàng)作的序跋,在數(shù)量與質(zhì)量均有很大的提升。但因種種歷史機緣,部分序跋因所附注本散佚或相關(guān)版本漏收,卻散見于相關(guān)別集,乃至方志、書目文獻。筆者現(xiàn)將部分主要散見于宋、元、清筆記、書志文獻,未被《全宋文》收錄的《周易》序跋文章輯錄考辨如下;又對照方志,對《全宋文》誤收的《季真董君編易序》進行辯正。

一、完整序跋文四篇

(一)蔡攸《周易物象釋疑序》

周易物象釋疑序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始畫八卦而象在中,象與卦并生以寓天下之賾,故曰:“易者,象也?!鄙w俯仰以觀,遠近以取,神明之德可通,鬼神之情狀可得,而況于人乎?況于萬物乎?及因而重之,發(fā)揮于剛?cè)岫?,則擬諸形容者,其變不一,而象亦為之滋矣。故邑屋宮庭、舟車器械、服帶簪屨,下至鳥獸蟲魚、金石草木之類,皆在所擬。至纖至悉,無所不有,所謂“其道甚大,百物不廢”者,此也。其在上古尚此以制器,其在中古觀此以系辭,而后世之言《易》者,乃曰“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一切指為魚兔之筌蹄,殆非圣人作《易》,前民用以教天下之意也。助之作書,盡推互體變卦之法,以明爻象,可謂有意于此矣。而學(xué)之不明,言之不擇,往往傳致牽合,先后牴牾,學(xué)者蓋疑焉。雖然,后之學(xué)《易》而觀《易》者,必自助發(fā)之,故著其書以示來者。

按:此文現(xiàn)見于清代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十五[2]245-246,系北宋蔡攸為唐代東鄉(xiāng)助撰《周易物象釋疑》所作序文。東鄉(xiāng)助,一說作“東陽助”,《周易物象釋疑自序》以“朝散大夫守江陵少尹柱國賜紫金魚袋東鄉(xiāng)助”結(jié)尾,故《館閣書目》又以“守江陵尹”[3]7稱之。據(jù)朱彝尊考證,《唐志》載《周易物象釋疑》為一卷,有東鄉(xiāng)助自序云“《易》以龍象《乾》,以馬明《坤》,隨事義而取象,是故《春秋傳》辭多因物象,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文,觸類而長。洎甲子以六十為運,而卦則六十四為周,六十四而參六十,合九百六十年為一元紀(jì)。助今采于往疏未釋、后學(xué)滯懵者標(biāo)出,目為《周易釋疑》,屬象比事,約辭理伸云爾”[2]245。

蔡攸(1077-1126),字居安,蔡京長子,《宋史》卷472 有傳?!度挝摹肥詹特唷⒆h29 篇,劄子一篇、表一篇,其中表文之題為《進周易元統(tǒng)表》。

(二)莫將《蘇氏易傳后序》

蘇氏易傳后序

將初得先生《書》《易傳》于眉山士人家,舛誤幾不得讀。丁巳年,臨出蜀,得孫朝陰所藏《書傳》;癸亥年,為明州,得蘇簡所藏《易傳》。朝陰,眉山人,簡即先生族子,故所藏皆善本。將以二家所藏及先得眉山士人家本參定校正,無一字誤,乃刊板以廣其傳。學(xué)士大夫探圣人之心,而通六經(jīng)之指歸,當(dāng)自此書發(fā)之。

按:本文輯自清代范邦甸等撰《天一閣書目》[4]56,系莫將為《蘇氏易傳》所作跋文。《蘇氏易傳》一書,由北宋蘇洵奠基、蘇轍續(xù)解、蘇軾完成,又稱《東坡易傳》。蘇軾曾作《題所作〈書〉〈易〉傳〈論語〉說》,陸游《跋蘇氏易傳》云:“此本,先君宣和中入蜀時所得也。方禁蘇氏學(xué),故謂之毗陵先生云。紹熙辛亥七月二十日,陸某識”[5]第223冊,第1頁。說明該書在宋宣和年(1119-1125)之前已流傳,因黨禁之諱而將作者題名為“毗陵先生”。陳振孫(1179-約1261)《直齋書錄解題》卷一著錄有《東坡易傳》十卷。據(jù)莫將生平及序文所題“癸亥年”,該文當(dāng)作于紹興十三年(1143)之后。

(三)方實孫《讀周易自序》

讀周易自序

九三爻同乎《兌》體,由《兌》卦而論,則九五、九四、六三爻同乎《巽》體,九四、六三、九二爻同乎《離》體,兄弟同體之義,可見于此矣。其余諸爻,互有同異?!抖Α坟猿趿吃疲骸暗面云渥?,無咎?!笔恰兑住芬嘤惺值苤笠?。乾坤變化,既生六子,人演而為三百八十四爻矣?;騿枺骸柏晕缓稳??”曰:“由先天卦象而論,乾南坤北,天尊地卑,即父母之象也??搽x者,人道之交也,離東坎西,猶日生于東、月生于西也。兌為少女,位于東南;巽為長女,位于西南,而乾位于兌、巽之間。震為長男,位于東北;艮為少男,位于西北,而坤位于震、艮之間,譬如男女少則夾父母而同居,長則彼此異位,各隨遷就,而得所合,男有室而女有家也。由后天卦象而論,則長女東南,中女正南,少女正西,母西南,長幼相次夾母而處,親之也;父西北,中男正北,少男東北,長男正東,長子代父,二子隨行而立,尊之也。先儒已言之矣?!?/p>

按:本文輯自陸心源《潛園總集五十五種·皕宋樓藏書續(xù)志》卷一,歸安陸氏十萬卷樓藏版,清光緒間刻本。方實孫,字端卿,一字端仲,號淙山,《宋元學(xué)案補遺》引《劉后村集》云:“方實孫字端卿,嘗以所著《易說》上于朝,以布衣入史局。時相以其累上春官,欲令免省奉對,遽以風(fēng)聞報罷,浩然而歸”[6]1868?!度挝摹份d方實孫序跋兩篇,均與《讀易記》相關(guān)。

(四)黃震《讀易日抄自序》

讀易日抄自序

《易》,圣人之書也,所以明斯道之變易,無往不在也。王弼間以老、莊虛無之說參之,誤矣。我朝理學(xué)大明,伊川程先生始作《易傳》,以明圣人之道,謂:“《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兇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備于辭,推辭考卦,可以知變,而象與占在其中?!惫势錇椤秱鳌?,專主于辭,發(fā)理精明,如揭日月矣。時則有若康節(jié)邵先生,才奇學(xué)博,探賾造化,又別求《易》于辭之外,謂今之《易》后天《易》也,而有先天之《易》焉,用以推占事物,無不可以前知。自是二說并興,言理學(xué)者宗伊川,言數(shù)學(xué)者宗康節(jié),同名為《易》,而莫能相一。至晦庵朱先生作《易本義》、作《易啟蒙》,乃兼二說,窮極古始,謂《易》本為卜筮而作,謂康節(jié)《先天圖》得作《易》之原,謂伊川言理甚備,于象數(shù)猶有闕,學(xué)之未至于此者,遂亦翕然向往之,揣摩圖象,日演日高,以先天為先,以后天為次,而《易經(jīng)》之上,晚添祖、父矣。

愚按:《易》誠為卜筮而作也,考之經(jīng)、傳,無有不合者也;爻者誠為卦之占,吉兇毀吝者誠為占之辭,考之本文,亦無有不合者也。且其義精辭核,多足以發(fā)伊川之所未及,《易》至晦庵,信乎其復(fù)舊而明且備也。然吉者必其合乎理,兇悔吝者必其違乎理,因理為訓(xùn),使各知所趨避,自文王、孔子已然,不特伊川也。

伊川奮自千余載之后,《易》之以卜者,今無其法;以制器者,今無其事;以動者尚變,今具存乎卦之爻,遂于四者之中,專主于辭以明理,亦豈非時之宜而《易》之要也哉?若康節(jié)所謂先天之說,則《易》之書本無有也,雖據(jù)其援《易》為證者凡二章,亦未見其確然有合者也。其一章援“《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此先天之卦畫”。于是盡改《易》中伏羲始作八卦之說,與文王演《易》、重為六十四卦之說,而以六十四卦皆為伏羲先天之卦畫。其法自一畫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然生兩、生四、生八,《易》有之矣;生十六、生三十二,《易》此章有之否耶?其一章援“《易》言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風(fēng)雷相薄,水火不相射”,曰“此先天之卦位也”。于是盡變《易》中離南坎北之說,與凡震東方卦、兌西方卦之說,而以乾南坤北為伏羲先天之卦位。其說以離為東,以坎為西,以兌、巽為東南、西南,以震、艮為東北、西北。然天地定位,安知非指天位乎上、地位乎下?而言南方炎為火、北方寒為水,亦未見離與坎之果屬東與西,而可移離、坎之位以位乾、坤也?《易》之此章,果有此位置之意否耶?且《易》之此二章,果誰為之也?謂出于孔子,孔子無先天之說也;謂出于伏羲,伏羲未有《易》之書也。何從而知此二章為先天者耶?《圖》方畫于康節(jié),何以明其為伏羲者耶?然聞先天為演數(shù)設(shè)也,夫《易》于理與數(shù),固無所不包,伊川、康節(jié)皆本朝大儒,晦庵集諸儒之大成,其同其異,豈后學(xué)所能知?顧伊川與康節(jié)生同時、居同洛,相與二十年,天下事無不言,伊川獨不與言《易》之?dāng)?shù),康節(jié)每欲以數(shù)學(xué)傳伊川,而伊川終不欲??倒?jié)既沒,數(shù)學(xué)無傳。今所存之空《圖》,殆不能調(diào)弦者之琴譜?;掴蛛m為之訓(xùn)釋,他日晦庵《答王子合書》,亦自有“康節(jié)說伏羲八卦近于附會穿鑿”之疑,則學(xué)者亦當(dāng)兩酌其說而審所當(dāng)務(wù)矣。伊川言理,而理者人心之所同,今讀其《傳》,犁然即與妙合,康節(jié)言數(shù),而數(shù)者康節(jié)之所獨,今得其《圖》,若何而可推驗?此宜審所當(dāng)務(wù)者也。明理者雖不知數(shù),自能避兇而從吉,學(xué)數(shù)者倘不明理,必至舍人而言天,此宜審所當(dāng)務(wù)者也。伊川之言理,本之文王、孔子;康節(jié)之言數(shù),得之李挺之、穆伯長、陳希夷,此宜審所當(dāng)務(wù)者也。窮理而精,則可修己治人,有補當(dāng)世;言數(shù)而精,不過尋流逐末,流為技術(shù),此宜審所當(dāng)務(wù)者也。故學(xué)必如康節(jié),而后可創(chuàng)言先天之《易》;學(xué)必如晦庵,而后可兼釋先天之《圖》?!兑住冯m古以卜筮,而未嘗聞以推步。漢世納甲、飛伏、卦氣,凡推步之術(shù),無一不倚《易》為說,而《易》皆實無之??倒?jié)大儒,以《易》言數(shù),雖超出漢人之上,然學(xué)者亦未易躐等;若以《易》言理,則日用常行,無往非《易》,此宜審所當(dāng)務(wù)者也。

按:此文見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35[2]625-628。黃震,字東發(fā),慶元府慈溪人,寶祐四年登進士第,《宋史》卷438有《傳》?!蹲x易日抄》今存于《黃氏日抄》,《序》文黃震對王弼以“老莊、虛無之說參之”的做法提出了批評,而對伊川以理言《易》、康節(jié)論《易》之?dāng)?shù)的做法表示贊賞,尤其推崇朱熹的理、數(shù)之《易》集成。在義理與象數(shù)之間,黃震偏重于義理。

二、殘篇序跋文九篇

(一)徐庸《周易卦變解自序》

皇祐初,述《周易凡例》,觕驗《彖辭》,然未罄萬事之變。閱唐李氏所集諸儒《易注》,遂成《周易卦變解》二卷,益明卦有意象,爻有通變,以矯漢、魏諸儒旁通互體推致之失云。

按:此殘篇見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17[2]291。徐庸,東海人,皇祐時人,另有《周易意蘊凡例總論》一卷、《周易卦變解》二卷,均佚,晁公武載錄徐庸尚有《春秋凡例》一書?!督?jīng)義考》引趙鏜《衢州府志》所載:“徐庸,其先汴人,有名煉者,仕錢氏,官于衢,因家焉。庸,直集賢院,嘗表上《周易意蘊》”[2]291。其《易》學(xué)以劉牧、陸秉為祖。

(二)王洙《周易言象外傳序》

學(xué)《易》于處士趙期。論次舊義,附以新說,凡十二篇。以王弼《傳》為“內(nèi)”,摘其異者,表而正之,故曰“外”云。

按:此殘篇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3]10。王洙(997-1057),字原叔,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人,北宋名臣、目錄學(xué)家,《宋史》卷294有《傳》。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二》引《崇文總目》言:“洙以通經(jīng)侍講天章閣,乃集前世諸儒《易》說,折衷其理,依卦變?yōu)轭?。其論以王弼《傳》為?nèi),故自名曰《外傳》”[7]5236。另在宋代《易》學(xué)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古易》十二卷亦出自王洙家,葉夢得《睢陽王氏古易序》詳細介紹了其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吾嘗于睢陽王原叔家得古《易》本,自《乾》《坤》而下,分《咸》《恒》為二篇,但有六爻之文。如《乾》坤首言‘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之類。至繇辭、《彖》辭、大《象》、小《象》《序卦》《說卦》《雜卦》《文言》與今上下《系辭》皆別為卷,正十二篇。乃知今本各以《彖》《象》之辭系每卦之下,而取孔氏之傳,謂之《系辭》者,王輔嗣之誤也”[5]第147冊:304。王洙家所出《古易》十二卷與葉夢得《序》在宋代疑經(jīng)改經(jīng)實踐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三)陳良獻《周易發(fā)隱自序》

第一卷首序《乾》《坤》,至十二卷有疑義者,輒著于篇,所以尊卦德也。自第十二卷至末,明天地之?dāng)?shù)、陰陽五行之變,所以終其要也。

按:此殘篇見于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18[2]324。朱彝尊所言,蓋引自元人胡一桂所記,胡一桂之言則出自南宋馮椅《厚齋易學(xué)》所引《中興書目》著錄。陳良獻其人《宋史》不見記載,《全宋文》亦未見文章載錄,《宋史·藝文一》、鄭樵《通志》均記載其著有《周易發(fā)隱》二十卷。陳良獻《序》短短五十余字,不僅對《周易發(fā)隱》的卷第安排作了扼要介紹,還闡明了“卦德”“天地之?dāng)?shù)”“陰陽五行之變”,可以見出其對義理和象數(shù)的不偏廢。

(四)盧涇《易源序》

《易》之缊,數(shù)世莫得傳,劉既窺其端,常乃善繼其緒,總斯大旨,著乎六篇,命曰《易源》。

按:此殘篇見朱彝尊《經(jīng)義考》卷18[2]324。《易源》,宋常豫著。常豫,字伯起,《宋史》無常豫此人傳記資料,《藝文志》載其著有《易源》一卷。盧涇,《乾道臨安志》記其為范陽涿縣人,曾官至杭州刺史[8]。

(五)佚名《周易義類序》

先儒論說甚眾,而其旨未嘗不同;卦爻或有不同,而辭意未嘗不一。各立標(biāo)目,總而聚之。

按:此殘篇見于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3]12?!吨饼S書錄解題》又載:“《周易義類》三卷,稱顧叔思撰,未詳何人”[3]12?!督贤ㄖ尽肪硪话倬攀端囄闹尽份d:“《周易義類》三卷,吳縣顧棠”[9]。

(六)陳正同《跋了翁易說》

先公晚年益絕世念,致一性命之理,嘗著《易說》,以遺諸孤。正同謹以家藏刊于毘陵官舍,庶幾流傳,不沒先志。紹興十二年十月日,男右宣義郎權(quán)發(fā)遣常州軍州事陳正同謹題。

按:此殘篇見于《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10]3。朱彝尊《經(jīng)義考》載錄此文[2]360,較翁方綱所記,缺“男右宣義郎權(quán)發(fā)遣常州軍州事陳正同謹題”句。了翁,即陳瓘,宋王稱《東都事略》載:“瓘有詞辨,通《易》,數(shù)言天下治忽,多驗,自號了翁云”[11]858。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了翁易說》一卷,左司諫延平陳瓘了翁撰。晚年所著也。止解六十四卦,辭旨深晦”[3]14?!段墨I通考·經(jīng)籍考三》《經(jīng)義考》《四庫全書》均從陳振孫之說,記為“了翁易說”。

然《宋史·藝文志》記:“陳瓘《了齋易說》一卷”[12]第15冊:5038?!吨饼S書錄解題》卷十七又載:“《了齋集》四十二卷,司諫延平陳瓘瑩中撰”[3]515。了翁、了齋應(yīng)均為陳瓘字號。有學(xué)者指出:此書初刊本由陳瓘之子正同刊刻,因其父號“了翁”,故題名《了翁易說》,又據(jù)《宋元學(xué)案》卷三十五《忠肅陳了齋先生瓘》,因?qū)W者稱陳瓘“了齋先生”,故后出之鈔本題作《了齋易說》[13]。

關(guān)于此殘篇中“正同”的身份,《四庫全書總目》載:“此本為紹興中其孫正同所刊。馮椅謂嘗從其孫大應(yīng)見了翁有《易》全解不止一卷”[1]7。將陳正同記為陳瓘之孫?!段谭骄V纂四庫提要稿》則云:“其子正同紹興十二年知常州,刊于官舍。今此鈔本有正同跋”[10]3。據(jù)《東都事略》《宋史·陳瓘傳》,正同與正匯應(yīng)為陳瓘之子,《四庫全書總目》“其孫正同”或為誤記。

(七)李舜臣《隆山易本傳自序》

《易》起于畫,舍畫無義見《易》。因畫論心,以中為用。如舍本卦而論他卦,及“某卦從某卦來”者,皆所不取。

按:此殘篇見于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卷176[7]5261。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乾道二年中進士第。《宋史》卷404記其少年時便“慨然有志于天下”[12]第35冊:12223,曾教授成都府、任宗正寺主簿等,與《紫巖易傳》的作者張浚為同時期人?!端问贰だ钏闯紓鳌贩Q:“(舜臣)尤邃于《易》,嘗曰‘《易》起于畫,理事象數(shù),皆因畫以見,舍畫而論,非《易》也。畫從中起,乾坤中畫為誠敬,坎離中畫為誠明?!侗緜鳌啡?。朱熹晚歲,每為學(xué)者稱之”[12]第35冊:12224。

(八)王湜《易學(xué)序》

康節(jié)有云:“理有未見,不可強求使通?!惫视抻凇队^物篇》之所得,既推其所不疑,又存其所可疑,亦以先生之言自慎,不敢輕其去取故也。

按:此殘篇見于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卷176[7]5253-5254。朱彝尊《經(jīng)義考》亦載有王湜《易學(xué)序》[2]367-368一篇,全文280余字,但上引文字不見于朱氏所載序文,二者是否為一篇尚不可確考,全文如下:

余平生喜《易》,內(nèi)求于己,外求于人,非一日矣。晚得邵康節(jié)《易》學(xué),喜不自禁,晝夜覃思,未嘗暫舍,方其有所得也,或不寐達旦。然圣人至理,萬物取之不竭,而康節(jié)先生遺書,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傳聞,草稿則必欲刪而未及,傳聞則有訛謬而未實,儻不能用心精擇,則是非雜擾,而至理終不出矣。于是平心如權(quán)衡,無今古,無物我,無知愚,無彼此,惟道是從而輕重之。自希夷先生陳公而下,如穆伯長、李挺之,以至劉長民《鉤隱圖》之類,兼而思之,罔或遺佚。亦不敢以私知去取,但重別推衍,使明白易見,或見不能窺測藩籬而難盡者,作闕疑說以示方來,俟明哲者之思索焉。大抵道之不明,其說有二,愚不肖者固不足以及此,賢與智者反從而鑿之,其于圣人妙意,豈不胥失乎哉?凡諸好學(xué)君子,當(dāng)如是求焉可也。

(九)李光《易解序》

《易》之為書,凡以明人事。學(xué)者泥于象數(shù),《易》幾為無用之書。邦衡說《易》,真可與論天人之際。

自昔遷貶之士,率多怨懟感憤。邦衡流落瘴鄉(xiāng),而玩意三畫,可謂困而不失其所亨,非聞道者能之乎?

按:以上兩句出自《四庫全書總目·經(jīng)部·易類二·讀易詳說提要》[1]8。李光與胡銓、李光、趙鼎并稱“南宋四大名臣”?!兑捉狻罚魏屪?,胡銓字邦衡,《宋史》卷374 有《傳》。胡銓《易解》業(yè)已失傳,《全宋文》錄其《易》學(xué)序文兩篇:《尹商老易解序》和《李仲永易解序》,語言典雅。

以上為據(jù)宋、明、清人筆記、書志等文獻對《全宋文》未收《易》學(xué)序跋所作補遺,部分序跋文雖為殘篇,亦可作為宋人《易》學(xué)思想的重要補充。所輯佚文對于《全宋文》的完善和宋代《易》學(xué)研究乃至《易》學(xué)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誤系序文一篇

(一)《季真董君編易序》

季真董君編易序

人之為學(xué),有家傳焉,有師傳焉。陳編蠹簡,微言緒論,此家傳也;口講指畫,辨疑問難,此師傳也。季真之于《易》,蓋二者兼有得焉。盤澗董公受《易》于朱子,嘗以二絕句題其讀《易》之室。家塾授受,宗黨化之,其遺書至今未泯,是其家傳之過人遠矣。新安玉齋胡公,受《易》毅齋沈公,獨為沈門高弟,嘗著《啟蒙通釋》。玉齋又以傳其子雙湖公,嘗注《本義附錄纂注》、《啟蒙翼傳》二書,皆行于世,學(xué)者爭宗尚之。季真弱冠從雙湖公游,講學(xué)不倦,逮其捐館而后去之,其師傳又有聞在此矣。然家傳師傳,固學(xué)所由以升堂矣。家傳師傳之外,又必有心傳焉而后可也。夫心傳者,羲、文、周公、孔子,吾不知其為遠;程、朱二子與其徒,吾不知其為近。靈臺尚徹,神凝妙融,淵默潛通,超然即悟,四圣二賢之心也。彼陳編蠹簡有不能倡其辭,口講指畫有不能宣其旨,吾乃舍目視耳聽而獨有得于非聞非見之間,古先圣王之蘊,恍然得于吾方寸傳焉,則其為學(xué),豈不奧乎?四圣之書,先后雜糅,先儒常欲辨之,而條貫未明也。程、朱之言,或主理義,或宗象占,亦未有能會而一之者也。季真乃取四圣之書,分為經(jīng)傳,而標(biāo)注以加之,所取程、朱之書,合理義象占之說,會而一之。使讀《易》者,一見瞭然而無所疑滯,上而為四圣二賢之忠臣,下而為后學(xué)者之先覺。故敢略敘梗概,以識斯文之喜云。

按:該篇序文非宋人鄒近仁作品。《全宋文》載:“鄒近仁(?-1209),字魯卿,一字季友,號歸軒,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人。以特恩為靜江法曹,再調(diào)為龍陽丞。性至孝,嘗問學(xué)于楊簡。嘉定二年卒。有《歸軒集》。見楊簡《鄒魯卿墓銘》”[5]第284冊:42-43。

然讀《季真董君編易序》全文,其中“新安玉齋胡公”有《啟蒙通釋》,且為“沈門”高弟,則胡公當(dāng)為宋末元初胡方平,此人曾師從于朱熹三傳弟子沈貴珤;《本義附錄纂注》和《啟蒙翼傳》的作者“雙湖公”為胡方平之子胡一桂(1247-?)。作者作此序時,已知胡方平、胡一桂的師傳、著作情況,且知“季真弱冠從雙湖公游”,則文章的作時不應(yīng)在元代建立之前。《全宋文》據(jù)《德興縣志卷九·藝文志·經(jīng)部》收錄此文。筆者查閱同治十一年興賢書院刻本《德興縣志》卷八《人物志·理學(xué)》,有“鄒近仁”和“董真卿”條目,茲抄錄如下:

鄒近仁字魯卿,為龍陽丞,嘗叩道于楊簡,一再語而悟,每謂學(xué)者欲尋孔顏樂處,須于存養(yǎng)省察處得之。性至孝,或千以利,介然弗受,人告之過斂怪以服所當(dāng)為,雖強御不畏。著有《歸軒集》。

董真卿,字季真,鼎之子,幼穎悟,潛心學(xué)問,尤邃于《易》。鄒季友稱其得家傳、得師傳且得心傳,盤澗受《易》于朱子,家塾授受,此家傳也;弱冠從雙湖胡公游,講學(xué)不倦,此師傳也。若夫得言忘象,得意忘言,則非見聞所及矣。所著有《周易會通》。

“董真卿”條目中,鄒季友所言即為《季真董君編易序》內(nèi)容?!兜屡d縣志》卷八與卷九所載互相矛盾。卷八又載“鄒季友,字晉昭,倡明理學(xué),嘗謂學(xué)者入圣之功必在致知力行。所著有《性理》及《書經(jīng)音釋》”?!兜屡d縣志》把鄒季友放在宋代,而其人主要生活時代實應(yīng)在元朝,具備知胡方平、胡一桂、董真卿等人《易》學(xué)授受情況的條件。綜上,《季真董君編易序》當(dāng)為元人鄒季友的作品,《德興縣志》卷九誤將“鄒季友”著錄為“鄒近仁”,致使《全宋文》誤收此文。

結(jié)語

有宋一代,僅《宋史·藝文志》所載治《易》者就達140 余家,《易》類著疏200 余部,遠超目前可見宋前之和。作為眾多著疏文獻“副文本”的《易》類序跋,因其形式自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流傳相對簡捷方便,不少著疏文獻及序跋作者的學(xué)術(shù)觀點等內(nèi)容均因此得以流傳。無論是就宋代的《易》學(xué)還是散文研究,《易》類序跋文獻均具有其獨特價值。

猜你喜歡
宋文伊川序跋
《潛夫論》版本考述及其序跋題識輯錄
國學(xué)(2021年0期)2022-01-18 05:59:00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國學(xué)(2021年0期)2022-01-18 05:58:42
明清戲曲序跋研究筆談
戲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09:00
《李爾王》漢譯的序跋研究
伊川之歌
北方音樂(2020年10期)2020-07-09 03:15:58
伊川: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堅定文化自信 打造厚重伊川
人大專題“問”金融 助力伊川大發(fā)展
勞鬼大駕
鄒著序跋兩題
资中县| 五家渠市| 昔阳县| 城市| 延川县| 南丰县| 镇坪县| 东阳市| 横峰县| 柳江县| 黑山县| 乳山市| 绥宁县| 巴塘县| 永昌县| 阳泉市| 仙居县| 南华县| 清远市| 潮安县| 克东县| 深泽县| 威信县| 柘城县| 葵青区| 北碚区| 车险| 当阳市| 曲沃县| 佛学| 奉化市| 汉中市| 赤峰市| 璧山县| 四子王旗| 年辖:市辖区| 尤溪县| 浠水县| 公主岭市| 朝阳市| 台南县|